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生物是一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很多都是与生物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与课堂知识进行融合,架设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每天的生活中都可能接触到。如此一来,学生感觉到的不再是遥不可及,枯燥难懂的理论学习,而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会更加愿意去学习、交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教师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
2、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
3、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一)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二)国外教育理论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
4、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三)国内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
5、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三、核心概念的界定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
6、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
7、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六、研究目标生物教学生活化,需要实现以下四个目标: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这三个方向的考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社会热点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知识目标是指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目标则是学生能借助知识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则是指学生能对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
8、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如在讲解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时,教师可以以社会上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数据这一热点话题为引子,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也可以就生物基因遗传的知识,引入试管婴儿的话题讨论,请学生们猜一猜试管婴儿是如何成型的,又是在哪里生长发育的。初中生对试管婴儿可能还不了解,因而也具有足够的讨论空间,教师可以顺势讲讲克隆羊“多莉”的故事,从而实现教学知识目标的生活化。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初中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生活化的讲解方式来理解生物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最好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解生物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
9、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然后将其呈现在课堂上,将其巧妙的融入生物知识的讲解上。如在讲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学生对概念层次较难理解,教师可以以学校为例解释。学校的层次是:学生-班级-年级-学校,以此类比,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什么?通过自学教材,学生很容易得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又如在讲授生物适应环境的课程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树木,为什么有的树木如杨柳就会落叶,而松柏就不会落叶?利用窗外的树木等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最亲近的体验,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资源,将生物学课本上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在生活中实践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不再排斥课本。再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常
10、常喜欢在荫处乘凉。但是在大树的树荫下乘凉却比在房屋下躲太阳显得凉爽得多。这其中的因果也是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的。这是因为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本身蒸腾出的水分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热量,也就是带走了大树周围的热量,所以会显得凉爽得多。这种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对植物蒸腾作用最好的证明。教师还要善于挑选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这样学生就可以亲身感受、经历、感悟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也更懂得将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联系起来。3、教学形式要体现生活化教学形式不应拘束在教师的满堂灌方式中,我们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活动,让教学形式也变得
11、富有趣味而且生活化。比如在讲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治水油问题的报道和视频资料,然后趁此机会介绍说,科学家经研究已找到利用治水油提炼生物柴油的方法,预计不久将投入使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利用生活的中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在讲解概念时,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来猜测答疑。还可以通过更加具有互动性质的活动来将课堂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中。如通过讲故事或者谚语等来解释生活现象,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让学生理解生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效果。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各组学生
12、分别扮演生物圈中的不同成分,从而站在这一角度去思考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存在的必要性,从而加深对自然生命的理解。再如,让学生拍摄家里最有营养的一顿饭,课堂上通过展示学生营养餐照片,大家讨论谁家的饭最有营养,从而展开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学习。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亲自栽种种子,感受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近距离感知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去悉心照料植物,还能从中体会关爱生命的情感。4、教学评价要体现生活化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我们的评价也要体现生活化。探究活动过程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动手能力,社会调查时的设计思路,语言沟通能力等等都
13、可以作为评价的方面。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学生拍摄照片的完成情况,营养餐的营养是否全面、合理都可以作为评价方式。比较常用的作业评价,也可以加入生活元素。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用实际问题来设题目,如在学习环境的污染问题时,请学生结合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并探究污七、课题研究的思路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八
14、、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一)研究的措施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
15、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2、在课余时间(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
16、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
17、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2014年10月20
18、14年12月):准备阶段。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申报与立项。2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5年9月):实施阶段。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3第三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九、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
19、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城市的学生对课本知识中所举的案例,有些不知所云,使得原本深受学生喜欢的生物课,则变得死气沉沉,仔细一分析,原来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从小就养尊处优,很少深入到乡村,深入到生活当中,对自然中很多现象都是一片茫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再一味的注重以认知或知识为中心,把完成认知性任务当成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的,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学习兴趣,课堂则变成了“一言堂”或是“满堂灌”,甚至变成了“伏台课”,教师的声音则变成了催眠曲。当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是背着沉重书包而做不尽习题的“我”,眉头紧皱而答不出满堂问题的“你”,被空洞说教训练成只能高喊政治口号的“他”的时候 ,课堂失去了活力,
20、教学失去了意义。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从生物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物突破和改变了沿用了多年的以“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果断删除过去认为不能不学但对学生未必非常有用的知识,如植物学的分类方法等,同时依据”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考虑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强调联系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和“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的总体思路,增加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内容,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强调教学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知识
21、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学会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生产或社会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1)课题理论价值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呼唤,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出的重要特色。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改之所以非常强调回归生活,原因与主张“生活即教育”的背景有着惊人的
22、一致性。教育与生活相脱轨,致使出现许多“高分低能儿”不能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出现空前的危机,这些都是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新课改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今天我们的教育之所以要回归生活,是因为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这一主张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生活是教育课程的源泉和动力。此外,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教材,它选材于生活,但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从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接受了生活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让生物知识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
23、向社会,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2)课题实践价值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学生不再是为学而学,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生本间的互动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加以张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提升了生命的价值。课堂教学因为“活动”而不再是刻板、僵化的,而是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将焕发勃勃生机。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该课题得到学校、老师的全力支持,研究教师为课题的研究做了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生物教学经验,并且乐
24、于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平,已经储备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另外生物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为生物课堂教学联系生活提供了可能,这也是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的优势。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完全可行的。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1)课题界定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的。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意味着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日常生活,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且还要去构建个体的可能生活,使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关注生活,提升生命价值的意识。因此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关
25、注走进课堂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2)构建课堂的教与学学生获得的改造后的生活体验(3)走出课堂后的未来发展学生生成的生活体验,提升生命价值(2)支撑性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理论杜威认为教学不应当是学院式的,而必须与校外和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提出“教育即生活”,要求“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主张教育的内容要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活动密切相连,要以儿童的主体活动的经验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法活动;主张要以问题解决学习为主要形式展开活动,通过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实践,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生活化课堂教学创
26、设能够使儿童的经验不断生长的生活情境,而教师的使命就是把学科教材解释为儿童的生活经验,并指导儿童的经验不断生长,最终使儿童的经验达到学科教材所包含的成熟的逻辑经验水平,真正发挥儿童的主体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意味着生活即有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教育是人的生活,人的生活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先生反对脱离社会需要、死扣书本、理论脱离实践的教育,也反对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更充满生命力。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生
27、活化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会更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教材间的联系,借助各种教学媒体等,将教材中的知识生活化,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教师的指导,学生将更容易达到个体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起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使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理论来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
28、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世界之中,一方面,使新知识、新体验的获得需要以原来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从而同化到原来的经验结构中,另一方面,新知识、新体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顺应,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学生最终能在课堂教学中建构自己的知识。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研究目标:(1)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爱
29、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与生活联系;(2)将学生直接的生活体验与学习课本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3)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4)打破教室窄小的空间,让生活走入课堂,也让课堂走进生活,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1)“活动”教学的类型研究“活动”内容要有机地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新教材“活动”内容的设置,多数是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而设计的,有游戏、讨论、调查、课堂小实验等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活动
30、”内容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2)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情境生活化设疑激思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物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创设不同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意在诱发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生物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生活化变繁为简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生物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巧妙设计生活化的案例,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31、,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自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联系。课堂活动生活化自主探究,构建新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探究活动、实验活动、调查采访活动、网络操作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活动”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主动体验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构建新知。生活化的作业寓练于乐,巩固深化通过生活化的作业优化学生的实践,使实践更理性化,而不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开展题海战术,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具有创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让学生经历和体会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问题的成功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生物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3)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研究通过对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的研究,力求贯彻实施活动教学的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如探究教学、观看录相、动手制作、角色扮演、网络教学、游戏等有机结合,做了许多有益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