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华罗庚写一封表扬信给华罗庚写一封表扬信篇一:给华罗庚的一封信给华罗庚的一封信作者:赵涵漠来源:视野20XX年第03期亲爱的华罗庚先生:你好。我不准备将写给你的信耽误在啰啰嗦嗦的恭维话儿上,华罗庚先生,我已经知道你是谁了,为了公平起见,我也将向你讲讲我是谁。我是一个普通的女青年,数学成绩毫不出色,就连算术都不大灵光。从幼儿园时黄昏躺在外婆家大床上反复背诵九九乘法口诀,一直到大一期末装模作样地在自习室里“啃”高数课本,数学简直算得上我人生的灾难。亲爱的华罗庚先生,你或许会疑惑,这一切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被称为“数学之神”,人们在提起你的时候,总会引用另一位数学家的话:“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世
2、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那千百万被影响的人里,我正是其中一个。至今,我仍记得你在统筹方法里以泡茶为例,告诉人们,比起先洗茶杯,再拿茶叶,最后烧水的步骤,先烧水,并在等水开的过程中洗茶杯、拿茶叶,是更节省时间的办法。“这种方法虽然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也是不无裨益的。”结尾这样写道。通过这篇课文,语文老师要向学生们讲解写说明文的技巧,打比方、举例子、列图表。此外,还要教会“卑之无甚高论”和“裨益”的用法。可这一切远没有文章本身影响巨大。直到今天,从把水壶放上炉子的那一秒钟开始,我就在厨房里忙忙碌
3、碌地洗杯子、找茶叶,如果只是坐在那里眼巴巴地望着炉火上的水壶,内心就会因自己的无所事事而充满羞愧感。出门开始一场漫长的地铁旅程前,我会随手抓几个陌生的英语单词小纸条;当按下按钮,等待衰老的笔记本电脑轰隆隆地开机时,我会溜进厨房给自己倒一杯据说可以防辐射的绿茶;就连为手机充值时,我都会打开免提,一边听着机械的女声告诉我“请选择提示语言,1为普通话”,一边从容地用硬币刮开充值卡密码。亲爱的华罗庚先生,向一个根本未曾见面的人这样展示生活上的细节,真有点儿令人发窘。更何况,在动笔写信前,我甚至没见过你的照片。我不知道你总戴着黑框眼镜,也不知道,在因病残疾后,你走路总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右腿再跟着迈上
4、一小步,你将这奇特的步子称作“圆与切线的运动”。据说,在东京大学进行最后一次演讲时,你先用汉语讲演,当发现翻译无法尽达其意时,便开始用英语。一开始声音稍小,有些难以听清。后来声音大起来,拐杖也被扔在一边。一位日本听众回忆起,自己“被那令人愉快的雄辩所振奋,观众也对此如醉如痴”。但进入观众提问环节前,这位75岁的老人倒下了,并且再未醒来。那时,距离我出生,还有大半年。但你和小学课本里那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当然,我并不是唯一一个中了“统筹方法”魔咒的人。“一篇课文改变了一生的习惯”,人们说。前几天,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则美国新闻:新年夜,当俄克拉荷马州一位18岁的年轻妈妈
5、发现两名持刀男子试图破门而入时,她抄起一把霰弹枪和一把手枪,把奶瓶放进三个月大孩子的嘴里,拨打911报警电话问自己能否开枪射击对方,然后在对方进门时一枪崩了他。这个年轻的妈妈启发了我,原来“统筹方法”同样也可以用于升级我的“安全防卫指南”。嗨,亲爱的华罗庚先生,咱们在国际新闻里又见面了!一个深深迷恋统筹方法的女青年(段正涛摘自中国青年报)篇二: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勤奋成才(节选自王元华罗庚修改版)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华罗庚辍学期
6、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地抱住他视之如
7、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他承受了常人难以设想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就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华罗庚的故事:尊师重教(节选自王元华罗庚修改版)华罗庚1931年去清华大学工作后,每年寒暑假都会回乡,总要登门看望他的老师韩大受、王维克、李月波等以及他的同学、朋友。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46年夏,华罗庚刚从苏联访问回国,又即将赴美访问。这一去尚不知何
8、日归来,他特地回乡一行。这时,他的恩师韩大受与李月波也在金坛,他立即登门请安。当时金坛各界特别举行了欢迎韩大受与华罗庚大会。会前有人专程前来邀请华罗庚参加大会并讲话,华罗庚第一句话就说:“韩大受先生、李月波先生都在金坛,理当请他们两位讲话,否则哪有我说话的余地!”进入会场时,华罗庚坚持要两位老师走在前面,还用了一句数学语言:“百分之百应该是老师走在前面。”华罗庚搀扶着他的老师们进入会场,并安排他们坐在中间,自己坐在侧位。那天连窗子上都挤满了人,大家都要看看家乡出的这位数学天才。当有人称赞他是一个数学天才。他连忙站起来摇摇手说:“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慢慢学出来的,在座的老师都知道。”华罗庚对他的
9、母校与家乡怀有深深的感情。他常说:“我的最高学历就是金坛初中毕业。”这句话包含着多少对母校与老师的怀念与感谢呀!华罗庚非常感谢他的老师王维克,1961年,在南京的一次数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华罗庚亲热的指着王维克的女儿王振亚说:“她父亲王维克先生还是我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这哩!我这位中学老师,他不仅书学好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方面造诣也很深,并且是一个有成就的翻译家,他还是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夫人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哩!”1950年,他在一次出差归来时,见到王维克给他的信,不顾劳累,立即回答,写道:“归后见书函盈尺,但不能不先覆吾师”正是这种尊师重教的优良品质和对数学坚韧不拔的追求与迷恋,才使他有了今天的伟
10、大成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学界的巨星,为伟大的民族增光添彩。华罗庚的故事:爱国情深1948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那一年,华罗庚把夫人和孩子们也接到美国团聚,潦倒奔波了半生,这是他第一次过上恬静的生活。然而对于漂泊海外报国无门的游子来说,国外恬静安逸的生活无法抚慰内心时常涌动的报国之情。1949年10月2日,华罗庚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0月1日宣告成立了!华罗庚手捧报纸,欣喜若狂,一遍遍地读着新中国建国大典的消息。新中国的成立使他振奋,他渴望着及早回到祖国的怀抱。华罗庚决定回国的消息,使在
11、美的中国人惊讶,更让美国方面难于理解。美国数学界深刻认识到华罗庚的价值,他们不愿意放华罗庚走,提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试图挽留华罗庚。诸如可以加入美国国籍,增加薪金,建立先进的研究所。伊利诺大学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华罗庚丝毫不为所动,他的一颗心早已飞向了大洋彼岸的祖国。于是,1950年2月,他悄然离开了生活4年的西半球,乘上一条不大的邮轮,举家回国。归国途中,华罗庚在香港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华罗庚与“华杯赛”华罗庚先生清醒地意识到,要使中国数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有个别或少数的几位突出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数学家,就像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中国的数学朝着“
12、质高,量多,方面宽”的方向健康蓬勃地发展起来,才能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56年,他仿照苏联的模式,提出全国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这一倡议得到了数学界的积极响应。许多着名的数学家和青年数学家一道热情地参与这项活动。经过紧张筹备,这一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武汉四大城市举行了竞赛活动。竞赛前,他在北京亲自向参赛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作题为“从杨辉三角谈起”的报告。他既传授知识也讲究思考方法,同时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大受师生们的欢迎。竞赛优胜的选手将被免试送入志愿的大学数学系继续深造。演讲的内容撰写成小册子在全国发行。这一活动有力地促进全国中学数学素质的提高。1957年,数学竞赛活动
13、更扩大到南京等大城市。1978年文革结束后,年近古稀的华罗庚先生再次出任竞赛委员会主任,亲自主持命题、监考和阅卷工作,还为全国中学数学竞赛题解写了长达7000字的“前言”,认为活动的影响遍及全国,意义深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中小学数学竞赛持续开展了下去,并为国家发现了很多优秀数学人才。除此之外,华罗庚先生一直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尤其在青少年的数学问题方面给予很大关注,许多青少年写信给华罗庚先生,他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切回信,积极指导鼓励,着名少儿主持人刘纯燕就曾获得华罗庚先生的鼓励与指导。华罗庚先生去世后,他的亲属及弟子们为传承华罗庚精神,纪念华罗庚先生,用华罗庚先生的稿费铸造金杯,组织“
14、华罗庚金杯”全国少年数学邀请赛,以此鼓励青少年的数学学习,发掘少年数学人才,加强数学教育。“华杯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届,目前第十七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华杯赛”将以弘扬华罗庚教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华罗庚先生勤奋学习、献身科学的优秀品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质、开发智力、培养人才为宗旨,一直举办下去,华罗庚精神将永远传承!华罗庚的故事:不拘一格选人才华罗庚先生一直很重视青年数学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更多人才,他在清华园里的数学研究所开办了数学讨论班。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先生,
15、希望能拜他为师。王元从小喜爱数学,一直非常仰慕华罗庚先生,立志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华罗庚先生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华罗庚先生严厉批评了他,并且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当天晚上,王元用心演算,第二天把结果报告给华罗庚先生。华罗庚先生听了十分高兴,后来又出了几道题。王元都顺利做出,华罗庚先生这才答应收下这个学生。华罗庚先生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他每天黎明即起,然后去敲学生们宿舍的门,接着是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或授课,一干就是一天。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爬起来,穿上衣服又去逐个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别睡了,白天的题目还
16、得再讲一讲!?”就这样,华罗庚先生忘我地工作,他对学生们说:“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就不是数学家了!”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兢兢业业,勤奋不息,即使假日也不休息。华罗庚先生选择学生时从不以貌取人,他在给广州中山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在听讲的学生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名叫陆启铿,他听了华罗庚先生的报告后,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毕业后能分配到北京,在华罗庚先生的指导下搞研究。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简直有点异想天开,当时华罗庚先生是万人仰慕的大数学家,不知有多少四肢健全的人以作华罗庚先生的学生为荣,他怎会收下像陆启铿这样的残疾青年呢?陆启铿反复思考之后,终于鼓足勇气给华罗庚先生写了一封信。他很快收到回信。在华罗庚的悉心指导下,陆启铿后来成为颇有造诣的数学家。篇三:数学小报.:用以计量事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