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3.99KB ,
资源ID:306965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6965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失落的内心张庆祥.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失落的内心张庆祥.docx

1、失落的内心张庆祥封面文字:内心没有个确切的位置吗?摸摸你的内心你会摸哪里呢?封底文字:感受一下内心的位置当你诉说你的椎心之痛时,会用手揪住那里呢?当你感到义愤填膺时,会用拳头捶哪里呢?当你诉说你的满怀感动时,会用双手抱哪里呢?当你忽然受到惊吓时,会用手拍哪里呢?当你叫一个人摸摸良心时,会用手摸向哪里呢?心是人类的共同现象岂有宗派或国界的差别!失落的内心内容摘要:每个人都曾感受过自己的内心,那里面总是充满各种奇妙的感受,有喜悦的、有感动的、有伤痛的、有不安的就是这些内心的种种感受,编织出我们的人生。然而我的内心究竟在哪儿呢?无数的人想进一步去看清它、认识它,甚至去净化它,但我又该往哪里去注视我的

2、内心呢?它究竟躲在何处呢?存在内心的那个忧伤、那个痛,应该有个确切的位置吧?就像牙痛一样,那个痛应该有个确切的位置吧?当然有的!没有确切的位置,如何去感觉及治疗你的牙痛呢?同样的,你那内心的伤痛、内心的不安,它应该有个位置吗?当然也会有的!没有确切的位置,如何去感觉及治疗你内心的伤痛与不安呢?你常听到很多人喜欢引证楞严经卷一里说: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是名为心。于是他们便根据这段经文下了一个结论说:心是遍满太虚无所不在的!但这句经文被我们这样解释,究竟正不正确呢?其实在佛教的大般若涅盘经第三十卷里面,曾有六位外道的大师认为心遍满太虚无所不在,而佛陀为了证明心不是无所

3、不在,也不是遍满太虚的,因而与他们进行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辩论,只是因为大藏经有五千多卷,就算你每天读完一卷,也得花上十四年的时间才读得完,所以很少人曾经看过这段经文,也因此才有机会让这种似是而非的论调,至今仍然迷惑着无数的修行者!刚听到这样的说法也许你会非常呀异,但以下这段精采的经文就是最好的证明。看完这段内容,相信你必和我一样,对于佛陀用简单的比喻,就能破除了你我心中的迷惑,佩服得五体投地大般若涅盘经卷30:六师言:瞿昙(佛陀的凡姓,指佛陀),色亦非我,乃至识(感觉、想法)亦非我。我者遍一切处,犹如虚空。(译:六位外道的大师说:佛陀啊!这色身终究不是我的,甚至你所感受到的感觉、想法也不是我的,

4、真我遍布在一切地方,就像虚空一样无所不在的!)佛言:若遍有者,则不应言我初不见,若初不见,则知是见本无今有。若本无今有,是名无常。若无常者云何言遍?(译:佛陀回答说:如果你真的已经如虚空般遍满在一切地方,那么你就不应该说这地方我以前没见过,如果这地方你未来到之前没见过,那么就知道你现在所见到的景象你本来没见过,而是今天人到了这儿才见到的。如果这景象是你人到了这里才见到的,这就叫做无常,也就是你并非当下就能见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若是你的知见这样的无常,怎能妄说你与太虚一样遍满在一切处呢?)若遍有者,五道之中应皆有身,若有身者应各受报,若各受报,云何而言转受人天?(译:佛陀又说:若是你真的已经遍满

5、在一切处,那么六道除了你正在经历的人道之外,其它天、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等五道,也应该同时有你的身心存在,如果其它五道也同时有你的身心存在,那么你应该同时感受而其它五道的苦乐果报,但如果你正同时在感受着六道的苦乐果报,又为什么要劝人好好修行,以便从恶道里面求生到天、人的善道里面来呢?)以上佛陀用了极简单的比喻,就让我们轻易的了解到,人的心并未遍满太虚,而是只在每个人身中的某个位置,因此才有直指人心的教义存在。然而由于大多数的修行人对于心遍满一切无所不在的执着,至使这直指人心的教义,沦为指不出位置的窘境,并且失传了两千多年!如今在认识自己内心的道路上,到底人们失落了什么关键?以至使它变得比登

6、上月球还困难呢!且听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先生娓娓道来失落的内心本文:内心!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字眼,它总是让人感觉到既现代又古老,既熟悉又陌生,既单纯又深奥!这是年复一年,从古到今,不论智愚贵贱,大家都喜欢谈论的课题。小学生在谈,大学生在谈,博士也在谈,禅师也还在谈!人们整日都在追求它、谈论它,但却觉得越谈越陌生!人们常努力想去揭开它,但又觉得越来越深邃!这就是我们的内心。一个看似平易,却又遥不可及的家!自古以来最有智慧的人都告诉我们,我们一生所追寻的一切,所梦想的一切,答案就在那儿,它是那么的美好,而我对它却是一无所知!它是那么的亲切,而我与它的距离却是那么的遥远!笔者试图以这篇文章把你的内心介

7、绍给你!然而这必定是一项比登上月球还艰巨的工程。我们有能力登上月球,却无法彻底解决发生在一个人内心中的场场战役今日人类的智慧,已能克服很多非常艰巨困难的事情,好比我们可以把人类送上月球,我们的视野可以扩展到更遥远的星际,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底最深处的真相,更已经研究出最尖端最快速的计算机,这么多伟大艰巨的工程,我们都一一达成了!但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仍然没有达成,这项工作似乎比方才所举的那些伟大的成就更为艰巨,那就是人们内心的安宁与祥和!看看这个世界吧!到目前为止,整个世界仍然处于躁动不安之中,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停息过:国家内外有战争,政党内外也有战争;公司内外有战争,家庭内外也有战争;然而最

8、重要的不是你的外面有战争,而是你的里面更有着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不是只有昨天战争,今天也还在战争;不是只有刚刚战争,现在也还在战争!你以为世界这么乱是因为国与国的战争吗?还是政党与政党的战争吗?或是人与人的战争呢?不!只要你内在祥和,外面的战争根本摧毁不了你!这么多场的战争中,比起一个人内在如火如荼的战役,世界大战根本就不算什么!多数的人生并非毁于世界的大战之中,也非毁于人与人的战争之中,而是毁于这一场场内在的战役之中!只有发生在你内在的战役才能摧毁你!在这场内在的战役中,我们安宁的时刻被牺牲了,我们祥和的时刻被牺牲了,我们一辈子中大多数的珍贵时刻,因为这些内在的战役而全军覆没!在我们自己的战场

9、上,我被摧毁了!以及我的神性内所具有的安宁与祥和,也都一并摧毁了!想想看,撇开身外的战役不谈,这一天之内,发生在人类内心的大小战役,要是全部加起来的话,恐怕用那最先进的计算机,也还不一定计算得完呢!这些激战的血泪故事,恐怕用尽全人类有始以来的所有纸张,也写不尽的!这就是为什么整个世界感觉如此躁动的原因。也就是说,真正需要安宁与祥和的不是世界,而是每个人的内心!人心安宁了,世界也就安宁了!然而这是个简单的工程吗?想想看,我们有能力登上月球,却无法彻底解决发生在一个人内心中的场场战役,目前为止我们对它仍然束手无策!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每天投入多少教育家、心理学家、宗教家、慈善家去挽救人们的内心,

10、但这项工程进行到目前为止,世界仍然一天比一天乱,可见这项内在和平的工程,其难度远比登上月球还要复杂得多!或者不是因为这项工作太难,而是由于我们对内心这两个字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朴朔迷离的关键还未得到厘清!否则怎么会全世界那么多专家学者的一起努力,依然无法阻止它的每况愈下呢!然而这些专家却常以为自己对内心这两个字是了如指掌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致使世人对内心感到扑朔迷离的三大困境凡事想要得到好结果,最好先认清方向再开始奔跑,因此想要让每个人都可以具体有效的去体验他的内心,其首要工作就是要先厘清一些至今仍令人们感到扑朔迷离的关键,才能使这学问重现古人直指人心般的具体有效。那么一谈到内心这两个字

11、时,一般人立即产生的错误方向是什么呢?以下三点,正是致使世上的人们对内心感到扑朔迷离的困境所在:(一) 内心与外物分不清:一看到内心这两个字,顾名思义,它当然存在我们的内在!如果我问:一个人内心的安宁与满足,是发生在他的内在?还是外在?你马上能回答内在!那么一个人若失去它的安宁与满足,是从他的内在失去呢?还是从外在失去?你可能想了一想,然后回答内在!如果我再问:那么要找回失去的安宁与满足,是从内在去努力呢?还是外在?你可能会停几秒钟,然后勉强吐出几个字好像应该也是内在!对的,这些答案都是内在!然而仔细的看看世上的人们,每当他们的内心发生动乱或浮躁的时候,他们都是往内心去寻找失去的安宁与满足呢?

12、还是急着往外去摆平外在的事事物物呢?答案是几乎全部都急着往外!因为看起来此刻内心的不安,全都是因为外在的某个不如意的人事物所引起的!这看起来好像是很对的,但人们忽略了一点,此刻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是发生在你的内在还是外在呢?谈到感觉当然是发生在你的身上!而刚刚你说要找回失去那份安宁的感觉,应该往内在还是外在去努力呢?你也曾回答内在!而此刻当人们感到内心的不安时,他们都往内去安排还是往外呢?此时每个人却都往外!这便是第一个令人陷入扑朔迷离的地方了!因此这点有必要再加以说明。很多人以为等他们只要掌握了生活中的每一项元素,就会拥有安宁与满足,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事情总是层出不穷的,想要掌控一切这并不是

13、他们能力所及的。世上没有任何人能掌控一切,就算世上所有大小战争都被你熄灭了,大小事件都被你摆平了,你已非常成功了,但只要你内在的动荡与战争还在进行,那么不论你多么成功,你仍然得不到安宁与满足,那些外在的成功对你而言,也都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你要相信,你在身外所追求的一切意义,最后都得在你的内心中发生,你所追求的一切安宁与满足,也要在你的内心去感受,否则它根本没有意义,因此你一生所追求的并不在外!外在有可能是一个可以引起你不安或满足的媒介,而不是不安或满足的本身,它只是个会骗走你的注意力的幌子而已!因为外境的变化能不能造成不安或满足,还要看你的内心去怎么感觉,因此外在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反之,若是

14、你的内心能存在着安宁、祥和,那么不论外在任何的处境下,你都可以感受得到安宁、祥和。这点则是所有外在的努力无法比拟的。因此想要得到你理想中的人生,你的首要工作便是明白你的内心!一旦你懂得在你的内、外间划清界线,就非常容易看到外在的一切并非你所追求的,它只是一个幌子、一个媒介而已。将你所追求的满足与安宁寄托在外物身上,那将是再动荡也不过的事了,因为外物的本质就是如此!看看你的内心吧!真正的满足只在你的内心发生,它当然也可以藉由外在的任何原因而得到短暂的发生,但你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原因就能一直享有它,因为它是与生俱来的,它本来就存在你的内在,重点是你得要学习去认清它,去让它发生在你的内心而已!然而凑巧

15、的是,大部份你感受到内在的安宁与满足时,外在的境遇大多恰巧也都在你所满意的情况下,这使得人们非常坚固的以为,要得到内心的满足之前,必需将外在的一切都摆平、都安排妥当才行,正因这个错误的指引,使得我们不断的往外物去奔忙了一辈子,最后仍然不能掌握到你所想要的那个安宁与满足,因为外物的本质总是在变化、在动荡!但你别误会这个说法是叫你抛弃外在的一切,让它随意去溃败,不是的!你应该尽量去安排、去追求外在的一切美好,但不应当在追求的过程中,或追求不到时,被烦恼所包围,你有能力在外在未安排妥当前,就已经全程享受到那份安宁与满足!这份满足不必等到一切安排妥当后才能拥有!若是这样的话,那你所能拥有它的时间未免也

16、太短了!况且就算外物都被你一一摆平了,你一定能握有那份安宁吗?这真是个大问号!因为那份感觉根本就不在外!而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个唯一的目标,不断的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就如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九里面所说的: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善男子,当修学者,但有一德,是人应住阿兰若(寂静解脱)处,求无上道。(译:那时佛陀告诉弥勒大菩萨说:你们这些善信啊!正在修行的人,只要能行持一个好的法门,这个人就可以证入到非常寂静解脱的境界,求得无比殊胜的道。)云何为一?谓观一切烦恼根源即是“自心”。了达此法,堪能住止阿兰若处。(译:要行持哪一个殊胜的法门呢?即是“观察到一切烦恼的根源,就只发生在自己内心的位置上”

17、。找到了内心这个烦恼贼窟的位置后,才有办法证入最寂静解脱的境界。)所以者何。譬如狂犬被人驱打,但逐瓦石不逐于人。未来世中住阿兰若新发心者亦复如是。(译:修心为什么一定要先找到内心这个烦恼的贼窟呢?譬如一只疯狗被人追打,但这疯狗只追咬打在它身上的瓦石,却不追咬丢出瓦石的人。未来末世发心想要追求寂静解脱之道的修行人,也会犯了和那疯狗完全相同的毛病。)佛陀这段话的意思是:修心的人常常找错焦点,一个修心的人没有先在自身上,找到使他烦恼不堪这个内心的贼窟在哪儿,却以为努力摆平外在的一切,就可以得到清静解脱,最后当然是徒劳无功了。不幸的是我们往往在这个重要的关键上混淆不清,因而使得这个内在的主角被混淆于外

18、在的种种变化境遇之下,使你永远无法发现它的存在,并也诱使你整日往外的去安排、去摆平、去追求最后你发现始终还是无法真正的拥有它,就这样,你平白浪费了你一辈子应该都能享受到这安宁的恩赐!(二)脑中的逻辑与内心的感受分不清:探索内心的过程,就是由辨明逻辑和感受的不同而开始的,我们除了要听懂意念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要去分辨出你内心的声音!你得分辨得出多半什么时候你会去听从意念的指示,而什么时候你却听命于内心的感受!看清真正扰乱你的,是脑中的逻辑思考?还是内心的感受?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因为脑中的思想逻辑与心中的感受虽然也常结伴同行,但它们根本是截然不同的!这世间存在着两种混淆式的安宁,有一种

19、安宁是未曾去过那里的人,依据一套逻辑的公式所制造出来的,就像人们常想:如果我已拥有这个、已拥有那个,或如果我已摆平了这个、摆平了那个那时我必定会感到非常地满足与祥和!这种满足与祥和是根据一套思维逻辑所计算出来的。但到达那里的富豪或成功人士们都知道,既使他们整天睡在金库上,或整日生活在掌声中,也不一定能拥有片刻的安宁与满足!而另一种安宁与满足是超越逻辑与公式的,它不必依靠任何想法与计算,它是直接充满在内心的,它是用感受去得到的,不是想象的,不是逻辑的,不是计算的,而是用内心去感受的。你可以很会计算,也可以不会计算,但当你的内心感受到安宁的那一刻,它已经是你的了。你可以很富有,也可以是个穷光蛋,但

20、只要你的内心感受到安宁的那一刻,它就已经是你的了。假如你想要拥有真正的安宁与满足,那必需往你的内心所能感受得到的方向去努力才有用!心灵的满足不能只是用想的,譬如,我想要很平静、我想要很喜悦;或我应该很平静、应该很喜悦不能只是光去想,而是要能去感觉到!因为平静是内心里的一份感觉,喜悦也是一份感觉!我不需要用推理去分析每一种感觉,而是要在内心里真实的去感觉!只有逻辑思维是解决不了你的渴求,你可以在脑中想象你正快乐的喝着水,但那是空虚的,那不能使你真正感觉到解渴!满足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思维!同样的,平静是一种感觉,也不是一种思维。感觉到那份平静,才叫平静;感觉到那份满足,才叫满足,而不只是去想那

21、两个字,不只是墙上挂着一个标语,写着我要平静!或是用计算式去分析平静应该是什么感觉加上什么感觉,这样挂了一辈子也不能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平静!感受没那么复杂,但这感受不能透过语言,不能透过文字,不能透过逻辑思维,它是那么的单纯,它就只是一种充满内心的感受!因此这件事的主轴是感受,而不光只是思维!进入感受,你才能接触到内心的领域!因此,不断的加强你的脑袋中的逻辑能力,或使你的脑袋更充满光明的想法,就能远离不安或感受到那安宁与祥和吗?或是像那些偏激的顽空者,试图锻炼自己的脑子,想要彻底的熄灭脑袋中所有念头的发生,这样就能远离由内心不断涌起的不安与躁动吗?这便是使世人对这个内心的工程陷入朴朔迷离的第二

22、大陷阱了!很不幸的,也很凑巧的,实际上思维与你所追求的安宁,他们经常在一起发生,因而使得你再度陷入另一个错误的指引中!若是他们不会时常一起出现,那么你便可以免除这层的迷惘!然而在你感受到安宁的某些时候,或是陷入不安的某些时候,脑中的想法与心中的感受确实是常常在一起的!这对我们这些混淆不清的众生来说,真是个大不幸!虽然这两者有时这个先出场,有时那个先出场,但一般而言,总离不开结伴而行的模式,就好像是个连体婴似的。以致人们常在这个关键点上混淆不清,使你很难分辨出思维与感受它们原来是有所不同的,使你无法分辨出他们谁才是正在感受到不安的主角!真是好狡滑的对手!逻辑与感受常常混淆处就在于,有时我能去想象

23、很美好的事物,因而得到短暂的美好感受,因此我们便误以为只要想就行了。然而有时却又不行,例如在很闷热的太阳下,任你怎么想我不热、我不热,但你的内心会说真是太热了!这时你才发现原来他们是不同的,他们根本走在不同的轨道上!然而他们常常结伴同行,这一招使得我们所要寻找的真正主角,再度找到了一个非常隐密的躲藏之处,上一次它选择躲在外境的背后,而这次它选择躲在逻辑的背后,使你一直以为是脑袋瓜里的逻辑思维,或是念头出了什么问题,这招欺敌之计,再度使你失去安宁与满足的主轴。使你再度被诱骗到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上,去浪费你毕生的生命与精力!这过程中你可能找到一位很会开导人的老师,很会讲哲理的老师,他能启发你的光明

24、思想,他告诉你面对生活时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你就可以得到安宁与满足了,使你听得感动万分;或是你找到了一位很有深度的禅师,它告诉你如何能一念不起,如何让脑波停止,使你听得既玄又奇、法喜充满,然而短暂的感动与激情后,你发现你还是没有得到期盼中的安宁与满足。因为你与它走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它们只是结伴而行,然而却不可能有交集。(三) 身体感受与内心感受分不清:身体各部位的大小感受,总是时时在发生的,有些身体的感受使内心觉得舒服,有些身体的感受使内心感觉不舒服。像是劳动、流汗,就常使都市人觉得心情浮躁;而轻松的按摩、或吃些好吃的食物,常使人觉得心情很好。因此你那内心的感受好不好,也常与身体感受结伴同行

25、。这回它选择躲在身体感受的背后,使得人们不加思索的便以为,拥有安宁与满足的办法,便是在于去除身上那些不喜欢的感受,或是让身体充满很多好的感受。是的,有时可以用这样的办法达到短暂的效果,但有时却并非如此。试看那非常富有的人家,伸手一招就有好几个佣人打点他生活的一切,穿得绫罗绸缎,吃得山珍海味,把他服侍得舒舒服服,但他的内心却未因此就能得到安宁与祥和。可见这内心的安宁与祥和,与身体的美好感受是完全独立的,不幸的是因为他们常常结伴而行,因此又使人们一再的被误导了方向。这样的人常成为美食主义者,或享乐主义者,不断追求感官的美好刺激;而其中亦有一小部份的人,因为了解了身体感受对人的影响,因而进入内观修行

26、的领域,但也因尚未觉察到身体感受与内心感受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所观照的范围只停留在肢体各部位感受的实相上,而独漏了最难以观察、也是最需要观察的内心这方寸之地的枢机,因而使得他们的努力修为成效大打折扣,也使得努力的方向,再度受到扭曲。就如以上的三项分析,人们的内心常与外在的境遇、脑中的思想、或身体的感受结伴同行,故而导致人们常误以为问题是出现在这三者身上,因此这三组连体婴很难有机会被清楚的分割,当然藏在每个人内心中的单纯真相,那个本自具有的安宁与满足,也就迟迟无法被世人所认出,这便是今日众生迟迟不能认识内心安宁的主要原因了。人们失落已久的内心,究竟是藏在身体的何处呢?那么这个人们失落已久的内

27、心,究竟是藏在身体的何处呢?它应该有个位置吗?如来佛在楞严经卷一里说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是名为心。而也有不少的古圣先贤曾说过道心四大周流无所不在,这样看来心好像是无所不在的,是没有位置的,这是古圣先贤的共识,因此你会质疑,为什么你却说心是有个位置的呢?是的,这两句话当然是非常正确,但也正因为对于这两句话的片面误解,造成今日众生迟迟无法寻觅到我们内心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我说这是个误解呢?因为这两句心无所不在这句话,指的是已经解脱所有烦恼罣碍的道心来说的,而不是指正在受烦恼枷琐的人心!悟透这道心的觉者,不论外境发生什么变化,或身中升起什么感受,对他们来说,总是未曾分别、

28、未曾取舍,总是平等无二,不只外面发生的事罣碍不了他,身中发生的感受也罣碍不了他,就连内心这一方寸之内的起伏动荡也了无意义,也罣碍不了他!身内没有能罣碍他的,身外没有能罣碍他的,就连心中的发生也没有能罣碍他的。这道心不受任何内外位置的动荡所控制,再也没有什么动荡能罣碍得了它,它已无所不自在了。因此如来佛说一个解脱者的道心应该是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的。意思是里面没有罣碍、外面没有罣碍、心中也没有罣碍,处处有真觉,无处不自在,任何地方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存在。因此道心无所不在这句话当然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我们终其一生所应追求的目标。然而这句话用来形容正在被烦恼痛苦所束缚的众

29、生也适合吗?不适合的!因为众生的心是无所不执着的人心,而不是一切无着的道心!众生一想到公司的不如意,内心便罣碍着公司;想到家庭的不如意,内心便罣碍着家庭;想到某个可恨或可爱的人,内心便罣碍着那个人;身中有好的感受或坏的感受升起,内心便起了贪嗔;尤其是内心一感受到起伏动荡,更是让他久久不能自已!也就是众生的人心是既执着内,又执着外,也执着心中,俱有所在,一切有着的!因此,那烦恼罣碍的人心,并不适合道心四大周流无所不在,及一切无着,俱无所在这样的句子。若把我们这究竟解脱的句子,强加在初学扫心飞相的人身上,这就像我们用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招式的这样的话,去取笑一个正在勤练招式的学武者一样的不适合。这

30、句话让他看起来好像很内行,但其在真正内行人眼中,正足以暴露他的一无所知!然而长久以来,疏于观察者,或是高谈阔论者,总是助长这种张冠李戴的情况不断发生,无怪乎修心这件事说似简单,其实早已混淆得比登上月球还要难了!只有一个办法能解破这个谜底,那就是用你的内心去感受看看!那么凡夫那个烦恼罣碍的心是有位置的吗?是的,内心的痛是有位置的!内心的喜悦也是有位置的!不然你怎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呢?而如何知道它是有位置的呢?只有一个办法能解破这个迷底,那就是用你的内心去感受看看!这件事不能用想的,不能用思维的,思维是脑袋的事,而内心的作用是用来感受各种情感的,内心是感受的领域,而不是思维的领域,他们虽然常常结伴而

31、行,但他们是很不同的。因此,在你的内心有任何感受时,有任何心情时,用手去摸摸你的内心,你便能摸到它的位置!感受一下,内心的痛没有位置吗?没有位置便不在你身上,不在你身上你怎能感受到那个痛呢?这个痛若你能感受得到,那必是在你身上,在你身上就必定有个位置,不然你用哪里去感觉呢?这听来很令人迷惘是吗?是的,这不是思维与逻辑可以解释的,但你何不用你的手去摸摸看呢?仔细的体会看看当一个做错事的人,说我的心头好沉重、好内疚时,会用手按着哪里呢?当一个失恋的人,感到椎心之痛、痛心疾首时,会用手揪住那里呢?当一个受到屈侮的人,感到义愤填膺时,会用拳头捶哪里呢?当一个受帮助的人,表达他的满怀感动时,会不自主的用双手抱哪里呢?当一个人忽然受到惊吓,想去抚平那情绪时,会不自主的拍哪里呢?当一个人说这是我的由衷之言、肺腑之言,会用手指向那里呢?当一个人叫人扪心自问、摸摸良心时,会将手摸向哪里呢?当一个人喜悦的时候,内心痒痒的,那个感觉在哪里?当一个人发出慈悲心、爱心的时候,那个慈悲与爱的感觉在哪里?你有没有发现,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度、哪个宗教、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