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3.06KB ,
资源ID:31471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1471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 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 复习提纲.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 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 复习提纲绪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鲜明特征:(选择题)具有科学性、革命性,以实践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第1章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简答题)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基本规律。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

2、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 基础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务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

3、一的关系。什么是实践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第1章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什么是联系联系是指事务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质量度的概念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

4、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简答题)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只 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像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 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 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第2章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实践的

5、三个特征:1、直接实现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的三个基本形式:1、阶级斗争2、政治生活3、科学和艺术的活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认识本质的问题上,存在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点:1、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因而把复杂的认识过

6、程简单 化了,把活生生的认识运动凝固化了,把多方面的认识要素片面化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什么是感性、理性认识感性: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第2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

7、内容。(论述题)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这种特性的东西,只能是作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或者“交错点”的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主要

8、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证明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实践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第3章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基本规律(理解)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成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选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

9、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收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简答或者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居支配

10、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P114-115)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

11、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什么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综合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简答题)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的方向。其次,上

12、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再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最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P119)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历史选择性统一的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形态更

13、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第3章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简答题)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

14、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 替的重要动力4、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两边,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5、科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第3章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现在的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的总和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涩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简答题)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5、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什么是历史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推动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起重要作用的人(简答题)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第四章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简答题)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队里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活的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要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什么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什么是商品价值量是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