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89KB ,
资源ID:306525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652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命题案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命题案例.docx

1、命题案例获奖案例 “命题”案例与反思课题背景 “命题”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一书。教学目标1 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 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会判断命题的真假。3 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重点 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难点 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非命题”和“假命题”的区分。案例描述一、 创设问题情境1 多媒体展示下列语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心灵美的人,大家都喜欢。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师问:这四个语句有什么共同点吗?生1: 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生2: 都

2、是说一件事情。生3: 前两句与数学知识有关,后两句与生活中的事有关。师高兴的: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连它们的区别都找到了。2 教师再给出一组语句: 射线DC是ADB的平分线吗? 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 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 这朵花真美啊!师问:这组语句与上组语句有什么区别?与同桌交流一下。生1:上组语句都是陈述句,这组语句有疑问句,有感叹句,也有陈述句。生2:第一组语句都有两部分内容组成,而第二组语句不是。师: 看来这位同学语文学得真不错,对语句的分析很到位。师引导总结:第一组语句的共同点都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二、 探究新知1 引出课题“命题” 师: 正如前面同学所

3、说,命题是一句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或感叹句;既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也可以用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或者还能用不同学科的语言表达,它还有更广泛的内涵。而第二组语句中的第、句话虽然是陈述语气,但都不是命题,为什么呢?2 区分题设和命题 师: 刚才有同学提到第一组语句是由两部分组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呢?请举例说明。生1: 第句话“两直线平行”是一部分,是条件,“内错角相等”是第二部分,是得到的结论。生2: 第句话“对顶角”是一部分,是条件,“相等”是另一部分,是结论。师: “对顶角”作为条件,完整吗?生齐声答:不完整师: 那么怎么说好呢?学生尝试完整的说。师小结: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

4、设是已知事项,即你们说的条件,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题设”,那么后接“结论”。请把“对顶角相等”用“如果,那么”来说一下。生: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师: 第二组第、句话不是命题,为什么?生1: 第句话只是一种表示,分不出哪个是题设,哪个是结论,所以不是命题。生2: 第句话只是做一件事,没有进行判断,没有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所以不是命题。师: 你们两位总结的真好。我们学习了命题,你们自己会编一些命题吗?学生们纷纷举手生1: 等角的补角相等。生2: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生3: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生4: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生5

5、: 末位数是5的整数能被5整除。生6: 等量代换更有学生回答:好人有好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到长城非好汉。师情绪高昂地:大家连成语都用上了,你们能把你们说的话都用“如果,那么”来解释一下,并且说出每一句话的题设和结论吗?(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师和同学们一起纠正解释有误的语句(出示电脑上所画的多种图形,有的在黑板上画图帮助学生分析),并强调:对于那些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要对其作语法分析,并结合图形区分,把题设由“如果、若、已知”等词语给出,结论由“那么、则、求证” 等词语给出。师: 同学们请再看一个语句,“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

6、们是邻补角”,这个语句是命题吗?生有的答“是”,有的答“不是”师: 它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吗?生: 是师: 那为什么不是命题呢?有一生回答:这句话说的不对,如果这两个角不相邻,但它们的和是180,这两个角就不是邻补角。所以不是命题。有一生抢答:这只能说明这个命题是错误的,但它符合命题的概念,所以是命题。(学生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服输。)这时我适时地提出:同意是命题的同学是正确的,只是它是个假命题,但不能说不是命题。3、区分真命题和假命题师出示一组命题,请学生判断它们的真假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负数都小于0 若则 若1和2是内错角,2和3是邻补角,则1和3 是同旁内角。 有公共顶

7、点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学生讨论,结合几何图形来判断。经过讨论,、两题多数学生都判断正确,为真命题,对于、题争议比较大,我先请不同学生上黑板上分别画出、两题的图形来理解,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然后出示电脑上所画的规范图形,最后得出、题都是假命题,达成了共识。 4、教师归纳 师: 命题是一个非真即假(不可兼)的陈述句,有两层意思,首先命题是一个陈述句,而命令句、疑问句和感叹句都不是命题;其次,凡与事实相符的陈述句为真语句,而与事实不符的陈述句为假语句。一个命题不为真,即为假,二者只能取其一。三、 大家来猜一猜A、B、C、D、E五名同学想猜一猜这次单元测验自己的数学成绩A说:“如

8、果我得优,那么B也得优”B说:“如果我得优,那么C也得优”C说:“如果我得优,那么D也得优”D说:“如果我得优,那么E也得优”大家都没有说错,但只有三人得优,请问同学们得优的是哪三个人? ( 这一题以游戏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反思与分析一、 体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的新观点。这节课所学虽是数学知识,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方便地在屏幕上展示大量信息外,还可借助电脑软件绘图,即形象又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另外在讲解命题及对命题的分析中还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知识,包括语法分析、句型分析及对成

9、语的解释,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从侧面了解了学生的喜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如学生自编命题“好人有好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不到长城非好汉”等。二、 制造矛盾冲突,诱发学生主动探索。上课伊始先制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四句话进行对比,从四句话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初步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然后再出示一组不同的语句让学生再次观察,先发现第二组语句的共同点,同时再次把两组语句进行对比,制造矛盾冲突,再次诱发学生主动探索,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从而总结出“命题”的概念。其次,在学习真假命题时,师先抛出一假命题,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命题,由于有些学生认为这个命题错误,不是命题,产生争论,从而再次制造矛盾

10、,让学生把命题及真假命题的概念彻底分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整个课堂结构衔接有序,环环相扣。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开篇首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数学语言主要有文字、等式、符号和图形语言等。在这节课上,主要培养学生会把几种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数学语言学得好,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这节课除了有关命题的文字语言外,还有大量的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尤其是在判断真假命题时,需要借助对命题的符号分析与图形分析才能办到,我通过电脑绘图,在黑板上画图及学

11、生自己动手画图几种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把握。 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节课的教材很简单,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充分挖掘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聪明才智,让学生不断地通过观察、对比、思考、讨论、交流、推理、猜测、验证、发现,从而判断出正确的结论。总之,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意见不一致时,争论交流,学生灵感涌现时及时表扬鼓励,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思维,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释放激情和潜力,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