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4.31KB ,
资源ID:308288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8288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语文期中复习专项练习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语文期中复习专项练习教师版.docx

1、高二语文期中复习专项练习教师版一、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 可。4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2、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3、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 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般是哲理诗。描写

4、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反衬有以静衬动,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有以有声衬无声,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 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6、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 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 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

7、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

8、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4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

9、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二、诗歌鉴赏练习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1 )第二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答:第二句中的“独”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作用。它既是对上句“空”字的延伸,又 是对下句“想”字的伏笔。(2)第四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第四句以景结情。寄想像于故园的寒食景色,烘托出想念诸弟之情,使人感到情深意远, 蕴藉有味。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

10、,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第4页共11页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 这首诗的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 ,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满”字写出了青苔之盛而来人之稀 ;“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皆渲染了环境 的空寂凄清。(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 “歌吹”都是写声写动, 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 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山店卢纶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注隔秋

11、云。注 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1)这首诗题为“山店”,全诗是怎样写山店的?试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答:诗中先写听到山犬吠,然后写看到远处的几家松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巧妙地 暗示了山店就在前面。(2)全诗写景状物中隐含了叙事,从中反映出诗人心情的变化。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前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急匆匆地赶路,天色将晚而不见有店,内心感到焦急。第三句写听到 狗叫声,说明前面有人家了,诗人内心充满希望。末句写望见隔着秋云的山店,那松火虽 远却让诗人十分欣喜。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晚次鄂州注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

12、万里归心对月明。第5页共11页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 本诗是肃宗至德年间(756758 )诗人避乱南游期间晚泊鄂州时所作。(1) 首联中“犹是”一词透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犹是”意为“还是、仍旧有”,写出诗人急不可待(或归心似箭)的归乡之情。(2) 尾联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有什么作用?抒发了感时伤乱的情怀, 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 使本诗具有更深广的社会意义。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3、1) 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3分)【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2) “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 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3分)【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 ,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 典雅的环境和闲适

14、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 细节描写。(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解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诗首联写景, 颔联、 颈联叙事兼描写, 尾联抒情。“事 事幽”统摄全诗,幽,僻静、安闲之意。如何表现这一特点,就涉及到诗歌所用的表达技 巧。二三联,一句一景,用的是赋的铺叙手法,用描写角度来说,也可说运用白描的手法 勾勒;第三联,写妻子“画纸” ,稚子“敲针” ,属细节描写;第二联属环境描写,第三联 是人物描写,以环境的安闲衬托人物的安闲,用的是衬托手法。反之也成立,所以可以说 是互相衬托或映衬。( 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 ( 4分)【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

15、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 的窘迫;( 2 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 虑。(2 分)【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总的来说是安闲的,为什么 尾联转为凄清。要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需要扣住文本,还要联系作者身世。 “但 有故人供禄米 , 微躯此外更何求?” ,“但有”,只要有。只要有老朋友的接济,就 能过上安闲的日子, 心愿已足, 不复他求, 由此可见生活的窘迫凄苦。 为何这样? 联系诗后注解,可知诗人漂泊他乡,经济窘迫。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

16、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至帰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1) .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分)第7 页共11 页【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 和惆怅。(答出一点给 2 分,语意完整给 1 分)(2).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 分)【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 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

17、手法 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答出“虚”和 “实”各给 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3 分)【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 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3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 ,分清虚实

18、: 哪是实景,哪是虚景。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 要表达的情感。(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4 分)【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旨。读标题, “旅宿”提示读者所写的是作者住宿旅馆时的见闻感受。抓情感,首联“无良伴” “自悄然”,显示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作者无眠的愁苦;颈联“远梦” “家书”,解释对家乡的思念是愁苦的根源。上述三联,景物暗淡,心情愁苦,表现的是羇旅之愁,

19、故园之思。第四联, “好烟月”“钓鱼船”,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表现一种愉悦心情。明手法,第四联与前三联的景物描写和表现的心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意思却一脉贯通,正因为羇旅愁 苦,所以才留恋向往家乡自由闲适的生活。至此作者的意图就显豁了:以想象中的故乡美 景、闲适生活反衬羇旅的愁苦,表达了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 ?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参考答案:傍晚。(1分)“吹

20、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2分,每点1分)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 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3分,每点1分)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4分,每点2分)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 (1) 海:当时天

21、山附近的大湖。 (2) 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所塑造的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 分)答: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 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绪。(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6 分 )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 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 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 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 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绪,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 等意象来烘托感情,深

22、沉感人。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 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诗的颈联上下两句写景各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描绘出怎样的意境? (6 分 )答:( 1)、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 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 2 分)“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 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 2 分)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 2 分)( 2)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5 分)第 10 页 共 11 页“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 1 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 情,引发了乡思之情; 在他乡落叶时节, 孤独人独对寒灯, 一“独” 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 (2 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 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 2 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