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19.20KB ,
资源ID:305597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5597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一 课案1 理解实词含义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一 课案1 理解实词含义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一 课案1 理解实词含义学案 Word版含答案课案1理解实词含义关注五类实词(一)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1.追溯词的源流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道路、路途”。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道”的本义是“道路、路途”,“方向、方法、道理”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一”

2、的本义是表数量“一只”,“专一”“全”“一样”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就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于贬义词,比喻坏人的党羽;“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假借义,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古文中通常出现通假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文字来替代。2.寻找义项联系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实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

3、关联。找出本义,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上推导出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找到这个“源”,顺“流”而下,就可以发现其他义项的来龙去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本义,各个义项之间有什么关联?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释义:关联:答案:释义:边邑以为边邑鄙陋、见识短浅粗俗,未开化轻视、看不起自称谦辞关联:“鄙”本义是“边邑”,处在边邑的人一般都是“粗俗、未开化之人”,既然“未开化”,肯

4、定是“见识短浅之人”,一般要被人“轻视,看不起”,用于“自谦”,合适不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本义,各个义项之间有什么关联?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释义:关联:答案:释义:背东西担负,使承担依仗辜负违背失败关联:“负”的“本义”一说是人自以为有钱就了不起,可以“依仗”,一说“本义”是“背东西”,“背东西”正向的可以是说“担负”,反向的就是“辜负”“

5、违背”,由此导致“失败”。(二)古今异义1.古今异义类型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六种。(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中国”,古义只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古义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又如“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儿女”,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3)

6、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中的“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又如“牺牲”,古义是指“为祭祀宰杀的猪牛羊”,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义是“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4)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强。如“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古义是“地位低,

7、见识浅”;今义是“品德低”,含贬义。试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差异类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今义: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泛指旁系亲属。(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古义:今义:专指黄金。(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古义:今义:河流(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今义:政府的公告;宣告、宣布。(6)蚓无爪牙之利。(劝学)古义: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义:今义:肚子空,想吃东西。(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古义:今义:仇恨、怨恨。答案:(1)内外亲属,指父母兄弟,词义扩大(2)金属,词义缩小(3)黄河,词义扩大(4)出使的人,词义转移(5)扬言,词义转移(6)爪子和牙齿,感情色彩变化(7)严重的饥饿,已到接近死亡的程度,词义弱化(8)遗憾,词义强化2.关注同形异义双音词文言实词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实词则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居多。学习古今异义词,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节实词误以为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节实词。因语言习惯,学生很容易将文言文中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词或双音节结构的词组错判为现

9、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如指南录后序中“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应辨析为两个单音词,即“可以凭借”。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游于是乎始”,“于是”译为“从此”;“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中“然后”译为“这样以后”;“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中“凡是”译为“所有的这”等。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节词,请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古义:今义:(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古义:今义:(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古义:今义:(4)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六国论)古义:今义:(5)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古义:今义:(6)形容枯槁。(战国策秦策一)古义:今义:(7)列坐其次。(兰亭集序)古义:今义:(8)腹犹果然。(逍遥游)古义:今义:(9)吾从而师之。(师说)古义:今义:(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古义:今义:(11)思厥先祖父。(六国论)古义:今义:(12)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古义:今义:(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古义:今义:(14)其实百倍。(六国论)古义:今义:(15)小学而大遗。(师说)古义:今义:答案:(1)求学的人;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3)报答;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1、4)不前行;不可以或能力不够(5)上前进献;向前行动或发展(6)形体容貌;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7)那地方;次第较后/第二(8)吃饱的样子;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9)跟随并且;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10)那个人;尊称别人的妻子(11)祖辈父辈;父亲的父亲(12)智谋力量;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13)不一定;事理或情理上的不需要(14)它的实际数目;实际情况(15)小的方面学习;教育的初级阶段。(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名词活用为动词有

12、以下现象:(1)名词后带宾语,补语;(2)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3)名词前面有副词;(4)名词后面跟介宾短语。试着找出下列活用规律。第一组: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藉吏民,封府库。(鸿门宴)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祝寿杀登记灭族驻扎安排住处“毕”为“完毕”,作“寿”的补语,“寿”活用为动词“祝寿”。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军”即活用为动词“驻扎”。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刑、藉、族、舍”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

13、,意思分别是“杀、登记、族灭、安排住处”的意思。第二组: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答案:游泳杀吃饭下雨走十步上述几例中,名词前均有能愿动词,“水”“刃”“饭”“雨”“十步”等名词均活用作动词。第三组: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至于君不君,臣不臣。(论语)二月草已芽。梦溪笔谈答案:穿称王像国君;像臣子发芽上述几个例子,加点的字都处在副词的后面,作动词。第四组:今王鼓乐于此。(二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

14、其址。(游褒禅山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上述几例中,名词后面均带上介宾短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般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第一组:雨泽下注。(项脊轩志)不上漏。(项脊轩志)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答案:向下从上边用箕畚依法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像对待兄长一样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依据、手段或工具、特

15、征或状态及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第二组: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秋水时至。(秋水)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答案:在早晨;在傍晚在夜里每日每夜一天天;一月月按时每天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第三组: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答案:在右边;在左边在外边向上在外边;在里边文言文中,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16、或表示动作的趋向。(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用动法,是指名词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指标的人或事,即表示使宾语怎么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总结规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李元济雪夜入蔡州)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答案:使复活;使长肉使下来使灭族使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代表的人和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和事物。(4)名词的意动用法当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怎么样。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吾从而师之。(师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

17、房宫赋)答案:把当作宾客以为师以为鉴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名词作状语与名词作动词的推断文言句子中,两个名词连用时,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文言句子中,名词和动词连用时,动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为状语。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去观照文言文,我们知道,句子一般由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构成,它们的位置大致如下:状(定)主状谓(定)宾。在学习词类活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主谓之间只有状语。主谓宾中,主语常常省略,谓语不能省略,谓语大多由动词充当,在文言文中尤其如此。当两个名词连用时,由于谓语不能省,因此必须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变成主谓式或动宾式。由

18、于主语常常省略,绝大多数均是动宾式,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和动词连用时,因已有动词充当谓语,前面的名词要么充当主语,要么充当状语。如果充当主语,和现代汉语语法一致,就不是活用了,因此几乎可以肯定,一旦问动词前加点名词的活用情况,一定是名词作状语了。例如“使使,君君,将将”(名词作动词)的翻译:使使派使者。君君侍奉国君(把国君当作国君)。将将指挥控制将领。再看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第一组:东望武昌。(赤壁赋)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答案:不同。名词作状语,因“望”是动词;名词作动词,因“人”

19、是名词。第二组: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指南录后序)当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答案:相同。都是名词作动词。取道。本句谓语只能由“道”充当;向东进军。本分句只能是“东”字充当谓语。第三组: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上食埃土。(劝学)答案: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句子的谓语动词分别是“至”“食”,那么“间”“上”修饰谓语动词,处在状语的位置上,都是名词作状语。2.动词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动词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或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定时, 活用为名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总结规律。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燕赵之收藏,韩

20、魏之经营。(阿房宫赋)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答案:射箭的技术伏兵收藏的珍宝;搜集的珠宝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2)使动用法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总结规律。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1、(论语)答案:使挨饿使愤怒使起舞;使哭泣使学习使跟从使吃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使动”和“意动”的辨析使动用法:某些动词或用作动词的形容词等在充当谓语时,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如“(单于)尽归汉使者路充国等。”意即“(单于)让汉朝的使者路充国等人全都回归” 。意动用法:用作动词的形容词或名词,在充当谓语时,表示主语以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

22、把宾语当做“谁”或“什么”的一种用法。意动用法的谓语动词往往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成什么”的意思。“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名词,用作意动,“当年万户侯”,是它的宾语。全句意思是:把当年的万户侯看做粪土一样。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发展演化到现代汉语中就是“兼语式”,使动用法是把兼语后面的动词或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放到兼语前面,意动用法即是把兼语后面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放到兼语前面。使动和意动都是把兼语式变成“主谓宾”形式,使语言精炼化。在句子中,要分辨名词、形容词是用作一般动词,还是使动,或意动,就要注意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领会,从上下文来分析。用作一般动词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

23、动作是由主语直接施行的;用作使动的,其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使宾语具有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用作意动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施行的。使动和意动的用法,其特点是都带有宾语。有的虽没有宾语,但从表达的意义上来看,仍可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它是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

24、序)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答案: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忠良诚实的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才能小处年少的;年长的英俊之才圣人;愚人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2)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有时候形容词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鸿门宴)答案:有很多;缺少痛恨、因而痛苦与交好发白宽恕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

25、的。(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鸿门宴)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谏太宗十思疏)答案:使遭受痛苦;使劳累使完好使急,逼迫使劳;使苦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这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

26、如列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答案:以为异以为耻以为羞以为美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区分:看动作的施动者。如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那么就是使动用法;如果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那就是意动用法。看动作与事实的关系。当动作已成为事实或即

27、将成为事实时,便构成使动用法;当其为内心感受、规划想法等主观认识,并没有形成客观事实时,便为意动用法。如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是已成为事实的动作,所以它是使动用法;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它是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数词可活用为动词,也可活用为形容词或名词,这由它在句中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语法功能来判定。(1)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以上几例中的“一”“二三”“贰”均为数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统一”“数次改变”“从属二主”。(2)作形容词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8、(专一)(劝学)(3)作名词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一个整体)(始得西山宴游记)5.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例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六国论)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死:为而死)(离骚)(四)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相互借用的现象。通假字有两个特点:读音相通,字形相似。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的时候就可以考虑通假字。同时,如果在读音或字形方面存在相通或相似的另一个字可使整个句子通顺时,就可以确定它是通假字。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中“有”通“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