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3.27KB ,
资源ID:307093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709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先秦散文研究期中.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先秦散文研究期中.docx

1、先秦散文研究 期中第一章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一、填空1甲骨卜辞 2商周青铜器铭文3. 尚书4. 书经5.五十八 6. 国语周语7. 国语8. 今文、古文9.春秋10. 鲁左传11. 左传12.言13. 周成王15 商书15. 国语16 民本思想17.甲骨文、青铜铭文(金文)18 尚书19. 春秋20. 国语17.甲骨文、青铜铭文(金文)18 尚书19. 春秋20. 国语二、名词解释 1. 甲骨卜辞 殷人笃信天命,重视占卜。他们用龟甲、兽骨占卜,并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以及占卜结果、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甲骨卜辞(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始于18981899年。其发现,

2、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从中可以看到殷代的生产状况、社会制度,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更可以看到我国散文的萌芽状态。目前存留的大约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甲骨卜辞是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2.青铜器铭文 周代君臣公侯都可制作青铜器物,在这些青铜器物上面留下了许多铭文,有记事的,也有记言的,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记事虽简略,却也明晰;其记言文字已接近尚书的训诰之类,反映出了我国散文的萌芽及早期状态。较之于甲骨卜辞,显然已有较大发展,展现了我国早期记言记事散文由简至繁的进步。3 尚书 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散文集。今存尚书共五十八篇

3、,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虞书、夏书大约为后人所追记,商书、周书中有些篇章就比较可靠。如:商书的盘庚三篇,周书的无逸等,体现了我国早期散文的长足发展。尚书各篇所记大都是训话、谈话、诏命、政令、誓词等等,体现出以记言为主要内容的特点,故被人们誉为我国记言文之祖。 尚书原名书,自西汉开始称为尚书,因被列入儒家经典,亦称书经。前人认为“以其上古之书,故曰尚书。”“尚者上也”, 尚书即上古的史书。 尚书记事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间跨度大,内容相当丰富。不但记述了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传说,也广泛涉及了政治、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历法、军事等诸多领

4、域。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矛盾和斗争,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逐步形成以及发展演变的过程。4.春秋春秋本是当时史书的通用名称。如鲁春秋、齐春秋、燕春秋、赵春秋等,甚至还有百国春秋的说法,后来则成了孔子在鲁春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春秋的专用名称,为儒家“六经”之一。春秋一书,表现了孔子维护周礼,推尊周王室统一地位的政治思想,被称为“礼义之大宗”。其记事的方式是遵循严格的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春秋记事往往是一事一句,极为简略,显然还不是成熟的历史散文,但却独具成就和特色,对后来我国史书的撰写具有极为广泛深远的重要影响。5. 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春秋,不仅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更重要的

5、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他采用了寓褒贬于一字的手法,在文字的运用上细加推敲,借此就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从而也体现出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这也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深得封建正统史学家的赞美,并高度评价了孔子的春秋笔法在政治上、道义上、伦理观念上的震撼力量。6.国语 国语也是先秦时代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成就的著作之一。它开创了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全书共21卷,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等八个部分,它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之事。其记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公元前1000年前400年)。因其也偏于记言,故称国语。关于国语的作者,

6、迄今尚无确论。国语对于阅读记事简略的春秋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故又称国语为“春秋外传”。国语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出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些进步思想和观念。比如,儒家崇礼重民的主张,重德的思想。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弥,止。2.息,蕃殖、养育。3.朝,使.来朝。4.胥,等待。5壅,堵塞。6.亲戚,同宗的大臣。7宣,开导,疏散。8.吊,忧虑9.惟,只是。10. 能,能够践行。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分析这段古文的思想内容。1、翻译: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就问使者:“今年的收成还可以吧?百姓还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听了就有点不高兴,说:“臣奉

7、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却先询问年成和老百姓的情况,这不是有点先卑而后尊了吧?”赵威后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好年成,哪里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大王又怎能安然地称王呢?因此,这哪里是舍本问末啊?” 回答: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越来越认识到老百姓的重要,春秋时代就产生了初步的“民本思想”,赵威后的这番话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不仅如此,赵威后还认为齐国像锺离子等能同情、帮助和教育老百姓的人也应该受到表彰和重用,因为他们的行为也是助王养民、息民的为国分忧之举。2.我听说过忠于为善以减少怨恨,而没有听说凭借发威杜绝怨恨。如果用强硬

8、手段去制止舆论,那未尝不能把大家嘴立刻堵住,但这种作法却同防水决口一样。如果我们用强硬的手段制止大家说话,那就会像河水决了大口子一样,伤人必多,我也无法挽救了,不如小决河水,使之疏导通畅。我听到舆论后,就把它当做治病的药石。回答:这表现子产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发表看法。他采取善而从的高明态度,而不是压制、打击。五、简答题 1. 尚书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 尚书虽为记言之作,但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虽为“记言”,却并不单调。(2).作为“记言”之作,尚书中有些说理议论十分缜密而有力。如汤誓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战前动员令,就显得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9、和感染力。又如周书中的无逸,该文中心明确,条理明晰,说理细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凑,可以说已小具议论文的规模。(3) 尚书的文字产生的时代较早,古奥难懂,诘屈聱牙。但在有些作品中使用了许多语气词,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用词用语也不乏准确、生动、精炼之处。尚书还能较好的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也是尚书值得人们重视的成就和特色。2春秋的文学成就和特色。(1).春秋的叙事极为简洁精炼。它基本上是一句一事,而且语句简短,常常是五、六个字成记述一件事情,短的甚至一个字。对于所记事件的选择,也极为精炼,用字谨严,推敲细致的特点,深得后世人们的推崇和赞赏。(2).形成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孔子修订春秋,不仅仅是

10、为了记述历史,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他就采用了寓褒贬于一字的手法,在文字的运用上细加推敲。同是记述杀人,而孔子却采用了杀、弑、诛不同的措辞,借此就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也表明了相关人物不同的褒贬爱憎的态度,从而也体现出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而也使这部书具有了作者浓厚的主观意识的色彩,也就是所谓的寓褒贬于一字,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3).形成了“婉而成章”的风格特色。尽管孔子把表现自己的思想观念作为著述的宗旨,但也不便于作直接的议论和评述,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委婉含蓄而耐人体味。这就形成了“婉而成章”风格特色。 3.国语在写作上的成就和特色。(1).以

11、纪实为主,注重客观描写的风格。在国语中,作者没有进行直接的议论,而是通过客观具体的描述让读者去体味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寻绎其中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内涵。(2).国语的语言精炼生动,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如吴语、越语记载吴、越两国斗争的始末,中不管是记述的语言,还是对话的本身,都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和精炼。国语中还有一些议论说理的文字,往往也精辟严密,层次井然。有的语言,朴实自然,接近日常口语。文风婉而多讽,平实真切。平易中肯而风姿摇曳。(3)国语中还有一些情节生动曲折,富于戏剧性的故事,也塑造出了鲜活动人的人物形象。作者或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增饰,甚至有意吸收一些民间的传说,加以适当的想象和虚构,形成

12、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如晋语写晋献公诸子争位的故事。这些合理想象和虚构手法的运用,促进了史传著作中文学因素的增长和发展,这都对我国史传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4.简要说明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情况。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属于历史大事记;左传是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散文;国语是一部按国别分类的史书;战国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史料集,先秦历史散文有两大类,一类以记言为主,一类以记事为主。 六、分析论述题1试析召公谏厉王弥谤。分析: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题目是后来加上的。西周末年的周厉王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暴君,他重用谄谀小人,霸占山林川泽,断绝那些赖此为生的老百姓的生路,搞

13、得举国上下民怨沸腾,纷纷谴责厉王的贪暴行径,厉王派出卫国的神巫监视国人,对议论者横加杀戮,以此来钳制舆论以能弭谤而自鸣得意。大臣邵公对厉王的这一倒行逆施竭力劝阻,厉王一意孤行,终于激起国人暴动,厉王被流放到了彘地。本文就记述了这一事件,指出“防民之口”的危害,提醒统治者要广开言路,正确对待老百姓的议论,这当然是有进步意义的。本文虽然不长,却很有特点:其一、国语的作者,有清醒的历史价值观,所以国语一书就体现出重在说教的特点,这篇文字就生动地体现了国语的这个基本特点,它所指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于古往今来的当政者都可谓警策之言。其二、本文结构谨严,文字简明精炼。短短数百字,不仅叙事有序,生

14、动明了,而且含义精警深刻,林云铭评之谓:“邵公所谏,语语格言”。其三、文中说理,注重摆事实,令人信服。又善于运用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让人易于接受。金圣叹赞之说:“真乃精奇无比之文。”第二章左传 一、填空1左氏春秋2.编年体 3. 左传 4谷梁传. 春秋三传 5左传。6.战争 7.行人或行李 8. 左传 9公羊传、谷梁传 10. 鲁哀公二十七年 11.城濮 12. 国别体二、名词解释 1,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相传为春秋时鲁史官左丘明所撰(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记事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二

15、百六十年的史事, 全书共18万字。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事,尤其是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善于记录外交辞令辞。 2.春秋三传 汉代学者认为左传与公羊高的公羊传、榖梁赤的榖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故合称为“春秋三传” 对于公羊传、榖梁传之传春秋,历代学者并无异议。但左传应该是

16、一部以春秋纪年为纲目而又自成一家的著作。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参与2.驻扎3. 怨恨4.轻狂放肆5复指前置宾语,指示代词6.满足7. 同缺,损8.美好9. 修葺10. 外交活动家11边界12.边境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而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翻译:夜里郑国人把

17、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烛之武见到秦穆公说:“秦晋两个大国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就烦劳您灭掉郑国吧。可是要想越过晋国而把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一定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可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的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的削弱了。如果您舍弃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外交使节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应他们物资之所需,这对您当然不是坏事。况且您对晋君是给予过恩惠的呀,他也许诺把焦、瑕两地划给秦国。可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傍晚就开始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能有什么满足呢?现在他把郑国作为东面的疆界。他必然还想扩张西面的疆界,如果不

18、使秦国受亏损,他还能将到哪里取得土地呢?损秦而有利于晋,请您认真考虑吧。” 回答:谈谈这段说辞的特点。烛之武紧紧抓住利害关系打动对方,他先指出灭郑对秦国是没有丝毫的好处可言,反而因晋国的强大还会给秦国带来危害。这必然会使秦穆公对灭郑之事重做考虑。接着他又指出放弃灭郑才对秦国是有利可图的,一利一害之间,秦穆公肯定会重新做出选择。然后利用发生在秦、晋之间的事情挑拨秦晋关系,再次指出灭郑会对秦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事实确凿,分析的又入情入理,自然是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的。终于使秦穆公不但放弃了灭郑的打算,还派了秦国的三位大将帮助郑国进行守卫,终于使郑国避免了一场亡国的灾难。当然,这也和烛之武胸有天下大局,洞

19、悉列国之间复杂的利害关系是分不开的。五、简答题 1.简述左传的思想内容().对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残暴荒淫给予无情揭露(这一点和孔子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文公元年(前626年):“楚商臣弑父”等。如前者对发生在郑庄公母子兄弟之间的斗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和无情的揭露;后者则是对商臣与楚王这对君臣父子之间因权力之争而发生的流血事件的深刻展示,揭露了这些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阴险、残酷和狠毒。(2).表现出了初步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之一,在左传中就已经有民本思想的初步体现。左传中的民本思想主要是通过一些政治家之口来表现的。如在曹剀论战中,曹剀就把

20、民心的向背看成是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如襄公十四年载,师旷说,一个君主应该是“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至于那些“困民之主”,“百姓绝望,将安用之,弗去何为?”等等。(3).表现了爱国思想。左传的爱国思想主要是通过对爱国人物及其事迹的记述来表现的。如在秦晋殽之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两位爱国者的形象,一是郑国的商人弦高,一是秦国的老臣蹇叔。再如,定公四年记载,在楚国有难,昭王奔随的危难情况下,“申包胥如秦乞师”,遭到了秦王的拒绝,申包胥就站在秦王的宫墙外痛哭,七天七夜,水米未进,终于感动了秦王,出兵救楚,从而使楚国转危为安。2简论左传的“长于叙事” 左传的叙事技巧

21、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把春秋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详细、具体、曲折、生动的叙事散文,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故刘知几史通卷八模拟中云:“盖左氏为书,叙事之最。”。其长于叙事的特点,就其主要方面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左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但也灵活地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叙事手法。如倒叙、预叙、插叙、补叙、追叙等等,也正因为其叙事方法的灵活多变,才使得左传的文章灵活多变,摇曳多姿,跌宕起伏,富于波澜。(2).结构严密、前后照应、条理井然,注重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左传以叙事而见长。尤其是一些矛盾复杂而牵动面又非

22、常广泛的事件,更能显示出作者的匠心和才华。左传中写了一系列战争,诸如城濮之战,邲之战,殽之战等,而作者不仅把这些描述得井井有条,而且非常生动。(3).叙事生动,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好正以暇,穿插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左传的叙事生动,有许多值得人们称道的精彩之笔。如“晋楚邲之战”中,晋兵溃败逃跑时的情景:“桓子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左传中亦有不少虚构想象语。左传中还写了大量的卜筮占梦之事,既富神秘色彩,又有趣味,增强了左传的文学色彩,这对于我国后来小说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3.谈谈左传写战争的特点。谈到左传写战争,不仅

23、条理明晰、脉络贯通、叙述详细、曲折生动、描写如画,更重要的特色还在于作者写战争时,并不单纯着眼于军事行动,而是着眼于一切影响战争胜败的原因。将它们逐一展示,逐一剖析,诸如政治问题、外交问题、人心向背、战略、策略等等,通过对这些相关问题的逐一剖析,层层剥笋,不断地对战争的结局做出预示。从而体现出作者对战争问题的进步见解,对战争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战争规律的探讨,表现出作者在战争问题上的思想原则,从而使左传的战争记叙具有深刻的理性精神,浓厚的思辨色彩。比如,在城濮之战中这一特点就得到了多方面的充分体现。如战前之准备:晋文公回国之后,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教育百姓;正确的外交策略及战略战术;双方对将帅

24、的选择;晋国的同心同德与楚国君臣将士的离心离德,等等。作者通过对这些影响到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的剖析,揭示了这场战争晋胜楚败的必然性,从而使这场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得到了生动而全方位的展示。4.简谈晋公子重耳之亡写人艺术的特点。晋公子重耳之亡这段文字,比较完整地写了重耳由出亡到回国后的经历。重耳由出亡到回国,其间长达十九年之久,再加上回国后的一段时间,这篇作品反映的时间至少应在二十年之上。这是重耳一生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经历,也是重耳由青少年而到中年的重要成长阶段。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作者着墨不多,非常简练地写了重耳这二十多年的主要经历,作者以独具之匠心,选择了重耳所经历

25、的一系列事件,诸如“过卫”“过曹”“过齐”“过楚”等极富内涵的典型事件以及重耳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和作法,反映了重耳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我们再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进行前后对比,这段文字则又非常生动,非常明晰地反映了重耳由一个胸无大志、不谙世事的贵公子成长为一个宽厚大度、雄心勃勃的政治家的成长经历。六论述题 1试论左传一书的艺术成就(1)长于叙事 左传的叙事技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把春秋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详细、具体、曲折、生动的叙事散文,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故刘知几史通卷八模拟中云:“盖左氏为书,叙事之最。”其长于叙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多样化

26、的叙事手法。其二、结构严密、前后照应、条理井然,注重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其三、叙事生动,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好正以暇,穿插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2)善于写人 左传的作者,非常善于写人物,书中广泛描写了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物,从天子、国君到大夫,从主帅、将军到谋士,以至监军、说客、谋士、卫士、侍从、商人等等。对于这些来自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物,作者都能揣摩形象、洞悉心理、一个个写得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左传写人之所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和作者成功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这些出色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作者能抓住典型事件去写人物。其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

27、行动描写人物。其三、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人物。(3)左传也以善写战争而著称。左传一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其中城濮之战、崤之战、必阝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战。左传的作者对此都做了生动的记述,成为传诵不衰的名篇。左传描写战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写战争而不局限于战争本身,着眼于政治、外交、人心向背等决定因素对战争胜败的影响,表现出作者对战争问题的深刻思考,对战争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体现了作者在战争问题上的思想原则。(4)高度的语言艺术成就 左传的语言艺术成就,除了表现在叙事写人的生动和传神之外,还突出的表现在记言文字的生动、精警、深刻和富于说服力上。这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

28、辞令,包括出使他国的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其辞令之美,成为左传重要的成就和特色。在左传中,像这样精彩的辞令和对答是非常多的,比如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等。从这篇精彩的说辞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则说辞的确起到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效果,使小小的郑国在面对两个大国的军事威胁之际,免除了一场亡国的劫难。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到,烛之武聪明机敏,能洞悉天下形势,把握大局,利用利害关系来打动对方,因而使其说辞表现得入情入理、言辞恳切,且富于说服力。2谈谈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在写人方面之所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和作者成功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这些出色的艺术手法主

29、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作者能抓住典型事件去写人物。所谓典型事件,即具有深刻内涵,能体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要写出这样的事件,一是要求作者具有鉴识材料的眼光,能够认识和挖掘事件的内涵;二是要有圆熟、准确的描述事件的能力。左传的作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出色的。(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人物。人的行为,都是受到其思想、性格及情感等因素的支配,因此,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个性,去塑造人物形象,这是文章中写人非常重要的手法。在左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手法非常杰出、非常成熟的表现,其中精彩的片断是非常多的。(3).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人物。左传的作者不仅能选择重大的事件

30、,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去写人物,而且还能抓住一些生动传神的细节去表现人物,从细微之处对人物的形象、性格予以突现,从而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细微逼真、有血有肉。3.谈谈左传的语言艺术成就左传的语言艺术成就,除了表现在叙事写人的生动和传神之外,还突出的表现在记言文字的生动、精警、深刻和富于说服力上。这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的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其辞令之美,成为左传重要的成就和特色。在左传中,精彩的辞令和对答是非常多的,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精彩的说辞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则说辞的确起到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效果,使小小的郑国在面对两个大国的军事威胁之际,免除了一场亡国的劫难

31、。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到,烛之武聪明机敏,能洞悉天下形势,把握大局,利用利害关系来打动对方,因而使其说辞表现得入情入理、言辞恳切,且富于说服力。4.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写战争的特点。城濮之战是左传中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充分体现了左传善于描写战争的特点,作者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体现出作者对这场战争全面深入的思考,对战争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对战争规律的探讨。城濮之战是晋、楚之间不可避免的一场大战,历时既久,规模又大,实际上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决战。先后有十一个诸侯国卷入,整个战役事件纷繁,人物众多,矛盾错综复杂。作者以晋楚矛盾为主,条分缕析,娓娓道来,事件过程表现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很有逻辑。在城濮之战中,作者着眼于影响战争胜败的诸多因素进行剖析,运用对比手法详细展示了两国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的不同举措,甚至涉及双方对战争的态度、对将帅的选择等等。晋文公重德爱民,楚军主帅子玉刚而无礼,蛮横骄傲。晋国君臣齐心协力,反复磋商,制定了正确策略。而楚国君臣离心,主帅子玉一意孤行。在外交斗争中,晋文公老谋深算,处处占据主动,而楚国处处被动,最后完全陷入孤立。并从中展示出双方军事力量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