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3.92KB ,
资源ID:307107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7107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综述.docx

1、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综述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设计(文献综述)题 目: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综述班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081学 生:赵淼学 号:31指导教师:胡建华 职称:讲师时 间: 2010 年 1 月 10 日摘 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迫在眉睫。而中国和日本作为本区域内经济实力最强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两国的经济合作无疑对东亚地区带来繁荣和稳定。本文分别从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经济基础、限制性因素、发展前景及意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来探讨中日两国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尽管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些问

2、题和限制性因素,但中日两国的合作现状还是比较乐观的。而且,两国的合作有着深厚的经济基础,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两国在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携手合作对东亚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键词:中日经贸;东亚区域;合作基础;能源与环境;发展前景Abstract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ontinues to deepen, making an imminent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China and Japan as t

3、he regions economic strength the strongest and most influential of the two countries, b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will undoubtedly bring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n the status quo, the economic base, limiting facto

4、rs,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four aspects of a synthesi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o explore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hina and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limiting factors, but the status of coo

5、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still relatively optimistic. Moreove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strong economic base and has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ork together i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

6、t Asia has far-reaching impact.Key Words: Sino-Japanese trade; East Asia region; basis for cooperation;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prospects一、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5 (一)双边合作的现状5 (二)存在的问题6二、 中日区域合作的经济基础7 (一)节能环保领域的互补性7 (二)能源合作与共同安全7 (三)金融领域的共性8 (四)互补性的产业结构和资源9 (五)相互依赖的贸易关系10 (六)共赢的东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11三、

7、当前中日合作的限制性因素12 (一)台湾关系与日美安全合作问题12 (二)东亚经济主导权之争12 (三)贸易摩擦13 (四)中日民间文化与心理因素14四、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及意义14 (一)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合作14 (二)共同应对区域环境与能源安全15 (三)推动东亚区域经济的一体化16结语17参考文献18进入21世纪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深入,作为世界三大经济重心之一的东亚地区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向前迈进,但当前该地区的发展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区域整合进程也远落后于西欧和北美。作为本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中日关系的演进、发展对东亚的一体化进

8、程有决定性的影响。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的持久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现将有关专家和学者关于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一、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一)双边合作的现状 中日经贸关系长期处于比较良好的发展状态,双边经贸额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数额巨大,互为重要的贸易市场。2003年,中日两国的贸易额达到13357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经贸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经贸伙伴;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6789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经贸伙伴。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0735592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周永生

9、教授还指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稳步提升方面。从建交初期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原油、煤炭和农副产品等资源性初级产品,换取日本的机械设备、汽车、家电、钢材等高级产品。在利用外资方面,日本是中国的主要投资者,截止到2006年11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实际到位金额为574.5亿美元。 中日两国的民间往来和交流规模也迅速扩大,且双方在各自遭受突发性事件时互相援助。20世纪7O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初期,中日两国间的人员交往一年仅千余人,到2006年,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1995年1月,日本发生以神户等地区为中心的阪神大地震,受灾地区日本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中国政府迅

10、速做出反应,紧急调拨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医药等救灾物资、支援当地日本人民的抗震救灾工作。著名华人网球明星张德培还举办支援阪神救灾的赈灾义演。当中国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之时,2003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先向中国无偿支援2O5亿日元,5月16日,又追加无偿支援资金l5亿日元(约1250万美元),成为超过德国(1000万欧元)、美国(50万美元)等支持中国抗击非典投入最多的国家。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发展迅速。据1997年中国教育部和日本文部省分别统计,日本在中国的留学生为14524人;中国在日本就读的留学生达22810人。中国和日本相互之间接纳对方国家留学生人数均占各自国别接受留学生人数的首位。上

11、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以其迅速发展的经济力量成功地成为东亚经济发展“雁行模式” 中的“领头雁”,主导着东亚经济的发展进程。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解体。然而,正是在中日大力发展与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过程中,由于两国间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在东亚合作方面也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冲撞。从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现实来看,中日两国之间尚未能就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并采取共同措施推动东亚地区合作。王传仕指出,当前中日两国处在不同的国际分工领域。国际间的分工主要取决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自然条件的状况,由于中日两国分别处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科技力量有较大差异,所

12、以中日两国在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国际分工。在这种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方式是中国为日本供给初级原料,日本为中国提供工业制成品;另一种分工方式是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即在相同产业内部,中日双方因技术差距引起的产业分工。(二)存在的问题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中日两国表面上虽为友好国家,但由于二战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8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不断跳出来否定侵略历史,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予以回击,日本右翼政治家和舆论又借机宣传中国打历史牌,用历史问题压迫日本,迷惑日本群众。致使两国民众、政府不仅难以做到真诚信任,而且心存怨恨和厌恶。

13、中国方面一部分人以为,日本歪曲历史,不仅不可信任,而且别有企图,甚至有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倾向;日本方面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搞大国霸权主义。因此,中日两国不真正和解,中日两国区域经济合作就很难深入下去,东亚的经济合作就难有大突破。易明刚也指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认识问题、台湾关系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东亚经济主导权问题。 另一方面,中日还存在关于钓鱼岛列屿的领土主权争端和东海划界问题,其中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东海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孙冰冰指出:“中日东海海权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大争论与两国近年来在能源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有密切而直接的关联,它进一

14、步恶化了本已脆弱的中日政治关系”。东海油气田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中日两国的海洋战略,中日两国围绕东海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问题的争执,事关两国的能源战略,其实质是领土和主权问题。东海问题表面上是划界问题,但深层次上则反映出中日两国在能源、安全战略等领域的竞争性。由于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及东海权益的争端引起中方的不满,政治的冷淡对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中日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量的比重趋于下降,中日贸易增速明显落后于中国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增速。从2004年起,日本由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降到第三大贸易伙伴,被欧盟与美国超过。二、 中日区域合作的经济基础(一)节能环保领域的互补性 吴德烈指出,在节能环保领

15、域里,中日两国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而日本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金。在能源和环保意识方面,或在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以及在体制、法律、对策和国际战略等诸多领域,中国与日本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长期以来,日本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依托高科技力量不断研发节能减排新办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取得新的成就。郭宗英也认为,日本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电动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要改变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的经验和技术是中国急需的,加强两国技术交流合作,有利于日本开拓中国市场和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周永生教授也指出:日本是世界上节能技术、节能管理最为发达、先进的国家,但由

16、于日本国内该领域的市场有限,环保、节能技术仅仅局限于日本国内市场过于狭小,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缺乏大的拓展空间。中国是能耗大国,在环保与节能领域属于刚刚起步,需要大量引进相关的技术、管理模式和理念,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最需要引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发展中大国。在此领域,两国具有十分广阔、深远的合作前景。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基本符合现实的情况,指出了各自所具有的优势,中日两国,一方有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而另一方有巨大的市场。日本由于早已完成工业化,处在后工业化时期,在节能环保领域市场潜力已经不大;相反,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时期,对节能环保技术需求大,两国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的利

17、益,有利于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二)能源合作与共同安全中日两国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由于两国消耗的大量能源都依赖海外进口,其中70%-80%来自中东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一般以走最捷径的马六甲海峡为主,往返周期非常长,因此,为应对运输时间和周期、路线安全,中日两国有必要加强能源合作应对共同安全。虽然,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竞争,而且今后还将会更加激烈,这似乎是不可否认的趋势和事实。但是,中日两国今后在能源领域是不是只有激烈竞争一条路可走?答案当然不是,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有有很多的共同利益。蒋得意、易佑斌认为,在能源问题上,现在中国的能源消耗比日本大5-6倍,如果中国的能源节省程度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

18、只用六分之一的能源就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就不会给世界增加能源的消费。两个国家还认为需要保持能源供给的安全,特别是保持事关两国共同利益的马六甲海峡能源通道的畅通。孙冰冰也指出,中日两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日本虽然存在能源匮乏的局限,能源结构却趋向合理,这一方面要归功于日本在新能源开发,石油替代能源等方面的尝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核能发电的迅速发展。中国是核技术大国,但在发展核电站方面却十分落后。目前中国已经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站四所,核反应堆九座,总装机容量为6724万千瓦,分别相当于日本的16和17。核电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仅占03 ,在电力供应中也只占14。中国应该积极发展

19、核电事业,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刚性能源结构。中国进行核电站建设,对于核电站技术先进的日本无疑意味着巨大商机,同时,日本的核电站管理经验对于中国来说也相当重要。中日两国在核电站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缓解目前近乎白热化的能源竟争。在东海油气争端上,杨洁勉先生认为,区域能源合作是解决以东海油气为端倪的能源竞争之最佳或唯一途径。在东北亚地区,虽然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但已探明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萨哈林岛、中国内地。中日在东海油气资源和东亚其他地区开发中加强合作有利于两国的能源安全。在中日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能源资源缺乏,但日本有

20、先进的技术和丰厚的资金;相反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能源资源总量大,而且还有多区域有待开发,但技术和资金相对缺乏,中日两国在油气资源开发加强合作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特别是杨洁勉先生提到的天然气共同开发和利用,对于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它有利于降低能源风险、减轻环境污染。(三)金融领域的共性 首先,中日两国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2008年2月底,日本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00798万亿美元。 这是日本外汇储备首次超过l万亿美元也使其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的国家。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消息,2008年3月,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682177万亿美元。其次,中日两国都依赖

21、美国的金融市场,面临相同的金融风险,遭遇相似的金融损失。中日两国都将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国的国债、金融产品向美国进行证券投资等。因此,中日两国面临共同的金融风险。在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中由于中日两国在美国均有大量的投资,两国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中国投资公司因投资美国黑石公司,由于其公司股价暴跌到2007年l1月中旬,中国投资公司账面亏损已超过55亿元人民币。 而其他投资损失尚未计算在内,一般估计,在对美投资中,仅中国投资公司一家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就损失约60亿美元。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受美国次贷危机的重创,该公司在2008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48亿美元。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美国

22、的投资与美国不良债务拖累。由此可见,中日两国在美国遭遇的金融危机和损失也具有相同或相似性。从历史上看,中日两国面临着相似的金融风险和外部压力。两国同受美、欧对本国货币干涉和打压,地位和处境相似。20世纪70年代初和1985年,日本曾两次遭遇美国的强大压力,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造成90年代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近几年来,美国又对中国强力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中日两国同是受害国不仅面临着欧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和冲基金等投机、炒作的金融压力,而且,也同样遭受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外部压力国家金融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如此强大的国际势力,包括中日在内的任何一

23、个亚洲国家都无力单独应对,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出路。从以上可以看出,周永生教授比较全面的分析了中日两国在金融领域里的相似性和面对的共同问题,尤其是都面临着相似的金融风险和来自美欧的压力,所以中日两国需要面对的是金融领域的合作,这样才有助于中日两国乃至东亚区域的经济与金融安全,共同促进区域的持久稳定发展。(四)互补性的产业结构和资源中国和日本在产业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为区域内的国际分工提供了条件。王传仕指出,从产业结构上分析,日本是高度工业化国家,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2 ,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o左右,第三产业的比例为60左右;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约为19 ,第二产业的比重约为49

24、 ,第三产业的比重约为32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双方国际合作的基础,从产业结构上分析,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日本)和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构成了明显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日本是经济大国,既是该地区资金、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又是能源、原材料及消费品的需求者。中国从日本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又为日本提供主要生产零部件、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刘晨阳、于晓燕也指出,两国在产业结构上有互补性。日本是经济高度发达和现代化的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中国是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发达,它们之间在产业和技术上有很大的优势互补性和传递性。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日本

25、的资金和技术,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商机、丰富的劳动力和智力资源为日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华晓红、汤碧等人也指出,从生产要素结构看,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是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同时,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活跃的商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又是日本经济发展所特别借助的。中日两国在资源领域的互补主要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中国在土地、农业和矿物资源方面较为丰富,广阔的中西部尚处于开发阶段。在农村和城市都有大量富余劳动力,且工资水平低,而日本恰恰在这些方面都比较缺乏,两国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 (五)相互依赖的贸易关系 2003年,中日两国的贸易额达到13357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经贸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

26、大经贸伙伴;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6789亿美元, 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经贸伙伴。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07355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而且,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比率也逐年上升。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进口贸易额占日本出口、进口贸易总额的比率分别为:2001年为77、166;2002年为96、l83;2003年为122、l97;2004年为131、207 ;2005年为134、210 ;2006年为143 、205 ;2007年为153 、206。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关于对全世界和国别贸易进出口额计算,可以得出日本对外贸易总额

27、中对中国贸易所占的比率:2001年为1179,2002年为1349 ,2003年为1555 ,2004年为1648,2005年为1696,2006年为1723,2007年为1775。这些数据反映日本对中国贸易的依赖程度在日益增长、并加深。中国对外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使日本在中国对外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比率迅速下降。虽然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但日本仍然是仅次于美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率10左右的国家,日本仍将长期稳居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周永生教授指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稳步提升方面。从建交初期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原油、煤炭和农副产品等资

28、源性初级产品,换取日本的机械设备、汽车、家电、钢材等高级产品。到目前,以往的那种进出口结构已经发生转化。中国对日本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主要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等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层次大为提升。2004年,第一大类商品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金额的比重为337。 按照日本的统计,1986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制成品比率348,1990年为5O8 ,1995年为773 ,2000年为827,2006年达到893。制成品不断提高,意味着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高,获取利润的幅度逐渐增大。这些都表明中日贸易发展对双方来说,是一种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过程与结果。 中日两国不仅在贸易关系方面日益紧密,而且两国间的企业

29、相互投资合作持续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1982年仅为1.7亿美元,2005年则达到65.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从中国方面来看,虽然中国企业对日本的投资起步比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在信息产业、软件外包服务、食品加工、新闻出版等多个行业都有投资与合作。(六)共赢的东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有许多的次区域有待开发。中国和日本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东亚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促进区域的共同繁荣。根据杨洁勉先生的观点,中日两国可以在东北亚地区、大湄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参与共同开发,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双方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中日两国还可以和东亚其他国家联手推动东亚地区的

30、经济合作事务。如推动东亚地区的次区域开发,如湄公河三角洲开发,东北亚开发;推动建立东亚地区的卫生防病、治病的共同卫生、安全机制;推动东亚地区防灾、救灾、减灾、重建机制的建立;推动东亚节能、环保共同机制的建立;推动东亚地区防止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联合机制的建立;推动东亚地区扶贫、减贫、自助自立机制的建立;推动东亚地区和区域国家普遍建立循环经济体制的机制。关于东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我认为以上学者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中国中西部地区还有许多地区有待开发,在那里有广阔的市场、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中日完全可以共同合作,推动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日本可以充分利用其剩余资金和先进技术,占领市场和获取所

31、需的资源;中国则可利用日本的技术和资金促进西部开发,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扩大国内市场。三、 当前中日合作的限制性因素(一)台湾关系与日美安保问题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当前中日两国关系中较为敏感的领域,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想借台湾问题阻碍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且在现实中也阻碍着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正常进行。杨保筠也指出,日本政要多次声称台湾地区包括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所确立的范围之度。日本的这一对华政策,势必导致双方关系缺乏战略互信的基础,形成难以解决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看法很符合当今中日关系的现实,提到了中日关系的敏感领域。王少普则指出中日美三角关系是东亚地区最为重要的三角关系。冷战后期,这组三角关系曾发挥了遏制前苏联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的作用。当时,中国对日美军事同盟的存在表示了理解。冷战后,1996年4月,日美发布两国安保条约新定义,将遏制中国确定为两国军事同盟关系的重要目标。中日美三角关系因此出现了巨大裂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