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专题,一、经济学说发展概要,西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学说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早期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二、西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学说,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学说 古希腊:奴隶制 经济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具有自然经济特征:奴隶主的大部分需要和奴隶的全部需要都是由奴隶生产出来的产品来满足。但,也存在大量小生产者:农民、手工业者。,商品货币经济在古希腊也相当发达,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也都出现了。荷马史诗描述:一个女奴等于4头公牛 一个铜制的三角鼎等于20头公牛 对奴隶主经
2、济观点作系统论述的思想家有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商品货币经济进行了考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奴隶主的任务是使自己的财富得到增加。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卖掉对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得到了货币,但是对于不会使用货币的人来说,也不是财富。因此,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虽然奴隶制主要是自然经济,但也不反对简单商品交换的存在,因为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考察了社会分工,认为分工是必要的。他也意识到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依存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价格的变动又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色诺芬对货币的见解: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还认为,商
3、业也是必要的,因为它使人们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柏拉图:理想国、法律论 第一个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设计图。理想国: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人类理性、正义原则。根据正义原则组织国家,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项最适合于他天性的职务。,每个人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而必须有待于互助。既然人们有多种需要,而又须由其他许多人供给其各种需要,于是各本其愿而成为团体,这些团体联合起来便成为国家。这也就是国家之所以产生的唯一原则。他还从使用价值方面来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人而为多数之事,不如一人专心于一事。他还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欲
4、之心。因此主张战士和哲学家、奴隶主上层之间消灭私有制,实行共妻共子,消灭家庭,平日三餐就食于公共食堂。,农业应该成为理想国的经济基础。由于城邦之间和城邦内部既然存在着分工,因此必须有专门从事输入和输出,从事购买和销售的商业和商人。有了市场,就必须有一定的货币。明确指出了分工交换货币商人阶级的因果联系。主张禁止放款取息和抵押放债。货币为日常交换服务,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亚里士多德:政治论、论理学国家是由许多家庭组成,家庭是研究的起点。“家庭管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即主奴、夫妇、父子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的技术。世上万物都存在统治和服从的关系
5、。在生命中,灵魂是统治,肉体是被统治的;在人类中,男人是统治的,女人是被统治的;劣等种族也是天生的奴隶;奴隶体格强壮适合体力劳动,而自由人长得端庄清秀适合过统治者的生活。阶级合作:阶级之间有一种共同的厉害,应当合作。,“致富技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存在差别,小商品经济和商业资本以及高利贷资本之间也有很大区别,只有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才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家庭管理”和“货殖”是不同的。真正的财富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对家庭和国家有用,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物品的总和。“家庭管理”在于获取自然供给人类的东西,是自然的。“货殖”则是反自然的。,“货殖”的反自然性质。每一物品都有两种性质,一是直接供使
6、用,这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另一用途则是用于交换,它不是物品所固有的,因为物品不是为了交换才制造的。交换是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再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在零售商业中,货币只起媒介的作用,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所以这种交换本质上不属于“货殖”。以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则在于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其目的是无限度的,这种交换就是“货殖”,是反自然的。,亚里斯多德实际上觉察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商品商品 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商品货币亚里斯多德论述到公平这一道德范畴时,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的见解。交换的可能性,是以交换的各种商品之间的等一性
7、为基础;其次,交换诸商品之间,其实是不同的,不等的;其三,不等的商品,在交换上,必须由同一物去衡量,并由此还原为相等的。,亚里斯多德是最早分析价值形态的人,他指出,商品的货币形态不过是简单价值形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并论证了从物品交换中如何产生了一种特殊商品,以及一种本身就有价值的实体给予货币性质的必要性,实际上还指出了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流通手段的职能。,古罗马:奴隶制经济 克优斯贾图论农业 玛尔库斯铁伦提乌斯瓦罗论农业 玛尔库斯图里乌斯西塞罗 早起基督教的经济观点实行财产公有和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奥略里奥古斯丁:公平价格,三、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学说,西欧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主(
8、土地所有者、地主)农奴(农民)西欧被分割成许多小块领地,停滞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衰落,商业停顿或被迫中断,货币流通缩小到最低限度。宗教、神学地位的确立。,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自然法:一切物品公有和一切人生来平等,是自然法的重要特征。上帝创造宇宙万物,原是有“高级”和“低级”之分的,低级的东西应当受制于高级的东西,而在人类社会中,“下等人”也应当受“上等人”统治,这不仅是必须的,也是有益的,符合上帝所安排的自然秩序,因而也符合于作为上帝的意志表现的自然法。上帝造人时,人本来是平等的和自由的,但亚当和夏娃犯了罪,所以他们的后代要遭受不平等和不自由的惩罚。私有制是人的理性创造出来的,而
9、理性则是处于上帝的意志。,公平价格论。从宗教伦理的观点出发,认为应当防止贱买贵卖的行为,主张由封建君主、或地方当局和特定的团体,规定使买卖双方都不致吃亏的公平价格。制定公平价格基础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相符合的价格,但同时又断言,公平价格必须保证卖主有“相当于他的等级地位的生活条件”,因此,同一种商品由各个等级按照不同的价格出售,被看成是公平的。他还认为“物品的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要取决于某种评价”,也就是效用。或者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货币论。货币只能是便利交换,起辅助和从属作用,而不能成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商业论。同意早期教会关于商业和赚取利润是一种罪恶的说法。但他又力图从
10、经院哲学的观点,证明大商业是合理的。利息论。采取早期教会的观点“放债取利是罪恶”,但又为放债取利的合理性做了一些辩护。,重商主义。封建制度进入瓦解时期,自然经济日趋衰落和解体,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城市和农村出现了手工业者和农民的急剧分化。重商主义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攫取金银。一国获得金银的手段不外两种:一是开采金银矿藏,二是对外贸易。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遵守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货币尽量多的流入国内和尽量少的流向国外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在贸
11、易上,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但必须遵循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总额。为此,主张国家必须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贸易差额论。,四、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1、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政治算术、货币略论等。处于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过渡时期,研究方法上,重商主义仅限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肤浅考察,说明这些现象的表面联系,配第则是力图考察现象的本质和以及现象之间的本质关系。他的功绩在于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最基本的命题,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价值论。在赋税论中,配第提出了劳
12、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他认为,一种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商品交换就是以它们所包含的劳动量为依据,不仅用劳动时间来测量商品的价值量,而且还提出价值量的大小是以劳动生产率为转移的,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关系。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货币的价值量也是由劳动量决定的。,但是,配第却有三种价值规定:(A)由等量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劳动被看作价值的源泉;(B)作为社会劳动的形式的价值。因此,货币表现为价值的真正形式,虽然配第在其他地方抛弃了货币主义的一切幻想。所以在他的著作里形成定义。(C)把作为交换价值的源泉的劳动和作为以自然物质
13、(土地)为前提的使用价值的源泉的劳动混为一谈。工资论地租论利息论和土地价格,2、重农学派 康替龙、弗朗索瓦.魁奈、杜尔阁 魁奈:经济表。“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他的其他重要经济原理,如社会阶级结构、资本以及社会再生产和流通等理论,都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纯产品”学说。魁奈乃至重农学派没有提出劳动价值论,但魁奈提出了等价交换原则,虽然这个等价交换实际上是指生产费用相同的商品相交换,等价的基础就是商品的生产费用。既然交换是等价的,流通领域就不可能是财富的源泉,因此研究重心就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从而为科学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可能性。,魁奈认为,在生产中,
14、只有农业生产才会使物质本身增加,而其他经济部门,只不过是把已经存在的各种物质因素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各种使用价值结合为一种新的使用价值,并没有使物质本身增加,所以没有创造财富。因为农业生产中有各种自然力参加工作,进行“创造”。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就是“纯产品”。,3、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亚当.斯密(17231790):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社会观和方法论 斯密的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观。斯密的整个思想都建立在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基础上,并把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说成是一般的“
15、人性”“人类的本性”;“人类的本性”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而人们彼此之间需要帮助,并不是出于人们的利他主义,而是出于利己主义的考虑。,斯密认为,交换是由人类的利己主义本性产生的,而人类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又引起分工,之后引申出货币,并进一步演绎出自己的整个理论体系。在斯密的体系中,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的,就是“经济人”。社会上一切经济现象都可以看成是这个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经济人”活动的结果。虽然每个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但也不能不顾及到其他为自己打算的人的利益,从而自人而然地产生了相互的和共同的利益;个人利益不仅不同社会利益相矛盾,而且是一致的。,“他通常既不打算
16、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理产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业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想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他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斯密所赞扬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竞争的自发势力。,斯密的研究方法带有极其明显的形而上学和非历史的性质,在其整个的体系中,几乎没有分析自己所揭示的那些范畴和规律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只把它们当作一种已知的事物。着重分析它
17、们的数量关系。他的研究方法还具有二重性的缺陷,使得他的理论不能首尾一致,对一切经济现象和范畴的解释都表现出矛盾。分工学说。分工是斯密整个经济理论分析的起点,他把劳动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他同时又指出,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交换学说。斯密认为交换是“分工的原由”。货币学说。“自分工确立以来,各时代各社会中,有思虑的人,为了避免这种不便,除自己劳动生产物外。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他想来,拿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都不会见拒绝。”斯密没有从商品的内在矛盾来寻找货币的起源,是他货币理论的缺陷,但是他基本正确地认识到货币是从交换中自发地和客观
18、地产生的。他认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是他货币学说里有价值的观点,但他没有理解货币的本质,也就无法阐明货币的职能,他把流通手段当作货币的决定性的职能。总是强调:“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毂,是商业上的大工具”。,价值学说: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斯密从货币和商品的交换比例问题考察到交换价值问题,提出要寻找“人们在以货币交换货物或以货物交换货物时所遵循的法则”,从商品的价格中抽象出交换价值,把价格归结为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在探讨商品的交换价值时,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
19、换价值。”,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斯密从劳动分工出发来研究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个问题。他认为,人们之间既然有劳动分工,那么每个人所需要的必需品,绝大部分要依赖别人的劳动,同时每个人也都为别人劳动。因此人们彼此之间要交换商品,而且商品的交换不过是体现在这些商品中的劳动量的交换,所以商品的价值就十分自然地取决于劳动,由此提出了“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但当他进一步考察是什么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劳动这样衡量商品的价值时,由于他并不了解这种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资产阶级局限性和方法论上的矛盾,就陷入了混乱,形成了二元劳动价值学说。,一方面,他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劳
20、动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获取各种物品锁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一般地说,二日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日劳动的生产物。”另一方面,斯密又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购买到或能支配的劳动。他说:“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是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然后,斯密经常在这两种说法上摇摆不定。,价值由三种收入构成。斯密混同了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和交换中购买到的劳动,但由不能不看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购买到的活劳
21、动大于补偿工资的物化劳动,这和价值规律似乎是矛盾的。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就逐渐离开了劳动价值论。他断言价值规律只适用于“初期蒙昧社会”,而不适用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产生以后的“进步社会”。由此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价值不再由耗费掉的劳动量决定,而由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这种购买到的劳动量则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而波动。斯密价值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考察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所谓自然价格,指按平均律即自然律支付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的价格。他考察了市场价格怎样围绕自然价格而上下波动,认为产生
22、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变化。他还认为,由于存在自由竞争,供求之间、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终归要趋于一致,这是一种“自然趋势”。总起来看,斯密的价值学说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他的前辈。他的价值学说是二重的,既有科学因素,又有庸俗成分。,工资论。利润论地租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斯密教条总收入和纯收入自由放任原则和国际分工论国家财政和赋税原则,4、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大卫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的社会观和方法论。李嘉图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维护其利益,认为资本主义是社会市场唯一可能、绝对进步的自然形式,资本主义不仅保证了个人的最大幸福,也保证了生产力的高
23、度发展。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对李嘉图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说斯密把个人与社会看成是两个平行的东西,只是由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才把两者弄成一致。边沁则认为,社会完全屈从于个人,并完全溶解于个人之中,社会只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虚构的肌体”,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每个个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只遵循功利原则,即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李嘉图据此断言,每个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并不与整个人类、整个社会的利益冲突,而是一致的,“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在一起”。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是违反“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的。,
24、李嘉图关心生产力的发展,并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唯一合理的、永恒的自然关系。当然,也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利益的对抗。工资和利润是按照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动的。李嘉图壁斯密更彻底地试图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并在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上发现了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联系的基础。他的研究方法是: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个正确原理出发,考察资本主义的其他经济范畴,看看这些范畴同这个原理是否符合,或者在什么程度上需要修正这个原理。他看到了斯密体系的矛盾,并力图消除这个矛盾,建立一个前后思想一贯的严整理论体系。,李嘉图的价值学说。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李嘉图接受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价值区分的观点
25、,但比斯密前进了一步。使用价值虽然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但是对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他实际上把使用价值看成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在研究交换价值是如何决定的时候,在他看来,商品有两种,有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单只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的。因为这些商品不能由人类劳动来增加它们的数量,所以其价值不能由于供给增加而降低。如古画、古书、雕像,以及珍贵的葡萄酒等。但这类商品为数极小,绝大多数商品是能由人类劳动来无限地增,加它们的数量的。这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它们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李嘉图也同样不了解商品和商品价值的本质,因而经常把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在一起。他一开始研究商品价值时,就把价值称为交
26、换价值或“相对价值”,“相对价值”有两种涵义,第一是指劳动时间决定的交换价值,第二是指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在别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前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李嘉图又把它称为“绝对价值”、“真实价值”或“价值一般”,后者则是名副其实的交换价值,李嘉图又把它称为“比较价值”。关键在于,李嘉图对这两者的区别是不清楚的。严格地说,他没有把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仍然在交换价值形式上探讨价值。,混同价值和生产价格。李嘉图在考察价值时,把价值范畴、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甚至把原始社会猎人的工具都看成资本。因此,他看不到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表现形式发生了的变化,把价值与生产价格混为一谈,给他的理论体系带来了无
27、法克服的矛盾。工资学说地租学说利润学说自由贸易学说货币学说积累与再生产学说,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阐述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包括价值的载体,价值的实体、价值量、价值关系、价值规律、价值本质,以及劳动所具有的二重性、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如何创造价值,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的理论。共三章,第一章商品,第二章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第一章 商品,一、商品的两要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一)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原因。(二)商品的使用价值。1商品首先是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客观物质,物质的有用性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作用价值,从质上看,是许多自然属性的总和,可以
28、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从量上看,其衡量尺度多种多样。,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购买者认定的使用价值,不同的购买者对同一个使用价值的效用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4商品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它也具有社会属性。(三)商品的交换价值。1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从众多偶然性看其内在的必然性。2商品交换价值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即一切商品都凝结了一定的人类劳动。,(四)商品的价值。1商品中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实体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五)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的价
29、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2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而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六)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以使用价值为载体的价值关系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就不能成为商品;一个只有具备交换的属性并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为商品。,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一)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和论证的,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二)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具有具体形式和抽象内容二重属性。,1具体劳动:是指从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形式方面去考察的劳动;不
30、同质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目标产品,具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不同的劳动对象、不同的劳动手段和不同的劳动结果。具体劳动作为生产不同作用价值的劳动形式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条件。2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劳动者自身体力和智力的纯粹支出,是指劳动力单纯地消耗。简单平均劳动。复杂劳动是自乘的倍加的简单劳动。,(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1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2劳动二重性会引起商品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运动。3劳动二重性的概括性述。4对主观效用论的形形色色资产阶级价值理论的评价:批判它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攻击。,三、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一)研究价值形式的必要
31、性在于:一方面,价值作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必然通过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可以阐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简单价值形式就是一个商品同另一个不同种商品的值关系。XWA=YWB隐藏着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2价值表现的两极是相对价值形式和等形式。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3分析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即阐明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相应地,商品价值的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怎样得到相对表现的。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对价值的影响。4等价形式是一个商品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分析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5从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看,它是商品
32、内部矛盾对立的简单表现形式,也是价值形式不充分的胚胎形式。,(三)总和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一个商品同一系列不同种商品的价值关系。2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使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量也得到了明确表现。3每一种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都成了特殊的等价形式或特殊等价物。相应地,生产这些特殊等价物的多样的具体劳动都成为抽象的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4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两极都存在缺点;这就决定它必然的向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四)一般价值形式。1一般价值形式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同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关系。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两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2价值形式两极的发展关
33、系是: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3一般价值形式的缺点在于一般等价物不固定,因而它必然向货币形式过渡。,(五)货币形式。1当一般等价形式由于社会习惯最终同金这种商品的特殊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就转化为货币形式。2商品金成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3价格形式是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第二章 交换过程,本章与第一章第二节从逻辑演绎的角度揭示货币的本质和起源是不同,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货币的本质和起源。这表明马克思是从逻辑和历史二重层面揭示货币起源问题。一、商品交换的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一)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的内在矛盾,进而决定商品必须进入交换过程。(二)同一交换过程既是个人的过程,又是一般的社会过程,从而产生交换过程的矛盾。,二、交换过程矛盾的克服和货币的产生(一)克服交换过程困难的社会过程的结晶是货币。(二)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三)货币的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