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117 ,大小:39.05MB ,
资源ID:308733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8733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pptx

1、自动控制原理Automatic Control Theory,第 1 章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引言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史,1.1 引言,现如今,自动控制在工业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航天航空、国防科技等诸多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自动控制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能够增强技术基础,培养辩证 思维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章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使读者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基本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类别以及控制理论的发展有个初步了解,为以后章节的学习打

2、下基础。,1.2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汇,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 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另一个对象上施加的作用,这些特定目的可能是将电压、电流、水位、温度、位移、转速等物理量尽可能维持在某一范围,进而使得生产过程、生产设备或是生产工具能够以正常的工作条件运行,而这些生产过程、生产设备便是施加作用的对象,这些作用可以是属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作用。,1.2.1 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控制,什么是系统,以及控制的相关概念,进而才能正确理解自动控制。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某个特定目的,在被控对象上施加作用,使得被控量按照预期的目的变化。被控对象

3、:直需要对其特定量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被控量:该设备或过程的输出。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对某一对象进行单独分析时,一般 将外部对该对象的作用称为输入,该对象产生的量称为输出。当多个对象按照某一方式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时候,这个整体叫作系统。,1.2.1 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图1-1 人工控制的电热水壶,图1-2 自动控制的电热水壶,在控制被控对象抵消外界干扰的过程中,若控制本身与人工操作有关,便称为人工控制,而若是没有人类的直接操作,即纯粹依靠自动装置来完成控制过程中的调节,则称该控 制为自动控制。,1.2.2 自动控制系统的表示方法,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出实际系统中内部信息的相互作用及信息流向,控

4、制系统可以用框图来表示。图中的方框表示系统中具有相应职能的元部件,进入方框的信号为输入,离开方框的为输出。各信号的箭头方向表示信号的流向,圆圈里带交叉线的符号表示比较点。箭头指向比较点的那几个信号进行相加或者相减运算,箭头离开比较点的信号就是运算的结果。用交叉线表示引出点,引出点表示信号的引出。,图1-3 框图的基本组成单元,1.2.2 自动控制系统的表示方法,框图不同于抽象的数学表达式,其优点是可以清晰地看出各元部件之间信号的传递关系,表示了系统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对各变量进行的运算,便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控制系统,但是不包含系统物理结构的任何信息,因此是控制理论中描述复杂系统的一种简便方法

5、。,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把从被控对象输出端获得信息,通过中间环节再送回控制器的输入端的过程称为反馈,所述的中间环节称为反馈环节,对被控量的检测值称为反馈信号,给定输入与反馈信号的差值称为偏差。若反馈信号的符号为“”,则为正反馈,反之若为“”则为负反馈。按照有无反馈分为两大类: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1.3.1 开环控制系统,图1-4 直流电机开环转速控制系统及其方框图,1.3.1 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指的是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系统,其特点是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系统的控制作用产生影响,即系统不含有反馈控制环节。开环控制系统的精度取决于物理部

6、件的精度和校准的 精度。开环系统没有抑制外部干扰 及内部干扰的能力,所有控制精度较低。但是,由于系统的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所以在系统结构参数稳定、没有干扰作用或者干扰较小的场合下,依然会大量使用。,1.3.2 闭环控制系统,图1-5 直流电机闭环转速控制系统,1.3 闭环控制系统,图1-6 直流电机闭环转速控制系统方框图,1.3 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不仅存在正向控制作用,而且 还存在被控对象到控制器的反向联系。把这种控制过程称为闭环控制按闭环控制方式组成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由于闭环控制系统是根据偏差进行控制的,只要被控量偏离给定值,系统就会自动纠偏,所以说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很强

7、的纠偏功能,对于干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1.3.3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图1-7 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4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控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条件便是稳定。稳定性通常指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如果系统能够恢复到平衡状态,则称该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称该系统不稳定。系统从受到干扰到恢复稳定状态,其被控量呈衰减震荡或非周期过程。,图1-8 控制系统的扰动,1.4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系统受到干扰作用或给定输入发生变化时,被控量都要发生变化而偏离期望值。由于控制系统中一般都存在储能元件或惯性元件,被控量不能马上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并达到期望值,控制系统总

8、要经历一个反复调整的过程,才能到达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使被控量跟随给定输入的变化并达到期望值。这个调整过程称为动态过程(过渡过程),而把被控量达到的新的平衡状态称为稳态。,图1-9 典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1.4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当一个稳定系统结束其动态过程 并进入到稳态时,在理想状态下,一般都想让稳态值达到预期值。但实际过程中,被控量的稳态值和预期值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由于其中存在输入信号形式、系统结构以及间隙、摩擦等诸多非线性因素,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该误差是难以消除的,在控制设计中应使得该误差尽可能小,使得系,统能够有更高的控制精度。故对于控制,系统而言,该误差也是一个重要的基

9、本要求,一般称该误差为稳定误差。,图1-10 I型系统的斜坡响应曲线,1.5 控制系统的分类,按信号传递形式可以将控制系统分为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各元件的输入输出信号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时,则称此类系统为连续控制系统,简称连续系统。连续系统的运动状态或特性用微分方程来描述。一般应用线性模拟调节器或校正装置的控制系统都是连续系统。离散控制系统:系统某处或多处的信号是以脉冲序列、或数码的形式传递时,则称此类系统为离散控制系统,简称离散系统。离散系统的运动状态或特性一般用差分方程来描述。,1.5 控制系统的分类,按是否满足叠加原理可以将控制系统分为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

10、控制系统。线性控制系统:若组成系统的所有元件都是线性的,则称此类系统为线性控制系统。线性系统的运动方程可用线性微分方程或线性差分方程来描述。如果线性微分方程或线性差分方程中的各项系数不随时间变化,则称这类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反之,则称为线性时变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元件或环节时,则称此类系统为非线控制系统。非线性系统不具备齐次性,也不满足叠加原理,其运动方程要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1.5 控制系统的分类,按给定值形式可以将控制系统分为定值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和随动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值控制系统又称为恒值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的给定值是一个恒

11、定的数值,并且要求系统在各种扰动下,其输出都要保持在恒定的、希望的数值上。程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的给定值是根据预先给定的时间函数进行变化的,并且要求被控量按相应的规律随控制信号进行变化。随动控制系统:与程序控制系统不同,随动控制系统的给定值是未知的且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这类系统的特点是给定值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事先不能确定的时间函数,并且要求被控量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踪输入量。,1.6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第二阶段:经典控制理论从1788年到1868年的几十年中,人们对自动控制装置的设 计还处于“经验主义”阶段,没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所以在这一时期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经常出现振荡、性能

12、指标不达标等现象,而又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直到19世纪后半叶,科学家们开始了对控制系统理论的探索。1868年:麦克斯韦对瓦特的调速器建立了线性微分方程;1877年:劳斯提出了劳斯判据;1895年:霍尔维茨提出霍尔维茨判据;1932年:奈奎斯特提出了频域稳定性判据;195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结合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实践,出版了工程控制论。,1.6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第三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是一种以状态空间为基础的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时域分析法。它克服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将研究对象扩展到非线性控制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是人类在自动控制理论上的又一次飞跃。

13、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贝尔曼、卡尔曼、庞特里亚金、罗森布洛克等。1956年,美国数学家贝尔曼提出了最优控制的动态规划法;3年后,美国数学家卡尔曼又提出了著名的卡尔曼滤波器,以及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1956年,前苏联科学家庞特里亚金提出了极大值原理。1960年初,以最优控制和卡尔曼滤波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1.6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第四阶段:大系统理论与智能控制阶段伴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各种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控制理论的发展进入了第四阶段:大系统理论与智能控制阶段。其中,“大

14、系统理论”是控制理论在广度上的开拓,是用控制和信息的观点,研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多样、功能综合的工程和非工程大系统的自动化和有效控制的理论。而智能控制是控制理论在深度上的延伸,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运筹学等学科,主要用来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是控制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第 2 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原理Automatic Control Theory,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引言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MATLAB中数学模型的表示,2.1引言,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

15、首要工作。静态数学模型:在静态条件下,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静态数学模型,例如代数方程、静态关系表等。动态数学模型:描述各变量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动态数学模型,例如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状态方程、动态结构图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机理分析建模法和实验建模法两种。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分析研究至关重要,实际的控制系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非线性、时变特性。,一.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2.2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一.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应用机理分析建模法建立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的一般步骤如下: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环

16、节,确定系统和各环节输入、输出变量。从系统的输入端入手,按照信号传递顺序,根据各环节输入、输出变量间所遵循的物理定律,在不影响系统分析准确性的条件下适当简化,依次列写各环节的动态方程,一般是微分方程(组)。从以上各环节方程的联立方程组中,消去中间变量。将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写在等式左端,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写在等式右端,按降阶排列,并将各项系数化为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形式,成为标准化的系统微分方程。,29,一.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例2-1】RC 无源网络如图2-1所示,其中R 为电阻,C 为电容,试建立以为输入,为输出的RC网络微分方程。解 设中间变量为回路电流,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得如下方程组,消

17、去中间变量i(t)有:,如果令RCT,则上式)又可表示为,30,一.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例2-2】弹簧-质量-阻尼系统如图2-2所示,其中F(t)为外作用力,m为物体M的质量,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f是阻尼器的阻尼系数,y(t)为物体的位移,试建立以外作用力F(t)为输入,物体M的位移 y(t)为输出的微分方程关系式。解 由系统结构及牛顿第二定律有,消去中间变量有,31,如果令,则可将微分方程式标准化为,一.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例2-3】机械转动系统如图2-3所示,试求输入转矩Mf(t)和输出转角q(t)、输入转矩Mf(t)和输出转速w(t)的微分方程。解 牛顿第二定律有,其中,是角加速度。

18、,33,一.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例2-4】电枢控制它励直流电动机如图2-4所示,试求以电枢电压为输入,电动机转速为输出的微分方程关系式。解 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由输入端入手,可依次列写微分方程组。,34,消去中间变量有,由于工程实际应用中电动机的电枢电路电感La较小,通常可忽略不计,所以上式可降阶简化为一阶微分方程,,则,令,直流电动机的微分方程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严格地说,几乎所有的实际物理系统都是非线性的。描述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没有一种完整、成熟、统一的解法,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对非线性进行处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忽略。当物理元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对系统影响

19、很小,就可以忽略其非线性影响,将这些物理器件看成是线性元件。对非线性处理更好的方法是采用小偏差法(或者叫切线法)对其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这种方法适合于具有连续变化的非线性特性,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将非线性特性用一段直线线性特性来表示。,36,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对于如图2-5所示的连续变化的非线性特性,设其非线性特性函数为y=f(x),在其相应的工作点A(x0,y0)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即将y=f(x)展开为,在“小偏差”条件下,将泰勒级数展开式中的高次幂项略去,只保留一次幂项即记系数,即曲线在A点的斜率,则有,37,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具有连续变化特性、可以用“小偏差法

20、”进行线性化的非线性特性称为非本质非线性特性,例如图2-5所示的特性。相反,如图 2-6所示的非线性特性或其组合则称为本质非线性特性。对于一些非线性特性严重,具有本质非线性特性的物理元器件或系统,不能够用小偏差法进行线性化处理,需要采用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方法。,38,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例2-5】图2-7所示水箱,输入量为流入量Q1(t),输出量为水箱水位h(t),写出水箱的动态方程式,其中水箱截面积为A。解 分析水箱工作状态可知(2-22)流出量Q1(t)是水位h(t)的非线性函数(2-23)式中a为常数,取决于流出管路的阻力,将上两式合并,有(2-24),39,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

21、线性化,式(2-23)的非线性关系可以采用小偏差法进行线性化。设水箱的稳定工作点为A(Q20,h0),根据小偏差法有,将式(2-22)也改写为增量形式,并将式(2-26)代入,消去中间变量,就得到简化并标准化得到,(2-26),,是水箱在工作点处水流管路的阻力系数,,即 其中称为液阻,40,2.3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一.传递函数二.传递函数的性质三.传递函数的求法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41,一.传递函数,设线性定常系统可由如下n阶微分方程模型描述式所示,对上式等号两边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42,则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一.传递函数,常用的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表示形式主要有三种。1.多项式

22、表示形式,2.零、极点表示形式,43,3.“时间常数”表示形式,二.传递函数的性质,传递函数概念只能应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系统传递函数与系统微分方程是唯一对应的。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与系统的输入形式和大小无关,并且不反映系统的物理结构。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其分子的阶次总是小于或等于分母的阶次,即mn。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求得系统的微分方程。如果给定了输入和初始条件,可以求得系统的全响应。传递函数与输入量的形式、大小无关,但是与输入量的作用点有关,应分别求取每个输入量与系统输出量的传递函数。若系统是多输入、多输出的,则需由传递函数矩阵描述。传递函数的拉普拉

23、斯反变换是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函数。,44,三.传递函数的求法,传递函数的建立传递函数是通过拉普拉斯变换由微分方程模型得到的,建立传递函数的一般步骤为确定系统和各组成环节的输入、输出变量,根据遵循的工作原理,列写各环节动态微分方程(组)。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各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环节在s域的拉普拉斯变换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得到关于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之间关系的 s域代数方程。根据传递函数的定义,由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相比,就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如果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微分方程,则可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按定义得到其传递函数。,45,三.传递函数的求法,【

24、例2-6】试求例2-1中RC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Uy(s)/Ur(s)解 由例2-1中可知RC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为,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述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由传递函数的定义,就得到RC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为,46,三.传递函数的求法,【例2-7】试求例2-2中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传递函数F(s)/Y(s)解 由例2-2中可知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述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由传递函数的定义,就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7,三.传递函数的求法,【例2-8】试求例2-4电枢控制它励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解 在例2-4中已求得电枢控制它励直流电动机简化后

25、的微分方程式为,令ML(s)=0,则电枢电压和输出转速之间的传递函数为,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述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48,三.传递函数的求法,令Ua(s)=0,则负载干扰转矩和输出转速之间的传递函数为,因,则电枢电压和输出转角之间、负载干扰转矩和输出转角之间的传递函数为,49,三.传递函数的求法,2.由复阻抗求电路的传递函数无源网络和运算放大器常用作控制系统的校正装置,可以利用电路复阻抗概念,方便地求得它们的传递函数。【例2-9】求图2-10所示RC无源网络的传递函Uy(s)/Ur(s)。解 由电路相关知识有,由复阻抗分析法有,50,三.传递函数的求法,联立上两式有,无源网络的输出电

26、压为,联立上两式,RC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为,51,三.传递函数的求法,【例2-10】求图2-11和图2-12所示运算放大器的传递函数。,解 根据电子技术知识,可知A点是虚地点,由此可得图2-11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为图2-11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为,52,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是控制系统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类典型环节,其动态方程为代数方程K为常数,称为放大系数或增益,则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从比例环节的数学模型可以看到,它的输出是以K倍幅值对输入信号进行无延迟、无失真的复现。如果输入图2-13a所示阶跃信号,则比例环节的输出如图2-13b所示,可以看到,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波

27、形相同,且没有延迟。,53,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例2-11】试求图2-14所示电位器的传递函数解 图2-14所示电位器是一个将角位移或线位移转换成电压信号的装置,在空载时,电位器的角位移与输出电压的关系为,是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则,是,其中E是电源电压,电位器传递系数。对上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电位器的传递函数为,54,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例2-12】试求图2-15所示误差检测器的传递函数。解 误差检测器的输出电压为,其中K为电位器的传递系数,是两个电位器电刷滑臂角位移之差,称为误差角,如果以误差角为输入信号,误差检测器的输出电压u(t)为输出信号,则由上式可得误差检测器的传

28、递函数为,55,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例2-13】试求图2-16所示直流测速发电机的传递函数。解 直流测速发电机常常用作控制系统的反馈部件,它是将角速度转换为电压信号的装置,测速发电机的转速越大,则输出的电压就越大,由图2-16有,则测速发电机的传递函数为,56,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2.积分环节当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积分成正比时,称其为积分环节。设为输入,为输出,则积分环节的动态方程为,式中T称为积分时间常数,K=1/T称为积分速度或积分系数。则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如果输入图2-17a所示阶跃信号,则积分环节的输出如图2-17b所示。积分特性可能存在于被控对象中,积分特性也常用作改善系

29、统性能的辅助控制作用。应注意的是,积分环节具有饱和的特点,以上线性变化的阶跃响应及其记忆特性都是饱和前的特性。,57,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微分环节理想微分环节的动态方程为,其中Td是微分环节的微分时间常数,则理想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如果输入图2-18a所示阶跃信号,则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出如图2-18b所示,理想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是一个面积为的脉冲信号。理想微分环节动态特性在实际情况中是较难实现的,被控对象不可能具有微分特性,但常利用微分特性作为改善系统性能的又一,辅助控制作用。,58,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实际情况中多用具有近似微分特性的实际微分环节来代替理想微分环节,如图2-19a

30、所示RC无源网络,其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19b所示,由实际微分环节的电路图可得到其传递函数为,其中TdRC,当选较小的Td,即Td1时,G(s)Tds,所以可以用此电路作为理想微分环节来使用。,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60,4.惯性环节惯性环节又称为非周期环节,其动态方程为,其中T是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K是惯性环节的放大系数,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如果输入图2-20a所示阶跃信号,则惯性环节的输出如图2-20b所示,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是一个非周期曲线,其输出不能立即跟随输入量的变化,存在着惯性,且时间常数T越大,其惯性越大,,随着时间的增加,惯性环节的输出最终趋于新的平衡。,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

31、数,5.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的动态方程为其中Td是一阶微分环节的微分时间常数,则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61,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6.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动态方程为,其中K是振荡环节的增益,T是振荡环节的时间常数,z称为振荡环节的阻尼比,则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62,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7.延迟环节延迟环节的动态方程为其中t是延迟环节的延迟时间,则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如果输入图2-25a所示阶跃信号,则延迟环节的输出如图2-25b所示,可以看到,延迟环节的输出具有和输入一样的波形,只是输出比输入有一个时间上的延迟,其延迟时间为t。,63,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例2-14】试求

32、图2-26所示钢板厚度检测示系统的传递函数。解 由图2-26有,所以其传递函数为,64,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如果将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进行泰勒级数的展开,有,当延迟时间t很小的时候,可见此时延迟环节等效于一个惯性环节,显然,控制器本身是不允许存在延迟的,但测量过程、被控对象、传热、传质的生产过程等,常常存在难以避免的延迟,其动态特性需要由延迟环节描述。延迟过大往往使控制系统性能全面恶化,甚至导致系统失去稳定。,65,2.4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一.动态结构图的概念二.动态结构图的绘制三.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四.信号流图及梅逊增益公式,66,一.动态结构图的概念,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

33、图,也称为系统方框图,实际上是组成系统的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信号传递、转换的图解表示,由信号线、方框(环节)、引出点、比较点四类基本单元组成。,67,二.动态结构图的绘制,根据机理分析法绘制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的一般步骤根据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将系统划分为若干组成环节,确定系统及各组成环节的输入量、输出量。根据系统各组成环节输入、输出之间所遵循的物理、电学、化学等定律建立微分方程(组)或s域变换方程(组),然后绘制各环节或方程组的方框图。将系统的输入量置于结构图最左端,按照系统中信号的传递顺序,依次从左至右,从输入端到输出端,将各方框图连接起来,就得到系统的动态结构图。,68,二.动态结构图的绘制,【例2-15】试建立图2-28所示的速度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其中系统的给定电压为输入量,输出负载转速为输出量。,69,二.动态结构图的绘制,解 这个速度控制系统可以看作是由6个环节组成I级运算放大器I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