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9 ,大小:321.50KB ,
资源ID:31408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140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苏教版小学数学1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1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1、新苏教版小学数学1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数一数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三单元 分一分 第四单元 认位置 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搭 第七单元 分与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十一单元 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数一数 数一数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

2、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教具:教学挂图、学具。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3.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和人。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1.孩子们以前可能已经会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但是估计孩子们数的时候有些凌乱,不会自觉地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2.估计孩子可以按照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分别数一数

3、、说一说。3.根据小图中的圆点或大图中的物体找出对应的,估计大部分孩子会。【后教预设】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上过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让老师猜一猜,小朋友一定都很喜欢玩滑滑梯吧,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有滑滑梯的儿童乐园去玩,好吗?(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1、数数练习(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5)连一连(6)画一画2、 拓展运用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

4、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3、 游戏:火车钻山洞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四、检测完善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2、完成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 比一比 比一比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

5、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教具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2.举出长短、高矮、轻重的例子。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孩子对于长短、高矮和轻重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直接的经验,但估计对于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还不是很清楚,以及它们的比

6、较方法不是非常的清楚。【后教预设】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

7、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

8、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检测完善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

9、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四、反思总结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五、课堂作业 第5、6题。 第三

10、单元:分一分 分一分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挂图、一些实物。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1观察场景图,讨论这些物品分成哪几类?怎么摆放的?2.依据同一标准分类,分得的结果不能互相包含于交叉。3.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就不同。二、交流共享【学情预判】1.对于场景图上物体分成哪几类,孩子们估计没问题的,怎么摆放的,估计也

11、没多大问题。2.对于如果用同一标准分类,估计大部分孩子会,但是如果用不同的标准,估计孩子们会混淆,没有多大的分辨能力。【后教预设】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家里都有很多玩具和小画书。如果有时候发现前几天的玩具或者看的小画书找不到了,你们会去厨房找这些东西吗?为什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指名上台演示。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所买的东西整理好了,谢谢你们。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两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

12、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 6、试一试学校的科学小分队收集了一些树叶,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这些树叶真美呀!你会分吗?(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7、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其余的动物生活哪里? 三、检测完善1、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所买的东西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放的很有条理,可是老师家中的小弟弟很调皮,把玩具扔得

13、满地都是。(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2)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2、 想想做第3题。(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3、想想做第4题。鼓励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整理,并说清楚整理时是怎样做、怎样想的,以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的习惯。 四、反思总结 1、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2、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3、完成课堂作业。第四单元:认位置 认位置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

14、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方位。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2.学生把小闹钟、台灯和笔筒排成一横排。 小闹钟在台灯的哪一面? 笔筒在台灯的哪一面?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多数学生

15、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因此辨认左右方面应多加强练习。【后教预设】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谈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