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4.97KB ,
资源ID:307003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7003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讲 情绪.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讲 情绪.docx

1、第十讲 情绪第十讲 情绪一、什么是情绪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的“情”,是指狭义的爱情而言。其实,各种情绪,例如喜悦、愤怒、悲哀、恐惧、苦恼、烦闷、赞叹等等,人人都有过切身的体验。情绪不同于认知。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是反映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其联系和关系。情绪不是反映活动。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 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 认知是对事物逼真的反映。例如,前面这块黑板,任何正常人都会有不同的逼真的认知,把它看成是黑板而不会把它看是其他东西。情绪则不同,它是一种主观体验。喜、怒、哀、惧等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

2、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样的事物,可能是很不同的。即使同属一种主观感受,如“喜”,每个人感到的“喜”可能不同,甚至同一个人每次感受到的“喜”也可能很不相同。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称为情绪体验。任何一种情绪都具有情绪体验。情绪可能只有内心的感受而无明显的行为表现。特别是由于人通过学习对情绪的表现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后,许多情绪往往不表现在明显的外部行为上。情绪在行为上的表现称为情绪行为(或表情)。 一定的情绪状态总伴有内脏器官、内分泌腺或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例如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加快或变慢,胃肠运动加强或减弱,瞳孔扩大或缩小等由植物性神经系统变化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情绪状态时的这些生理反应称

3、为情绪唤醒。任何一种情绪都伴有情绪唤醒。 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自身都有可能成为前述三种情况下的情绪刺激,成为前述三种情况下的情绪刺激的首要条件是,该刺激必须是认知的内容,即被认知。由于认知内容与人的需要具有各种不同的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人对认知内容的不同的态度。因此,我们把情绪定义为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也是当代情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在异常状态时,人的情绪的上述四个方面可能是不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某些神经病者(假延髓麻痹pseudobulbarpa

4、lsy)呈现不随意的阵发性笑和哭但并没有情绪体验;相反,具有其他损伤的病人(帕金森氏病)可能有情绪体验而完全冷淡毫无表情。 除了情绪(emotion)的概念外,在心理学中还经常使用情感(feeling)这一概念。情感就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情绪体验)。通常情绪这一概念是指情的各个方面:它的主观体验、行为表现和生理机制等。因此,情绪这个概念可以既用于人类也用于动物,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特别在描述人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时我们使用情感这一概念;对于动物一般不用情感这一概念。 在心理学中还用感情(affection)这一术语。感情,通常是用来表示情绪、情感这一类心理现象的笼统称谓。它既

5、包含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低级情绪,也包含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绪情感。这个概念在日常用语中常见。在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在谈到情绪时,常用“感情”这个词,他们把情绪看成是无意识的表现。二、情绪表现 情绪表现也称表情,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它包括情绪在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表情是情绪所特有的外显行为。在高等动物的种属内或种属间,表情起着通讯的作用,如求偶、顺从、维持接触行为的信号以及警告、求救和威胁的信号等。在人类,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情绪表现是研究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情绪表现的先天遗传性 情绪表现具有先天遗传模

6、式。世界上所有的儿童当受伤或悲哀时都哭泣,快乐时都发笑。刚出生就双目失明的盲童不可能通过学习来模仿别人的表情,对他们的研究表明,随着成熟,和不同情绪有关的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就自然会显现出来。 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72)在他的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认为,人类的情绪表达是从其他动物的类似表达进化而来的。我们表达情绪的许多原始方式具有某些生存价值的遗传模式。达尔文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孩子,比较了世界上各种隔离文化中人们的表情,来论证自己的论点。他的推理逻辑是,如果全世界的人,不论相互多么隔离,都表现出相同情绪的面部表情,那么这种表情一定是遗传的,而不是习得的。例如,相互隔离的不同文

7、化就发展了不同的语言,因此,语言是人为的产物,是习得的。而不同文化的人表达相同情绪的表情相同,这说明表情是遗传的。 有些面部表情似乎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代表着相同的意义而和个人生长的文化无关。在一项研究(Ekmen & Friesen,1975)中,把代表快乐、愤怒、厌恶、恐惧和惊奇的面部表情的照片给五种不同文化的人(美国、巴西、智利、阿根廷和日本)观看,结果表明,他们很容易指出每种表情所代表的情绪甚至与世隔绝的前文化部族(新几内亚的Fore和Dani部族)人,与西方文化毫无接触,也能正确地判断面部表情;而美国大学生观看Fore部族人的表情录象,除了惊奇和恐惧外,也能相当准确辨别他们的情绪表情。

8、孟昭兰的研究(1985,1986,1987)也表明,成人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儿童时期以来的原始模式,人们的面部表情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从1967至1968年,Ekman和Friesen访问了新几内亚偏远部族的Fore和Dani人。他们没有接触过西方文化(没有看过电影,也没有为其他文化的人干过活)。由于单词翻译有精确性的问题,Ekman和Friesen在研究中采用描述一个情绪的小故事来代替关于情绪的词汇。先告诉被试一个短小的故事,然后呈现三张西方人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的照片,让他们选择。结果表明,除惊奇和恐惧易混淆外,他们都能相当准确地鉴别面部表情(其中Fore部族人对表情鉴别的

9、准确度为,快乐92%,悲哀79%,愤怒81%,惊奇68,恐惧42)。在第二项研究中,Ekman和Friesen先要求Fore人设想如果遇到故事里的情境会产生什么情绪,并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然后,将这些表情加以录象,带回去让美国大学生辨别。结果,除了惊奇和恐惧外也能相当准确的鉴别面部表情。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面部表情是最敏感的情绪发生器和显示器。其基本假设是,情绪的完整机制是脑的各级水平的神经活动,面部肌肉运动及面部-脑反馈,以及情绪体验的整合活动这三种成分是相对的独立的同时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情绪活动。在情绪刺激的作用下,皮质进行有选择、有组织的加工。皮质过程改变着神经刺激的强度和边缘

10、结构的活动模式。由皮质和丘脑传导的冲动支配着下丘脑。下丘脑是情绪的重要中枢,它储存着基本情绪的先天模式,并对情绪进行分化。与此同时,皮质过程从皮质运动区通过面神经引起面部具体的肌肉运动模式。面部肌肉受纳器的冲动经三叉神经又通过后部下丘脑反馈到皮质感觉区。皮质感觉区组织由面部反馈而来的神经信息在皮质运动区进行调节,这时进行的皮质整合活动就产生了情绪的主观体验。因此,情绪体验的产生依赖于面部肌肉精细分化的表情模式的快速、具体的反馈(孟昭兰,1987)。尽管证实上述的理论假设尚需作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你不妨试试看,如果你使自己面带微笑并持续半分钟,你将开始感到高兴,如果你紧锁眉头,你将会感到苦闷和

11、烦恼。这也许说明,面部表情是情绪发生器的假设是可信的。 (二)情绪表现的社会制约性 基本情绪的表现具有先天遗传性,但它们的具体表露却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复杂情绪的表露更是如此。 由于我们的情绪表现能被别人识别,而情绪表现又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此,在什么情况下表示何种情绪是人们后天学会的。有时我们力图掩盖自己的真正情绪,有时甚至故意表现和内心情绪不一致的表情,有时则力图夸大或修饰我们的表情。这些现象称为情绪“表露规则”。尽管伴随特定情绪的面部肌肉运动模式是由生理决定的,但这种运动显然是受“表露规则”控制的,受社会文化因素制约的。例如,非常小的婴儿的面部表情是无性别差异的。可是让幼儿观看

12、一些愉快的、令人迷惑的或不愉快的幻灯片,同时拍摄下他们的面部表情,然后让大学生辨别这些幼儿的表情,结果表明,女孩的表情比男孩的表情更容易被确认些(Buck,1975,1977)。这可能是性别角色社会化所致。 情绪表现明显地受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西欧和美国人以亲吻表示亲切,日本人以微笑表示抱歉,一些英语国家的人常向上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一个v字形表示战斗和胜利的决心(来源于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 埃克曼等人(1972)让美国和日本的大学生观看一部悲伤的影片,单独看或与一位来访者(被告知是一位科学家)一起看。在看到电影里悲伤的情节时隐蔽地摄下被试的表情。结果表明。单独看时,日、美大学生的表

13、情没有差别;但与他人一起看时,日本学生较少表露不良情绪,往往以礼貌的微笑掩盖真实情绪。这是因为日本文化不鼓励人公开表露自己的情绪之故。 人们想掩盖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是难以完全做到的。埃克曼和弗里森(Ekman & Friesen,1974)研究过这一现象。他们让被试观看一部一位女生截肢的不愉快影片。接着研究者要求一部分被试在交谈时假装看了一部愉快的影片,同时录制被试交谈时的表情(面部或身体)。然后,要求另外的人判断录像中的人哪些是诚实的,哪些是欺骗的。结果是,观察身体姿势比观察面部表情更能判断出谁是欺骗的谁是诚实的。他们的研究表明,面部是言语信息的最好传送者,脚和腿是最坏的传送者,手和手臂处于

14、两者之间。这可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注意和学习面部表情的控制,而对脚和腿的运动控制很少注意之故。三、情绪识别当我们与他人相互交往的时候,不管是不是面对面,我们都正在不断地表达着情绪;同时也正在观察并解释对方做出的表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绪的表达和识别十分迅速及时。那么,人是借助于哪些线索来识别他人情绪的呢? 情绪识别实际上并不是针对表情本身的,而是针对着它背后的意义。例如,皱眉可能是一种情绪表现,我们见到这种面部表情就试图解释潜在于它背后的情绪。尖锐、短促、声音嘶哑可能是一种情绪表现,我们听到这种语音表情就试图解释潜在于它背后的情绪。捶胸顿足可能是一种情绪表现,我们见到这种动作表情就试图

15、解释潜在于它背后的情绪。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家曾做过许多研究。 在文艺作品中人们往往可以看到,“眉目传情”,“双眼含情脉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等描述,以致给人产生一种印象,似乎眼睛是面部最能传达情感的部位。实际上并非如此。你不妨做一个实验:用一张硬纸挡住你的面部只露出两只眼睛,然后让别人来识别你所做出的各种情绪表情,结果肯定是他人无法识别。如果你把面部露出的部分逐渐增多,那么,他人就越容易判断你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可见,从面部识别情绪的主要线索并不在“眉目之间”。情绪识别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 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可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面部

16、表情刺激物的制作或选择,这可以用专门拍摄的照片(录像)或图式来描画,也可以用完全装扮出的活生生的表情或自发的表情等。第二步是对表情进行识别评定,,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如自由评定法即让被试自由地对表情给出情绪词汇;或限制评定法,即向被试提供各种情绪词汇或情绪情境,要求被试只能根据所提供的情绪词汇或情绪情境进行分类或匹配等;或参照自由评定法,即向被试提供参考线索(如情境、人格特征等),让其说出表情所表达情绪的词汇,等等。 情绪识别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包含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等。情绪识别的准确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快乐和愤怒最容易识别,而对恐惧、哀痛、厌恶等的识别较困难。从情绪行为的前后

17、关系中识别情绪,准确度高;而孤立地识别情绪,准确度低。情绪识别易受暗示的影响。儿童对情绪的识别,准确度不及成人,随年龄增长,准确度提高,似乎在1214岁左右有一个急剧发展变化时期。 面部表情的识别如果能和身段表情结合起来,那就更有利于准确地判断情绪状态。识别身段表情,其中双手的表情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识别双手表达情绪的准确度可以达到和识别面部表情一样的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我们看不清一个人的面孔,但只要能看清他的身体动作也能了解其情绪状态。流行于欧洲一些国家的哑剧,演员的面部或涂上白粉或戴上面具不可能较多她运用面部表情,但人们根据姿势动作仍能理解演员所表达的情绪。所有的舞蹈语词,严格来说都是身

18、段表情动作。我们对舞蹈的欣赏,实际上就是根据身段表情来理解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的。 言语表情的重要性也不可低估。同样一句话,由于说话者口气腔调的不同,往往可以使人就说话人的情绪做出相当准确的识别,而听话人的感受也因之而有很大差异。歌唱家、演说家主要就是靠他们的声音来打动听众的。 正常成年人的情绪表现是可以随意调节的,可以加强它,也可以抑制它(尽管真实的情绪也会泄露出来)。情绪可以在没有表情的情况下生产,表情也可以在没有情绪体验的情况下出现。例如,并不喜爱可以满脸堆笑。真正气忿又可以装出心平气和。同样一种表情,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要准确地识别一个人的情绪单凭表情是不充分的,必须结合其他指标(

19、如当时的情境,这个人的个性特征等)综合地进行比较才能达到。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绪不但可以被识别,而且是可以相通的。人们彼此间情感的相通,即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称为感情移入或移情。当我们知觉到别人有某种情感体验时,可以分享他的情感。这种分享并不意味着是同情,也不仅意味着对它的认识,而是指对别人的情感产生情绪性反应。 在欣赏文学艺术时经常可以见到移情现象。因为文学艺术是以情感人为特点的。只要演员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无论是繁管急促或大音希声,都可以感动观众,如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只怕不合人情。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即使鼓

20、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之声,反能震天动地。”优秀的文学艺术之所以能激起读者或观众的情感波涛,移情是最重要的原因。四、情绪和认知的关系 情绪和认知的关系,可以从认知对情绪的影响和情绪对认知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前已述及,认知在情中的作用在于判断评估刺激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从而产生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在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 Singer,1969)的个实验中探讨了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对情绪的作用。他们给被试注射一种药物,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称为Suproxin的复合维素,目的是测定这种新药对视力的影响。但实际上

21、注射的是肾上腺素和食盐水。注射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发抖、脸热等情绪生理反应。 被试分为三组:正确告知组、错误告知组和无告知组,分别以不同的指示语。对于正确告知组,即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会出心跳加快、手发抖、脸发热等反应。对于错误告知组,有意错误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可能无感觉、会发麻、发痒、头痛等。对无告组,主试什么也没有告诉他们。注射食盐水的所有被试都列为无告组。然后,人为地安排了两种实验情境:一种是“欣快”的环境,一种是“愤怒”环境,所谓欣快环境,是由主试的助手(这个助手受过训练的,他和被试在一起,被试以为他也接受同样的注射,在同样的情况下参加实验,同被试一起唱歌、玩耍和跳舞

22、。所谓愤怒环境,是主试的助手当着被试的面对主试要他填写的调查表,表示极其愤怒,不断咒骂、斥责并把调查表撕得粉碎。实验后,主试向被试询问当时的内心体验。结果表明,错误告知组的反应最容易受助手的高兴所感染,正确告知组的反应不容易受环境气氛的影响,无告知组的反应则介于上述两组之间。同样,他们对愤怒的环境的反应也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说明,注射肾上腺素虽然引起了典型的情绪唤醒状态,但它的单独作用却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同样,环境因素也不能单独决定人的情绪。在这里,认知对人的情绪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处于生理唤醒状态的错误告知组,因对其自身的生理状态不能作出恰当的说明,他一方面环视周围环境,以求得某些说明

23、的线索,同时又认为自己之所以体验到这种生理反应,乃是由环境的气氛所致,于是就把自己的生理状态与环境线索相适应说成是“欢乐”或“愤怒”。正确告知组由于已经具有说明自己的生理反应的信息,便不去寻找环境中的线索。无告知组从主试那里什么信息也没有得到,完全按自己的评价作出反应。于是沙赫特认为,情绪是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这就是沙赫特的情绪生理认知理论。实际上。在沙赫特的实验中,认知对情绪可能有三种作用,即: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和解释,对引起唤醒原因的认知分析,对情绪的命名以及对所命名的情绪的再评价。 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对于情绪体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认知结构复杂度的表现之一是看问题是否善

24、于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认知结构越复杂,对人对事越善于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这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越温和;相反,认知结构越简单对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越强烈。例如,你可能从十个方面去评价,一个足球队的好坏,而我只能从两三个方面去评价。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在评价任何一个足球队时都会感到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而我仅根据极少特征评价就会得出不是好就是坏的极端化结论。越能从多种属性多方面的信息综合进行评价,情绪反应就越温和;相反,情绪反应就越强烈。 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决定着人对行为结果的情绪反应。例如让你回答“如果你因为相差几分钟而错过和朋友见面的机会,或者如果你因为相差2个小时而错过和朋友见面的

25、机会,对于这两种情况,你的情绪反应如何?哪一种情况下可能更感到遗憾?”大多数人都认为前者更遗憾、情绪反应更强烈。这是因为人们把行为的失误归因于自己之故。再如,让你比较这样两种情况:“张三下班回家时走了一条平时不走的路,结果刚好遇上车祸而身亡”;李四在平时上班的路上遇上车祸而身亡”,哪一种情况下事故死亡者的亲属更感到悲伤?绝大多数人在前一种情况下,对事故死亡者更可能感到悲伤。这是因为人们将车祸事故归因于偶然因素之故。 (二)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心境对认知的影响上。我们以心境为例说明不同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心境对认知的影响是弥散性的。积极心境和消极心境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是

26、不同的。从心境对记忆、联想的影响来看,可以推断,其基本的加工过程可能是:如果情绪色调相似的材料在记忆中倾向于联系在一起,那么激活一个积极的(或消极的)项目就会自动地启动其他积极的(或消极的)项目。因此,无论是积极心境或消极心境。启动过程似乎是自动的,即不需要作意志努力、在没有意图的情况下自动地启动记忆中情绪色调相似的材料。但启动过程也可能是有意控制的,即有意识地运用某种策略、作出意志努力等。人想长时间地保持积极心境,或者想摆脱消极心境,都要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积极情绪色调的项目,这叫控制启动。因此日常生活中,消极心境下的控制启动要多得多。心境不仅影响对记忆材料的提取,而且也影响推理内容,影响加

27、工方式和决策过程。积极心境会加速对决策有关的材料的加工,促进思维的流向,使人不费力地回忆起许多材料,从而会简化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积极心境下人爱用肯定的眼光看事物作判断,通常表现出积极的行为,而消极心境下人往往用否定的眼光看事物作判断,通常表现出消极行为。心境对记忆的影响还表现在,与心境相一致的材料比不一致的材料更容易编码和回收。 鲍尔等(Bower,1981;Bower & Cohen,1987; Gilligan & Bower,1985)一系列研究表明,与心境一致性的材料比与心境不一致的材料更容易记忆,这种现象称为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鲍尔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情绪也像其他东西一样可以作

28、为回收的线索,即是说,一种心境(如高兴)产生时在心理出现的记忆(或事件)是和这种情绪联结在一起的。因而也间接地与其他情绪(如愉快、欢乐等)一致性的记忆(例如,“上学期考试得100分”、“上周心理学课很有趣”等)联结在一起。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可能是经过精细加工在记忆中情绪一致性的材料就更多地联结在一起,也可能是心境一致性的材料与自我有密切关系(因为自我是回收线索的丰富资源),或者可能是心境加强了记忆联结的强度。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鲍尔对情绪的一种解释,称为“情绪的网络模型。 情绪对认知的干扰作用,也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当一位大学生在写学年论文的时候如果忽然想起激动人心的足球赛或与女朋友的争

29、执,情绪波动可能打断了他的认知活动,使论文无法写下去。西蒙(Simon,1967,1982)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对情绪干扰认知过程作出过解释。他认为,情绪是报警信号,使人离开对一个目标的追求而去追求另外更加重要的目标。因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即是说,在同一时间里他只能追求一个目标。当然,这个信息加工系统就其潜力来讲是可以加工多重目标的,其方法是区分出这些目标的重要性,如果时间条件允许的话就依次加以实现。但是在生活中往往要求人在某项工作未完成的时候中断它。情绪所起的报警作用(例如恐惧)就在于能提高对紧急目标的注意。 五、情绪和个性的关系 人类的情绪和动物的情绪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情绪

30、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类情绪的具体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更是动物无法比拟的。 人人都有喜怒哀惧之情。这说明人类的情绪情感具有共性,但共性之中又有差异性。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民族传统、阶级利益、生活遭遇、价值观、个性特征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情绪情感也往往是不同的。鲁迅说过:“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里主要是指阶级地位、生活遭遇对情绪情感的制约。情绪情感受个性倾向性的制约。与人的需要、价值观相符合的事物,会引起满意、愉快、喜悦、崇敬、肯定的情绪和情感;与

31、人的需要、价值观不相符合的事物,会引起不安、苦闷、愤怒等否定情绪和情感。从而也表明,人的情绪有明显的倾向性,即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人的情绪和情感不仅受个性倾向性的制约,而且稳定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也表现为个性差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情绪易激动,有的人易动感情,有的人不易动感情、显得淡漠无情。易激动的人,情绪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并且有突发性和冲动性,对行为的后果往往不加考虑。易动感情的人,多愁善感,把鸡毛蒜皮的事都搁在心上,他们可因一些小事泪流满面或欣喜若狂。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热情的人,生活是丰富的、紧张的,他们总是精力旺盛、全力以赴地进行工作。此外,我

32、们还可以看到,有的人富于同情心,有的人冷酷无情;有的人喜怒不动声色,有的人情感溢于言表等等。六、情绪理论(一)詹姆士兰格情绪学说 多年来,有些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基于情绪的外周反应及其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联系,进行了许多研究,建立了许多学说。 早期尝试描述情绪生理学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James)和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C。Lange)。他们各自独立地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相同的理论,后来被称为詹姆士兰格情绪学说。基于情绪状态与生理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詹姆士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他说:“我以为:我们一知觉到激动我们的对象,立刻就引起身体上变化;在这些变化出现之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对于激动我们的对象的知觉心态,并不立刻引起情绪;知觉之后,情绪之前,必须先有身体上表现发生。所以更合理的说法,乃是: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并不是我们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假如知觉了之后,没有身体变化紧跟着发生,那么,这种知觉就只是纯粹知识的性质;它是惨淡、无色的心态,缺乏情绪应有的温热。”“我第一步要说明的,就是:特种知觉确会在引起情绪或带情绪的观念之先,由于一种直接的物质作用,发生广布的身体变化。”他作出结论说,“情绪,只是对于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