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02KB ,
资源ID:305324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5324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教育目的部分教义.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教育目的部分教义.docx

1、第三章教育目的部分教义第三章 教育目的部分教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育方针的联系与区别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由此可见,二者的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则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或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

2、,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特定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二者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内容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及实现的基本途径等。由此可见,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教育方针主要是丛政策的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实现,而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的层面来表达教育的理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一、应试教育的成因及危害(一)应试教育的涵义及成因应试教育是专指脱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训练活

3、动。其主要特征是以应考为目的,违背教育方针,将教育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教育僵化为“一刀切”的教育,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和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被抛弃。造成应试教育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社会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一直是支配、影响着我国教育文化的主流思想。应试教育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隋朝末年的科举取士制度。从那以后,科举成为走上仕途最主要的途径,凌驾于教育之上,使教育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和手段,考试成为教育的目的。科举式的教育其实就是应试教育的典型。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34年就给科举式的教育画了一张像,他说

4、:“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的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试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因此,应试教育并不是今天教育的特性,而是传统教育在今天的流传。2、社会现实原因(1)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几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教育仍然是“卖方市场”,高等教育仍然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物以稀为贵,更何况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具有福利或半福利的性质,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前途和命运。于是出

5、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2)用人制度和就业制度使然。首先是用人制度的“三重三轻”,即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凭轻贡献,重知识轻能力,干部任免、职称级别、工资待遇都跟学历、文凭挂钩,造成社会对学历、文凭的过度追求。其次,工农、城乡、脑体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由于我们的用人是以学历为主要依据的,而学历是通过考试来取得的,因此,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得到升迁,已成为不少人的意愿。(3)招生制度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合理。目前,招生录取的标准实际上只看学生最后一次的中考或高考成绩,“一次考试定乾坤”。学校以考分定学生优劣,教育行政部门以升学率定学校或地区教育的优劣。因此,中考、高考成了学校教育的“指挥棒”

6、,老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由手段异化为目的。(4)部分学校、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不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非考试科目不上,考试科目无休止地加班加点,音、体、美教学和课外活动徒有虚名等。(二)应试教育的危害1、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堪重负主要表现在“六多六少”,即书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睡眠少、文体活动少、德育活动少、自主活动少、创造性活动少、与生活能力培养相关活动少。第一本中国少年儿童蓝皮书揭示,有47%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

7、规定的睡眠标准9小时。重压之下,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的中小学生不断增加。我国学生近视眼发病率在全世界已上升为第二位,青少年的身高已明显落后于日本。重压之下,不少学生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国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占20%30%,中学生占40%50%,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一些学生长期处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学习、学校、教师、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重大的人生悲剧。2、应试教育严重摧残了学生的人性在学校里,教师“恨铁不成钢”,有的教师因缺乏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污辱、体罚学生。有的家长

8、也是如此,甚至打骂成为“家常便饭”。对学生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3、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比较固定的本质特性,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个性发展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能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这是当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但是,应试教育往往是“大一统”的模式培养人:统一的教科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等等,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4、应试教育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应试教育以适应升学的需要,挑选人才为目的,实施急功近利的短期教育行为,追求教育的短期效应

9、,其根本任务是追求升学率。教师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有的学校人为的把学生编成快慢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使双差生在学校里倍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而抬不起头来,失去学学习的积极性。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

10、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2、素质教育的要义(1)素质教育是全民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不能只靠少数“精英”来实现。而是要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民性,保证了我国每个国民创造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无疑是开发了最为宝贵的智慧资源。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

11、展的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和能力。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全面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并实现其教育目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在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中作了明确规定,其基本点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方针就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和品德素质,决不能只抓某一方面的素质而忽视其他方面。(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避免只抓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素质提高的弊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优秀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中等学生迎头赶上,尽快步入先进行

12、列;使落后学生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4)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潜能的教育。素质教育由于要实现的目标明确具体,师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特别是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机会,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进行高效率学习,殊途同归,实现素质发展目标。试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或服务者。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

13、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3、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这种的形势下,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

14、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大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治家、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

15、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于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标集中于教育事业,呼吁教育改革。1983年4月,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向教育部长贝尔提交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之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重要报告。这个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才能。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应要求并且帮助所有学生尽其能力所及从事学习。1984 年至1987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四次提出了审议报告。严厉地批评日本当时的教育“过多地培养了以死记硬背为中心的、缺乏主见和创造能力的、没有个性的模式化人才”,指责“以激烈的入学考试竞争、欺侮弱小同学、逃学、校内暴力、青少年道德

16、行为不良等”为标志的“教育荒废”现象。提出要“把以最大限度的努力使儿童的身心两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摆在教育的中心地位”。1989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后发表的报告是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专家们认为:未来人才的素质应具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应力,乐于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类的责任感;具有与他人协作,对科学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品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具有掌握交往工具,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为应

17、付未来的挑战,不能只考虑智力开发,同时要注意提高人的道德与理想水平。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要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同情。因此,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主动与国际教育接轨,是对国际教育大趋势作出的积极反应。(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恢复高考以后,应试教育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应试教育把学生局限于书本与课堂,局限于残酷的训练与考试之中。学校只注重升学,不考虑学生做人,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情感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导致学生知识与情感、知识与

18、实践、知识与创造力的巨大失衡。美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曾说过;“中国的学生非常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他们缺少创造精神。美国学生的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意精神和冒险精神,有时做出难以想象甚至“发疯”的事情,所以往往创造出惊人的成就。例如硅谷的一个“yahoo”公司,就是斯坦福大学几个学生创立的,因为他们的导师有一年不在学校,他们就自己创公司搞开发,对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础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它影响学生将来学习、生活和做人的最基本品质。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用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那么,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成为一句空话。(二)实施素质教育

19、的策略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的转变涉及到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观念转变。只有统一了认识,依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指导,形成正确教育观,才能按社会的要求培养人。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全社会的思想认识提高了、统一了,“转轨”才有可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推行开来。端正教育思想:首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的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目的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惟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而轻视大多数学生,只重视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0、、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动社会每一根神经,牵动着千家万户亿万人民的心。从宏观层面上讲,涉及到政府的引导制约、经费投入、教育管理、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等等;从中观层面上讲,涉及省、市、县、镇的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系统,教育行政部门的执行系统,反馈调控系统等;微观层面主要是学校的实验推行机制,包括“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检测评价”、“结果运用”等一系列环节。素质教育从提出到现在全面推广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为什么

21、仍然举步维艰,阻力重重。虽然说,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教师,是学校。但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因为素质教育是由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教育改革。然而目前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行为根本不到位,某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做法与素质教育理论和成功的实验还相差甚远。就象某些专家所说,各地“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 所以,从国家、政府这方面,要对学校的学制、考试制度、招生制度以及社会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通盘考虑,提出相关政策;按照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的规定,提供足够的经费;办好每一所中小学,为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创造均衡的发展条件;为成人、老人

22、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机会;等等。中小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要使全体青少年儿童得到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必须对中小学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育活动、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管理等进行整体的改革。过去,人们认为,素质教育在课堂,要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然而,素质教育的实施最终又如何呢?所以,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单项改革是难以奏效的。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由于应试教育长期的片面的用考试分数、单纯的升学率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形成对基础教育的负导向作用和负激励机制,不改革这种片面的评估制度,基础教育就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就不能最终转向素质教育。如何摒弃以考分和升学

23、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呢?(1)评价的对象、主体多元化。应试教育的评价中,教育者是评价的主体,受教育者是评价的对象。素质教育评估中,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政府都是评价的对象;评估不仅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上对下的评价,而且也包括学生评教师,学校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评价政府;学生、教师、专家、领导干部都是评价主体。 (2)在评价目标上,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

24、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状况,并进行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换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3)评价手段应多样化。既要有考试,也要有非考试性评价;既有知识评价,也有技能、能力、品德评价;既有课堂评价,也有课外评价;既有统一的评价,也有个体差异评价;既有定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既有诊断性、形成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等。(4)在评价指标上,应强调素质目标参照模式。以素质发展目标检验工作效果,淡化常模参照法,禁止滥用给学生排名次的做法。4、改革

25、考试和招生制度从考试本身来讲,它是一种评价手段,和培养人的素质并不矛盾。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其它国家,选拔人才主要是通过考试这种方式。在没有其它手段可以代替它的时候,考试这种手段还将继续为人们使用。应试教育的考试是限定考试内容、考试范围,把手段异化为目的,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素质教育的考试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而是

26、通过考试或考核来衡量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衡量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怎么样?衡量是否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招生制度始终被社会认为是阻碍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调整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不相符合的内容。国家在高校招生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断扩大规模,放宽学生入学年龄;考试科目进行“3+X” (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加上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改革实验,考试内容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探索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

27、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采取远程网上录取,以使招考工作更加公平、公正;扩大高校自主权。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各地在初中和高中招生制度上也进行了大力改革,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5、不断提高校长、教师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必须依靠学校校长、教师的思想和行动。如果,把影响素质教育的其它因素看成外因的话,那么,校长和教师的因素就是内因,是决定性因素。毛泽东同志曾讲过,办一所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师和规定教育方针”、因此,“改善教员质量是学校办好的一个重要条件”。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

28、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因此,校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治校、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次,要有教育管理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既要调动广大教师教的积极性,又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目标。再次,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最后,要学会依法管理教育、依法维护教育、依法发展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依法治校、依法治

29、教的水平。实施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教师的相关的素质。我们的教师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习惯的是适应“应试教育”的教材、教法,而对素质教育思之甚少,做之更少,对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诸多难以适应的地方。如素质教育中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多元素质,在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要求教师在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要求教师创造好的教学环境、条件,为学生服务等等。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当务之急是培养和培训出一批思想素质、知识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总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实现了的。因此,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密切配合,需要各级党政干部端正教育思想,对教育转轨进行正确领导。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但必须真抓实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