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1 ,大小:607.63KB ,
资源ID:308703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8703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染病护理》教学教案113.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染病护理》教学教案113.doc

1、讲 授 内 容旁批第一章 总论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我国历史古代称:疫、瘟疫、瘟病、疫疾、疫疠、天行、时气、伤寒等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等。由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又称寄生虫病。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具有传染性。 为什么要学习传染病学?它是医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某些老的传染病或消灭,如:天花(smallpox)、人间鼠疫(

2、plague)、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 of newborn)等;或得到控制,如: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流行性脑膜炎(epidemic meningitis)等。但某些老的传染病却变得突出,如:结核病(tuberculosis)等。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出现: AIDS、SARS 、禽流感、疯牛病、甲型H1N1流感 日寇暴行细菌战(germ warfare):1943年秋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突然爆发感染力极强、死亡率极高的霍乱大流行,从8月下旬到10月下旬,19个县死亡20多万人。当时,人们以为是天灾。直到1954年,在押的日本战犯主动供认,人们才知道当年霍乱大流行是日寇搞的

3、细菌战。由日寇731细菌战部队执行。他们利用空投和人工撒放,大量布撒霍乱菌。同时掘开堤坝,造成洪水泛滥。一方面霍乱菌借洪水广为扩散,另一方面洪水淹死不少人,迫使人们四处逃难,也使疫区扩大。人体实验(an experiment on body):活人做细菌/病毒感染实验、耐寒/耐热实验、活体解剖实验等等。第一节感 染一、感染的概念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此过程与病原体的作用和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有关。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或不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讲 授 内 容旁批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及致病机制侵袭力 指病原体侵

4、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主要通过病原体直接侵入机体或借其分泌的酶类破坏组织,而有些病原体则通过其表面成分抑制机体的吞噬作用而促使病原体扩散。毒力 主要通过病原体分泌产生的外毒素、内毒素和毒力因子(如穿透能力、溶组织能力等)的作用而致病。数量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与其入侵的数量呈正比,但能引起传染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因不同的传染病而不同。变异 病原体可因遗传或环境等因素而发生变异,通过抗原变异而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从而引起疾病发生或使疾病慢性化。二、感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 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如胃液对少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清除作用。 病原体进入人体 即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 特

5、异性免疫(事 而获得主动免疫。 先存在于体内的特 性体液免疫与细胞 也可通过从母体而来或注射 免疫物质将病原体 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 清除)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有传染性,无临床表现的感染。最常见,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以上)。3、病原体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状态的整个时期,如伤寒、菌痢、霍乱、乙肝等,为重要传染源。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讲 授 内 容旁批4、潜伏性感染 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

6、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临床表现,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并不是每种传染病中都存在潜伏性感染,此阶段一般不排除。5、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如麻疹、水痘等大多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 转归: 病原体被消除,获得持久免疫,不宜再受感染,如麻疹、甲肝、伤寒等。 感染后免疫力并不巩固,容易再受感染发病,如细菌性痢疾、流感。 小部分显性感染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恢复期携带者。

7、 其中隐性感染最多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比例最小。 第二节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一)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4个时期)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数小时(细菌性食物中毒)数日(白喉、猩红热、菌痢)数月(狂犬病)数年(麻风病)蠕虫病潜伏期计算应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至虫卵和幼虫出现以前这一段时间。潜伏期往往较稳定,对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提供重要依据。前驱期 prodromal period: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症状明显

8、期 manifestation period :有明显的特征性的症状 恢复期 recovery phase: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讲 授 内 容旁批复发(relapse): 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再燃(recrudescence): 病情进入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称为再燃。由于病原体暂时受到抑制未被杀灭而再度生长繁殖所致。后遗症(sequela): 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能复常者称为后遗症。传染病发展阶段的特点阶 段特 点潜伏期病原体已侵入,但未出现临床症状前驱期

9、已发病,但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症状明显期病情逐渐加重而达到高峰,出现了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体征恢复期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症状、体征逐渐消失复发进入恢复期后,体温恢复正常一段时间,初发病的症状又再度出现再燃进入恢复期时,体温尚未恢复至正常,又再发热(二)传染病的临床类型依据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依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暴发型依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传染病传染病的毒血症状由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称为毒血症状,如皮疹、头痛、关节痛、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是多种传染病常见的共同表现。 讲 授 内 容旁

10、批作业一、名词解释:1、复发与再燃 2、潜伏期二、填空:1.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2.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三、简答题: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巩固课堂知识内容与方法:1、串讲本节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性。3、布置作业。作业:1、名词解释: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复发与再燃 2、感染过程的五种形式是什么?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课后分析:参考资料: 刘应麟 传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讲 授 内 容旁批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一、流行过程

11、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流行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其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1、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休外的人和动物。(1)患者、急性患者咳嗽、吐、泻,都可以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以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发现。(2)隐性感染者,在脊髓灰质炎中,隐性感染是重要的传染源。(3)病原携带者,如肝炎、伤寒、菌痢,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4)受感染的动物,如狂犬病、疫,血吸虫病等。 2、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呼吸道传播),包括飞沫、飞沫核、尘埃传播因子的传播。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脑膜炎

12、球菌性脑膜炎、肺结核,通过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喷出大量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别人吸入后受到感染。(2)水、食物(消化道传播) 水的传播、水源受到病原体的污染,未经消毒后饮用发生传染病流行,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甲型肝炎、痢疾都可以通过饮污染水而传播。、有些传染病是通过与疫水接触,在生产劳动时与疫水接触,病原体侵入皮肤粘膜而造成感染,如钩端螺旋体、血吸虫病。食物传播 病原体如沙门菌污染了食物,特别是肉类、蛋类,还可大量繁殖,若共食,可以造成集体感染,如学生食堂。、蔬菜被粪便污染后,可传播伤寒、痢疾、肝炎、蛔虫病等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食含有寄生虫幼虫的动物肉类,可感染华支睾吸虫

13、病、肺吸虫病、绦虫病(幼虫亦叫囊虫,在猪、牛肉中叫米猪肉)、旋毛虫病。、结核病中可以通过乳汁将结核杆菌传播给人,造成肠结核。(3)、接触传播、间接传播,接触了传染病人用过的各种物品、用具不注意洗手,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感染。、直接传播,人被狂犬咬伤,接触天花、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水痘、疱疹脓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直接接触后感染。讲 授 内 容旁批(4)、虫媒传播 、昆虫纲的蚊、蚤、蝇、虱(六条腿)、蜘蛛纲的蜱、螨(恙虫)等,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森林脑炎、恙虫病等。 有些病原体在虫媒体内,不仅能生长繁殖,甚至可经卵传给后代,如传播森林脑炎的蜱,传播流行性脑炎的蚊,传播恙虫病立克

14、次体的螨,昆虫主要起媒介作用。(5)血液、体液、血制品(6)土壤传播 有些肠道寄生虫卵,如钩虫卵、类圆线虫卵,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成为感染期蚴,经口或钻入皮肤才能引起感染。 有些细菌,如破伤风、炭疽等芽胞长期保存在土壤中接触了土壤才能感染。3、人群易感性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易感染该种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易感人群由易感者构成。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个体。人群易感性:指特定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高低取决于人群中易感者占的比例大小,受许多因素所影响。人群易感性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与 流行有重大影响。一次流行后易感者比例大幅度下降,隔几年易感者水平上升

15、后才会发生第二次流行,人工自动免疫可以将易感者水平降至最低。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地理、气象、生态条件(气候、湿度、);地区和季节分布;寄生虫和虫媒传染病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尤为明显。如北方黑热病,南方血吸虫病。乙脑7、8、9三个月气温潮湿,蚊蝇密度高 流脑34月春季多发;疫必须有野生生存条件。 血吸虫病必须有浅滩,江边疫水水域适合钉螺生长。社会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水平 文化教育水平与卫生习惯社会保健制度讲 授 内 容旁批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病人、接触者、病原携带者和动物都可作为传染源,必须对它们加强管理。1、对病人的管理(1)传染病的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16、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共35种;2004年8月28第十届第十一次会议修订,共37种,于乙类中添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25种)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

17、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0种)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管理要求对病人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甲类传染病 (强制管理) 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农村要求发现后6h内上报。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城镇要求发现后6h、农村要求发现后12h内上报。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要求发现后24h内上报。1、 对接触者的管理2、 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

18、3、 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二、切断传播途径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可采取一般卫生措施、消毒、杀虫、加强管理、防止医源性传播等措施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广义消毒包括消灭传播媒介狭义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讲 授 内 容旁批消毒有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大类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对肠道传染源采取:饮食管理;粪便管理;水源管理;用具管理;个人卫生。对呼吸道传染病采取:传播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空气消毒; 戴口罩对虫媒传染病采取: 防虫、杀虫、驱虫、灭螺、灭蚊、治病、管水、管粪。三、保护易感人群1、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主动免疫2、特异性免疫力

19、人工被动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作用皮肤粘膜屏障:鼻毛;呼吸道粘膜表面汗毛,阻滞排除病原体;分泌溶菌酶、粘多糖、胃酸、蛋白分解酶杀死细菌。正常肠道粘膜菌群的拮抗作用(如口腔中唾液链球菌抑制白喉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 大肠杆菌抑制金葡菌、痢疾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在特异性预防措施方面,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类。人工自动免疫是用笔供员微生物或其毒素制成生物制品,给人接种,使人主动产生免疫力。预防接种后,人体免疫力可在14周出现,维持数月至数年,免疫次数13次,主要用于预防。人工被动免疫是用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给人注射,在注入人体后免疫立即出现,但维持时间仅23周,免疫次数为一次,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外

20、毒素引起的疾病或与某些传染病患者接触后的应急措施。人工主动免疫用的生物制品、活菌(疫)苗菌苗由细菌螺旋体制成(卡介苗、鼠疫菌苗)疫苗由病毒立克次体制成(牛痘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病原体经人工方法减毒,使其失去致病力,但仍保存其抗原性和活性,接种入人体后,能在体内生长繁殖,所以只要少量接种一次,即可获得较长时间。免疫效果缺点是难保存。、死菌(疫)苗选择抗原性强的菌种培养,用物理(加热)或化学方法(甲醛)将其杀死,去除致病性,做成死菌(疫)苗。其缺点:接种后免疫力不如活菌苗持讲 授 内 容旁批久、强大,但接种剂量大,反应大,需分次注射;优点易保存。死菌苗伤寒、副伤寒联合菌苗,流脑多糖菌苗,

21、百日咳菌苗,钩端螺旋体菌苗。死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人工被动免疫用的生物制品、抗毒素用类毒素免疫马,待其产生抗体后,收集其血清浓缩而成,注入人体后立即获得免疫效果。常用: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用)、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清或胎盘中提取制成丙种球蛋白,其中含有抗体。预防:麻疹、甲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特异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预防:狂犬病、破伤风、乙型病毒性肝炎、坏死性水痘。儿童月、年应接种的疫苗接种方式预防疾病出生时卡介苗皮内注射结核病乙肝疫苗第一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1个月时乙肝疫苗第二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2个月时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一次口服脊髓灰质炎3个月时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22、第二次口服脊髓灰质炎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一次肌肉注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4个月时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三次口服脊髓灰质炎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二次肌肉注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5个月时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三次肌肉注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6个月时乙肝疫苗第三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8个月时麻疹疫苗第一次皮下接种麻疹1.5岁-2岁百白破混合制剂第四次肌肉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4岁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三次口服脊髓灰质炎7岁麻疹疫苗第二次皮下接种麻疹白破二联制剂肌肉接种白喉、破伤风讲 授 内 容旁批第五节 隔离与消毒一、隔离(segregation) 隔离是指将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与健康人和非传

23、染病人分开,便于集中治疗和护理,防止传染和扩散。1隔离的种类 目前隔离分类分为A、B两大系统:A系统是以类别为特点的隔离,将许多不同疾病归纳在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等7个类目中,每个类目措施相同。B系统是以疾病分类的隔离方法,即针对每个疾病制定的隔离措施,避免隔离措施不全或缺乏针对性,要求医护人员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实施。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A系统隔离法。保护性隔离亦可称为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易感染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早产婴儿、白血病病人及脏器移植病人等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避免由他人(包括医护人员)将病室外的致病菌带进病室内而采用的隔离方法。要求:病人住单间病室,家具及地面每日用来

24、苏水擦拭或0.2漂白粉澄清液作喷洒消毒;接触病人前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鞋并穿清洁隔离衣;患有呼吸道疾病者或咽部带菌者应避免接触病人,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小时,通风换气时注意保暖,以免病人受凉。2. A系统隔离法消化道隔离 棕色呼吸道隔离 蓝色(3)血液/体液隔离 红色(4)严密隔离 黄色接触隔离 橙色(6)结核菌隔离 灰色(7)脓汁/分泌物隔离 绿色二、消毒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1、消毒的种类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2、消毒的方法 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根据作用强弱分为灭菌 和高、

25、中、低共4种。讲 授 内 容旁批其中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适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要求绝对无菌 的!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讲 授 内 容旁批第六节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护理工作特点(一)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管理方法是护理工作重点。(二)密切、细致、准确地观察病情。(三)健康指导教育。 (四)严格执行责任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特点:1.流行病学资料:2.临床资料:3.辅助检查资料:二、传染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及护理一、常见症状1、 发热热型及临床意义(1) 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 3940以上达

26、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大叶性肺炎 伤寒高热期弛张热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 39 以上,波动范围大,24小时内波动幅度可超过 2,但均在正常水平以上。败血症 化脓性炎症 风湿热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可骤降至正常水平,间歇期可持续 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 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可反复多次。 布鲁菌病回归热 体温急骤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不规则热 体温曲线无规律可循 结核病 风湿病 癌性发热此外还有:马鞍热saddle type

27、fever:昼夜体温二次升降者消耗热consumption fever:昼夜体温波动达3-4 者,见于重症结核等。讲 授 内 容旁批2、发疹skin eruption:疹子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斑疹Macule:鲜红,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面, 1cm,见于斑疹伤寒。斑丘疹Maculopapule:小片红色丘疹,高出皮面,压之退色,见于麻疹。玫瑰疹roseola:类似斑丘疹,但色淡,边界不清,见于伤寒。 瘀点、瘀癍petechia/ecchymosis:出血性皮疹,鲜红至暗紫色,压之不退色,见于败血症、流脑、出血热等。疱疹herpes:高出皮面、内含浆液,见于水痘、带状疱疹等。皮疹出诊的时间水痘、风疹病后1天 猩2(猩红热)花3(天花) 麻疹4斑疹5 伤寒6 皮疹出疹顺序、分布特点麻疹:耳后颈部前额、颊部自上而下蔓延至全身手心脚低。幼儿急诊则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水痘:躯干、头部面部四肢(向心性)天花:红色的斑疹、丘疹,分布于头面、四肢。(离心性)伤寒:玫瑰疹分布于胸腹部 二、护理1、发热的护理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