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78.32KB ,
资源ID:31165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1165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德国与中国软实力对比.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德国与中国软实力对比.docx

1、德国与中国软实力对比德国与中国软实力对比德国与中国软实力对比11机化2班 梁志伟 201130500220摘要: 中国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高速期,再国家硬实力发展的同时,国家软实力也日益彰显重要性。而德国是世界少有以严谨闻名于世界的发达国家,其国家软实力在当今世界上也是相当出色。通过与德国软实力进行比较,可以让中国对自身软实力有更清晰的了解,以便日后作出改进或调整。本文从教育和哲学两方面来对中国和德国的软实力做出比较。关键词:中国 德国 软实力 教育 哲学 对比正文:中国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而近年来除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外,中国的软实力也越来越引起其他国家的兴趣,国家软实力成

2、为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不可或缺一部分。具体的软实力所指的是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指针力度、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民族精神和来自于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同时也包括文化产品和语言等。中国五千年文明积累下来的文化成果在今日传遍了全球的各个角落,而在地球的另一面的德国,它的处事的严谨和其文化哲学也是享誉全球的。德国社会何以文明,德国人在全球何以受到普遍的尊重?我们接下来通过选取教育和哲学两个视角来对比中国和德国的软实力,在找出原因的同时,希望也能对中国未来的软实力建设作出一点有益的帮助。1、教育的对比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

3、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1.1中国的教育二十世纪末,中国完成的大规模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到2005年,“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5%,初中阶段入学率超过95%,高中阶段为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大抵相当,高等教育入学率为25%。青壮年文盲率在4%左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毕业。中国受过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

4、比例分别为18%和3.6%。中国现在实行的是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但是其弊端是国人都有亲身体会的。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内容,限定的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当然高考也是有其自身的优点的,首先,方便统一的考试,招生,录取。另外,就是很大程度上保证的公平。 中国的大学教育以下就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贝诺施密德特的几句话来描述一下。 “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指我们国家对于办教育,就像是办工厂一样,而且是低档大路货工厂,以为数量就代表质量,多就是好,大就是强。比如我们发了很多毫无价值的论文,数量全球第一

5、,大学生扩招,数量全球第一,就有教育官员宣称: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徒惹笑谈。这都是不懂基本的“教育”概念才会闹出来的笑话。 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 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 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11.2 德国的教育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中等教育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

6、代初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目前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巴伐利亚州为十三年)。在25至64岁人口中,受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19%,受高中教育的占57%,受高等教育的占23%,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24年。德国的小学一律实行四年制,中等教育并无初中高中之分,而是分成三等学校。德国小学毕业的学生只有10岁左右,这么小的孩子因为其小学4年的学业表现,就必须在少不更事的年龄选择读什么样的中学。三类中学的学生是可以转学的,依据学业成绩,第三类学校的学生可转到第二甚至第一类学校,第二类学校的学生可转到第一类学校,当然,只要自己愿意,也可以反向转学。德国的规定不乏合理之处,因为每个孩子的智力和兴趣的发展程度和方

7、向是有差异的,人人读大学不仅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怎样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拿我们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应该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我们既定的教育。2 德国教师的收入高,但入门难而且要求高。德国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在全球居于第二位,为德国人均国民收入的2倍多。在德国成为一名教师至少要过三道关口。首先,要拿到大学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其次,需要接受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训练,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相关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最后,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此外德国还有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画廊和歌剧院。这些设施中的多数全年都对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有的周日免费,平时则半价

8、优惠。这些公共设施对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十分有益。2、哲学的对比2.1 中国的哲学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末期,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中国哲学约300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先秦哲学、秦汉时期的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隋唐时期的哲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近代和现代哲学。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哲学是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国社会的中心问题展开的。20世纪初,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中国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逐渐传播,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

9、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毛泽东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反对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抽象性,主张哲学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并且把自己的使命规定为用革命的实践改造世界。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实践性是它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主导学科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的中国哲学还受到来自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出现了“新理学”、“新唯实论”等哲学体系。2.2 德国的哲学20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大致处于停滞时期。特别是十余年的纳粹统治,耗尽了德国哲学的活力。20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通过揭示与反思纳粹统治及其崩溃的经历,重新审视和检验文化传统,促进开放,迅速得到恢复和重建,并愈益走向世界化,重新赢得了历史上所曾享有的那种盛誉。近

10、十年,随着两德的统一,德国哲学分裂、对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而成为一种完整的、统一的地域哲学或民族哲学。今天德国哲学中最有影响的潮流与流派当属存在主义、哲学解释学、新法兰克福学派和语言分析哲学。德国存在主义不仅在德国域外如在法国、美国等国得到了扩展,而且首先在德国本土通过哲学解释学等得到了方向和程度都各不相同的发展与延伸。法兰克福学派通过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工具理性转移到交往理性,创建了交往和商讨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学派也依然为人们所瞩目,其著名代表如亨利希、伯格勒等。在德国,可以说,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传统经久不衰。德国出版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的兴趣逐渐增高,甚至可以堪称某种程度上的“

11、中国热”。在德国大大小小的书店,到处可见德文本了,两国都对其哲学进行了行的补充和发展以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比较中,应努力认识中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实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努力改善我们的表达方式,用真正的汉话说哲学道理,使其为广大群众所接受。3、结束语 通过中国和德国在教育和哲学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侧面认识到中国软实力的相对不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日,也应当加强对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保持中国在国家硬实力和国家软实力之间的大致平衡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目前中国教育的弊端 XX文库 2朱建国 让人敬畏的德国教育 3谢地坤 中国哲学现状、问题和任务 中国科学社会2008年第5期 4世纪之交的德国哲学 德国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