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4.05KB ,
资源ID:304421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4421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docx

1、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辅修双学位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题目 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 主修学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专业年级 10级应用心理学 辅修学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辅修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3)班 学生姓名 唐 润 美 学 号 * 指导教师 李 海 2013年 年 3 月 31 日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

2、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学号 :* 作者签名 : (手写有效) 年 月 日(手填时间) 摘 要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雇主之间的隐形契约,是员工在雇佣关系中关于企业和自身的付出与收获之间存在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它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企业与员工之间雇佣关系的不稳定性日益显露,如何吸引、留住、激励并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因此,本研究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下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进行探索与分析,旨在了解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在前人对心理契约和工作绩效的研究基础上,

3、通过Rene Schalk的心理契约问卷和Borman & Motowidloz的工作绩效量表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相关数据,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员工在心理契约和工作绩效在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3.员工的心理契约对工作绩效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 员工; 心理契约; 工作绩效AbstractPsychological contract is defined as the invisible,informal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agreements,wh

4、ich is about employees and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paid for each other in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It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employees work attitude and behavior.The current,the instability of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5、How to attract、retain、motivate and improve the employees job performance make the enterprise to realize the profit maximization is the key to win in competition.So,this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o the enterprise employees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

6、d job performance under 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to understand the employees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job performance.This study in the predecessors to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job performance.through Rene Schalk psychological contract questionnaire and Borman & Motow

7、idloz job performance scale,get the relevant date,then use SPSS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lated data,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Employees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job performance on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2)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8、 job performance of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actors. (3) Employeespsychological contract has a very good prediction effect of job performance. Keywords : employe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Job performance摘要.IAbstract.II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22. 文献综述.3 2.1 心理契约.3 2.2 工作绩效.6 2.3 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

9、的相关研究.83. 实证研究.9 3.1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9 3.1.1研究目的.9 3.1.2研究假设.9 3.2研究方法.9 3.2.1被试 .9 3.2.2研究工具.10 3.2.3统计方法.114. 结果与分析.11 4.1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11 4.2 员工心理契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12 4.3 员工工作绩效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13 4.4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检验.14 4.5 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145.结果讨论.15 5.1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特点.15 5.2企员工工作绩效特点.16 5.3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对工作绩效的相关及其影响

10、分析.17结语.18主要参考文献.19附录.21致谢.241.绪论 1.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剧烈,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方式,尤其是企业对员工心理状态重视的程度。由于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导致企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使组织难以实现对员工的承诺,传统的以努力和忠诚来赢得企业的认可的方式不在有效。此外,快节凑的现代生活方式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短暂、临时性的契约关系和自由、随意化的生活态度的个体不断增多。这使得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不断脆弱化,导致人才的流动速度加快,工作绩效大幅度的下降

11、等严重问题日益困扰着管理者,组织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有学者认为组织是以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及其雇佣关系的改变过程中,心理契约是最敏感、最能集中反映这种变化的核心要素。因此,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组织中的心理契约,试图通过它来维持和发展好员工与组织的关系。心理契约是员工根据自己对组织所做的贡献,希望组织给自己一定回馈的主观看法。与正式的契约相比,心理契约更能真实地反应员工自己对组织所承担的责任和组织对自己所承担责任的看法。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心理契约对于企业在管理方面有重要作用,如心理契约与员工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离职率等相关研究,以及心理契约与员工工作压力、工作态度的

12、相关性研究,但只要你在国内著名的期刊网上输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等关键词,你就会发现研究两者相关,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的文献少之又少。员工的心理契约会通过员工的行为与态度表现出来,积极的心理契约能对员工的行为起正向的影响,反之则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而这些影响会通过员工的工作绩效表现出来,由于员工的工作绩效对企业的业绩影响重大,因此,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普通员工的调查研究,验证员工心理契约相关的维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据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建议,有效合理的加强对员工心理契约的正向引导,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

13、作绩效。 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契约一直以来都是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而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国内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多以理论、定性研究为主,实证、应用型研究少之又少。由于心理契约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内隐性、个体性等特点,不仅不同主体在心理契约的内容和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同一主体的心理契约也会岁照时代背景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于当今中国特有的时代背景而言,这一论题具有新的研究意义。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这不仅仅有助于深化心理契约在组织中的理论与应用,使我国对心理

14、契约理论的研究更加丰富,而且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企业竞争加剧的形式下,心理契约与经济契约并存作为对企业员工关系的调节器,其作用相对于经济契约而言有过之而不及。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对心理契约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还比较陌生。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降低以及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性是管理者们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但由于管理者对员工的心理关注不够,这就需要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竟而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15、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加强对员工心理契约的正向引导,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绩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文献综述 2.1 心理契约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最早出自于社会心理学,后来被组织行为学家用于描述组织中雇佣双方之间微妙的人际关系和互动状态。对心理契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天我们众所周知的20世纪20年代梅奥的霍桑实验,与此同时,管理学家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关注在组织中人的行为。20世纪60年代,心理契约的概念被引入管理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雇佣关

16、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心理契约的研究也开始兴盛起来。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关于心理契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心理契约的概念和结构维度以及对心理契约的违背和应用等问题来展开的。2.1.1 心理契约的概念 最早使用“心理契约”这一概念的是Argyris(1960),他在1960年所著的如何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了员工与领班之间存在的一种隐形和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关系,并称之为“心理的工作契约(psychological work contract)”,但Argyris并没有对这一术语加以明确的界定。随后,Levinson 等人(1962)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心理契约”这一概念,他们在工人、管理和心理健康一书中

17、用“未书面化的契约(unwritten contract)”来描述心理契约,也就是说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对于彼此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互期望的总和。后来,Schein(1965)根据Argyris、Levinson等人的研究,把心理契约界定为任何时刻都存在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并将其划分为个体水平与组织水平两个层次。即个体对组织有期望,组织对个人也有期望。他认为心理契约虽然是内隐的,但它却是组织行为中的重要决定因素。Kotter(1973)认为心理契约是存在于个体与其组织之间的内隐契约,它将双方关系中一方所希望付出的代价以及从另一方期望得到的回馈具体化。早期的这些研究把心理

18、契约的本质界定为组织和个人的两个层面上的交换关系,这被认为是对心理契约广义的定义。随着对心理契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心理契约的概念的理解也产生了分歧。以Rousseau,Robinson,Morrison等为代表的研究者不同意将心理契约定位于组织上的观点,他们认为组织不具有主体性。Rousseau(1989,1990)认为组织作为契约关系中的一方,为心理契约的形成提供了背景和环境,但它本身是一个抽象的系统,并不像人那样具有形成心理契约的认知加工系统,并就此提出了心理契约是“在组织与员工个体互动关系的情境中,员工对于相互之间责任与义务知觉和信念的系统”1 。 MorrisonRobinson(19

19、97)把心理契约定义为“一个雇员对其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义务的一系列信念”2,这些信念都是建立在对承诺主观理解的基础上,未必被组织或其代理人意识到。 以上这些观点把心理契约从传统的雇佣双方“两维度、四方格”-组织所理解的组织责任和雇员责任、雇员所理解的组织责任和雇员责任”两个层次、四个角度的研究转移为雇员个体的“单维度、两方格”-“雇员所理解的组织责任和雇员责任”单一层面、两个角度的研究。这种对心理契约的界定方式强调员工对组织责任和自己责任的认知,定义的界限较为明确,便宜操作,在实证研究中常被采用。然而,依然有许多学者对上述观点持不同意见。Herriot & Pemberton等人(1996)认为

20、 Rousseau 的单层次研究较为片面,他提出的心理契约是“组织与个人在相互的关系中,所感知到的彼此为对方所提供的责任。这种知觉可能来自于对正式协议的感知,或者隐藏于各种期望当中”3。Guest(1998)也指出,在研究中缺乏雇主方面的视角会导致对其核心问题产生误导-毕竟心理契约是双方互惠互利的责任4。针对Rousseau提出的关于与员工相比,组织无法“感知”的观点,Guest提出组织“代理者”的概念,并且强调了作为组织代理者的管理方的代表在心理契约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国内学者陈加州(2001)强调“主观的约定”和“内隐的相互责任”5,并在实证研究中检验和总结了在组织和员工两方面中心理契约所包

21、含的具体的相互责任,为测试组织和员工的心理契约提供了明确的指标。李原(2002)认为“既然心理契约是一种契约关系,显然需要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双方才能构成这种关系6”,并把它划分为“员工的心理契约”和“组织的心理契约”两大部分。 正式的心理契约概念是从雇佣关系中针对员工与组织的关系提出来的7,然而随着研究的推进与发展,到现在为止,研究者们对于心理契约的概念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当前的研究领域中依然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方式。2.1.2 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 心理契约是及其复杂的心理结构,它具有主观性、内隐性、个体性、动态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不仅受个人、组织、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因时代的不同

22、而不同,许多研究者认为近年来心理契约的内容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心理契约的具体内容包含许多方面,因此很难把心理契约的内容一一罗列出来,为了对心理契约的构成要素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许多研究者从实证的角度对心理契约的结构加以研究,但得到的结果都不一致,大致可分为二维结构说和三维结构说。(1)二维结构说 Nacneil(1985)提出的在组织中心理契约主要包括两种成分-交易型和关系型成分,心理契约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Rousseau(1990)运用因素分析法对129名MBA毕业生心理契约的7项组织责任和8项员工责任进行研究,发现了交易和关系两个因子。Rousseau

23、& Parks等人(1993)认为心理契约整体上可以分为交易型和关系型两大类,它们在所关注的焦点、时问的幅度、稳定性、范围和明确程度上存在差异。Tsui等人(1997)也认为可以把雇主的责任划分为物质与精神两类,这种划分方式与Rousseau等人所提出的交易契约和关系契约及其相似。Millward & Hopkins(1998)在英国的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和不同职业的1200名员工,用Rousseau的“交易-关系”契约型模式为基础编制的心理契约测量量表进行调查发现:“相互责任”中有交易和关系因子的存在。Kickul Lester(2001,2002)对246名在职的MBA学员的组织责任进行因素分析发现,得出外在和内在契约两个因素。陈加洲等(2003)研究发现我国员工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