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8.48KB ,
资源ID:304962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4962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1、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城县职教中心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要求: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讲授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土壤管理,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无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以及有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积制。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肥力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明确土壤、植株和肥料的关系。掌握主要化肥和有机肥的性质、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的关系和施用原则。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学会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本课程是农科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应力求做到深度适当

2、,结合我国生产实际,突出应用理论、 应用技术的传授。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1绪论29土壤管理62土壤矿物质410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63土壤有机质611氮肥64土壤的孔性、结构和耕性612磷肥65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和养分状况613钾肥66土壤胶体和土壤的吸收性能614微量元素肥料67土壤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615复合肥料68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616有机肥料6 绪 论一、土壤肥料学的研究任务二、土壤与肥料科学的发展简史三、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一、地壳的元素组成特点二、成土的主要矿物质、岩石三、岩石风

3、化的几种类型第二节 风化产物的新性质和新类型一、风化产物具备的新性质二、风化产物的类型第三节 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一、 不同风化产物的矿物组成二、土壤矿物组成与养分供应的关系第四节 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的概念及划分依据二、土壤质地的概念及质地分类依据、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本章重点:成土的主要岩石;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风化产物的类型;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难点: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划分依据。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类型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一、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概念及

4、其转化过程三、腐殖质的性质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一、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二、土壤有机质与微生物与植物生长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调节一、腐殖化过程与腐殖化系数二、矿质化过程与矿质化系数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措施本章重点: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提高有机质含量的途径。难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腐殖化与矿质化过程。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第一节 土壤孔性一、土壤比重、容重的概念二、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孔隙分级,理想的土壤孔隙状况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一、结构体、结构性的概念二、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三、创造良好土壤结构的措施第三节 土壤耕性一、土壤的物理机械性二、土壤

5、的宜耕性与土壤耕作本章重点:土壤孔隙的类型与土壤孔隙度的概念;土壤结构性与耕性的概念。本章难点:如何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与如何掌握宜耕期进行土壤耕作。实验四 土壤水分含量和容重的测定 (3学时)一是自然含水量的测定,利用酒精燃烧法,结合容重测定;二是风干土样水分含量的测定,在105下烘干。掌握两种合水量测定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过程。第四章 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和养分状况第一节 土壤水分一、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二、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三、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四、土壤水分状况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二节 土壤空气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二、土壤通气机制,土壤通气性的原理及有关指标三、土壤通气性与作物生产的关

6、系第三节 土壤热量状况一、土壤热量的三个来源二、土壤的热特性:热容量、导热性、保湿性三、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四、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四节 土壤养分状况一、土壤养分的形态及有效性二、土壤养分的供应性能三、土壤养分的移动本章重点: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养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难点:土壤水、肥、气、热的调节机制。第五章 土壤胶体和土壤的吸收性能第一节 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构造一、土壤胶体的概念、类型二、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复合胶体的构造。第二节 土壤胶体的特性一、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二、胶体的带电性、溶胶和絮凝的过程第三节 土壤的吸收性能一、土壤吸性能的类型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作用三、土壤的

7、阴离子交换作用本章重点:土壤胶体的概念、类型及特性;土壤的离子交换能力及其与养分供应的关系。难点:土壤胶体的结构。第六章 土壤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第一节 土壤的酸碱性一、土壤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来源二、土壤酸度、酸度类型及相互关系三、土壤碱度、碱化度概念四、土壤缓冲性能:缓冲性能的概念及其机制五、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六、土壤酸碱性的调节第二节 土壤的氧化还原性一、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因素本章重点:土壤反应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及主要影响因素。难点:土壤酸碱度的调节机制。第七章 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 土壤形成一、土壤形成因素二、成

8、土过程三、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和农业土壤剖面的特征第二节 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原则二、我国土壤分类发展概况三、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系统第三节 土壤分布一、土壤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二、土壤区域性本章重点:成土因素与过程;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的剖面特征;土壤分类的原则与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难点:土壤分类的方法。实验五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3学时)野外观察2个以上的土壤剖面,了解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肥力特点等内部性状在外部形态的反映。描述各层次的形态特征。第八章 土壤管理第一节 土壤培肥一、高产肥沃土壤特征二、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三、低产土壤改良的原则第二节 土

9、壤污染一、土壤背景值:概念及表示方法二、土壤污染源三、土壤污染的防治第三节 土壤资源一、土地资源评价:概念及评价的内容二、土壤资源评价:评价的依据和原则,评价方法三、土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章重点:肥沃土壤的基本特征;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土壤污染的来源与防治措施;土壤资源与开发利用。难点:土壤资源评价的依据、原则和方法。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元素与平衡吸收一、必需元素的种类及元素必需性的研究方法二、必需元素的分组三、必需元素的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四、必需元素的肥料意义五、植物营养元素的平衡吸收六、有益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第二节 植物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植物营养元

10、素间的交互作用二、最小养分律三、施肥中的报酬递减现象四、肥料的产量效应及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第三节 作物的阶段营养与施肥一、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二、作物营养临界期三、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第四节 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一、土壤养分的形态与有效性二、土壤养分的动态三、土壤养分的供应性能第五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一、根际的概念及特点二、养分离子跨膜吸收的机制三、植物的叶部营养与根外追肥本章重点:必需元素、有益元素的概念;交互作用的概念与类型;土壤养分的形态、移动性及其与有效性间的关系;植物根际营养与叶部营养的概念与特点。难点:应用报酬递减的原理进行肥料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养分离子跨膜吸收的机制。第十章 氮肥第一节

11、 植物的氮素营养一、氮的生理功能及氮营养失调的危害和症状二、氮在植物体内的代谢和运转三、氮素供应状况与农产品品质间的关系四、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营养特点第二节 土壤氮素的营养状况一、土壤中氮的形态与有效性二、土壤氮的转化三、土壤氮的供应性能第三节 常见氮肥的性质与施用一、化学氮肥的分类二、常用氮肥的特性与施用第四节 提高氮肥肥效主要途径一、氮肥肥效的分析方法二、提高氮肥肥效的主要途径本章重点:氮素供应状况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间的关系;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营养特点;土壤氮的矿化与生物固定;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概念与过程;铵态氮肥与尿素的特性与施用;氮肥利用率的概念、测定方法及主要提高途径。难点:土壤有机氮无

12、机氮间的平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氮肥有效施用的原理与技术。第十一章 磷肥第一节 植物的磷素营养一、磷的生理功能二、植物对磷的吸收形态与吸收机制三、磷营养失调的危害和症状第二节 土壤磷素状况一、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二、土壤中磷的转化三、土壤有效磷的概念与测定方法四、影响土壤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化学磷肥的性质与施用一、化学磷肥的制造原理二、化学磷肥的分类三、常用磷肥的性质与施用第四节 磷肥合理分配与施用的原则一、根据轮作制分配磷肥二、根据作物需要分配磷肥三、根据土壤条件分配和施用磷肥本章重点:土壤中磷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有效磷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化学磷肥的制造方法与分类;合理分配磷

13、肥应考虑的原则。难点:不同土壤限制磷有效性的差异及其与磷肥分配的关系。第十二章 钾肥第一节 植物的钾素营养一、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存在方式及生理功能二、钾对作物产量及产品品质的影响三、钾营养失调的危害和症状第二节 土壤钾素状况一、土壤中钾的含量、分组与有效性二、钾在土壤中的转化三、影响土壤钾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钾肥的性质与施用一、钾肥的种类二、常用钾肥的性质与施用三、提高钾肥肥效的途径本章重点:钾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机制;土壤钾的分组及有效性;提高钾肥肥效的途径。难点:土壤钾不同组分间的关系。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第一节 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一、微量元素主要生理功能二、微量元素营养失调的危害

14、及症状三、微量元素营养失调的诊断途径第二节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状况一、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对作物的有效性二、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微量元素肥料一、微量元素肥料的分类二、微量元素肥料的一般施用方法三、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重点:微量元素营养失调的诊断途径;微量元素肥料的一般施用方法。难点: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第十四章 复合肥料第一节 复合肥料的基本概念一、复合肥料的概念二、复合肥料养分含量表示方法三、复合肥料的制造原理四、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缺点第二节 复合肥料的性质与施用一、复合肥料的种类二、常用复合肥料的特性与施用第三节 混合肥料施用的配制原理一、混合肥料养分配的确定途径二、混合肥料原料用量的计算本章重点:复合肥料的概念及养分含量表示方法;复合肥料的特点;复合肥料的制造原理。难点:混合肥料原料用量的计算方法。第十五章 有机肥料第一节 有机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一、有机肥料养分供应的特点二、有机肥料在土壤培肥中的作用三、有机肥料在提高农产品品质中的作用第二节 发展有机肥料的途径一、农家肥的合理利用二、秸杆还田的意义与方法三、城市垃圾的利用问题本章重点:有机肥的特点与作用;发展有机肥的途径。难点:不同有机肥机制原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