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高三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同步练习题58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B哲学的产生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2.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合”、“政通人和”、“协和兴邦”以及“和而不同”的普遍和谐观中,昭示着中华民族先人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智慧。下列说法中关于哲学智慧说法正确的是()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
2、践中产生的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A BC D3.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4.有学者运用统计方法对近代以来的哲学和科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代哲学中心转移依次为:意大利(14801640)、英国(16001730)、法国(17101820)、德国(17901880)、美国(1870)。近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依次为:意大利(15401620)、英国(16601750)、法国(17601840)、德国(18401910)、美
3、国(1920)。发现二者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并且在时间上哲学中心较科学中心的转移超前50年60年,这表明()哲学的发展往往是科学兴盛的先导哲学繁荣是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哲学是科学知识的概括和升华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 BC D5.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6.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
4、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句话强调了()A哲学和具体科学在研究对象上有着严格的区别B哲学必须以具体科学以基础C哲学和具体科学并无不可逾越的界线D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7.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C世界观就是哲学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为什么
5、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处理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人们在经过了这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据此回答89题。8.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9.为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A哲学并不都是凭空产生的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D对世界的思考是
6、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10.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A人们改造自然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11.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钱老这样说的道理在于()A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具体科学就寸步难行B辩证唯
7、物主义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C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D辩证唯物主义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动力 12.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神学的研究,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理论。牛顿的科学研究历程说明()科学研究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科学研究离不开正确世界观的指导 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成败唯心主义思想会把科学研究引向歧途A BC D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某中学“中学生生活幸福感”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问卷调查后发现:随着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中学生感到生活在幸福之中,但部分
8、中学生受学习压力的影响,精神压力大,缺乏幸福感。认为自己学习有成功感的占26.6%,有失败感的占18.3%,有自卑感的占18.3%,有压抑感的占21.3%,无所谓的占7%,不清楚的占8.5%。材料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家里有一次被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被盗绝对是件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幸福的三条理由。(1)假如你们班要围绕材料一中的主题开展课堂讨论,请
9、拟出你的发言标题。(2)在课堂讨论中,老师提供了材料二,请你结合有关哲学知识谈谈罗斯福为什么能如此巧妙地理解家里被盗的不幸。(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材料一中那些缺乏幸福感的学生提一些建议。(至少三条) 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
10、了其()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2.中国文化从孔子开始,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天人之际”的问题,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A BC D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
11、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4.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5.“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头的。后来他的斧头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偷斧子的。故事中丢斧子的人犯的错误属于()A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
12、梦象”说明了()A存在决定意识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7.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8.“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上述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可知论 不可知论A BC D9.人类思想领域内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如“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斗争()从属于唯物
13、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属于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史上最高形式的斗争A B C D 10.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11.“天不为人之恶寒冷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与“眼闭花落,眼开花开”这两种观点体现了()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12.人为什么看了感觉发痒的东西后会真的发痒呢?日本某研究机构实验发现,脑内控制情感的“岛叶”与负责控
14、制运动和欲求的“基底核”这两处存在相关关系,唤起“发痒”的不快感觉与“想挠痒”的欲求之联系在这两处被强化。这一发现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来源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A BC D二、非选择题 13.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
15、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A BC D2.国家富强
16、、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哲学社会科学责无旁贷,大有可为。这是因为()A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C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D哲学是智慧之学,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3.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它具有高度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它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A BC D4.对社会生活中所说的“真正的哲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
17、导真正的哲学将会取代具体科学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A BC D5.任何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这意味着()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因素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A. BC D6.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本
18、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7.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对我们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的正确反映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理论A BC D8.19世纪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使得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成为可能;也使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一论断说明()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
19、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C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与依据D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明真正的哲学()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0.实践性
20、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生成点和基本保证,也是其革命性的生成点和基本要求。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表现在认识论中()A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B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C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D用实践打开了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11.当前,在提高官员道德素质、党性修养的同时还需要对官员进行适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这样做()有利于让官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有利于让官员践行“唯物主义”而非“唯心主义”旨在增强官员学习哲学的兴趣A BC D 12.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
21、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发展的巅峰A BC D二、非选择题 13.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1)简述科学发展
22、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为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第一单元第1课1C“仰望天穹”是指对世界的思考,C符合题意。B、D错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有很多,哲学只是其中一项,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实践开始。2A本题是考查哲学的产生。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而不是人脑凭空产生的。正确答案为A。3A哲学产生于实践,B错误;哲学观点有正确和错误之分,C错误;D与题干不符合。4D观点错误,不体现材料。故排除,选D。5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也就是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改变思想,意味着世界观的改造,
23、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C正确。6D爱因斯坦是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A是讲区别,不选。爱因斯坦是讲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是讲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选。C也不体现材料。D正确,入选。7B迷信思想作为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所以必须反对,故选B。A、C本身错误。D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8AB、D两项观点错误;C不体现材料。故排除,选A。9BA错误,任何哲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B。10C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C正确。A、B说法
24、错误。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没有哲学智慧,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说法不确切,D不选。 11B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就不可能发展;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没有哲学的指导,就走得不远,故A、D的说法颠倒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错误的;B正确的解释了二者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能比较哪个重要,故C说法错误。12D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牛顿的科学研究历程证明,具体科学的研究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个道理,符合题
25、意;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故选D。13(1)如:影响中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谈影响中学生生活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等。(2)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罗斯福能以这样的态度面对人生,跟他的哲学智慧是分不开的。哲学智慧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如果运用矛盾分析法、整体与部分的关
26、系等说明,只要言之成理,亦可)。(3)要对自己的生活与世界本身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审视与思考。走进哲学,自觉追求智慧,创造更美好的人生。用睿智的眼光正确对待学习上的进与退、得与失。第2课1A题中安倍晋三是否定历史事实,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C、D与题无关联。2A说法太绝对化,应舍去;没有涉及我们的生活问题,不选;符合题意,故选A。3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些具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不选A。B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题干不符。C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也不选。4B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B材料中丢斧子的人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疑邻偷斧”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因而
27、B正确。6A本题考查的是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的原因是由于当地没有这种动物,所以他们没有相应的意识。选A。7D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畏惧老天的命令,得罪了老天,再祈祷也没有用了”。是宿命论的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正确。8B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的意思是说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属于不可知论,入选;同时,材料中的观点把感觉放在第一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入选。因此选B。9A本题考查哲学的“两个对子”。题干中的两个观点说的是世界的状态,分别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正确
28、,错误。10B题中已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但简单地比作物与影的关系,是可知论,是形而上学观点,A、C、D与题干无关,所以选B。11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对物质与意识关系中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标准。“天不为人之恶寒冷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强调人们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观点;“眼闭花落,眼开花开”是唯心主义观点;可见,这两种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故D正确。12A“研究发现”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坚持了可知论,即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符合题意;错误,材料中的关联不是
29、人为事物的联系,而是作为自然人来讲,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与材料无关。13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迁都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这体现了在考虑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十分重要的道理。第3课1C哲学不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错误。哲学提供社会变革的理论保证,观点错误。2A本题考查哲学的社会功能。之所以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是因为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正确切题。B、C夸大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D夸大了哲学的作用。3B任何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都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故不选。4B观点明显错误,排除。5A错误,指导社会实践是哲学的根本目的。6CA中“决定”一词讲哲学的作用绝对化了;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既可能积极,也可能消极,关键在于其是否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B片面;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是一场反封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