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作文之写书圣故里的作文写书圣故里的作文【篇一:我眼中的王羲之】我眼中的王羲之 课题组长:胡子羽 学 校:株州市白鹤小学 班 级:五年三班 指导老师:胡 军 一、 选题理由: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其美无比,天上人间独一无二,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高超艺术,这就是传承几千年之久的中国书法。而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的书法大家。对于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灿烂的中华书法艺术。因此,我决定对他展开调查。 二、 课题内容: 1、 我们眼中的王羲之是个什么样的人? 2、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分几期?是哪几期? 3、 王羲之有哪些书法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哪副? 4、
2、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 5、 王羲之书法中的“柳体”和“颜体”各有何特点? 6、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三、 研究方案: 1、 研究方法 (1) 到图书馆查阅书籍。 (2) 询问长辈,从交谈中获取信息。 (3) 从网上搜集王羲之的信息。 (4) 与老师、同学、朋友讨论。 2、 时间安排 (1) 分解课题,确定要搜集哪些资料,然后制定计划。 (2) 到网上搜集王羲之的资料。 (3) 到图书馆查阅一些书籍。 (4) 做调查问卷。 (5) 给同学发调查问卷并统计结果。 (6) 访问爸爸、妈妈或老师,看他们有什么开法。 (7) 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方案。 (8
3、) 全部归类,进行修改。 四、 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第一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日五、研究过程: 一、课题分解 1、王羲之生活在什么年代? 2、王羲之有哪些作品出名? 3、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表达的怎样的情感? 4、王羲之的个性是这样的? 5、我们能从王羲之的作品中能看出什么? 二、初步搜集资料 1、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4、。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 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
5、,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2、 王羲之的故居: 王羲之的故居位于临沂,这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前人以“灵秀钟毓,代有伟人”赞誉之。临沂历代所出的名人中,以王羲之 最为世人所崇,故人们又习惯地把临沂城称之为“羲之故里”。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洗砚池正
6、对大门,占地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有150平方米,为当时 王家晒书之所。在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5间仿古建筑,占地200平方米,是现代人修的琅琊书院,里面珍藏的王羲之的碑贴、碑刻,以及书法名家的真迹。在故居西侧是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均为当代书法名【篇二:09研究性学习】 关于绍兴老地名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背景 城市中的路街巷、里弄、胡同、桥梁、寺庙、衙府、书院、商行、店铺、集市、作坊、山河、居民区、游览地、名胜古迹等名称中的老地名,是城市变迁的刻
7、痕印记,是地名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历史信息的原始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社会风貌的探视窗口和不同层面的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凭证作用。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字符号,也是一个地方的风貌特征与文化记忆。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地名从产生到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知,从名闻遐迩、载入史册到几经变更、渐趋消亡,往往贯穿着许多值得追寻和记忆的人文故事与历史沧桑。 地名不仅是一种方位标记,还是有着文化内涵的印记,保护老地名不仅是保留名称,还应该着重挖掘地名的文化内涵,把地名作为记载城市历史、传播地域文化的载体。 联合国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的9号决议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
8、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 加拿大从1989年始就展开了对传统地名的整理;荷兰正在建立历史地名数据库;奥地利联合中、东欧各国对12世纪以来形成的居民地地名进行大规模考察;北欧不少国家都开展了地名文化宣传保护活动全球性的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活动正在兴起。 所以,自2004年始,中国地名研究所就会同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全国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国家民政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侯仁之、郑孝燮、罗哲文等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指导下,成立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专家委员会,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课题,依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工作措施,结合我国
9、国情和地名的特性,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探索。据介绍,“保护工程”包括地名文化遗产的分类调查与评估、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标准体系、地名文化遗产的评价与记录、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利用、地名文化遗产的传播模式、地名文化遗产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地名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等7个项目,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地名科学系统工程。 许多省市都开展了调查和保护老地名的活动,如自2005年始,省政府相关部门即正式启动了江苏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省城南京及苏州、无锡等经济、文化均很发达的城市,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已陆续像昆曲、民歌、云锦工艺一样,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给予特别的保护
10、与传承。还有长沙等地都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众多老地名,每每浓缩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与神奇的传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信息,具有独特的史料与学术价值,是一份不可忽略、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有些老地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逐渐消失,有些老地名则因疏于挖掘整理与传播展示,而使来龙去脉鲜为人知,原有内涵失传失真。 绍兴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绍兴越城区495处地名为例,过半地名与历史文化或者名人典故搭边。相关人士认为,这与当地本身文化气息相关。史志办专家郁有满认为,地名的
11、功能不光是标识性、区分性,也具有承载历史记忆的功能,应当着重把一些有历史内涵的老地名,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来保护和宣扬。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地名在迅速减少,深含历史意义的路、街、巷名都从地图上消失了。好在,近年来,绍兴人对绍兴路名考证作出了相当的努力,绍兴街巷的编著者、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屠剑虹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对市区现存的150条街巷进行了“解读”。为抢救、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开展了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对与此课题的研究意义,我们认为:地名因城市之变而变,这是一种必然。地名之变,折射出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地
12、名之变,给城市带来机遇,给生活带来便利。但一定有这样的地方,它是如此的古老,它与它的名字一起构成其丰富的身世图景。它的名字是回溯到这个图景中的直接通道。它永远也不会改变。 老地名我们的城市过去曾经“掏”出的名片。现在,沧桑的容颜都已改变,那些未变的多已蒙上风尘。城市前进的步伐是“前有车,后有辙”的过程,即使挥手走得再远,也应回首曾经的老地名,这样也许就能够找回当年的身影,温故知新;即使挥手告别许多往事,也应回首思索那些老地名,这样就有可能擦亮那些名字,以史为鉴。 三、课题研究对象、目标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课题主要以绍兴老地名和它们的变迁和由来为研究对象。 研究目标:透过研究绍兴地区的老地名,了
13、解绍兴老地名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它与绍兴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关系。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 四、概念界定: 地名: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根据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1996年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解释:地名类型丰富多样,从山、河、湖、海等自然地理实体到建筑物、公园、车站、机场等各类人文地理实体,它们的名称都属于地名的范畴。它有以下特点:地名是具有重要指位功能的公共信息。从使用角度来说,地名最重要的功能属性是对地理实体的指位。其次,地名承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地名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的产物,是人们根据需要主观赋予名称并得到社会公
14、认、共同使用而产生的,这一过程让地名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语言等信息,也因此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公共信息。 五、课题开展步骤 步骤设计原则:为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题在各个研究分支的自主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独立主持一个活动环节的全过程:为使这一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能有效有序地逐步展开,教师对每一活动的指导主要集中在事先筹划和事后总结上。 具体步骤安排:研究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部分。 1准备阶段: (1)学生思想发动。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要求等内容。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自主参与意识。 (2)成立不同的研究性活动小组,各小
15、组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组织。 2实施阶段 根据本课题小组成员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所在,按照不同的步骤对本小组成员进行了任务分配,形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的确定。确定课题为绍兴老地名研究,并进行分工:找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得出成果、整理修改。 第二阶段:该阶段各小组成员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通过访问网站、查阅文献、调查询问等方法主动地搜寻有关绍兴的老地名等;确定相关定义,如地名的定义和分类等。 第三阶段:实地调查。 调查:目前人们对绍兴老地名的了解程度、绍兴有哪些老地名;访谈:对象包括相关学科的专家、绍兴普通市民、外地在绍兴工作的新绍兴人、绍兴的学生等。整理手头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记录
16、下自己的点滴感受;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归类,撰写成文。 六、课题组成员及研究成果 成员:金伟男、陈亦奇、王开杰、余诗佳、鲁翡、王凯霖、施雪飞、徐婷婷、戴一帆、王珏、楼芷烟、冯岚、王叶蔚、高云逸、诸卓玮、赵佳帆、章益红、孙莹佳、胡颖俊、俞佳佳。 第二部分:主报告 城记:寻找绍兴老地名 地名的消失,意味着城市变成缺文化少灵气的“空壳”,即使经济再强壮,但缺少文化的经济无疑是一条短腿。值得欣慰的是,也有一些城市为了留下老地名所蕴含着的历史记忆,有意识的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挖掘、整理、寻找、保护老地名的活动寻访消失了近一个世纪的老地名,自然是件渺茫的事。绍兴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带的历史太多
17、,随便抓一把尘土或许都有段悠长的典故。 越老的地名,越有文化底蕴,这些地名符号从某一侧面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一、老地名的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现存大多数老地名主要分布在一些历史保护街区,如:书圣故里、鲁迅故里、八字桥等地区。街巷中特别受到保护的基本上就集中在越子城、鲁迅故里、书圣故里、八字桥、西小河、新河弄、石门槛这七片历史保护街区中。也有比如状元弄、孝女弄等上百条路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同时,在一些新建筑区也有所保留,但只有其名却无相应的街区,如严家潭。此地已经被新的住宅区包围,只在小区路口留下了一块路牌,却无“潭”的踪迹。 同时,对老地名的了解是越来越少了。我们寻访市中心一些老地名
18、时发现,尽管有的老地名仍保留下来,但是因旧有的地理形态已消失,加之居民多数是外来户,祖辈都居住在此的“原住民”已经很少,在调查中占2成左右,所以知道这些老地名由来的并不多。比如位于谢公桥对于桥名的由来,许多租住户都表示不知道。 许多年青人也对此很不关心。在调查中,大约7成的青年人表示,他们虽然也听老人讲起过或者从报刊杂志上看到过相关的知识,但大多数是看过、听过就【篇三:tzzl_10】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 一框内容。 【教材分析】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一)传统文化面面观,(二)传统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据课程标准的
19、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 同时高二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接触了解了不少
20、的传统文化,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这为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
21、点,掌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绍兴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 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感受身边文化 教师设疑: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稽山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她的前身是绍兴府学宫,投
22、醪河环抱着校园,那么有哪个同学能解释一下“投醪河”的来历。(来自越王句践投醪出征的故事) 学生回答。 教师引出学校的校训为“卧薪尝胆”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与越王句践投醪出征有关。进一步引出学校所在的绍兴市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为特色的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5000年文化积淀和2500年建城历史,文物资源极其丰富;秀丽的江南水乡风光,众多的名人胜迹,使绍兴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假如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学生来参加“跟着课本游绍兴活动”,请在座的同学担任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绍兴的传统文化,那么大家会把绍兴哪些特色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同学们。当然了,要介
23、绍绍兴的传统文化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哪些形式继承。 【设计意图】 导入从同学们所处的环境入手,引导同学们回味生活,关注生活世界。从本地资源入手,让学生容易接受,感觉亲切,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导入中所用的“卧薪尝胆”典故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教师:请同学们浏览书本,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继承的四种形式。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那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统称为传统文化。(创设情境)刚才讲到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学生来参加“跟着课本游绍兴活动”,请在座的同学担任导游,介绍绍兴的传统
24、文化,接下来分四组分别以传统习俗游、传统建筑游、传统文艺游、传统思想游为主题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并讲出设计理由。要求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 学生分四组进行讨论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言。 传统习俗游线路-鲁迅故里、咸亨酒店。 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祝福”是绍兴的传统习俗,它始于元朝,每逢旧历腊月除夕前夕,绍兴城乡差不多每家每户都请“祝福菩萨”。后由于年深月久,竟演变为一年一度的习俗了。鲁迅笔下曾经有描述,鲁迅故里作为浙江省首次确立的14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之一,在周家老台门“德寿堂”有向游客表演祝福里的情景
25、,表演者准备好福礼香烛。福礼包括鸡、猪肉、鱼、鹅、牛肉或羊肉五牲福礼,及粽子、年糕、茶、酒、盐、豆腐干和炖熟的禽血。然后依次行四拜四叩头之礼。仪式完成后,一起喝散福酒、吃散福年糕,同时鲁迅故里还进行绍兴传统婚礼的表演。第二组学生代表发言 传统建筑游-八字桥、书圣故里、仓桥直街历史街区。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绍兴传统民居,色彩以黑、白、灰为基调,和谐淡雅。仓桥直街、书圣故里的民居、老台门、河埠头就展示了古城历史文化积淀,而八字桥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城市梁桥(有文字标记的)。这些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26、要标志。 (教师可出示上述建筑图片,以增强直观性) 第三组学生代表发言 传统文艺游线路:柯岩兰亭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剧、绍剧、莲花落是绍兴的传统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鲁迅笔下的社戏每天都在绍兴柯岩风景区内的古戏台上上演,游客能够欣赏到各种流派的越剧唱段,而在兰亭风景区欣赏王羲之书写的行书兰亭序更是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教师播放一段越剧视频,让学生获得艺术的熏陶,或可介绍越剧的由来) 第四组学生代表发言 感受传统思想游线路:大禹陵府山越王台 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
27、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我们现在生活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大禹陵中我们能感受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府山越王台上,更能感受到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率领子民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成就霸业的壮举。(此环节为后面分析传统文化特征之相对稳定性做好了铺垫,教师可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充分的参与课堂,真正当课堂的主体。从生活观察、体验中来感受文化的继承性。同时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资源的展示,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由于地方文化与共性文化知识之间的统一性,学生对理论性文化知识更易产生认同感和对接认知趋势,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了人文素养。 三、学习探究,扩展知识技能 教师:通过对绍兴地方传统文化的感受,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承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承方式 师生一起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小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