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2 ,大小:322.80KB ,
资源ID:304586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4586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课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必修二第一单元课案.docx

1、必修二第一单元课案课案(教师用)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授课)【理论支持】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要树立“公仆”意识和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看作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催化剂”,积极、认真地备课,充满激情地上课,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要坚持“三抓”:一抓扎实“双基”,让绝大部分的学生具备自主发展的知识、能力基础;二抓个性特长的培养,让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充分展示特长;三抓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让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相对地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根据“建构主义”,采用“弱教材”的教法,即通过“弱化教材”在探究教学进程对学生的引领、暗示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真实的自主探究学习

2、(陶行知教育理论:由被动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学习方式)。要实现有效探究,就要选择合适的探究任务(即探究目标),这个任务不能滞后也不能大大超前于学生的学习准备,应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且探究方式上可以有学生的自我探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转变为合作学习方式)。结合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关注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在这些理论指导下,构建叶澜先生所说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提高认识:生

3、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农业生产的发展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 粟 的国家。(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刀耕火种 。2.夏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具:商周时期出现 青铜 农具,但在农业中只是少量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已懂得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技术。(2)作物:) 西周 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

4、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开始:春秋战国 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发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 ,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 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5、。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农业灌溉(1)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集体耕作(1)特点: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工具简陋,劳动者集体耕

6、作。(2)作用: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小农经济的形成(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形成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小农经济十分脆弱。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1963年考古杂志上有篇文章指出:(大何庄)有一座墓的随葬陶罐中,还保存着少许的粟粒皮壳说明了它已经是当时人们的一种主要粮食。请你判断文章中的“大何庄”应该位于我国 (B)A

7、、黑龙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珠江流域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答案: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3、文献记载梁武帝改革祭祀制度,以面食果蔬代替牺牲,并明令私宰耕牛要依法严惩。士族官僚傅昭连亲戚送来的牛肉都不敢吃,南海太守王僧孺在本郡移风易俗禁杀耕牛。这说明 (B)A、当时牛肉价格昂贵 B、政府重视牛耕C、牛耕在南方尚未普及 D、当时人们思想观念落后4、学思之窗: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人们耳熟能祥的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当他俩为雇主服役期满后,夫妻在归程中憧憬着幸福美

8、好生活。上面的戏词反映了他们的心声。思考: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答案: 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引言部分分别从上古传说和考古发现两个方面介绍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利用引言中神农氏的传说和农作物的遗存,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精神。运用谈话法,设计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二、检查预习情况:学生相互批改,并回答预习思考题的答案,教师再加以补充阐述。三、布置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探究题

9、(1)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点拨方法: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参考答案:A小农经济虽然有封闭性,但说“老死不相往来”太过绝对。(2)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小农经济下( ) A、自耕农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B、随租佃关系的出现,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大大加强

10、C、男耕女织有利于社会分工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个体劳动者尚不具备单门独户经营农业的能力,十分脆弱点拨方法:B项错在“大大加强”,应为“相对减弱”;C项错在“有利于”社会分工,小农经济下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大分工;D项错,因为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力牛耕的背景下,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使得个体劳动者具备了单门独户经营农业的能力。参考答案:A 2、小组合作探究题(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

11、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点拨方法:注重四则材料的共同点。参考答案:B项概括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而A、C、D项只反映四则材料中某一项的特点。(2)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点拨方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参考答案: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小农经济由此产生。(3)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在古代中国的农业

12、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参考答案: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参考答案: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自给自足;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四、教师精讲点拨 1、知识点辨析:(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但是小农经济只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自然经济可以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如封建庄园)。(2)自给自足不等于与市场没有联系 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与市场没有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需要的食盐等都需要从市场

13、购买。 2、探究题评析(1)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2)结合材料深入理解分析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3、规律总结(1)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是与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其生产目的主要是为满足自己需要的,除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是国家主要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着。(2) 我国的土地有限,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所以实行精耕细作是必然的选择。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一方面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过度垦荒、掠夺性的开发土地资源而获得的。后者造成了环境的的极大破坏,因此今天我们发展农业,一定要处理好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

14、、方法指导 (1)可用表格的方式去理解和记忆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小农经济的概况。 (2)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 (3)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五、课堂反馈训练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

15、合参考答案:B讲评策略: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答案:B讲评策略: B 注意题中信息变化,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在揭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铁

16、器牛耕的推广。3、“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答案:A讲评策略:A 首先要明确 “刀耕火种”是在七八千年前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的工具有石刀、石斧、石犁青铜农具是在商周时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4、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答案:B讲评策略:B由材料中“耕”、“牛”等字在人名中的应用,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牛耕现象。注意C项是在西汉中期后。5、下列不属于灌溉工具的是 (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风力水车答案:C讲评策略:C耧车属于

17、播种工具。6、“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参考答案:D 讲评策略: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精耕细作”的含义,即它是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由此可知D项叙述错误。7(2010浙江宁波高三模拟)(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

18、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8分) 参考答案:(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分)(2)牛耕大量退出

19、,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2分)因为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2分)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分) 讲评策略:第1问根据东汉“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辕犁回答农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需要紧贴材料,根据阅读、理解说明耕作变化的表现和原因。材料二共4句话,逐一分析、判别。“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一问需要思路开阔。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 ) A 石斧 B 骨制耒耜 C 铁犁 D 曲辕犁【解析】C石斧和骨制耒耜属于原始

20、社会时期的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曲辕犁出现于唐朝,应用于江南地区的水田。B 图为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促进了我国耕犁的完善。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是在汉代。2、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表明了( )A垄作法得以推广 B套作制的普及 C一年二熟制出现 D一年三熟制产生【解析】C 3、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

21、遭遇的同情【解析】D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A B C D参考答案:B讲评策略:“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家家守村业” 反映了重视农业的观念,“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安土重迁的思想。5、(选做)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

22、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BC D参考答案:B讲评策略: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农业种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从稻和粟南北兼有可以说明双方出现了交流,但不能说明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

23、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参考答案: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分散性。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参考答案: 材料二。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

24、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二、课后练习题情况反馈课案(学生用)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典型史实加以说明;3、 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重难点】1、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发展的条件2、影响小农经济的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3、小农经济的地位如何课前延伸【知识梳理】阅读“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子目,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完成填空。1、1963年考古杂志上有篇文章指出:(大何庄)有一座墓的随葬陶罐

25、中,还保存着少许的粟粒皮壳说明了它已经是当时人们的一种主要粮食。请你判断文章中的“大何庄”应该位于我国( )A、黑龙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珠江流域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1) 的国家。(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2)_。2.夏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具:商周时期出现(3)_农具,但在农业中只是少量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已懂得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

26、治虫灭害等技术。(2)作物:(4)_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阅读“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子目,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完成填空。3、文献记载梁武帝改革祭祀制度,以面食果蔬代替牺牲,并明令私宰耕牛要依法严惩。士族官僚傅昭连亲戚送来的牛肉都不敢吃,南海太守王僧孺在本郡移风易俗禁杀耕牛。这说明( )A、当时牛肉价格昂贵 B、政府重视牛耕C、牛耕在南方尚未普及 D、当时人们思想观念落后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开始:(5)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发展:西汉赵过推广(6),(7)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

27、翻土。(8)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9)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10)已经使用。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2)耕作技术:(11)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12)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

28、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农业灌溉(1)水利工程:有(13)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14);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阅读“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子目,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完成填空。4、学思之窗:“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人们耳熟能祥的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当他俩为雇主服役期满后,夫妻在归程中憧憬着幸福美好生活。上面的戏词反映了他们的心声。思考:董永和七

29、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集体耕作(1)特点:商周时期,土地归(15)_所有,工具简陋,劳动者集体耕作。(2)作用: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小农经济的形成(1)形成时间: (16)_时期(2)形成原因: (17)_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18)_的确立(3)特点:以(19)_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20)_,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小农经济十分脆弱。自主学

30、习记录卡1、自学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难之处?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交小组讨论?课内探究一、课堂探究11、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2、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小农经济下( ) A、自耕农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B、随租佃关系的出现,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大大加强 C、男耕女织有利于社会分工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个体劳动者尚不具备单门独户经营农业的能力,十分脆弱二、课堂探究2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