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7.42KB ,
资源ID:305492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5492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docx

1、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12 古代诗歌三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三首古诗是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马诗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石灰吟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竹石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写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牢牢扎根在岩石缝中,虽然历经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打击的铮铮铁骨。【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明确诗意;2赏读诗歌,品味诗韵; 3知人论世,体

2、会感情。【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1)朗读三首诗歌,读准确,读流畅;(2)古代诗歌三首分别描绘了怎样的事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三首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4)读完诗歌,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马诗一、激趣导入看句意,猜成语(包含“马”字)( ):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

3、回头。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文学常识1.回忆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2.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对于本诗,你有哪些了解?学习活动:学生汇报,教师归纳、补充资料。预设:1.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2.作者资料: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

4、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是诗人创作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教师小结:掌握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就可以加强我们自学诗歌的能力。初步了解诗人,对于学习诗歌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后面环节中出示背景打下基础。三、朗读诗歌明诗意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尝试从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学习活动:反复朗读诗歌,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赛读等方式,学习、

5、练习从节奏、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在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汇报学习成果,描述诗歌画面,师生随时交流,解疑答惑。课堂预设:1.诗歌朗读指导三部曲:(1)字正腔圆:大声地朗读诗歌,吐字清晰,读音准确。(2)节奏鲜明: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同学们认为应该如何停顿?(采用二三节奏,朗读时稍作停顿)朗读诗歌时,不仅恰当的停顿能增加诗歌的音韵美,突出平仄也能更好地表现诗的韵味。平声,指一声和二声,仄声,指三声和四声,朗读时平声稍长,仄声较短。另外,朗读时押韵的字要稍拖长。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朗读,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

6、/金/络脑,快走/踏/清秋。(3)轻重缓急:诗歌最讲究意境,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也就是处理好重音、语速、语气等。根据对这首诗的初步理解,同学们认为该如何朗读?(学生自由练习,交流讨论,然后展示、点评,反复练习诵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2.诗歌描绘了沙漠、燕山的画面,辽阔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诗人想要向一匹马一样驰骋在秋天的大地上。(让学生谈自己对诗歌的初步印象,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现状)。四、赏读诗歌悟诗情(一)抓住诗中关键的字、词、句,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与理解。温馨提示:可以从遣

7、词造句、修辞手法、描绘景物、写作手法等角度。学习活动:学生仔细品读,静心感悟,自主评点;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教师参与小组交流,相机指导;班内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现对诗的理解。课堂预设:1.“大漠沙如雪”,“大”字表现了沙漠的辽阔连绵,又运用比喻,将万里平沙喻为皑皑霜雪,给人以悲凉肃杀之感。2.“燕山月似钩”,运用比喻,将一弯明月比作“钩”。补充(1)燕山,指燕然山,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战略要地,亦借指边塞。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诗人李贺生活于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补充(2)不闻爷娘

8、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南北朝 木兰辞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南北朝庾信杨柳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 李白北风行何必燕山铭唐 鲍溶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燕山仿佛辨烽戍唐 刘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燕山应勒颂,麟阁佇名扬。唐 徐坚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待勒燕山铭唐 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酒酣应对燕山雪宋 周密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补充(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思考:作者仅仅是为了描写“燕山”以及“燕山之月”吗?3.“何当金络脑”中“络脑”是指马笼头,一个“金”字,体现了马所佩戴的鞍具的贵重,象征着马受到重用。“何当”领起设问,强烈的传达出无限企盼之情。 4.“快走踏清秋”

9、,“清秋”正是草黄马肥之时,正好驱驰,而前面冠以“快走”二字,形象的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卓越风姿。(二)请同学们结合描写景物、社会背景及作者经历,思考: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是诗人怎样的心境呢?你从中读到了怎样一位诗人?请用下面的句式阐述自己的见解。燕山,一位_的诗人令我 。 补充(4)李贺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生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学习活动:1.结合前面出示的诗中所选地点、所描绘的景色、社会背景(藩镇为祸)、诗人经历体会作者

10、的情感。2.交流对诗歌中流露出的诗人的心情以及人格的看法。课堂预设:抱负远大、为国建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敬佩、感慨、悲愤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写景,平沙如雪的大漠边塞寒风凛冽,是骏马奔驰的疆场。后两句抒情,借马无鞍具无法驰骋疆场,表达诗人身怀削平藩镇、为国建功之志,却不被赏识,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种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知识链接: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五、比较诵读入

11、诗境比较阅读李贺的南园思考后面的问题。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你认为是什么。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写作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学习活动:学生朗读,根据注释思考南园的内容及作者情感。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小组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全班展示。课堂预设: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教师总结:李贺空怀鸿

12、鹄之志,却终生未能参加科举考试,郁郁不得志,而且体弱多病,死时仅仅二十七岁。于是,抒发个人愤懑成为李贺诗歌的一个主题。诗人愤愤不平,跃跃欲试,想要征战沙场,当永远只能想想而已。六、课堂小结这首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附:板书设计马诗李贺 写景 施展才华 抒情 为国建功托物言志第二课时:石灰吟竹石一、激趣导入背诵以前所学古诗蜂墨梅,这两首诗与我们刚刚学习的马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节课我们再学

13、习两首诗歌石灰吟竹石。二、石灰吟(一)知诗人,解诗题1.请同学们侧重从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文学成就等方面介绍于谦。2.题目中“吟”有什么含义?往往蕴含什么情感?预设:1.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2.题目中“吟”为吟颂之意,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蕴含着作者的赞颂之情,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过渡:石灰究竟有什么的经历与品质,让于谦这位名臣赞颂不已?(二)吟说石灰历程 1.朗读是叩响诗歌大门的钥匙,朗读诗

14、歌,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诗中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的形成过程?学习活动:朗读诗歌。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尝试从节奏、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合作交流。一位同学朗读诗歌,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疑难之处小组内交流或者询问老师;然后提问交流。课堂预设:(1)采用“诗歌朗读三部曲”的方式指导朗读:字正腔圆是基础、节奏鲜明音韵美、轻重缓急意境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石灰的形成过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3.将石灰吟分别改编为一首六言、五言绝句,然后比较与原诗的不同

15、。要求:(1)各句最后一字不变; (2)改编后诗意不变。学习活动:学生改编诗歌,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组内推荐,全班交流展示。课堂预设:1.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山, 烈火焚烧等闲。粉骨碎身不怕,要留清白人间。(1)“深”字写出了石灰掩埋之深,运送山路之远。突出了石灰开采的艰难。(2)“浑”为“全”之意,强调了石灰对自己“粉骨碎身”处境的态度,无所畏惧,不怕牺牲。2.石灰吟锤凿出深山, 焚烧若等闲。粉骨浑不怕清白在人间。(1)“千锤万凿出深山”中“千”与“万”是虚指,表示锤击凿打次数之多,体现了石灰开采非常艰难。(2)“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与“焚烧”是石灰烧制过程要经受的考验,“烈”与“焚

16、”体现了考验之艰巨艰难。通过“烈火”与“焚烧”两个词更能衬托出石灰烧制的艰难,进而突出石灰的顽强。(3)“粉骨”与“碎身”两个词语语意相近,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更突出石灰制作之不易。凸显其不畏牺牲的精神。(三)体悟诗人品质1.石灰吟这首诗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它还写了谁?诗歌表面是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立足诗歌,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话:从诗中 ,我读出一个 的于谦。学习活动:学生思考,组内、班内交流展示。课堂预设:(1)“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出深山”;“若等闲”“全不怕”(2)遭遇过挫折与打击,不同流合污,清白正直,刚正不阿,打不倒,压

17、不垮2.知人论世(补充资料)(1)于谦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无它,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妨恨而已。为官后,又因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于谦做官官便服一套 瘦马一匹。同僚不以其为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2)公元1449年,明英宗皇帝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蒙古瓦剌(l)军作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因此得以归国。但英宗复位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

18、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不肯逃走以避难。教师总结: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明史3.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伟大人格的印证。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像石灰,像于谦这样呢?课堂预设:屈原、司马迁、文天祥、岳飞(四)抒发崇敬之情1.一诵:年少吟石灰,壮志凌青云。据说石灰吟是于谦12岁时所做,我们与当年作诗的于谦年纪相当,让我们读出于谦的壮志凌云、意气风发!2.二诵:临刑亦无悔,丹心照汗青。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杀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或许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我们深情的吟诵。(五)推荐阅读咏煤炭,明朝那些事。板书设计石灰吟于

19、谦千锤万凿 饱经磨难 烈火焚烧 不畏艰险粉身碎骨 清白正直三、竹石(一)知诗人,解诗题1.搜集郑燮相关资料:朝代、身份、经历、成就、作品等。2.题目为竹石,诗人主要写“竹”还是“石”?预设:1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重要代表人物。2.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这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二)聆听“竹”音1.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活动:朗读诗歌。采用

20、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准节奏、把握重音,读出自己对竹子的理解。合作交流。结合注释,一位同学朗读诗歌,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组内质疑问难,全班展示。课堂预设:(1)朗读指导:字正腔圆、节奏鲜明、轻重缓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词语注释: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任:任凭。尔:那、你。诗歌大意: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过渡:郑燮将兰、竹、石与君子称为人间四美。他说:“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

21、秋不变之人。”其一生多画兰、竹、石,为何诗人对“竹”情有独钟呢?(三)体悟“竹”神1.本诗,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形象,用下面的句式说话:这是一棵 的竹子。提示:抓住诗中关键词语,分析竹子的内在品质。学习活动:学生思考,组内、班内交流展示。课堂预设:“咬”字使竹人格化,不仅写出了竹子牢牢扎根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竹子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破”字写出生长环境的恶劣与贫瘠,更能体现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的坚韧不拔。“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还”字表现虽历经磨难,依旧卓然挺立。“任尔”则表现竹铁骨铮铮、刚正不阿的品质。小结:这是一棵(不畏艰辛、顽强生存、坚韧不

22、拔、刚正不阿、铁骨铮铮、正直不屈) 的竹子。2.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习活动:学生思考,组内、班内交流展示。课堂预设: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3.意象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通过“竹子”表现出来的。“竹子”就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意象。意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古代诗歌三首中,诗中借助马、石灰、竹等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四)拓展延伸“竹”多被诗人、画家所喜爱,列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竹松梅”之中。“花中四君子”是诗中常用的意象:兰,花

23、朵色淡香清,多生幽僻之处,故为谦谦君子的象征。菊,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经冬不凋,自成美景,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薛网兰花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刘禹锡庭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五)推荐作业欣赏郑燮的竹石图,体会郑燮竹石图如何体现了竹石诗中“竹”的精神?附:板书设计竹石郑燮不畏艰辛竹 坚韧顽强 人铁骨铮铮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