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9.55KB ,
资源ID:307208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720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设想.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设想.docx

1、八年级上第四单元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设想八年级(上)第四单元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设想 广州市骏景中学 杨凌芳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探索自然,热爱科学。本单元所选编的五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都是事理说明文。一. 教学设想从2007年广州市各区的中考模拟试题来看,作文版块没有出现说明文的考查,说明文仅仅在文段阅读中出现,说明文阅读在40分的阅读题中占了6分。说明文的文段阅读主要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例1:2007年天河区一模的第12题,文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目的是说明什么?(3分)。例2:2007年越秀二

2、模的第16题,根据第段的内容试着给“生物钟”下定义。)等等。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时,尤其要注意体现课堂的语文味,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我们不要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自然课;而应该侧重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要点、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基础。我们要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来培养语文基本功,品味语言,积累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求证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在“综合性学习”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

3、力。我们学习第四单元的要点:理清顺序、品味语言。二. 教学重点1.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2.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3.把握事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4.体会科普文的语言特点。5.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6.学会以一定的速度默读。三. 教学难点:1.按照要求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2.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3.培养运用资料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四. 教学建议1.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即不失时机地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 2.本单元所选课文与现代科技

4、和现代生活关系密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留意观察身边生活,养成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3.本单元基本上是说明文,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和说明的常用技巧,如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4.可以扩充较多的课外知识,如科普作品:动物记、昆虫记。五. 知识要点1.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文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说明文以介绍实体事物为主,有的以解释事理为主。因此,说明文分为两类,把介绍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叫做事物说明文,把解释事理的说明文叫做事理说明文。阅读事物说明文,要能够准确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阅读事理说

5、明文,要能够理解被说明事理的本质。这是阅读说明文最基本的要求。2.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主要指在说明事物、解说事理是能确切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1)动词的精确选用。(2)修饰、限制词语的精心选择。(3)表数量词语的合理运用。(4)表方位、时间和序数词语的运用等。(5)句式和语气的运用得体等。3.说明文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形式。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引说部分(引出说明对象)、主体部分(阐述说明对象)、首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就主体部分而言,由于段落层次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下面

6、常见的结构方式:(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以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3)递进式:各层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间的关系是递进的。(4)总分式:说明文中最常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有三种:总分总,总分,分总。4.说明的方法4.说明的顺序六. 难点突破(一)难点1:概括主要内容1.明确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言之,一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说记事的文章,大致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参与了这件事,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结果又怎样。又如写人的文章,大致要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主要表

7、现在什么地方。再如状物的文章,就得知道这个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有什么特征。写景的文章,就应该了解是怎样的景色等等。2.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第一,要注意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整体的把握,要从整体上加以归纳,不能以偏概全,以次要充当主要,以部分代替整体。第二,分析文题进而概括主要内容。文章的标题与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标题是文章的“窗户”,我们往往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题,就是从标题入手,适当展开,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标题提出若干问题,再把这些文题的答案归纳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讲,凡是课题能启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都可以采用

8、这种方法。第三,抓重点段概括主要内容。一个文章有若干个段落,其中有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之分。主要段落就是对表达文章中心起关键作用的段落。我们就可以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去概括主要内容。第四,还可以采用段意归并概括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点提示:(1)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析。(2)抓住文题,可运用课题扩展的方法。(3)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尤其是那些直接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4)因为是主要内容,就得从内容的角度去概括,要能与中心思想区别开来。(主要内容是指“写什么”,中心思想则是回答作者“为什么写”,两者不能等同。)(5)抓住关键段落概括文章内容,品读精彩章节。(6)根据课前提示、书后注释和课后习题

9、,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范例1:大自然的语言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分析:(1)注意文体特征。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事理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首先必须通过整体感知,认识说明的对象。通读全文,可以知道文章说明的对象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文章介绍的是一门科学物候学。(2)分析标题与作者。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而作者竺可桢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

10、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根据这些,本文内容应该着重介绍物候学方面的知识,如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层次。文章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现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解答: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物候、物候学、影响物候学的因素以

11、及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四个: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解题方法链接:说明文的内容要点如何概括,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分析标题,了解说明对象。(2)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身份、职业、取得的成就等,这就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3)理清结构层次

12、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4.范例2:克隆技术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分析: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这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要概括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的内容,可从小标题入手。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知道文章第四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解答:第一,克隆可以有效的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解题方法链接:通读全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弄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小标题的直接从标题入手。5.范例3:导致恐龙灭绝的原

13、因是什么?分析: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的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对“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做出了直截了当的回答:“是大陆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显然一部分恐龙正是搭乘这班“航船” 来到南极的。那

14、么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呢?作者在第二篇短文中作了深入的探讨。“被压扁的沙子”成了证据。“被压扁的沙子”也就是石英,它具有两点性质:(1)斯石英不十分稳定,它会变为普通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反弹”非常缓慢,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另一方面,斯石英在很高的温度下又会很快恢复为普通沙子。(2)斯石英“只出现在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它的形成来自于巨大的压力。作者讨论这些话题是为了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科学根据,最后作者用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的“研究”、“检测”的结果有力的证明了在6500万年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那么造成

15、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因该是“撞击”。解答: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6.范例4: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什么?分析:“生物入侵者”是什么,许多人对此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法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解答:“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一些生

16、态环境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解题方法链接:整体把握,弄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7.范例5:落日的幻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答:这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二)难点2:理清顺序1.说明文合理安排顺序的依据是什么?说明事物总是有目的、有意图的。比如介绍一种商品,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该商品的价值和用途,意图是打开销路,使商品进入千家万户。而说明的目的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就必须根据具体的说明目的进行安排,这样的安排才是恰当的,合理的。理清顺序,就会有助于我们分析层次,理解全文内容,把握主题。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常见的说

17、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如何理清文章的顺序呢?寻找语言标记,有助于分析写作顺序。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变化的词语,以及事物内部关系的词语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语言标志。4.范例1:大自然的语言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层次。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全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物候研究的对象。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的结尾形成了照应。文章第三部分具体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小到大,依次排列,有条有理。文章最后一部分,

18、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本文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解答: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解题方法链接:对于抽象的事理,人们常常去寻根究源,找出它的内在联系,通过现象去揭示它的本质。写这类说明文通常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层下次分明,步步深入。5.范例2:奇妙的克隆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分析:奇妙的克隆一文采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1)克隆是什

19、么。在这一节里,作者把克隆这门科学技术说得浅显易懂。首先,从我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接着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原意,让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的含义。紧承前文,文章对克隆的介绍又进一步,从植物的“克隆”写到动物的“克隆”,最后以“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来作结,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情趣。(2)鲫鱼出世前后。这一节是对克隆实验的简要介绍和说明。这一部分作者没有以时间顺序来写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和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20、两条线索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3)克隆绵羊“多利”。这一节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4)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一节从三个方面写“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但是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中,而是对克隆提出了牵涉到道德伦理的问题的冷峻思考。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物步步推进。解答:文章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但前后又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方法链接: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以使我们了解文章是按

21、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内容。文章安排结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四种:1.以时间的推移为序。2.以事件的发展过程为序。3.以空间的变换为序。4.以材料的性质为序。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要视文体而定。叙事为主的文章,常以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来构造文章,安排层次,也可以事件的发展过程作为结构的依据;记人为主的文章,常以人物的表现来安排组织材料;抒情为主的文章,常以作者感情的起伏作为结构的依据。而说明文常以事物的构造、方位、特点、变化等作为结构的依据。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小标题,因此分析它的结构特点便从小标题入手。6.范例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分

22、析:“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他们却有着内在的联系。课文就是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实际上,第二篇短文也用了另一个科学探究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了这一道理。“如果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这一句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表明了作者的思维方法,

23、其思维触角已经伸向另一个领域。正是把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进一步追问:“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接着作者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明了“恐龙实际上并不能够适应寒冷的气候”,这样又把本来的疑团推进了一步: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都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行文至此,才对本文所要阐明的中心议题正面作答。解答:本文作者的思维方法是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接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解题方法链接: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先导。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

24、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7.范例4:生物入侵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分析:文章开头,作者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进行解释。第2、3、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第6、7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最后一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文章首先引出话题,接着摆出观点,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解答

25、: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解题方法链接: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理清了文章的说明顺序,也就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8.范例5:落日的幻觉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分析:文章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节):介绍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第二部分(37节):揭示日落时色彩绚丽变化多端的科学原因。解答: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三)难点3:品味语言1.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写文章离不开语言,分析文章当然要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不同的文体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以文学作品为例,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和感情色彩、充分个性化和高度精炼、含蓄等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记叙文的语言应该生

26、动形象化,用富于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生活现象或事物形态,使读者有如临其境,如触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深刻准确严密,富有概括力。说明文的语言,其基本特征是准确。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均要准确。说明的语言有平实与生动之分,但都必须以准确为前提。2.如何体会、品读语言呢?就说明文而言,在阅读时要注意揣摩那些表数字的词语,表范围及程度的修饰限制性词语,体味其表意的准确、清楚,还要善于透过那些看似模糊、不精确的词语。如“大约”、“估计”、“可能”等,看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严密。有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说明方法分析来品味语言。相关知识链接:不同的文

27、体对语言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分析品味时,方法也不尽相同。分析记叙文的语言,要从那些最富表现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词语入手,理解词语在情境中的含义,分析独具个性的人物语言所展现的人物性格,体味它的优美、凝练、细腻、朴实。议论文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词语,要仔细体会饱含深情、含义深刻的语言,还得注意体味爱憎分明的语言特点。而说明文要总体把握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科普文则要注意体会语言的简明、生动等特点。3.范例1: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有什么特点?分析:凡科普文,作者力求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准确,其目的是让青少年学生能饶有兴趣地阅读并接受,积累科学知识。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其一,生动、典雅 。课文

28、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作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交替情况,极其简

29、洁。第二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 ,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总之本文词语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其二,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文章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用词处处都经过推敲。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加以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同时还

30、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地处高。这叫逆温层。”解答: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典雅、准确、严谨。解题方法链接:分析、品味语言的特点,要根据文体的特点来进行。科普文在说明事物时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应通过具体的语句和段落来体现,切忌架空、不着边际。4.范例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语言有何特色?分析:两篇短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是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探究的杰作,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作者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本文的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且幽默风趣。(1)语言简明精

31、练。初看第一篇短文的标题“恐龙无处不在”,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可见题目很精练。(2)语言逻辑性强。作者在行文中多处运用括号里的语言来补充说明,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逻辑性强。如“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括号里的文字是

32、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有杂质。由此可见,文章的语言严密,逻辑性强。(3)语言风趣幽默。“万一哪天某个星球要撞上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避免这种撞击。”这句话俏皮幽默,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球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语言风趣,运用比喻极言其寒。再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在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