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8.77KB ,
资源ID:306087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6087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绵阳产业化研究052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绵阳产业化研究0522.docx

1、绵阳产业化研究0522推进绵阳农业产业化研究中国农村20多年改革与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中,最具全局性和长远战略意义的突破和创新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在我国现实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国家能力等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症结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有力措施;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根本转变、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农业第二次飞跃的重要保证。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而且通过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突破了部门割据的对立体制,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研

2、究推进绵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破解我市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产业化论题宏大、涉及面宽,本报告从界定产业化概念、内涵入手,澄清一些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主要立足于未来的发展,分析制约我市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和原因,从中找出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一些推动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内涵、提出背景和历史演进 (一)概念和内涵。 农业产业化亦称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农业产业化有不同的表述。前者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

3、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实际工作者则将农业产业化概括为五化,即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无论从何种角度表述,都表明了产业化两个基本的内核:一是产业链条。它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龙型的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经营。 二是利益机制。各种带动主体与农户结成了或紧密或松散的利益共同体,对农户发挥引导、组织、服务的功能。只有产业链条而没有利益联结机制的,只能算农产品加工业而不是产业化。 (二)产业化的提出背景和历

4、史演进。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力迅速得到恢复和提高。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特别是农业的市场化要求与传统体制之间的种种不相适应日趋尖锐:一是农业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二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四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五是农业产业分割、部门分割,严重妨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农

5、业发展思路和措施已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寻求新的突破。90年代初山东等地在实践中率先探索出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能有效克服上述矛盾和问题,于是农业产业化开始浮出水面,并随着实践的深化逐步成熟和完善,最终作为新阶段解决农业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而提上议事日程。 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1、孕育阶段。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大大促进了粮棉油猪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农业开始由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迈进,同一时期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异军突起,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

6、造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同时,农村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矛盾也日益突出。2、形成阶段。90年代初,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改革越来越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业开始由单纯的种、养业向加工、营销等环节延伸,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山东省诸城、寿光等地倡导的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以及后来的农工商、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雏形。 3、成长阶段。90年代中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开始显现,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各种要素有序流动,推动各生产环节的有机结合,实施农业

7、产业化经营,成为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论农业产业化,并连续三天发表述评文章,充分肯定了山东潍坊等地的成功做法,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意义和地位,为农业产业化的全面推进拉开了序幕。 1996年开始,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主攻关键和薄弱环节,把产业化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举措来抓,使其得到空前的发展。目前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已达9.4万个,带动7200多万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0.5%,平均每年为农民创收1000元。 二、绵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成因 相

8、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我市农业产业化起步较迟。1997年,市委、市政府开始把实施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振兴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提上了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着重抓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规划和建设了八大产业和13个农产品商品基地,短短八年时间,产业化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截止去年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10个,其中龙头企业60个,专合组织50个,年末拥有固定资产2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利税总额4.1亿元,为农民创商品收入25亿元,

9、已建各类农产品商品基地178万亩,带动农户150万户/次。实践表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要看到,这是市场体制不完善条件下的发展,是工业化总体水平较低基础上的发展,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状态下的发展,总之,是初始阶段的发展,带有若干初发性特征,与沿海发达地区和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和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 BR(一)主导产业优势和区域布局未形成。 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建设支柱和发展方向,只有培育主导产业,才能聚合主导力量。从山东产业化发展情况看,其主导产业和区域布局的特点非常突出,近10年来建成了胶东半岛的水果、水产,鲁中地区的瓜

10、菜和肉鸡、生猪,鲁西平原的优质粮油、棉和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等高效农业经济带,形成了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目前我市在确立主导产业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主导产业过多,重点不突出。全市确立的粮油、畜牧、丝棉、林果、水产等八大主导产业共4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我市农业产出的所有方面,多而杂,小而全。主导产业概念模糊,笼统、宽泛、包罗万象,县(市、区)、乡镇又站在更小的范围内提出若干产业、若干基地。主导产业过分分散,造成工作中主攻方向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四面出击,全面开花,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难以抓出1-2个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产业和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难以发挥主导作用。 2、主导产业布局分散、零

11、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产业化的一条重要思路就是实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创始地山东潍坊市已完全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格局,如寿光的80万亩蔬菜,临朐、安丘70万亩优质果园,安丘20万亩姜蒜,昌乐20万亩西瓜,高密5万亩酿酒葡萄等等。而我市规划的13个商品基地,除奶牛、蔬菜相对集中于城郊外,其余的都几乎分散在所有乡镇、村社,多的上千亩,少的几十上百亩,很难形成优势产业带、产业片,规模效应难以产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走出小农经济的狭隘意识,肥水不流外人田,什么都想自给自足,市场配置资源的观念、比较优势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还未打下深深的烙印。二是在工作指导上缺乏战略性规划,现

12、有规划的制定没有充分吃透市情,把握准我市的资源优势和潜在优势,缺乏对国内外市场前景的客观分析和科学论证,往往被动地适应现实,过分依赖现实,缺乏前瞻性和战略高度。规划整体意识不强,区域分割的特点明显,出于税收和政绩的考虑,各地都乐意建龙头企业,而不愿为异地企业建基地,当配角,使目前产业化经营活动多以县域、乡镇范围为主,难以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跨区域的规模经济,难有1-2个优势产业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二)原料基地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盘活了一大批闲置资产,使我市农产品加工能力得到较快提升,前几年全面过剩、一度卖难的

13、农产品转眼间供不应求,全面告急,从而爆发了各种农产品抢购大战。基地建设滞后对产业化的制约主要从两方面表现出来: 1、农产品产出不足。与已经形成的加工能力相比,农产品产出量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业的原料需求。 从粮油产业看,除普通稻谷产销基本平衡,每年约8万吨外销外,加工所需的优质稻、小麦、玉米都有较大缺口,优质稻缺口近5万吨,小麦缺口10万吨,玉米缺口30万吨,特别是饲料加工企业所需的玉米、豆饼主要从东北调入。油菜籽加工能力约40万吨 ,而产量不足20万吨,其中高芥酸油菜缺口达5万吨。 从畜牧产业看,继1998年引进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河南双汇后,近年来又相继盘活了梓潼、三台、盐亭、安县等肉联厂,生猪年

14、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头,去年生猪出栏482万头,其中1/3自食,1/3鲜销,可供加工的猪源仅能满足现有加工能力的1/3强,以至近年来各企业纷纷告急。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雪宝乳业自今年技改扩建后,日生产能力达到200吨,而目前生鲜奶日供量只有40吨左右。此外可供川北禽业、方兴公司、翔风兔业等企业加工的天府肉鹅、獭兔缺口各达500万只。 从茶叶产业看,全市茶叶企业年细茶加工能力为5000吨,而市内仅能提供2000吨原料,北川沸泉茶厂收购的本地原料只占加工量40%,平武豆叩茶厂本地原料不到1/3,企业只有大量收购外地原料,造成质量下降,破坏了品牌的市场认可度。 蚕茧大战更是频频发生,霄烟弥漫。此外,高

15、淀粉红薯、林竹、苎麻等原料都供不应求,出现很大的缺口。 2、农产品品质低下,可供加工的优质专用原料不足。农产品品质状况是决定加工品品质和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加上长期形成的直接消费习惯,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发展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品质低下,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目前我市加工专用的优质稻、高淀粉红薯生产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高芥酸油菜虽已起步,但发展势头很不理想,作为其重要基地的游仙区种植面积从前几年的10多万亩下降到不足4万亩,明年的形势更加严

16、峻。专用优质小麦和高淀粉洋芋基地建设尚未起步,原料只有从外地调入。 基地建设滞后造成的原料短缺和无序抢购增大了企业运行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削弱了加工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对产业的长远发展都形成了巨大的约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长期以来,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缺乏务农积极性,对土地实行粗放经营甚至撂荒,有的乡镇抛荒面积达500-600亩;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导致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有一技之长的科技型农民很少,整体应变力差,很难做到积极主动适应市场,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村很难推广。 (2)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农业剩余不多,农产品商品率低,带有浓重的自给型农业色

17、彩,生产的目的主要满足自身消费,难以按加工企业需要组织生产,产品的商品性很低。 (3)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一是作为基地建设主体的农户经济条件差,基础脆弱,在农业投入上难有大的。二是作为带动主体的龙头企业普遍缺乏长远观念,重抢占市场原料,轻原料基地建设。三是作为调控主体的政府对农业投入不足,县乡财政极度困难,发展中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财政投入比例不成正比,不仅无力支持产业化建设,而且上级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也无从落实,以各种方式挤占支农资金的事例屡见不鲜。 (三)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力不强。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虽较快,但其规模小,结构趋同,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单一,经营效益

18、差,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对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不强,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联系不紧密,对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够,远未形成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的格局。 1、龙头企业竞争力弱,带动力差。 我市龙头企业几乎清一色是从本地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与省内外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河南漯河双汇企业年加工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广东温氏禽业和重庆太极药业年销售收入达40多亿元,省内的高金食品、新希望集团年销售收入也达到10-20亿元,而去年我市最大的龙头企业绵阳双汇年销售额仅7亿元,2-3亿元的只有铁骑士力、长林食品等3家,1-

19、2亿元的有恒源药业、仙特米业、阳安纸业等6家,2000万以下的小龙头就有19家,占龙头企业总数的32%。大量的小企业连自身的生存都存在问题,哪有精力和实力顾及基地和农户的利益? 2、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业链条短。 由于科技水平落后,人才短缺,企业普遍缺乏新产品研发能力,基本只能从事初加工,粮油加工整体上还处于打米、磨面、榨油的水平,畜禽产品加工基本上是屠宰、分割,蚕茧则是清一色的缫丝,中药材只能加工饮片,精深加工微乎其微,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就更为鲜见,大量的副产物废弃,既浪费了资源,更污染了环境。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具有极强的创新和开发能力,非常注重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对加工原

20、料进行综合利用,把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以玉米为例,美国可加工出2000多个品种,而我市只能加工成简单的食品和饲料。由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导致利润大量外溢,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这是基地建设滞后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3、资金匮乏,龙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我市龙头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盈利能力差,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非常困难,而要得到信贷支持更是难上加难。近年来,农村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失,国有银行纷纷收缩在农村的金融业务,县及县以下机构只存不贷,放贷权几乎全部上收到省,贷款条件异常苛刻,造成产业化资金严重不足。以仙特米业为例,年销售收入近2亿元的企业至今没有一分钱的银行

21、贷款,收购资金极度匮乏,只有靠不足300万元的自有流动资金循环周转,根本无法大规模采购原料。企业开发的深加工产品川嫂米线在重庆、北京销势良好,但因没有资金扩大生产和开拓市场只能勉强维持现有批量。该企业准备上一环保产品,即用稻壳和稻草生产一次性快餐盒,海外市场前景看好,也因筹资无门而迟迟无法实施。在现有龙头企业中,除铁骑力士、雪宝等极个别企业外,几乎所有企业都受困于资金的制约。 (四)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不紧密,利益机制未形成。 前已述及农业产业化的两个本质特征:产业链条和利益机制,其中核心的是利益机制。我们认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可以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特点而不同,实践中不必刻意追求联

22、结方式的理想化,不必过分强调是否是按合作社方式分配,是否对农民二次返利等等。但对龙头企业而言,最低的要求是要有订单,否则就不能叫做龙头,对农民而言,只要有了订单就有了稳定的市场,就可以放心去生产。即使按照这一最低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市除极个别企业称得上是龙头外,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意义的龙头。从目前情况看,与农户建立了联结机制,即签订了订单的主要有杂交水稻制种行业、丝绸行业、仙特米业、雪宝乳业、北川沸泉茶叶以及一些养殖企业,订单农业签约农户仅占总农户的30%左右,个别企业为了争取政策而象征性地与极少农户签了订单,大多数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仅仅是市场上的买断、卖断关系,有的企业认为,建基地是政府的事,

23、农民的事,与已无关。在这种关系中,企业很难做到让利于民,农民也很难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好处和流通环节的商业利润。企业不愿投入基地建设,不愿与农户签订订单主要缘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合同履约率低、违约率高。从理论上讲,农户和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都存在着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具体而言,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农户存在着把农产品转卖给市场的强烈动机,反之,在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龙头企业则更倾向于违约而从市场上收购产品。在目前农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违约的概率更多地表现在农户一方。以仙特米业为例,在去年与农户签订的产销合同中,履约率最高的高芥酸油菜达70%,优质稻为50%,今年的高芥酸油菜履约率只有

24、21%。企业反映,在基地建设上他们投入很大,为农户垫支种子、肥料,高薪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指导,但最终却收不起来产品,积极性受到了挫伤,这是众多龙头企业不愿扶持基地、不愿与农民签订订单的主要原因。 2、企业对农户的生产过程无法控制。一方面绿色环保农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是占领国内市场,都必须做到原料上的无公害、无污染,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对农户的生产过程与生产投入品进行严格的监控,事实上,面对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农户,企业在监控上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他们认为与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基地,而生产出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还不如直接到市场上随行就市收购来得更简单、更经济

25、。3、农产品收购环节缺乏健全的品质标准和质量检测手段。由于对农户交售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致使双方在产品验收定级上存在较大分歧。目前市域范围内尚无一家合法机构能够提供农产品质量检测,在收购定级上往往是企业说了算,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以高芥酸油菜为例,该项目由西普充当龙头进行产品深加工,仙特进行粗加工,农科所提供优良种子,农民分户种植,实行保护价收购,如果芥酸含量超过50%,由西普对农户进行二次加价。从产业链运作上看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范。但运作过程中,芥酸含量的测定一直由西普单方进行,每次测量都低于50%,农民享受不到二次加价,而仙特和农科所拿到成都检测,芥酸含量又都

26、在50%以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多年来为此吵吵闹闹,致使基地不断萎缩。(五)政府领导方式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目前,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已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列入议事日程,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措施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但是,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在农业产业化实践中,政府领导方式不适应,行为不规范,政府职能虚位、错位、越位等问题依然存在,增大了产业化的推进成本,减缓了推进进程。 1、领导方式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一体化经营方式要求政府管理体制按照一体化思路进行调整。而目前传统体制仍根深蒂固,生产经营各环节、各要素资源仍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行业界限、条块分割难以逾越

27、,人为地割断了本应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在领导力量配备上,产业化主要靠分管农业的领导和农口部门在抓,没有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工作中缺乏统筹规划和具体的工作方案,对每个主导产业的发展障碍、产业链断点缺乏认真的分析和行之有效的弥补措施。 2、产业化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政府财政安排的产业化扶持资金应该用到产业化最关键的环节,但目前资金安排缺乏基本的操作原则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基本上都投放到了龙头企业。由于产业化项目过多,资金安排过于分散,对资金使用过程和效果缺乏事后监督,导致多年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农业上众多的项目资金仍然分散在各部门手中,难以整合,形成合力。 3、市场监管不到位。一是对终端产品

28、市场缺乏监管,没有实行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导致大量低质、劣质产品充斥市场,龙头企业的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个别企业假冒龙头企业品牌生产,破坏了龙头企业信誉,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二是对农产品收购市场缺乏监管,集中表现在龙头企业建设了基地却收不到产品,不管其保护价有多高,个体商贩都可以高出1分、2分而将原料抢购怠尽,双方为争夺原料而刀棒相见、武力相争的事已多次发生。 4、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缺位。一是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是区域内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更是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意义深远,全国著名的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30

29、亿元,带动了80万亩基地发展,成为辐射全国的重要蔬菜集散中心。而我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除高水蔬菜批发市场和剑南水果批发市场外,别无较大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市场狭小、分散、无序问题非常突出。二是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工作滞后。市域内尚无一家合法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机构,质量检测只有到成都才能进行,耗时长、费用高。2002年,省财政拨款在全省建了8个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绵阳是其中之一,现硬件建设已完成,但因无经费申请省技术监督局的双认证而一直无法取得合法资格,而同期建设的乐山、攀枝花、南充、成都等检测中心都已顺利通过认证而投入正常运行。三是信息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信息搜集、整理、加工

30、、发布、信息情报资料的有偿转让等各方面都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其导向和牵动功能得不到体现。三、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和建议 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虽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但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产业化在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发展县域工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得到空前的重视。其次是农业产业化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从国内市场看,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膳食结构的改善,对加工产品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要求。而目前国民对加工品的消费比例仅为25%,发达国家达到了90%以上,潜力很大,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国际市场看,以

31、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的食品工业已成为新兴的产业亮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4倍,而我国仅为1.5倍。第三,我市地处天府之国-四川的腹心地带,物产丰富,气候适宜,有多个国家级商品粮油、商品猪以及其它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丧失和生态日趋脆弱,种养殖业及其加工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区域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第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链条开始形成,为产业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必须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紧紧围绕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目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解决

32、制约产业化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确立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加快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和专业大户,完善利益机制,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科学确立主导产业。 1、选准和确立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确立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针对我市主导产业过多过杂、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结合我市区域优势、国内外市场前景和现有发展水平,经科学论证,重新确立主导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导产业确立应遵循以下原则:(1)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包括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区域特色,产业覆盖面和农户受益面宽;(2)有较高的商品率,产品加工专用性较强;(3)容易形成产业链条,可以进行深度开发,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