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32KB ,
资源ID:305085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5085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等职业学校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等职业学校规划.docx

1、中等职业学校规划xx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划20102015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职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整合xx地区中职教育的有效资源,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学校发展的背景(一)基本情况xx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是2010年3月经xx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前身是2002年由原xx农校(国家级重点中专)、xx财校、xx卫校、xx职校、xx商校五校组建成的xx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现办学地址:xx市清水南路137号(原xx农校).学校占地面积102.1亩,现有建筑面积60143.6平方米。学校可利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

2、54。27万元,图书馆藏书12。3万册,建有畜牧兽医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医学技术、会计、旅游管理等8个实验实训中心和xx地区民族兽药厂、附属医院等1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设有畜牧兽医、药物制剂、针灸推拿、会计、旅游管理、护理、计算机及应用、酒店管理等16个专业。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3007人,专任教师162人,高级职称41人,“双师素质”教师112人,硕士12人,兼职教师35人。(二)取得的主要成绩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学校充分利用五校合并的优势资源,以及原农校为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名校影响,确立了以中职教育为主,兼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办学方式,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具有良好思

3、想素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2、办学具有一定规模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开设专业16个,在校学生3007人。3、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学校在现有的条件下,为教学工作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在收入分配上向一线教师倾斜;高度重视教学实训条件的改善,每年投入足够的经费购置实训教学设备及材料,保证各专业、班级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4、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绩通过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骨干教师”等措施,建成了一支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2人,高级职称41人,“双师素质”教师112人,硕士12人,兼职教师35人。5、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以素质

4、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注重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年均就业率为92%。(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资源(教室、实验实训室、学生宿舍、运动场所)不足.2、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有成效,但专业发展不平衡、教师结构不够合理、教师实践能力不够强。3、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与学生要求还有差距。二、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紧贴我区产业发展需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树立“立德树人,以

5、技立业,服务新农村”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线,专业建设为重点,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强化顶岗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提升服务能力,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密切校企关系,拓宽产学结合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中服务,在贡献中发展,成为黔东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技术服务的阵地。三、发展思路巩固各中专学校的办学成果,整合各县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发展建设上,全

6、面提高育人质量。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和谐学校建设。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重视学校共青团工作。切实维护学院和谐稳定。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

7、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2、重视德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丰富品德教育内容,拓展品德教育渠道,以“五元文化”作为教育载体,营造品德养成环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以能力教育为核心,提高教学水平。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着力培养各级各类实用型人才,结合xx地区行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新农村建设及职业岗位的需求,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4、以“服务新农村”为目标,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以校企结合、校校联办为依托,依据行业、企

8、业及新农村建设需要,开展订单办学、定向培养,搞好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5、整合优化的职业教育资源,成立黔东中职教育集团。理顺管理体制,打破部门界限,推行中职教育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职教育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专业建设重复、投资渠道不畅、教育资源浪费等弊端。四、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企合作理事会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推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品牌学生,打造精品专业,积极主动为xx地区经济结

9、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35年跻身“全国重点建设的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行列。(二)具体目标与主要任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地方产业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确立以下目标和任务.1、办学规模到2015年,招生专业达30个,在校学生达6000人。2、专业建设积极适应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开发新专业,调整改革老专业,继续办好药物制剂、护理、社区医学、畜牧兽医、会计电算化、汽车维修、数控技术等16个专业,稳定现有的招生规模.同时,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增设机电技术、电工技术、焊工技术、特种动物养殖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

10、与检测、兽药生产与营销等专业。力争2015年专业总数达30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3个、省级重点专业57个。3、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双主体”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力。以我校和xx地区所辖的思南、印江、石阡、沿河、德江、江口、松桃、玉屏县及万山特区和xx市实行校县(市)订单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为主要合作办学方式,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按照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学生应具备“职业道德良好,职业技能初显,职业潜力可控,创业精神尚可”的要求,形成“强内联外、校企合作、互利双赢、服务社会”的办学模式,通过企

11、业冠名办专业,企业挂牌建基地,企业出人当教师等形式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制定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xx地区产业升级的需求及岗位技术需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与改革。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和课程建设成果奖励制度,实施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构建以核心课程为重点、特色课程为亮点的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胜任力,引导学生学习力、创新力的形成,建设一批体现xx地方文化特色的特色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品德、知识和技能为逻辑起点,以工作知识为参照点,按照“够基础、强技能、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校企、校校合作开发课程,每年开发出版教材23本。健全和完善

12、各种教学制度。结合教学改革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需要,到2015年,力争全校重点专业主干课程的优秀率达到70,一般专业达到40%以上,所有专业的主干课程均达到合格标准。完善过程考察与关键点控制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4、师资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的制度,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完善从企业引进或招考兼职教师制度,提高兼职教师授课津贴,加强兼职教师分类管理,建设一支以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

13、为辅助的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实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和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比例达30的目标。教师总数:按在校生6000人的规模,配备专任教师320人。其中:专任基础课教师80人,专任专业课教师240人。职称结构:专任教师高级职称达30以上。学历结构:本科学历100;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10.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兼职教师结构:根据教学需要,聘请行业专家、行业名人、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比例达专业课总学时的30%以上。5、服务能力建设依据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引入行业企业资源,与xx职

14、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应用技术服务中心,完善“120”技术服务体系和专家服务系统,强化产业技术服务,加强横向课题研究,强化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的能力,促进学校发展。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年培训能力达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1。5倍以上。6、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网络资源,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新建综合大楼7500平方米,学生宿舍4160平方米.7、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政校企合作理事会力量,提升学校资源整合能力,扩建xx地区民族制药厂和附属医院,改扩建生态养殖科技园、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茶树种植科技示范园等重点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厂校融合的实训基地共建模式。 根据

15、教学需要,配齐配足相关实验实训设备,力争2015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教学密切型基地、2个以上技术合作型基地和4个以上就业型基地,加强基地运行管理,提高运行效益和质量,力争四分之一的专业课到企业实施。8、图书馆建设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的图书信息技术管理队伍,实现信息检索网络化、存储方式数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管理队伍专业化。平均每年新增图书3万册,到2015年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量达28万册。9、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依托地方政府,建立政校企合作理事会,明确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各方合作培养职责权限和义务,实施校县订单合作培养和校企村联合培

16、养,完善人才需求调研、校县企高层领导互访、教师与技术人员互兼互聘、教师联系企业村寨等制度,采取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等方式,分类创建教学型、就业型和技术型合作基地,形成政府依法管理、部门企业共同参与、学校按章自主办学的校企人才共育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10、资金筹集为保证上述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除正常开支外,争取地方财政专项拨款1000万元、国家项目资金1500万元、企业资金100万元,学校自筹500万元.五、主要措施(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专业建设1、优化专业结构根据xx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整合资源、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建立与xx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

17、优化升级及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专业体系。2、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针对职业岗位的现实及发展要求,结合行业职业标准,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并组建适于学生就业岗位纵、横发展的教学标准体系。3、完善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贴地方产业发展,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分项目、分季节、分阶段、分学期的校企共同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4、深化项目任务课程改革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以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品德、知识和技

18、能为逻辑起点,按照“构基础、强技能、重发展”和突出“学习力、胜任力、创新力”培养的要求,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工作知识为参照点,开发项目任务型课程,构建的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5、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行“专业+项目+农户、“教师+基地+学生等产学结合模式,以及田间地头、畜禽圈舍、工场车间等多种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强.6、探索师徒制和弹性学制的学习方式各专业依据职业岗位群的发展,开辟3-5个专业方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兴趣选择,探索师徒制和弹性学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岗位适应能力。7、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

19、创业素质为重点,开展学生创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实践锻炼等,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营造“时时创新、处处创新、人人创新”的氛围。8、完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知识获得与技能形成规律,努力探究各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控制点,完善过程考察与人才质量形成关键点考核相结合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9、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长效机制树立为毕业生就业终生服务理念,强化跟踪服务意识,建立 “长短结合”的毕业生跟踪服务长效机制,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实现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主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发展能力并重的转变,实现由短期的不稳定的毕业生就业

20、跟踪服务向长期稳定的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转变。(二)以密切校企关系为着力点,推进校企共同育人1、搭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由xx地区行署办牵头,组织地区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地直相关部门以及各县分管教育县长和各县职业技术学校共同筹建并成立政校企合作理事会,发挥理事会成员在经费筹措、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制定xx地区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办学条例和xx地区政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明确政校企合作理事会机构的职责,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依法参与办学、学校依法按章办学.依据xx地区政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强化专业科、教研室职责,创建以专业为

21、单位、专业主任重点管理的教学管理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选择重点合作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订单办学和联合办学,以共建示范专业为载体,搭建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专业建设与校企育人的指导,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合作培养方案。2、建立人人参与的校企对接制度学校积极主动联系政府、行业、企业,建立校县、校企高层定期互访与对话制度,及时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教师有校企合作工作对象,通过走访沟通、技术服务、合作攻关、新技术培训、课程开发、实习指导、文化融合等,促进校企双方增进了解、互通有无,寻求校企利益结合点,实现校企联姻,推进教学密切型、技术密切型、就业合作型的校企合作。3、完善校企育

22、人过程管理根据校企共同育人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组织领导和过程监控,创新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建立“校企携手,学校主导,企业参与,以师带徒,过程跟踪”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完善“精心组织、一人一岗,校企规章、共同约束,学校巡查、定期访问、导师认定、校企考核、绩效评估、总结表彰”的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制度,狠抓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后期总结“四个环节”工作,做到顶岗实习的计划、标准、教师、企业、岗位、待遇、风险、考核的“八落实”,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本着“你助我育人,我帮你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校企人力资源共享

23、、教学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和技术资源共享.(三)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双师能力1、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在“十一五”实施“教师进村入企”的基础上,推行“教师进村入企”计划,完善教师一线实践锻炼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行业、企业、农村挂职或顶岗锻炼,掌握和了解产业需求和产业现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新技术、新观念、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等在地方产业升级中的应用,着力培养一批 “西瓜教师”、“鹅教师”、“天麻教师”等,将教师打造成政府决策的参谋顾问、企业生产的技术总监、农民致富的帮手。2、继续用好用足地方人事政策“十一五期间地区行署特批我校从企事业单位招

24、聘行业专家、技术骨干、生产能手和能工巧匠充实各专业教学团队,改善师资的能力结构。“十二五”期间,继续用好政策,在全国的大中型企业挑选优秀人才,充实专业教学队伍。3、推行双师能力鉴评制度在学校增设双师资格认定办公室,各专业组建教师实践能力评鉴小组,根据专业教学与技术服务需要,确定实践能力考核项目、考核标准、考核规范等,在加强教师实践能力评鉴基础上,规范双师认定管理,废除双师资格终生制,建立按技术寿命周期重新认定的双师认定制度,在提高双师比例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4、加大兼职教师聘用力度在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和提高兼职教师待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将本地区乃至全国社会影响大、实践

25、能力强、技术精湛的行业名人、技术骨干、生产能手和能工巧匠聘请为专业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建设,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保证30%以上的专业课授课任务由兼职教师承担。(四)以职业文化为切入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引入职业文化进校园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校感受到职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形成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基础。2、大力弘扬xx职校精神秉承“明德、求真、笃行、自强的校训,通过思想引导、教师垂范、实践锻炼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自信自强”的精神、“严谨、求实、创新”的教风和“诚实、

26、精艺、进取”的学风。3、深入开展“五元文化”教育通过开展“长征火炬节”、“技能展示节”和“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深化热爱生命教育突出优秀传统文化、艰苦奋斗教育继承和弘扬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立志成才教育倡导良好的职业文化、感恩教育渲染朴实的黔东文化,实现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用丰富的先进文化引导人,以长征精神为旗帜用绚烂的红色文化鼓舞人,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用良好的职业文化塑造人,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人,以地方人文生态为补充用朴实的黔东文化熏陶人。(五)以构建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建设多功能实训基地1、完善双证书制度以校企共建专业为载体,将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

27、方案,1/3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专业课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实现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与中职学历证书相互融合的“双证书”制度。2、构建专业能力体系面向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现实要求和发展需要,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参照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编制能力训练标准,构建专业能力体系。3、推进多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功能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功能为重点,按照校企合作系统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企业补充设备、师资、技术、管理,探索基地可持续运行机制的要求,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六)以服务“三农”为载体,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1、完善多功能服务平台整合学校优质教

28、学资源,与xx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建应用技术服务中心,设置专业技术服务部、信息技术服务部、综合培训部、技术研发部和技能鉴定部,集产、学、研、训、推多功能于一体,提升服务能力.开辟“农信之窗”栏目、农技“120”电话咨询热线、“移动短信”和地区热线电台服务,拓展服务领域。以民族制药厂、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试验场和生态养殖场等为研发平台,加强横向课题研究,提升技术服务水平。2、改进“120”技术服务方式开通农技“120”电话咨询热线,加强信息技术电话咨询,节省服务成本。配备“120”技术服务专用车,加强重点地区技术响应服务,实现在离服务站和服务点30公里以内的地区通过“120”服务专车到现场进行解答

29、和指导.让“120”服务电话,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连接点,形成依据需求方的具体需要,选择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网络信息服务和技术帮扶等多种服务方式,集定期的固定技术服务和不定期的流动技术服务,以及教师服务、专家服务、学生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服务方式,服务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3、形成校政企村联动服务机制依据“校县合作”、“校企合作”和“系村合作”框架,建立完善“政企校村联动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下农村、到企业、进农户、惠农民”的服务特色。(七)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1、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精简、高效、统一”原则,实行岗位目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30、逐步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和岗位津贴分配制度.构建“择优提拔、低职高聘、有效激励、人岗相适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推行教师职称评聘两条线,建立教师职称聘用的技术过关制度。2、探索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法人治理结构xx地区行署牵头,构建由xx地区教育、财政、工信、农委、畜牧等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组成的政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专业校企紧密型合作基地,通过明确政校企村义务、权利、责任和建立“契约合作、民主议事、集体决策、例会监督的运行机制,推进“校地携手、系村共建、多元结合”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调研、校县合作方案和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政校企村合作办学体制机制.3、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任务落实到具体机构、具体部门,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检查,处处有成绩,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作为部门和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