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考试题合肥市教师“上好课”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考试题(2010-05-19 10:30:29)转载标签:教育合肥市教师“上好课”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考试题答案一 一、判断题(A、对 B、错)1、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的是课堂。(A)2、如果教师教学能力强,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恋战沙场”。(B)3、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A)4、学生掌握了 “双基”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种能力,就能满足社会的需求。(B)5、新课程让学生想象、发散,不要怕学生说得离奇、荒诞,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不会出现大问题,即使有些 “离谱”,教师也能处理得当。(A)6、传统教学的指导思
2、想就是侧重于 “教与学”中的 “教”和 “师与生”中的 “师”。(A)7、现代教学原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A)8、现代教学论认为:不是选择适应于儿童的教学方法,而是选择适合于教学方法的儿童。(B)9、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教法要适应于、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法。(A)10、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B)11、青少年思维的发展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循序发展的。(A)12、童年期的思维类型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情感特征逐渐发展到比较深刻、稳
3、定。(B)13、少年期的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特征不稳定,起伏性较大。(B)14、借鉴就是临摹、效仿、照抄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B)15、要想提高教学能力,教师既要学习实践经验,又要学习教学理论,两者兼顾,突出前者。(B)16、反思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能力形成的障碍,通过排除而 “开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过打通而 “助流”。 (A)17、教师要借助教材尽量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知识面扩大得越多越好,培养学生的技能越全面越好。(A)18、开放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B
4、)19、整合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B)20、厌学不是先天的,而 “愿学”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A)二、单项选择1、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D)A、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B、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C、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D、以上现象都存在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标准是(D)A、教学结构合理 B、教学容量饱满 C、学生负担较轻 D、以上三个要求都有3、如果一节课有三个定理,教师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三个定理的具体涵义,而且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所处知识体系
5、的地位,那么这种教学设计过程属于(D)A 教师的创造过 B 教材重组的过程 C 教材内容的填充过程D 教师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E教师探究教材智能结构的过程4、对中小学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是(D)A、人生观、世界观 B、性格、气质 C、情感、意志 D、动机、兴趣5、从学生学习的外因分析, “厌学”的最大原因就在于(B)A、学生身上 B、教师身上 C、家长身上 D、班主任身上三、多项选择1、反思的目的在于 ABCA、“开源助流” B、“扬长补短” C、“高低兼顾” D、“取长补短2、教师课堂设计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ABC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设计后评析能力
6、试题命名能力3、教师编写的学生自学指导提纲应该具备的特点:A 提取基础知识 B 强化自学能力 C 开发学生潜D 补充相关资料 E 反馈学生状态 F 有效指导家长4、教学设计中较轻学生负担的有效方法是A 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B 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要高,总量要适中C 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5、教学设计如何才能减少教师讲授时间A 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 B 多设计 “情境”,少设计 “平静”C 多设计 “一举几得”的问题,少设计 “几举一得”的问题6、 “双向对称”设计的基本原则ABCDE、每一教学内容的处理或教学环节
7、的设计都是事先精心策划的,都有与其相关的、相对应的素质教育目标素质元。B、每一教学内容或教学行为都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某一种或某些种素质。C、教学目的不是单一的知识素质教育,而是社会性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全面整合。D、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多素质元,不仅仅是来自教材本身,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学设计。E、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素质元的数量和素质发展要求的标准,定位在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7、整合性教学具有特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AC)A、教学意义 B、升学意义 C、人生意义 D、社会意义8、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ABC采取培养 “直接动机”与 “间接动机”兼容的策略 采取培养 “高尚学习动
8、机”的策略采取满足或增强学习需要的策略 采用教会学生 “好学”、“深思”的策略、“导入”设计的 “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ABCDA 根据课的内涵设计 B 根据课的外延设计 C 根据课的中心内容设计 D 根据课的知识衔接设计10、课的终结设计可以归纳成如下方面:ABCDEFGHA 概括性终结 B 悬念性终结 C 引申性终结 D 质疑性终结E 提问性终结 F 游戏性结尾 G 前置性结尾 H 激励性结尾11、下面对教会学生“会学”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有BCDA 教会学生学习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目的 B 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C 教会学生学习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和工具 D 教会学生学习是目前
9、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和保证12、发现式学习的优越性有ABCDA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 B 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结构C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能结构 D 使学生从小就学会 “发现式学习”的方法13、培养学生接受式学习能力时,让学生听课要做到 ABCA “有信心” B “能专心” C “会用心” D “左耳进,右耳出”合肥市教师“上好课”考试资料(第二部分)(2010-05-19 10:31:16)转载标签:教育安徽省“上好课”主题培训考核内容(一)、教学中的师德修养(略)(二)、教学论与课堂教学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10、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弱化甚至取消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教学过程变成纯粹的学生的“自学”和“自议”;二是过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作业还给学生,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提示,没有指导,没有反馈,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有人还把这两种倾向美其名曰“放手”。从表面
11、上看学生似乎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没有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也就不会有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象这种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的关系,从而走向一个新的极端,这是新课程实践中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二 、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课程是由教课书、其他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动态的生物系统。简而言之,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活动、环境等因素的整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指出,形成教师的课程意识非常重要。新课程与以往课程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有几句通俗的话将课程意识概括得好,贴近教师的实际。第一句话是课程不
12、等同于课表上的科目。第二句话是课程不仅仅是教科书。第三句话是课程实践不等于教教科书。那么教师要形成的关于课程和课程实践的课程意识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和表述不是唯一的。但都要教师突破以往对于课程和课程实施窄化和简单化的理解,最终目的是教师从整体上理解新课程提出的改革目标,明确新课程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将之植入自己的头脑,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富有创造性地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上面几句针对教师课程意识的话可以续写为:课程不仅仅是课表上的科目,除了各门课程的独特课程价值,更应考虑课程的总体育人目标和各门课程的合力;课程不仅仅等同于教科书,更应考虑学生
13、的学科目标、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比教科书更重要,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课程实践不等于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一)评价方式要多样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延缓评价考试的功能不仅仅在于“甄别和选拔”,在新课程理念
14、的指导下,还应当充分发挥其促进和激励作用。延缓评价法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方式。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当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方法。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2、课堂观察传统课程评价只注意“输入”和“输出”两点,只报“结果”不报“过程”,是一种“暗箱式”的评价。现代课程评价理念倡导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课堂观察
15、”评价法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纸笔测验”评价法一种很好的补充。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作出适当的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去实践。比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分层次训练时,根据训练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用肯定、激励、赞赏的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树立信心。3、成长记录袋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而成长记录袋就是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成长记录
16、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二)评价主体要多元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扮演一种被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评价本身也是持一种否定态度,或者处于老师要怎么评就怎么评的消极心理状态。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发展性评价必须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这种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
17、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学生在评价时进行对照和比较,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主动发展,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四、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把握影响学生认知因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来自教师和文本的因素:主要指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有意义的、经过组织的信息。教材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但这并不等同于学生有效学习后生成的认知结构,因此须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的有意义、有组织的信息的帮助,但有组织的信息必须考虑到另两个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即原有认知结构,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加工活动2、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18、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教新知识之前,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原有知识。因此,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怎样,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建构的过程。3、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有适当的外部条件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主动学生,有效学习仍然不能发生,它还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结合。在教学中如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并无唯一的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1、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多媒体形式是最直观、最生动的的教学形式。人机交互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
19、知主体作用。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主动探究人的认知活动通常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和联系。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些学生很少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即使努力学习了,也没有更大收获。4、教学的平等性、合作性、交流性任何教学都必须体现平等、合作、交流,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乃至对以后适应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合作与交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就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展示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所
20、有这一切都旨在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促进学生形成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五、教师应当具备怎么样的教育素养首先,我们教师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经常听到学生在背地里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的时候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起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些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与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教师的人格
21、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或者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认识的乐趣其次,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评价教师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能力、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满意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教师,其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总是处在年级前茅,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工作能力都特别强,但是学生对其满意率却不是很高,这是何种原因呢?我想:这类教师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
22、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某个教师可能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却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知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最高,讲课最好,最终却不一定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我觉得亲和力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再次,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艺术,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科学、有师范性,要力求准确、到位、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优美、科学的语言能给学生语言的营养、智慧的启迪。教师
23、一句精辟的话语,能萦绕于学生的脑海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能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总之,要想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就需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所谓“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我们就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 (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和微格训练在1963年出现了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意为微型化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各种手段,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
24、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微格教学的理念,我以为也可以把这个理念运用于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我称之为微格教研。既然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或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教研活动,我们不妨就采用让教师独自或几个开展灵活多样的微型的教研活动: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相互说课。只要我们能宣传到位,这些微型的教研活动肯定能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因为这些教研活动基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地点的约束,灵活性很大:独自一人也行,如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二三人也行,如相互说课。1、做教学札记。教学札记
25、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对该节课的教学情况的反馈以及对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做出的评价性小结。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自己原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科学研究的依据,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会起到起很重要的促进作用2、编写案例。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
26、、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3、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
27、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4、相互说课。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都增加了说课这项新内容。实践证明,说课活动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与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目前这种形式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说课既有教学程序的展示,又有理论根据,说课之后,再由听者进行评议,指出不足及改进之处,既为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实为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说课是对教学蓝图的分析、论证。可见说课是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琢磨,同时也提高了教
28、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总之,中小学教师只要勤学不厌、勤思不怠、大胆试验、努力创新,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科研型教师。衷心希望我们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能成为优秀的教育研究者,并最终成为闻名于世的大教育家。微格教学的导入技能导入技能是讲授新知识的起始阶段,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明确新授课的学习目的,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微格教学的导入,形式多样,目的明确,总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以情导入1、情境导入真正意义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乐于参加、关注和活动的“情”,并引导学生在“境”中思考,发现,以动情地语言讲解有关材料,背景,
29、引发学生感情共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教师先在教室黑板正中挂周总理照片,出示当时追悼会的部分图片,再播放哀乐,辅以教师催人泪下的导语,创设悼念周总理的特定环境。在这种悲痛中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被感动了,达到“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效果,学生被激发起的情感自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2、音乐导入以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乐曲,录像,影片,录音,歌曲,引起学生兴趣。鸟的天堂一文就可以借助于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好象真的到了“鸟的天堂”。讲解大榕树时,放一曲舒缓优美的姑苏行,展示茂盛的大榕树的投影,创设出一种幽静惬意的气氛;讲解鸟儿活动时,
30、则可播放百鸟朝凤乐曲,伴随一声两声鸟叫,展示群鸟欢腾的景象,从而使课堂气氛显得欢快而热烈。这样,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感知了教学内容。3、图画导入利用教学挂图,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采用一些新奇的方法,导入新课。讲赵州桥时,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认清图形,启发学生与常见的桥进行比较,提炼出显著特点,就此点明这就是赵州桥,他是我们祖先的杰作,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就会满怀兴趣到课文中去欣赏。(二)以趣导入1、设问导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识水平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习海底世界教师可设问“你们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理,教师顺应这种心理,告诉大家:海底有山有谷,有森林,有草地,有矿物,也
31、有各种生物,这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起来更加主动积极。2、试验导入:是以学生动手参与试验的方式导入新课。这种方式适用于各科教学。3、故事导入:依据教材需要,讲解一些与之相关的故事片断,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领会课文内容。这是我们常用的方式,不做多的阐述。4、谜语导入这种方式激发兴趣,年龄越小越明显。(三)以理导入 1明理导入:通过具体事件,讲明某一道理,以上下文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2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就知的基础上发现新旧之事件的内在联系,常以提问,做习题开展,降低新知难度,为学生自身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建立概念联系,做好必要的准备。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课堂的“前奏”,像乐
32、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具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成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微格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一、提问数量 提问数量是准备成为教师的人练习提问的第一步。,由于提问技能较复杂,也较难掌握,一开始练习这一技能时不可能顾及有关课堂提问的各个方面。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能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等练习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提问的质量。提问数量包含两层意思: 1在课堂单位时间内所提问题的总数。山西省教育学院中学教育研究中心曾进行过一次有关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根据观测结果,一堂课(45分钟)内提问次数在5次以下的占被观测教师总数的72;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