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46.31KB ,
资源ID:306739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6739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气候变化与西晋王朝的兴衰1.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气候变化与西晋王朝的兴衰1.docx

1、气候变化与西晋王朝的兴衰1 分类号:K901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 气候变化与西晋王朝的兴衰 作 者 姓 名: 孙丹丹 学 号: 2012108126 系(院)、专业: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姓名: 井红波 指导教师职称: 讲 师 2014年5月3日摘 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晋时期气候变迁作了一个大致的描述,并就气候变迁与西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以及王朝的兴衰等作了论述。本课题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为西晋气候的变化大势,第二章为气候对西晋的影响。第一章以举例、查阅文献的方法为主,将文献中的冷暖记载予以绘制出整个西晋气候变化引起自然灾害的图表,从而明晰

2、西晋气候变化状况。第二章分为三个小节分别论述气候对西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明显可知西晋王朝的盛衰与气候的冷暖波动并非为单纯的偶合。藉此说明气候变迁对西晋王朝的重大影响。气候变迁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社会历史与文化,人类正是在变动不定的生存环境下创造着自身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因此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气候的变化在时间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而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与其他时代相比较,西晋时期气候相对寒冷。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农业社会发生一定的变动,对北方农业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造成这一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出现较大差异的因素之一。关键词:气候变化 西晋

3、 影响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on climate change,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made a rough description,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e, climate change and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ynasty. This paper is

4、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r the climate change tren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o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for example, literature, the literature and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records to draw the climate change caused by natural disa

5、sters to clear the chart, changes in climate. The second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respectively discuss the impact of climate on the Xi Ji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not ups and climate obviously show the Xi Jin Dynasty to pure coincidence. To illustrate

6、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limate change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Climate change directly affects the surviv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thereby affecting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human society, human beings are in a volatile environment to create its own history and rich and colorful cult

7、ure, s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limate China ancient society in time show good consistency. But the basic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is that: compared with other times,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is relatively cold clima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ll be affected, some change

8、s in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society, is the cause of this period Chinese North South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one of the factors.Keywords: climate change;Xi Jin;Influence 目 录1、引言 12、西晋气候分析 12.1农事活动所反映的西晋气候 22.2动植物分布状况所反映的西晋气候 32.3自然灾害所反映的西晋气候 43

9、、气候变化对西晋历史的影响 53.1气候变化对西晋经济的影响 53.2气候变化对西晋政治的影响 63.2.1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73.2.2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83.3气候变化对西晋文化的影响 9参考文献 10结语 111、引言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据相关学者研究,历史时期气候的冷暖变迁与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气候温暖的时候,中原经济极为繁荣,国力昌盛,周围地区皆臣服;气候寒冷时期,中原地区经济迅速衰退,国力江河日下,伴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侵及农民起义的爆发,统一的封建王朝往往四分五裂,人民饱受战火的苦难。特别是在中国的广大北方

10、地区,这种影响更为明显。总而言之,历史时期气候的冷暖变迁对我国社会发展进程起着推进和延缓的双重作用。西晋气候的冷暖波动对当时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西晋王朝的兴衰与当时气候的波动并非是历史的巧合,气候的冷暖波动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在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一点也是很值得我们予以重视的。2、西晋气候分析(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关于西晋时期气候的变迁,学界有不少研究成果。竺可祯在其代表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指出历史时期的第二个寒冷时期经过东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初,前后持续了将近六个世纪,其时间是从公元初至公元600年。牟重行在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

11、再考证,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状况也做出了一定的分析:指出竺可祯的论文在材料的运用与解读等方面存在错误,但他并没有提出对历史时期气候的一些主要看法。张家诚主编的中国气候变化总论中估计魏晋南北朝气温比现在低1.5,最低时期甚至比现在低2.5一3。刘昭民在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一书中指出:从西汉成帝建始四年至隋文帝开皇二十年期间,气候寒冷干燥,属于第二次小冰河期,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0.5一1。从图1中可以看出,西晋时期确实处于寒冷期。还有一些研究成果也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状况做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基本上还是在竺可祯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的。这些研究虽然都指出了这一时期气候的大致状况,但是对其中的气

12、候波动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因此,随着历史研究之中越来越注重气候这个因素,有必要将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图1历史时期气候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一般依据冰川进退、雪线升降、花粉以及树轮等来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但是,冰川的进退、雪线升降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比较缓慢,通常只能反映出100年以上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树木年轮通常也只能反映几年至几十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情况,而用以反映逐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并不是很理想。因为气候条件对年轮宽窄的影响并不是迅速的。花粉的证据在有湖泊沉积和泥炭层的地区较为理想,其主要用于分析一百年甚至以千年为尺度的历史时期气候的研究。由于这些

13、研究误差都是以百年为单位,适用于比较长的时间段,对于只有上百年的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这些方法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研究以十年为尺度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一般历史时期气候记载史料去分析,这些气候记载主要包括农事活动,动植物分布状况的变化,水、旱、冻等自然灾害。2.1农事活动所反映的西晋气候 中国是世界植物栽培的起源中心之一。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已经总结出依据四季变化的规律来安排农事活动的经验。因此,从历史时期的农事活动安排的时间变化,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该时期的气候变化状况。北方地区普遍种植冬小麦。冬小麦生长周期比较长,秋种夏收,经历四季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反映较为敏感。一般而言

14、,中原地区冬小麦种植时间在农历八月,而江南地区则是在农历九月。如果早种,气候温暖将会导致病虫害,而晚种也有易受霜害,而收获少。因此,冬小麦的种植要在最佳时间,否则来年收成会出很大问题。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汇胜之书记载“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而穗小而少实”。在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冬小麦的种植时间一般在农历八月份,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记载“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白露在9月8号左右,秋分在9月22号左右。这表明,在东汉时期,冬小麦的种植时期比西汉稍提前。而到了西晋时期,冬小麦的种植时间是“八月上戊社前为上时,中戊前为中时,下戊前为下时”。八月上戊社是指八月上旬的

15、戊日即秋社,虽然不一定在上旬碰到这个戊日,但主要的要求是提前种植冬小麦。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晋时期农作物的种植日期普遍要提前。南方地区普遍种植水稻。历史时期水稻分布的变迁也气候因素的深刻影响,汉唐时期,随着北方政治经济地位的确立,以及中国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使水稻在北方黄河流域一度大范围种植。但是,在西晋时期由于气候变得干燥寒冷,这对北方地区水稻种植的制约作用是不可逆转的,北方地区的水利灌溉萎缩,水稻生产受到强烈的影响。而南方地区由于早熟稻的引进广泛种植,更加确立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2.2动植物分布状况所反映的西晋气候历史时期,随着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各种天然植被分布状况不断发生着变

16、化,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天然植被逐渐减少,栽培植被代替了天然植被。西晋末年,由于气候转寒,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下,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农田荒芜,转变为次生草地和灌木丛,也有不少农田变成了牧地和狩猎场所。据邹逸麟研究表明,北方战乱对经济破坏极其严重,农牧分界线向南推移,森林植被南移,恢复到战国后期的状况。历史时期动物的分布状况与气候冷暖变化之间也存在某种关系,因此在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时也常参考历史时期动物的分布变化。其中,中国野生大象的分布变迁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气候变化的标志。关于西晋时期野生象的活动,魏书卷一一二灵征志记载“天平四年八月,有巨象至于南充州,杨郡民陈天爱以告,送京师,大赦改年

17、”。历史时期野生象分布的变化,既有气候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而越到后期,人为因素所占比例越高。传统农业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野生动物的分布,使动物在食物链、栖息环境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2.3自然灾害所反映的西晋气候西晋所在年代(265316)处于气候异常期,主要特征是降温。在这一时期西晋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数量非常多。据陈高庸中国历代天灾人祸所辑资料统计,公元266-316年,50年间共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多达115次.气候变迁会造成各种灾害发生的频率增高,且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晋前后自然灾害频发,其中雨涝23次,干旱19次,冻害20次,足以证

18、明西晋气候异常引起自然灾害数量的增多。 西晋前后时期10年尺度主要气象灾害表年代雨涝干旱冻害合计260269200227027950162802897911272902995351330030922263103192518表1西晋时期自然灾害严重。如晋武帝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六月,大雨霖。甲辰、河、洛、伊、泌水同时并溢。”洪水肆虐,导致财产损失严重。又如蝗灾:“怀帝永嘉四年,五月大蝗。自幽、并、司、冀、至于秦雍,草木牛马毛鬣皆尽。”邓云特先生曾感慨地说过:“魏晋之世,黄河长江两流域间,连岁凶灾,几无一年或断。总计二百年间遇灾凡三百零四次,其频度甚密,远逾前代。举凡地震水旱风雹蝗螟霜雪疾疫

19、之灾,无不纷至沓来,一时俱见。” 龚胜生、叶护平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 年第 3 辑) 认为,该时期“疫灾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疫灾重心有自北向南迁移的趋势,都城所在地为疫灾多发区,都城区位的变迁影响着疫灾重心的变迁.”总体来看,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稠密、战争频繁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它们之间的淮河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气候变冷变干对北方地区的森林草原生长起了抑制作用,使得植被覆盖率减小。这样,就加重了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黄河含沙量的增加,则加剧了河床的泥沙淤积。这就是唐以来黄河泛滥的原因之一。西晋时期的气

20、候异常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并非以一种很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更注重人为因素。但是由于农业生产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关系密切,因此更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直接联系,气候变化对高纬度地区的游牧民族、中纬度的中国传统农业地区和低纬度的南方开发不足地区的影响巨大并且各有侧重。3、气候变化对西晋历史的影响3.1气候变化对西晋经济的影响农业是古代文明的标志,“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农业的国家之一。太康平吴后,全国统一,为牢固地控制小农经济,巩固政权的经济地位,西晋颁布了占田法,使一部分劳动人口(流民和解甲的士兵)重新归于农,发展生产,为国家提供粮食保障。实施占田法以后,曾

21、一度出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的繁荣景象。但是由于气候等自然原因,使主要农业区也有过兴衰的演变。气候寒冷时,牧区向南推进,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并且熟制较为单一,因此粮食经常歉收;此时往往粮价迅速飞扬,人口减少,百姓流亡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气候的波动,无论是温度的高低还是雨量的多少,都会对农业生产起很大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西晋时期,气候变冷变干,农业灌溉用水不足,影响和限制了北方水利事业的发展,导致北方粮食生产量下降,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如西晋太康六年(285)六月:“济阴、武陵旱,伤麦。”在气候异常的年份,有时几种灾害会同时发生,而这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言就是巨大的灾难。太康九年(2

22、88)夏:“郡国三十三旱,扶风、始平、京兆、安定旱,伤麦。”晋武帝太康五年(284)七月“任城、梁国暴雨,害豆麦”。这些都反映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以及人民造成的巨大影响。水稻是一种喜高温、短日照的农作物。魏晋南北朝时,在寒冷气候及长期战乱的影响下,全国水利工程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南房水稻产量大幅度降低。但在此寒冷时期,西晋也曾有过短暂的温暖气候,江南地区曾出现过再熟稻。左思(约公元250305年)在吴都赋中提到“国税再熟之稻”。这或者可以说明西晋初期长江流域曾种植过双季稻。由于西晋时期气候变冷,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中国北方处于一个战乱纷纷的时期,一方面使北方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束

23、哲在给晋武帝的上书中说:“州司十郡土狭人繁,三魏尤甚,而猪、牛、马,牧布其境内。” 由此可见当时大片农业区转变为牧区。土地是万物之母,历史上适宜农业种植地区的南退,对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经济是一个比较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给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而此时的南方地区也充分显示了自身优越的生产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继续保持富庶,三吴地区“虽为凶荒之余,犹为殷盛”。而大灾荒、大疾疫,造成人民大流徒的局面,大体说来,秦、雍等州民分别流入梁、益、荆、湘地区或南入宁州,河北民流入青州,宁州民流入交州境内。总共流徒的人口约三十万,占西晋总人数的十二分之一左右。在长

24、江中下游分别出现了成都、江陵、建康三座中心城市,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区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西晋时北方黄淮河流域的关中、山东经济区南迁为长江流域的江南经济区。以长安为例,长安原本为关中的经济中心,在武帝时,户数超过了5000户。而到西晋末年,户数不足100户。可以看出关中经济已大大衰落。3.2气候变化对西晋政治的影响在中国近2000年的历史中,政治上出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波动变化。种种研究表明,这种波动及一般的中国政治疆域、心脏地带的变迁,与气候变化有着某种同步性的联系。国家的分裂,一般来讲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中央王朝集权的衰落,第二是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的对峙。在中国古代生产力

25、水平条件下,气候变冷提供了这种条件。首先,在古代,中央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需要有强大的军队做支撑,其实到本世纪上半叶,中国还存在在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基本情况。在古代,由于交通、通讯条件方面的原因,要养活中央军队,一方面靠统治地区的农业,另一方面靠对粮食的调集。而气候变冷,促使中国农业收成普遍下降,农业地区提供的粮食有限,中央军队的粮食保障出现问题,而一旦大量从外省调粮,便会加剧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冲突,所以气候变冷同时产生了国家分裂的两个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地区农业收成的下降,人口大量外逃,也就使中央军队兵力的补充成为困难,中央军数量进一步削减。接下来采取的策略就是将中央军派驻到各个地方,减少中央的

26、财政负担,其结果必然使地方军阀滋生,最后出现政治分裂局面。气候变冷带来中央王朝的分裂,并不是五代时期所独有的现象,更早发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300多年的国家分裂中,与气候变化的较冷阶段一致。3.2.1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民不聊生、国势衰落、人口减少的“乱世”,几乎都位于寒冷的气候时期。西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向南迁移、牧区贫困问题均与气候变冷有密切联系。有研究指出,气温一年若平均降低2 ,就会让牧草的生长最多短缺40天,而这又会导致牧业生产的破坏,使得游牧民族食物短缺,进而被迫迁移,使政治中心南移。西晋末年,演出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晋室南迁,“天下大乱,生民道尽,或死于干戈,

27、或毙于饥懂,其幸而存者盖十五焉” (魏书食货志)。此后,“五胡十六国”,战乱不断,中原人士南迁,仅元康八年(公元298),今陕西、甘肃百姓“流移就谷”,迁入汉中、四川的有“十万余口”,人口南迁频甚。西晋时期的社会变迁,从其特征上看:主要是自发式的局部迁移,它并没有导致封建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造成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特殊的气候条件。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分布和内徙图2在民族关系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汉以来,西北边界的许多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氐、羌等,陆续向内陆迁移,与中原汉族人民长期杂居在一起。到了西晋,西北诸郡,皆为戎居。氐、羌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大约占关中人口的一半。由

28、于两晋之际的社会动荡,又使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又从北方迁至南方,形成了中原汉族人、越人、西北少数民族人互相杂居的局面,民族融合显得更为广泛深刻。3.2.2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晋朝时期,中国气候极端寒冷和干燥,尤其是在281到290年的10年间,不仅气温严重偏低,而且多年持续干旱。每年5月就出现霜降,主要江河普遍干枯,四处荒野,民不聊生。这一突变,使北方和西北地区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它们 “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 “逐水草迁徙”,气候的恶化,使昔日广阔草原逐渐消失,沙漠面积逐步扩大,限制了北方游牧民族畜牧业的发展,使日常生计难以维持,导致其不畏艰难,一步步内迁南下,与内地

29、农业地区的民族争夺生存空间,出现了所谓 “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的战乱局面。据 晋书江统传记载,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有很大比例,甚至出现 “戎狄居半”的情况。与此同时,汉族人口也大量向南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和东南一带,东晋时江淮流域的侨州郡县主要就是为安置南迁人口而设的。促成这次人口大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气候的恶化。到公元280年左右,气候状况进一步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晋武帝死后,相继发生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彻底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政府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权。自然灾害发生后,国家无力赈灾,酿成大规模的饥荒,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被饥荒和暴动不断摧毁的西晋王朝,最终被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所

30、推翻,出现东晋和南朝,而中原地区则先后方出现了五胡十六国更迭的混乱局面,气候变化正是此时发生的少数民族势力在中原地区纷纷建立政权现象的直接推动力量。3.3气候变化对西晋文化的影响由于气候的变冷,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迫使人类改变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环境,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诞生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气候变冷对某一个具体的文明来说也许是灾难,但文明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气候变冷淘汰了不够先进的文明,发展了先进文明,这是一次自然的选择。政局的统一与分裂,文化的保守与创新,文化重心的迁移与转换,南北士人的交流与冲突,使得西晋文学的地域性特点时而凸显、时而淡化。西晋时期,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31、中心。通过晋武帝整风易俗、兴文重教等一系列文化措施的实施,南北士人会聚京师洛阳,因此洛阳成为当时的群英荟萃之地。南北士人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交流,这对洛中文学的兴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西晋时期的文化发达地区,北方是豫兖青徐司雍地区与三辅地区,南方主要为吴、会、丹阳一带。同时,由于北方、西北、东北游牧民族的内迁以及其与汉人的长期杂居,汉族文化在这些民族的社会上层中出现了空前的广泛传播。洛阳及其周围兴起的玄学与谈玄之风,使北方成为玄学新文化的发源地,不断向周围各地传播。西晋元康时期,以郭象的玄学为代表,郭象的玄学,以庄学为主,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反对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主张“崇有论”

32、。这一时期的文化,既继承了前代的文化成果,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上承汉代的乐府诗,下启隋唐,完成了古诗从四诗、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此外,由于人民饱受战乱和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人们通过佛教是心灵得到慰藉,来减轻痛苦,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提倡,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从文明的整个进程来看气候变冷带来的似乎是福音,气候变冷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触动作用。但从另一方面看,温暖的气候又无疑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农业产量的提高,使人们衣食无忧,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二者相比,虽然温暖的气候适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气候的变冷对于推动人类历史的演变却发挥了更为巨大的作用。一个文明和朝代的诞生往往需要气候变冷的触发,但是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需要的却是温暖气候提供的良好环境支持,气候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参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