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32.36KB ,
资源ID:307418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741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物撒切尔夫人的遗产.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物撒切尔夫人的遗产.docx

1、人物撒切尔夫人的遗产【人物】撒切尔夫人的遗产 撒切尔夫人的遗产 (2013-04-22 15:11:52) 不到一个月前,马岛刚刚举行了一次一边倒的归属公投,让人们再次回想起1982年的“英帝国最后一战”;塞浦路斯突如其来的储蓄危机,再度唤醒人们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和对英国金融前景、英国与欧元区关系的种种纠葛;香港“奶粉限购”等事件引发的各种话题,又令不同立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重提尘封已久的香港回归话题。 这些是人们最关注的“涉英”话题,而又偏偏无一例外,和撒切尔这个名字密不可分 特约撰稿陶短房 格 林尼治时间4月8日清晨,由于长期身患多种疾病,前英国首相、“铁娘子”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去世,享

2、年87岁。 恐怕没有任何一位当代英国女性,能像撒切尔夫人那样,集万千爱恨、是非、荣耀和耻辱于一身: 2002年,BBC投票选举“百名最伟大的英国人”,撒切尔夫人在总排名中列第16,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政名人中列第7,在当时健在的英国人中更高居第1。与之相比,开创“日不落帝国”盛世的维多利亚女王屈居第18,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排到第24位。 但仅隔一年,channel4电视台评选“最令人痛恨的100名英国人”,她却又高居第2。她的母校牛津大学有个传统,给每个荣任首相而又退休的校友授予荣誉学位,惟独撒切尔夫人一无所获。去年,叙利亚富翁瓦菲克赛德出巨资向牛津大学捐赠教学楼,希望命名为“撒切尔楼

3、”,竟遭到半数牛津人的反对。 2013年刚过去13,却俨然是个多事的年份,对英国而言同样如此:不到一个月前,“英属福克兰群岛”(即阿根廷所称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刚刚举行了一次一边倒的归属公投,让人们再次回想起1982年那场持续一个半月、导致数百人死亡的“英帝国最后一战”;塞浦路斯突如其来的储蓄危机,再度唤醒人们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和对英国金融前景、英国与欧元区关系的种种纠葛;香港“奶粉限购”等事件引发的各种话题,又令不同立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重提尘封已久的香港回归话题。 这几个话题,是中国人最关注的“涉英”话题,而这些又偏偏无一例外,和撒切尔这个名字密不可分。 马岛之战:国人所欲而不敢为 许多人

4、都对英国人的自豪感印象深刻。漫长的海上霸主地位、工业革命的先驱、“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英国人,不要忘记一个“老大帝国”昔日的尊严。 这样一个民族,当然不愿丧失任何一块“光辉的碎片”。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在印巴分治时哀叹“英国丧失了王冠上最璀璨的钻石”,才会在把孤悬海外的迭戈加西亚岛租借给美国时,宁可免掉租金,也要象征性地保持宗主权。 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当然绝不肯放弃自1592年便宣称由自己首先发现、自1833年1月2日便不间断占领并统治的“福克兰群岛”。从这个意义上讲,当1982年4月22日,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占领马岛时,英国公众的内心情绪可谓“一边倒”

5、。他们希望英国皇家海军拿出昔日的赫赫威势,狠狠教训不知深浅的阿根廷人,夺回“理应属于英国”的“失地”。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任何一个能带领英国军队打败阿根廷的领导人。 问题在于,1982年的英国海空军,已不是当年威震四海的那支劲旅了:由于战后国力衰退,加上几届工党内阁“自废武功”,曾是航空工业先驱的英国,已无力单独研发、生产最先进的战机;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皇家海军,最后一艘正规航母“皇家方舟”号“英年早逝”,在开战前不久被大卸八块,成了一堆废铁,只剩几艘垂直起降的小型航母,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也一再削减;当时最先进的一线装备42型驱逐舰竟有几艘卖给了阿根廷海军;甚至,如果阿根廷人晚动手半年

6、,英国仅剩的几艘大型登陆舰,也很可能挂上敌人的海军旗。 马岛和英国本土相距1.3万公里,和阿根廷本土却只相距500公里。殖民体系早已瓦解的英国,已无法再如以往那样,凭借无所不在的殖民地从容调兵遣将,离前线最近的落脚点阿森松岛,距马岛也有5600公里之遥。阿根廷虽与邻国不睦,但在“泛拉美主义”情绪的影响下,除了智利,英国在马岛问题上几乎找不到什么拉美同情者。就连最可靠的朋友美国也一度态度暧昧,因为阿根廷和英国在当时都是美国的盟友。 可以说,对于英国人而言,马岛之战是谁都想打、谁都不敢打的一仗。想打,是因为“帝国尊严”;不敢打,是因为没有把握。然而,撒切尔夫人不但打了,而且打赢了。 在阿根廷夺岛后

7、,她立即作出强硬反应,组建战时内阁,启动战争动员机制,孤注一掷地将有限的海军兵力组成特混舰队,发起了万里远征。当美国一度态度犹豫暧昧时,一贯奉行亲美路线的撒切尔却毫不妥协,最终迫使美国明确站到英国一边。她还用同样的坚定态度争取到西欧各国的支持。 在她的有效调度下,短短几天内,邮轮、货船就被改装成运兵船、飞机运输舰。兵力捉襟见肘的英国皇家海军很快组织起一支精悍的远征力量,在阿根廷人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打响了战争。曾试图在英阿间调停的美国,最终不但向阿根廷发出警告,还为英国人提供了诸多军事方便。曾向阿根廷供应“飞鱼”导弹的法国,供应坦克和潜艇的西德,都向英国提供了出口阿根廷武器的参数。前者还在英

8、国特混舰队经过法国沿海时,派出和阿根廷空军装备相似的战机,和英军进行协同军演。 战争的胜负不仅在于千里之外的战场,更在于帷幄之中的妙算。并非行伍出身、又是英国有史以来首位女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政治、外交博弈和军事决心等方面处处果断,步步占先,为英国在天时、地利和先机均已丧失的情况下打赢这场万里之外的“尊严之战”提供了坚实保证。而她的战时内阁机构精简、决策果断、指挥系统层次简单,赋予一线指挥官充分自主权,更让总兵力居于劣势、装备也并无明显优势的远征军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 战争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结束。英国付出了255名士兵、3名岛上居民死亡的代价,但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胜利对英国的尊严、民心、

9、士气都是极大的提振,也让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率达到空前高峰,帮助她获得一年后大选的胜利。 如果没有撒切尔夫人的决心、勇气和致英国放松了对金融的监管,从而令其在“次贷”风波中损失惨重。 随着欧洲经济衰退的深化,一度被判死刑的西欧左翼运动重新振作,在法国、意大利等国都再度崛起,一度因撒切尔-里根的成功而成为“正统理念”的经济自由主义-政治保守主义,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再度成为被普遍质疑的对象。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悄然采取了许多经济干预措施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在英国本土,反对继续削减社会福利、要求社会平等的声浪再度高涨。几乎在后半个“撒切尔时代”销声匿迹的工潮也死灰复燃。 此时,撒切尔夫人却悄然离世。在

10、生命的最后阶段,她的记忆力大幅衰退。这或许会让其晚年多一些平静,少一些烦恼。 归还香港:不欲又如何 在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中,有一些事是她本人和许多英国人都不欲、却又无可奈何的,例如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在漫长的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阶段,撒切尔政府始终步步为营,不肯轻易让步。1982年9月访华时,撒切尔夫人更公开坚持要求中方承认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合法性,并在香港举行记者会,公然告诫中国领导人“任何国家都应尊重国际条约,否则任何谈判无法进行”。 然而,仅隔两年零3个月,“永不妥协”的撒切尔夫人妥协了。1984年12月19日,她在北京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在推行一

11、国两制、高度自治和“50年不变”的前提下,将整个香港、而非仅仅新界在1997年7月1日交还中国。 在整个谈判期间,撒切尔夫人的坚持,是典型“大英帝国”式的(即强调“条约的合法性”),强调英国统治的“天然合理”,并试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逻辑。然而,世易时移,“三个条约”当初并非中国所乐意接受,而是英国通过武力强加的。当武力和强势不复存在,强加的条约只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窄窄的深圳河不是马岛和南美大陆间风波不测的南大西洋,庞大的中国军事机器也并非阿根廷军队所能比拟。香港的命运,实际上在1949年的扬子江中、“紫石英”事件的隆隆炮火下就已注定。丘吉尔、艾德礼做不到的事,又怎能强求于“铁娘子”?

12、一些人质疑撒切尔夫人未能早早将“港人自决”、“民主政治”引入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导致“极大遗憾”。事实上,在整个港英殖民期间,“港人自决”和“民主政治”始终被历届英国政府置之度外。而在中英谈判期间,乃至联合声明签署后,又何尝没有诸如“三角凳”之类论点抛出? 英国昔日得到香港,系得之于北京,而非得之于港人。此刻失去香港,同样系失之于北京,而非失之于港人。未能早日照顾到港人的自决和民主权利,是历届英国政府之失,专责撒切尔夫人一人并不公平。而且不论是否顾及这些,都不会对香港的回归构成本质影响。 英国人至今仍怀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而撒切尔夫人更是英国大国体面的坚定捍卫者。让“东方之珠”完璧归赵,于他们而

13、言固所不欲,但大势如此,不欲又如何? 在这样的形势下,审时度势,通过中方的“三项承诺”和将主权移交推至新界租期到期的那一天,让港英当局能在威风堂堂进行曲的军乐声中体面谢幕,已体现了“铁娘子”的外交能力。 逝者已矣,荣辱毁誉,各人心中都有一本账。但不论对撒切尔夫人的功过如何看待,都不能不认同她的昔日政敌托尼布莱尔的一句话:她是英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政治领袖,不仅改变了国内政坛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的生态。 不到一个月前,马岛刚刚举行了一次一边倒的归属公投,让人们再次回想起1982年的 “英帝国最后一战”;塞浦路斯突如其来的储蓄危机,再度唤醒人们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和对英国金融前景、英国与欧元区关系

14、的种种纠葛;香港“奶粉限购”等事件引发的各种话题,又令不同立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重提尘封已久的香港回归话题。这些是人们最关注的“涉英”话题,而又偏偏无一例外,和撒切尔这个名字密不可分 特约撰稿 陶短房 格林尼治时间4月8日清晨,由于长期身患多种疾病,前英国首相、 不到一个月前,马岛刚刚举行了一次一边倒的归属公投,让人们再次回想起1982年的“英帝国最后一战”;塞浦路斯突如其来的储蓄危机,再度唤醒人们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和对英国金融前景、英国与欧元区关系的种种纠葛;香港“奶粉限购”等事件引发的各种话题,又令不同立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重提尘封已久的香港回归话题。 这些是人们最关注的“涉英”话题,而又

15、偏偏无一例外,和撒切尔这个名字密不可分 特约撰稿陶短房 格 林尼治时间4月8日清晨,由于长期身患多种疾病,前英国首相、“铁娘子”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去世,享年87岁。 恐怕没有任何一位当代英国女性,能像撒切尔夫人那样,集万千爱恨、是非、荣耀和耻辱于一身: 2002年,BBC投票选举“百名最伟大的英国人”,撒切尔夫人在总排名中列第16,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政名人中列第7,在当时健在的英国人中更高居第1。与之相比,开创“日不落帝国”盛世的维多利亚女王屈居第18,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排到第24位。 但仅隔一年,channel4电视台评选“最令人痛恨的100名英国人”,她却又高居第2。她的母校牛

16、津大学有个传统,给每个荣任首相而又退休的校友授予荣誉学位,惟独撒切尔夫人一无所获。去年,叙利亚富翁瓦菲克赛德出巨资向牛津大学捐赠教学楼,希望命名为“撒切尔楼”,竟遭到半数牛津人的反对。 2013年刚过去13,却俨然是个多事的年份,对英国而言同样如此:不到一个月前,“英属福克兰群岛”(即阿根廷所称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刚刚举行了一次一边倒的归属公投,让人们再次回想起1982年那场持续一个半月、导致数百人死亡的“英帝国最后一战”;塞浦路斯突如其来的储蓄危机,再度唤醒人们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和对英国金融前景、英国与欧元区关系的种种纠葛;香港“奶粉限购”等事件引发的各种话题,又令不同立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

17、重提尘封已久的香港回归话题。 这几个话题,是中国人最关注的“涉英”话题,而这些又偏偏无一例外,和撒切尔这个名字密不可分。 马岛之战:国人所欲而不敢为 许多人都对英国人的自豪感印象深刻。漫长的海上霸主地位、工业革命的先驱、“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英国人,不要忘记一个“老大帝国”昔日的尊严。 这样一个民族,当然不愿丧失任何一块“光辉的碎片”。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在印巴分治时哀叹“英国丧失了王冠上最璀璨的钻石”,才会在把孤悬海外的迭戈加西亚岛租借给美国时,宁可免掉租金,也要象征性地保持宗主权。 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当然绝不肯放弃自1592年便宣称由自己首先发现、自1833年1月2日便

18、不间断占领并统治的“福克兰群岛”。从这个意义上讲,当1982年4月22日,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占领马岛时,英国公众的内心情绪可谓“一边倒”。他们希望英国皇家海军拿出昔日的赫赫威势,狠狠教训不知深浅的阿根廷人,夺回“理应属于英国”的“失地”。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任何一个能带领英国军队打败阿根廷的领导人。 问题在于,1982年的英国海空军,已不是当年威震四海的那支劲旅了:由于战后国力衰退,加上几届工党内阁“自废武功”,曾是航空工业先驱的英国,已无力单独研发、生产最先进的战机;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皇家海军,最后一艘正规航母“皇家方舟”号“英年早逝”,在开战前不久被大卸八块,成了一

19、堆废铁,只剩几艘垂直起降的小型航母,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也一再削减;当时最先进的一线装备42型驱逐舰竟有几艘卖给了阿根廷海军;甚至,如果阿根廷人晚动手半年,英国仅剩的几艘大型登陆舰,也很可能挂上敌人的海军旗。 马岛和英国本土相距1.3万公里,和阿根廷本土却只相距500公里。殖民体系早已瓦解的英国,已无法再如以往那样,凭借无所不在的殖民地从容调兵遣将,离前线最近的落脚点阿森松岛,距马岛也有5600公里之遥。阿根廷虽与邻国不睦,但在“泛拉美主义”情绪的影响下,除了智利,英国在马岛问题上几乎找不到什么拉美同情者。就连最可靠的朋友美国也一度态度暧昧,因为阿根廷和英国在当时都是美国的盟友。 可以说,对

20、于英国人而言,马岛之战是谁都想打、谁都不敢打的一仗。想打,是因为“帝国尊严”;不敢打,是因为没有把握。然而,撒切尔夫人不但打了,而且打赢了。 在阿根廷夺岛后,她立即作出强硬反应,组建战时内阁,启动战争动员机制,孤注一掷地将有限的海军兵力组成特混舰队,发起了万里远征。当美国一度态度犹豫暧昧时,一贯奉行亲美路线的撒切尔却毫不妥协,最终迫使美国明确站到英国一边。她还用同样的坚定态度争取到西欧各国的支持。 在她的有效调度下,短短几天内,邮轮、货船就被改装成运兵船、飞机运输舰。兵力捉襟见肘的英国皇家海军很快组织起一支精悍的远征力量,在阿根廷人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打响了战争。曾试图在英阿间调停的美国,最

21、终不但向阿根廷发出警告,还为英国人提供了诸多军事方便。曾向阿根廷供应“飞鱼”导弹的法国,供应坦克和潜艇的西德,都向英国提供了出口阿根廷武器的参数。前者还在英国特混舰队经过法国沿海时,派出和阿根廷空军装备相似的战机,和英军进行协同军演。 战争的胜负不仅在于千里之外的战场,更在于帷幄之中的妙算。并非行伍出身、又是英国有史以来首位女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政治、外交博弈和军事决心等方面处处果断,步步占先,为英国在天时、地利和先机均已丧失的情况下打赢这场万里之外的“尊严之战”提供了坚实保证。而她的战时内阁机构精简、决策果断、指挥系统层次简单,赋予一线指挥官充分自主权,更让总兵力居于劣势、装备也并无明显优势

22、的远征军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 战争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结束。英国付出了255名士兵、3名岛上居民死亡的代价,但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胜利对英国的尊严、民心、士气都是极大的提振,也让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率达到空前高峰,帮助她获得一年后大选的胜利。 如果没有撒切尔夫人的决心、勇气和 “铁娘子”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去世,享年87 不到一个月前,马岛刚刚举行了一次一边倒的归属公投,让人们再次回想起1982年的“英帝国最后一战”;塞浦路斯突如其来的储蓄危机,再度唤醒人们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和对英国金融前景、英国与欧元区关系的种种纠葛;香港“奶粉限购”等事件引发的各种话题,又令不同立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重提尘封

23、已久的香港回归话题。 这些是人们最关注的“涉英”话题,而又偏偏无一例外,和撒切尔这个名字密不可分 特约撰稿陶短房 格 林尼治时间4月8日清晨,由于长期身患多种疾病,前英国首相、“铁娘子”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去世,享年87岁。 恐怕没有任何一位当代英国女性,能像撒切尔夫人那样,集万千爱恨、是非、荣耀和耻辱于一身: 2002年,BBC投票选举“百名最伟大的英国人”,撒切尔夫人在总排名中列第16,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政名人中列第7,在当时健在的英国人中更高居第1。与之相比,开创“日不落帝国”盛世的维多利亚女王屈居第18,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排到第24位。 但仅隔一年,channel4电视台评选

24、“最令人痛恨的100名英国人”,她却又高居第2。她的母校牛津大学有个传统,给每个荣任首相而又退休的校友授予荣誉学位,惟独撒切尔夫人一无所获。去年,叙利亚富翁瓦菲克赛德出巨资向牛津大学捐赠教学楼,希望命名为“撒切尔楼”,竟遭到半数牛津人的反对。 2013年刚过去13,却俨然是个多事的年份,对英国而言同样如此:不到一个月前,“英属福克兰群岛”(即阿根廷所称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刚刚举行了一次一边倒的归属公投,让人们再次回想起1982年那场持续一个半月、导致数百人死亡的“英帝国最后一战”;塞浦路斯突如其来的储蓄危机,再度唤醒人们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和对英国金融前景、英国与欧元区关系的种种纠葛;香港“奶粉

25、限购”等事件引发的各种话题,又令不同立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重提尘封已久的香港回归话题。 这几个话题,是中国人最关注的“涉英”话题,而这些又偏偏无一例外,和撒切尔这个名字密不可分。 马岛之战:国人所欲而不敢为 许多人都对英国人的自豪感印象深刻。漫长的海上霸主地位、工业革命的先驱、“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英国人,不要忘记一个“老大帝国”昔日的尊严。 这样一个民族,当然不愿丧失任何一块“光辉的碎片”。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在印巴分治时哀叹“英国丧失了王冠上最璀璨的钻石”,才会在把孤悬海外的迭戈加西亚岛租借给美国时,宁可免掉租金,也要象征性地保持宗主权。 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当然绝不肯放

26、弃自1592年便宣称由自己首先发现、自1833年1月2日便不间断占领并统治的“福克兰群岛”。从这个意义上讲,当1982年4月22日,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占领马岛时,英国公众的内心情绪可谓“一边倒”。他们希望英国皇家海军拿出昔日的赫赫威势,狠狠教训不知深浅的阿根廷人,夺回“理应属于英国”的“失地”。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任何一个能带领英国军队打败阿根廷的领导人。 问题在于,1982年的英国海空军,已不是当年威震四海的那支劲旅了:由于战后国力衰退,加上几届工党内阁“自废武功”,曾是航空工业先驱的英国,已无力单独研发、生产最先进的战机;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皇家海军,最后一艘正规航母

27、“皇家方舟”号“英年早逝”,在开战前不久被大卸八块,成了一堆废铁,只剩几艘垂直起降的小型航母,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也一再削减;当时最先进的一线装备42型驱逐舰竟有几艘卖给了阿根廷海军;甚至,如果阿根廷人晚动手半年,英国仅剩的几艘大型登陆舰,也很可能挂上敌人的海军旗。 马岛和英国本土相距1.3万公里,和阿根廷本土却只相距500公里。殖民体系早已瓦解的英国,已无法再如以往那样,凭借无所不在的殖民地从容调兵遣将,离前线最近的落脚点阿森松岛,距马岛也有5600公里之遥。阿根廷虽与邻国不睦,但在“泛拉美主义”情绪的影响下,除了智利,英国在马岛问题上几乎找不到什么拉美同情者。就连最可靠的朋友美国也一度态

28、度暧昧,因为阿根廷和英国在当时都是美国的盟友。 可以说,对于英国人而言,马岛之战是谁都想打、谁都不敢打的一仗。想打,是因为“帝国尊严”;不敢打,是因为没有把握。然而,撒切尔夫人不但打了,而且打赢了。 在阿根廷夺岛后,她立即作出强硬反应,组建战时内阁,启动战争动员机制,孤注一掷地将有限的海军兵力组成特混舰队,发起了万里远征。当美国一度态度犹豫暧昧时,一贯奉行亲美路线的撒切尔却毫不妥协,最终迫使美国明确站到英国一边。她还用同样的坚定态度争取到西欧各国的支持。 在她的有效调度下,短短几天内,邮轮、货船就被改装成运兵船、飞机运输舰。兵力捉襟见肘的英国皇家海军很快组织起一支精悍的远征力量,在阿根廷人尚未

29、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打响了战争。曾试图在英阿间调停的美国,最终不但向阿根廷发出警告,还为英国人提供了诸多军事方便。曾向阿根廷供应“飞鱼”导弹的法国,供应坦克和潜艇的西德,都向英国提供了出口阿根廷武器的参数。前者还在英国特混舰队经过法国沿海时,派出和阿根廷空军装备相似的战机,和英军进行协同军演。 战争的胜负不仅在于千里之外的战场,更在于帷幄之中的妙算。并非行伍出身、又是英国有史以来首位女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政治、外交博弈和军事决心等方面处处果断,步步占先,为英国在天时、地利和先机均已丧失的情况下打赢这场万里之外的“尊严之战”提供了坚实保证。而她的战时内阁机构精简、决策果断、指挥系统层次简单,赋予一

30、线指挥官充分自主权,更让总兵力居于劣势、装备也并无明显优势的远征军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 战争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结束。英国付出了255名士兵、3名岛上居民死亡的代价,但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胜利对英国的尊严、民心、士气都是极大的提振,也让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率达到空前高峰,帮助她获得一年后大选的胜利。 如果没有撒切尔夫人的决心、勇气和岁。恐怕没有任何一位当代英国女性,能像撒切尔夫人那样,集万千爱恨、是非、荣耀和耻辱于一身:2002年,BBC投票选举“百名最伟大的英国人”,撒切尔夫人在总排名中列第16,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政名人中列第7,在当时健在的英国人中更高居第1。与之相比,开创“日不落帝国

31、”盛世的维多利亚女王屈居第18,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排到第24位。但仅隔一年,channel4电视台评选“最令人痛恨的100名英国人”,她却又高居第领导能力,如果没有马岛之战的胜利,英国恐怕还会沿着二战后的军事萎缩之路继续下滑,无法如今天这样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大国体面。直至今天,对撒切尔夫人爱恨交加的英国人,惟独在这一问题上仍然高度一致,对她给予极其正面的评价。 但另一方面,马岛之战的胜利,也给了撒切尔夫人以“只要用强则无所不能”的自信。 她在北爱尔兰问题上的固执己见,令本应早日到来的北爱和平进程大大拖延。她在中东、巴尔干诸热点问题上的积极干预立场,也让英国一次又一次陷入“是非之战”,并将苦果

32、留给后任们。即便是马岛,如今战争已结束31年,但主权之争仍在,阿根廷甚至在国际上获得了比昔日更多的同情。煞费苦心的公投,如愿以偿地获得了98.8%投票者“选择留在英国”的结果,却并未获得其他国家的喝彩。 从这个意义上讲,撒切尔夫人的这份最丰厚政治遗产的实际价值仍需掂量。 撒切尔夫人依靠自己的铁腕,扭转了英国军力萎缩的势头,但扭得一时却扭不得一世。 就在她去世前夕,英国接连传出军力收缩的消息:马岛之战的明星鹞式飞机退役,生产线拆除。垂直起降航母全部退役,新航母服役推迟,舰载机“难产”。空军编制一再萎缩。二战中威风凛凛的“沙漠之鼠”第七装甲旅也成了没有坦克的步兵旅。 时势比人强,撒切尔的政治遗产再

33、丰厚,也难以持久抗拒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 “撒切尔主义”:国人所不欲而力为之 如果说,收复马岛是国人皆所欲而不敢为的一件事,那么,她在经济、社会福利和税收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即所谓“撒切尔主义”),就是众多国人所不欲,而她力排众议,坚持推进的。 战后西欧长期受福利社会和民主社会主义影响,大政府、高福利、高税收成为“政治正确”的代名词。大型经济部门的公营化成为常态。工会是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并常常通过罢工令社会瘫痪。 这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平等,减少了社会矛盾和贫富差距,却也造成政府开支浩大,生产效率低下。而殖民体系崩溃、传统产业优势不复的英国,则成为这种“福利主义”的重灾区,被称为“欧洲病夫”,被预言为“即将率先破产的工业化国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