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4.44KB ,
资源ID:32207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207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张籍乐府诗看唐代民间风情.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张籍乐府诗看唐代民间风情.docx

1、从张籍乐府诗看唐代民间风情從張籍樂府詩看唐代民間風情中興大學中文系李建崑摘要中唐詩人張籍,以樂府詩聞名後世。從交往關係而論,張籍為韓愈之高弟,屬於韓孟集團成員;就創作趨向而言,張籍實為元白新樂府詩人之前驅。張籍長期擔任冷官閒職,擁有長期民間生活經驗,其樂府詩,不論是舊題、新曲,都有風雅比興之旨;為時而著、為事而作、並且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其創作目的與元、白並無二致;強烈關注社會問題,深具諷喻性質,廣泛包含各種民間生活內涵,擁有深廣之社會基礎。其樂府作品,從民俗的角度考察,往往展現特殊的美感與趣味。本文分為六節,簡擇相關篇目,試為論析,或能借此體察中唐民間風土以及常民生活中種種哀樂。關鍵字:張

2、籍、樂府詩、民間風情一、前言中唐詩人張籍,以樂府詩聞名後世。從交往關係而論,張籍為韓愈之高弟,屬於韓孟集團成員;就創作趨向而言,張籍實為元白新樂府詩人之前驅。張籍樂府,清麗深婉,詩友姚合評道:絕妙江南曲,淒涼怨女詩。古風無手敵,新語是人知。(贈張籍太祝),李肇唐國史補論及元和諸家,亦稱:歌行則學流蕩于張籍。(唐國史補卷下)可見張籍歌行,也是元和體之一,在晚唐已享有盛譽。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在眾多唐人樂府中,獨推張文昌為第一。現存張籍樂府大約九十首,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即採錄五十三首,數量逾半。若從主題表現而論,張籍樂府大致可以區分為三類:一是沿用古題敷衍古意者,(如:雜怨、行路難等三十一首);二是沿用

3、古題另創新意者,(如:傷歌行、賈客樂等五首);三是另製新題表現新意者,(如:寄遠曲、野老歌等四十九首)。其中即事名篇之作,為數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張籍樂府詩,不論是舊題、新曲,都有風雅比興之旨;為時而著、為事而作、並且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其創作目的與元、白並無二致;強烈關注社會問題,深具諷喻性質,廣泛包含各種民間生活內涵,擁有深廣之社會基礎。若從詩歌體製而論,張籍樂府也可以分為四種:一是選用五言古體(如:憶遠曲、離婦等)、二是選用七言古體(如:江南曲、江村行等)、三是選用五言律體(如:出塞、莊陵挽歌等)、四是選用七言絕句(如:秋思、楚妃怨)等形式寫作。其中,又以七言古體之選用比率最高。然而,

4、不論張籍選用何種詩體,其語言都是渾樸自然、不事雕琢。清翁方綱石洲詩話盛稱張、王樂府:天然清削,不取聲音之大,亦不求格調之高,此真善于紹古者。清林昌彝射鷹樓詩話亦引李石洞之披語謂:張水部,天然明麗,不事雕鏤,而氣味近道,學之可以除燥,忘矯飾。張籍詩作之所以天然明麗,固然緣於詩歌語言之淺白通俗,更重要的因素是能就淺俗之語彙,鑄鍊出高度概括性與表達力,從而構成典型形象,營造出深刻鮮明之美感。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籤高度肯定張籍以俗言俗事入詩,認為:文章窮於用古,矯而用俗,如史、漢後六朝史之入方言俗語是也。籍、建詩之用俗亦然。王荊公題籍集云: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凡俗言俗事入詩,較用古更難。總體看

5、來,張籍因為詩歌語言通俗渾樸,詩歌內涵富於典型性,故能不詭其詞,而詩語自麗;不異其趣,而逸趣橫生。關於張籍樂府詩,學界已有不少討論。筆者晚近以來,從事張籍詩集校注工作,在深入了解張籍生活與創作之後,有感於張籍長期擔任冷官閒職,擁有長期民間生活經驗,其樂府作品,從風土民俗的角度考察,往往展現特殊的美感與趣味。因此不揣譾陋,針對這一方面,略作探討,就正於海內方家。二、水鄉風貌張籍是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在吳郡有舊宅;雖然長年旅居外地,常在詩作中懷念舊鄉。其薊北旅思即云: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本集卷二)送陸暢亦云:昔年舊宅今誰住?君過西塘與問人。(本集卷六)其後雖然遷居和

6、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仍是江南水鄉之地。張籍自幼熟悉水鄉生活,有關江村題材之樂府詩,寫來特別傳神細膩。本集之中,江南曲、江村行、湘江曲、泗水行等詩,是其最著者。如最受後人稱道的江南曲云:江南人家多橘樹,吳姬舟上織白苧。土地卑濕饒蟲蛀,連木為牌入江住。江村亥日長為市,落帆度橋來浦裏。清莎覆城竹為屋,無井家家飲潮水。長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懸江口。娼樓兩岸臨水柵,夜唱竹枝留北客。江南風土歡樂多,悠悠處處盡經過。(本集卷二)按:此寫江南水鄉之物產、氣候及生活情態。當地由於環境低濕,頗饒蟲蛇。江村人家,編篺為筏,常居江上。年輕婦女,就在舟中,編織白苧,猶如陸地。每月亥日,岸邊浦上,常有市集。村民

7、落帆渡橋,齊聚浦邊;以各種物資,進行交易。市鎮之中,清莎滿覆,架竹為屋。長干午日,家家沽酒。江口則高懸酒旗,兩岸娼樓,臨近水柵;夜唱竹枝,以餉北客。村人則悠閒遊逛。這樣的風土,何其悠然!而江村行則從另一角度描述江村生活:南塘水深蘆笋齊,下田種稻不作畦。耕場磷磷在水底,短衣半染蘆中泥。田頭刈莎結為屋,歸來繫牛還獨宿。水淹手足盡為瘡,山蝱遶衣飛撲撲。桑林椹黑蠶再眠,小姑採桑不餉田。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顏色鮮。一年耕種長辛苦,田熟家家將賽神。(本集卷八)按此寫江南農民,不築田壟,直接在塘中耕植水稻。塘水幾與蘆笋等高,耕場即在磷磷水底。村民辛苦工作,短衣半染污泥;田邊住宅,以田頭所刈莎草,結構成屋

8、。家中女眷,因幼蠶已經再眠,遠赴桑林,採葉餵食,無法田間送飯。晚間歸返家中,繫牛獨宿。因下田耕種時,長久水浸,山蝱繞衣,手腳遍滿瘡痍。江南氣溫炎熱,天候毒辣。雨中閒望,移植之稻秧,綠意盎然,顏色鮮麗。長年辛勞,只盼豐收,若能如願,將迎神賽會,酬謝神明。此詩對於水鄉農民之辛勤,頗有傳神描述。江南水鄉,溝渠縱橫,各地渡口,往來頻繁。湘江曲正是寫渡口之風情。詩云: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本集卷八)此寫湘江渡口,雖值秋水,而平闊無潮;清曉月落之際,旅人將行。送往迎來之間,惟見無情白蘋,茫茫無際;江上鷓鴣,往來飜飛。又江村人群聚集之處,往往便是魚市所在。唐方干越

9、中言事二首即道:沙邊賈客喧魚市,島上潛夫醉筍莊。魚市,似為江村常有之景觀。張籍泗水行云:泗水流急石纂纂,鯉魚上下紅尾短。春冰消散日華滿,行舟往來浮橋斷。城邊魚市人行早,水煙漠漠多棹聲。(本集卷八) 詩中描寫泗水流急,水中有溪石攢聚,鯉魚在石間來回游動,上下起伏。正當清晨,春冰銷融,日光朗照。此時河面浮橋,抽出中間橋段,供行舟往來。廣闊之江面,棹聲連連,城邊魚市,已有早起行人在活動。這種寧靜而平澹之景觀,使人無限嚮往。每當夏日已盡,秋天來臨,江邊蓮蓬,飽涵蓮實,正是江南採蓮之時。採蓮活動究竟起於何時,已不得而知。採蓮曲亦本為晉武帝所製江南弄七曲之一,其內容本為吟詠豔情,唐王維、王昌齡、戎昱都有同

10、題之作。試看張籍之採蓮曲: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凴船歌。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漾微波。試牽綠莖不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阿誰家住遠。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蕩槳。 (本集卷二)這首詩寫秋江岸邊,採蓮女郎,憑船而歌。岸邊蓮花,青房圓實,戢戢而聚,採蓮女爭前競折。她們牽動蓮莖,目的不在蓮藕。但見她們白練束腰、衣袖半捲,不插玉釵,妝扮輕淺。猶相互間探問:阿誰住得最遠?!這首詩,寫到採蓮女之動作、妝扮、甚至天真爛漫之性情。一般樂府古辭,往往陳陳相因,令人生厭,然而張籍採蓮曲卻能打破就題敷衍套式,別出心裁。不僅寫得細膩,且賦與更多民間生活情趣。此外

11、,張籍還有一些描述江南水鄉之小曲,情韻甚佳,令人愛不釋手。茲舉三首以窺一斑。例如:春水曲云:鴨鴨,嘴唼唼。青蒲生,春水狹,蕩漾木蘭船。中有雙少年,少年醉,鴨不起。(本集卷八) 此詩寫到江南水鄉養鴨的活動。在狹小江邊,青蒲叢生;群鴨游食,唼唼而鳴;木蘭船上,少年成雙,少年專注守望,如癡如醉;而群鴨游嬉,亦不起岸上。全詩篇幅雖短,且句法特殊,卻巧妙畫出一幅春江牧鴨圖!再如春堤曲云:野塘鵁鶄飛樹頭,綠蒲紫菱蓋碧流。誰家狂客愛雲水?日日獨來城下游。(本集卷八)全詩不過借野塘鵁鶄、綠蒲紫菱起興,寫岸邊不羈之人,不知何家之子?但見他酷愛雲水,日日獨遊城下!彷彿有一旁觀之人,對他由衷生羨!。又如湖南曲云:瀟

12、湘多別離,風起芙蓉洲。江上人已遠,夕陽滿中流。鴛鴦東南飛,飛上青山頭。 (本集卷八)此詩寫瀟湘之間,芙蓉洲上,風起之時,離別相送之景。離人已杳,唯見夕陽中流,鴛鴦飜飛,飛上青山。瀟湘野趣,躍然紙上。從以上所引諸作,我們不難發現張籍善於截取具地方特色之風物與生活場景入詩,舉凡:鄉間特產、住居形態、亥日集市、午日春酒、娼樓風情、水稻栽植、婦女織造、少年牧鴨、少女採蓮、甚至渡口風情,都予以巧妙組合。因此雖然文字樸質無華,情景卻宛然在目,江南水鄉之生產活動、生活習俗,幾乎涵蓋其中。三、山村哀樂唐代自開國起,即沿襲北魏之均田制,按戶計口授與田地。武德七年頒佈田法:丁男年十八者給官田百畝,凡給田之制,丁男

13、(二十一歲)中男(十六歲)以一頃,老男(六十歲)篤疾、廢疾者以四十畝,寡妻妾以三十畝。若為戶者,則減丁男之半。田又分為二:一曰永業,一曰口分。唐代初期,由於大亂之後,人口減少,尚能實施計口授田,其後人口漸次增殖,終於無法保持原制。天寶以後,法令弛緩,土地兼併成風。加上賦役繁重、天災之助力,農民頗多無田可種,遂逃亡入山,墾殖山田,以維生計,但仍在官家征斂之列。野老歌中的老農,即屬此種情況。詩云:老翁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倚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本集卷二)這首詩以山農生活為例,描述中唐時期,朝廷為彌補稅收之不足,橫征暴

14、斂,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富商巨賈卻生活闊綽,家犬皆能食肉,社會極度貧富不均。山田貧脊,稅賦卻仍繁重,這是山農辛苦終年,仍然不得溫飽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由於吏治廢弛,不恤民力,官倉中堆積徵斂來的民糧,卻腐爛成土。老農在歲末,倚望空室,無糧過冬。逼不得已,只得差遣子女,上山撿拾橡實。而所謂橡實,實為櫟樹果實,似栗而小,俗稱橡子。饑荒絕糧之時,聊以充飢。唐皮日休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即指此。然而,兩廣多商人,西江採珠客,財富尤雄;一採百斛寶珠,船上所畜養之犬,反能飽食肥肉。相較之下,人真不如犬矣。除了田制,中唐時期之稅制,也出問題。唐代賦稅,安史之亂以前,以租庸調為主體,安史之亂以後,至

15、德宗建中元年(西元七八年),因均田制之沒落,而連帶改為兩稅制,以錢代物,自此農民所供非所業,所業非所供;增價以市所無,減價以貿所有。山頭鹿寫的便是中唐地方官員,唯顧軍需,不恤民食;百姓租輸不足,任其家破人亡之慘狀。詩云:山頭鹿,雙角芟芟尾促促,貧兒多租輸不足,夫死未葬兒在獄。旱日熬熬蒸野岡,禾黍不熟無獄糧。縣家唯憂少軍食,誰能令爾無死傷?(本集卷八)本詩起首借鹿起興,謂山頭之鹿,雙角禿禿,尾部促促;暗示貧家之兒,有如野鹿。這一家人,丈夫已死,兒子入獄。兒子之所以入獄,恐乃是租輸不足,而觸犯王法。由於旱日熬熬,蒸騰岡野,禾黍不熟,無法繳付租稅。連兒子坐牢,都乏獄糧。只是縣家惟顧軍需,不恤民食,因此死傷自不可免。由詩中夫死未葬兒在獄句來看,張籍是借某寡婦之遭遇,寫下這首詩。晚唐杜旬鶴山中寡婦亦有句云: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處避征傜。與張籍詩之感慨同深。張籍在樵客吟,更寫出山村採樵人辛苦的生活與微末的希望:上山採樵選枯樹,深處樵多出辛苦。秋來野火燒櫟林,枝柯已枯堪採取。斧聲坎坎在幽谷,採得齊梢青葛束。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擔彎彎向身曲。共知路傍多虎穴,未出深林不敢歇。村西地暗狐兔行,稚子叫時相應聲。採樵客,莫採松與柏,松柏生枝直且堅,與君作屋成家宅。(本集卷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