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23.31KB ,
资源ID:305815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5815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物理《机械能与内能》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物理《机械能与内能》单元教学设计.docx

1、物理机械能与内能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省市区学 校姓名联系电话学科物理电子邮箱年级初三教科书版本及章节苏科版十二章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机械能与内能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内容是能量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讲述能量,并通过两者之间的转化联系在一起,其中,宏观部分的机械能在力学中已出现过,相对而言也好理解些,书本上通过两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机械能。通过类比的方法,内能的概念理解起来也没那么费力,能量是会改变的,内能的改变方法之一是热传递,而比热容会引起不同物质在热传递时的差异。内能的改变方法之二是做功,此处将机械能与内能联系在了一起,

2、而热机是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热机中,能量的最初来源却是燃料的化学能,不同的燃料放出的能量相同么,引出热值的概念,最后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有损耗,热机的效率有多少。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依据中考指南)1、动能的探究实验及影响因素2、理解一些现象中,机械能的相互转化3、能判断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与热传递4、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5、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2.学习者分

3、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3.学习目标确定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4.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5.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

4、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6.学习活动设计一、能量1.图片展示:子弹能击穿障碍物、流水能推动竹排、重锤能把桩打进地里等2.引出能量的定义。强调说明“能够”的含义。3.简介能的单位二、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并按是否运动、被举高、发生弹性形变分类。2归纳总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三、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1.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提出猜想提供器材设计实验(讨论)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应用结论2.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提出猜想提供器材设计实验(讨论)进行实验并记录结

5、果得出结论3.图片展示及学生自制的小卡片实验说明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四、机械能1.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2.常见的势能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五、小结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10.教学反思与

6、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动能势能机械能(二)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教学内容分析1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2学习目标确定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和单位2知道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3. 会分析有关的机械能转化现象3学习重点难点重点

7、: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难点: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4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5学习活动设计1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1)小球单摆实验演示(观察现象)证据(表格填写)分析结论:物体的_和_之间可以互相转化。(2)演示滚摆实验演示证据分析下降:高度,速度,质

8、量不变,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如自行车下坡、荡秋千、高空掷物、荡秋千、人造地球卫星等。(4)单摆和滚摆为什么慢慢停下静止?分组讨论与交流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1)演示皮球下落与反弹的实验演示证据分析皮球从手中下落到刚接触地面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到最大形变是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恢复形变到离开地面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动,从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举例动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3)皮球为什么慢慢停下静止?讨论:游乐场的过山车和撑杆跳高中的运动员,其动能和

9、势能的转化情况【当堂训练1】如图所示的轨道ABC表面光滑,当物体从A点静止下滑直到撞击到C点的弹簧,在此过程中物体从A点到B点是_能转化为_能;从B点到接触到弹簧之前,物体的机械能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物体使弹簧发生形变时,物体的_能转化为弹簧的_能。思考:若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对弹簧的压缩始终使弹簧处于弹性形变,整个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那么可能是怎么样的结果?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

10、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12.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第3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内能 热传递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教学内容分析1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

11、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2学习目标确定1类比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内能。 2.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能正解使用“热量”这一术语。3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内能、热量的概念难点:内能、热量、温度的关系4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

12、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5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演示:给一个玩具青蛙上紧发条,使其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小青蛙的动能是怎么来的?演示:从一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中倒出一部分水,用软水塞塞紧,注意观察瓶塞。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水蒸气具有的一种能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能。学生观察小青蛙运动,得出小青蛙的动能是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提出猜想,可能是来自于热水(或热的水蒸气)。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13、结合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内能引导类比讨论: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 演示实验(如右图):改变分子模型中小球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形变,具有势能。分子之间呢?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教师巡视,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实验表明了什么?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判断下列物体内能的变化。1太阳下的一瓶水,温度升高。2一杯水喝掉一半。3冰熔化的过程中。 (自主学习)信息快递: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

14、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结合动能的特点,思考问题。分子也具有动能,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讨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弹力的作用,分 子之间也存在势能。 根据前面的定义,学生讨论。机械能是与物体整个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的能量。而内能是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学生进行讨论、补充。 (讨论)物体的温度降到0时还有内能吗? 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有内能吗?(归纳)内能的特点: (操作)同时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各滴入一 滴墨水.(思考)温度越高扩散越 分子运动越 分子动能越 物

15、体的内能越 (归纳)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练习)比较三杯水的内能学生讨论,进行猜想,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学生根据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判断内能的变化。(观看视频)解说“水的内能”启发诱导、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类比实现知识迁移。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注重物理方法培养。 借助实例明确内能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多媒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热传递引导:内能有大有小,那么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投影图片引导: 上述过程中内能是如何转移的? 板书: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的实质。对照图片,联系生活,积极思考。问题: 给你一杯水,如何改变其内能(增加或减少

16、水的内能)?阅读信息快递:“热传递” 讨论和归纳: 通过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发生的条件,热传递的实质。议一议: 生活中还有哪些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明确热传递的实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思考、自学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热量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内能转移的方向是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那么我们如何表示能量转移的多少?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课件展示:正解使用“热量”这一术语。讨论:结合问题,讨论温度、内能和热量的不同点。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温度是否一定升高?举例说明。了

17、解热量的概念学生讨论,举例。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交流与体会: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物理概念的思辨能力,关注学生科学规范的物理语言的表述。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回顾和小结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当堂检测教师巡视并指导,批阅小组长的练习。PPT展示,强调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重要性。学生交流后教师适当的点评。学生当堂练习(见学案)学生思考、回答巩固知识,学以致用,查漏补缺,正确认识自己的进步。使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

18、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13.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14.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第4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比热容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

19、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教学内容分析1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2学习目标确定1、理解并掌握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2、掌握自主性探究物质比热容的方法。3、理解并掌握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并学会利用比热容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的定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吸放热计算。难点:比热容的单位及物理意义4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

20、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5学习活动设计一、新课引入提问:前面学习了物质的哪些属性?提问:在夏天的中午当我们赤脚走在水泥路上觉得很烫人而到游泳池却发现河水比较凉,这是为什么?二、新课探究 一、活动:探究物体吸热升温的属性。1、引导学生猜想:物体吸热后升温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复习强调控制变量法物质的状态保持不变时,影响物质吸放热多少的因素较多,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各个因素对物体吸放热多少的影响,通常在改变一个物理量

21、的同时,要保持其他物理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3、设计实验(1)、讨论:探究物体吸热升温的属性时,需要控制哪些量、需要改变哪些量、需要测量哪些量?、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案进行探究?方案1: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观察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方案2:给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的热量多。、设疑:在实验中如何看出物体吸热的多少。用相同的加热器看加热的时间,加热时间长的吸热多,反之则少。、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学生回答补充纠正学生进行猜想假设学生猜想并纠正得出影响物体吸(放)热的因素有物质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及物质的种类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思维学生讨论并

22、回答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复备课质量/kg升高20所用时间/s升高40所用时间/s沙水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要求学生按照两种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组探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A)实验时应使用同一酒精灯进行加热。B)为保证温度均匀升高,从而能准确的测量温度,在加热时需用搅棒不断搅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沙子升高温度快。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沙子多。引导理解:上述结论能不能理解为沙子比水更容易升温,沙子容热的本领比水小或是水比沙子更难升温,水容热的本领比沙子大。二、比热容1、物理上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一

23、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一般是不同的。 3、单位JKg水4.2103 JKg4、看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三、热量计算: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其吸收的热量可用公式吸cm tcm(tt0)来计算:当物体温度降低时,物体放出热量可用公式放m tcm(t0t)计算。例题1:在20的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例题2:质量是850克的铝壶里装了5千克的水,把水从10加热到100,共需吸收多少热量?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理解单位的解释正确理解热量计算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热量的计算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

24、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11.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15.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16.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

25、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第5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教学内容分析1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2学习目标确定1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2、知道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3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的定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吸放热计算。难点:比热容的单位及物理意义4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

26、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5学习活动设计一、课题引入 要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温度来实现,因为对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让学生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改变物体温度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想出来的方法进行分类,板书分类的标准。学生想改变物体温度的方法。、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1、教师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

27、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有什么感觉?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提问:学生感觉到热,是因为铁丝把热量传递给学生,铁丝自身的内能怎样变化呢?2、例题:一杯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由30升高到5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怎样来度量内能改变了多少?有什么方法来作为依据呢?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3、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4、学生举例说明热传递的生活事例,并加以讨论。

28、 一会就觉得发烫。学生逆向思维,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那这物体放出热量,内能怎样变化呢?学生计算并讨论:吸收的热量是否用来提高物体的内能呢?学生要会理解学生总结热传递的实质: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学生举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1、教师演示:(1)对铁丝进行摩擦。(2)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棉花,尽快压下活塞,让学生观察能看到什么现象?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举例: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打气筒壁会发热。2、教师演示: 做电火花发生器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安全。总结: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举例:夏天打足气的自行车放在太阳底下晒,会发生炸胎现象

29、,气体膨胀做功。3、学生观察图片分析的实质: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5、提出问题: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怎样来量度呢?内能的改变就用功数值来量度。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学生分析:铁丝的温度会升高,内能也会增大。棉花燃烧起来。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分析是将什么能转化什么能?研究对象不同分析的结论相同吗?学生讨论做功的实质是什么?怎样来量度?三、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等效性 1、教师演示:教师放在暗箱中操作,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问学生你们知道使用的是热传递还是做功的方法来改变铁丝的内能呢?2、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量或功都可以量度内能的改变,二者的单位相同,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3、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两个过程可能同时存在,物体内能不一定不变,尚需考虑吸收的热量和对外做功的多少。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