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7.63KB ,
资源ID:304411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4411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docx

1、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第一讲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教育:广义教育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首要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制度)、受教育者。教育的作用:对人类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高深性与专业性。(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的目的:由不同层次、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育人、育才;文化拓展。高等教育的功能:基本功能育人;促进社会发展: 1、政治功能

2、: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变革。 2、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3、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衍生功能1、促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流动,改变社会分层情况。 2、加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重组。 3、学术权力支配与调整的场所,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 4、帮助安置青壮年人口。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 横向结构不同专业。素质教育内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学生培养成为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个性良好、特长突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3、素质教育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早期大学代表(东)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西)柏拉图举办阿加德米学园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欧洲的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的诞生柏林大学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起源威斯康星大学我国最早将社会服务视为高校职能的大学:东南大学我国正式设立的大学汉代的太学我国近代大学的开始洋务运动中的京师同文馆第三讲 高等学校的职能现代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培养人才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研究重要职能社会服务前两个职能的进一步延伸通才: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才。通才教育: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人才的教育。 专才:在某一领域学有专

4、长,能独挡一面,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专才教育: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的教育。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在现实选择中,要将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结合起来。 理由: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出现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2、是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培养的需求。 3、是现有国情的选择。(追赶型经济需要专才;通才更容易适应社会。)马丁 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1、少数化高等教育人数15%;即英才教育 2、大众化高等教育15%人数50% 3、普及化高等教育人数50%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由英才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 模式:(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日本

5、):私立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平等的内容: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过程的平等、受教育结果的平等。高等教育效率:内部效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 外部效率指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与就业机会的关系。效率的提升影响因素:学校是否存在浪费;学生的成绩是否理想;学生所学是否有用。平等和效率的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四讲 高校教学的主体高校教师:广义凡是将知识、经验、技能等传授给别人的人。 狭义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群体性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一)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

6、开发者 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二)职业训练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群体专业化。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与工作有关的成果或成就。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1、物质待遇和生活境遇是否改变 2、职称等晋升状况是否改变 3、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是否改变影响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教师的成长高校教师的成长:广义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

7、体以及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包括:1、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2、专业发展:(1)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资格基础) 条件性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条件保障) 实践知识(内在要素) (2)专业能力的发展即教育教学能力,是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3)专业情意的发展其健全意味着教师专业化的成熟境界。狭义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接受师范教育之前 2、虚拟关注阶段职前 3、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专业发展的关键期(骤变与适应) 4、任务关注阶段各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

8、时期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高校教师的成长途径:1、专业学习正规的学校教育 2、专家引领最有效形式:教学现场指导 3、同伴互助实质为专业人员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 4、个人反思教师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第三条路径” 内容: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风格反思高校教师的任务: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参与学校管理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遗传、教育(主导作用)、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大学生的特点:(一)身体特点身体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水平 (二)心理特点心理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却尚未成熟的阶段。 心理发展表现:1、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还不成熟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

9、带主观片面性 3、情感丰富但波动较大 4、意志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 5、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 (三)学习特点主动性、开放性(环境影响学生,学生适应环境)、独特性、创造性(萌发新思想,提出新观念,独特解答问题能力)大学生的角色定位:由其学习特点决定1、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 2、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3、是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的学习者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高校师生关系具体内容:1、教育关系师生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和管理)2、心理关系认知关系(基础)、情感关系(润滑剂);

10、平等3、道德关系师生双方都能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践行道德规范、承担道德责任的关系。(师德起决定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体间性”关系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批判第五讲 高校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等的总和。高校教学内容具体化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最主要载体)。课程:是在一定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组成,用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 大课程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制约因素:知识(来源,基础)、学生、社会(体现社会服务职能)课程流派:学科中心

11、论、学生中心论、社会中心论 课程类型: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课程的分类:(一)内容组织形式:1、学科课程(1)分科课程:最传统最常见 (2)关联课程 (3)融合课程:生物化学、物理化学 (4)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 2、活动课程以经验为中心,实验、课程设计、实习 3、核心课程问题课程、基础内容 (二)按表现形式:1、显性课程(上述) 2、隐性课程:指通过学校的环境、气氛、风气等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而起到教育作用的一种课程类型。 (1)物质层面:校园环境、物质景观、教室布置等 (2)制度层面:教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 (3)精神文化层面:办学思想、校风班风、传统等 (三)按功能:公共基

12、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四)按修习要求: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其进程的总和。1、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应该选择哪些课程 2、课程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如何构建考察课程组合方式三维度:各要素间的比例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课程设计: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1、 课程方案的设计在我国表现为:教学大纲 在美国表现为:课程标准2、 课程目标的明确3、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三因素:学科因素、学生因素、社会因素 三准则:连续性、程序性、统合性 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实现教材的“

13、选优选新” 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认识: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高等教育的改革:核心是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我国高校课程现状:1、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 2、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 3、课程内容表现为分科多于综合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 (1)通识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观一种理念,贯穿于所有教育教学环节中,不仅仅是增加一两门课程。(2)通识通才,通才强调“才”,通识强调“人”。(3)通识教育内容: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功利性、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

14、(1)基础化:调整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 (2)弹性化:调整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综合化不是简单地把相关学科的内容拼凑起来,应该建立在学科整合的基础上。第六讲 高校教学的过程教学活动:广义涉及知识传递和经验获得的活动。 狭义特指发生在学校教育领域之内的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围绕共同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展开的认知和实践过程。教学活动的内涵:1、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3、教学是课程资源拓展的过程。 4、教学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辨证统一的过程。 5、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彼此交融的过程。课程资源

15、:富有教育价值、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1、目的教育性特点 2、内容发展性特点 3、过程真实性特点 4、方式互动性特点(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对话为主要形式)高校教学“中间过渡性”特征:高校教学活动承担起的由学校教育向社会实践的合理、有效过渡的职责。“中间过渡性”原因:1、由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 2、由高校教学自身的内在价值和独特功能决定。 3、由高校教学过程的认识客体教学内容特点决定。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1、教学相长性规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 2、教学发展性规律(知

16、识与智力相互促进) 3、教学教育性规律(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要求。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结合因材施教;发挥学生才智;鼓励主动学习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提升学术和思想水平;言传身教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为基础,科研促教学;把科研用于教学实践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实践训练;欣赏鼓励学生创造高校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教师的教学行为:主教、助教、管理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认知方式。1、接受性学习方式 2、自主性学习方式 3、合作性学习方式 4、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活动的策略: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1、 知识呈现的策略(1)讲

17、授策略:讲纲要;讲内容;要点总结 (优势):信息量大;受众面广;主控性强;耗时小 (2)直观演示策略 2、信息沟通的策略通过对话:(1)问答:问题围绕教学内容 给学生思考时间 均等的回答机会 教师适时回应 (2)讨论:分组自愿或就近原则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指导和管理 讨论时间长短适宜 锻炼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巩固知识的策略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 4、组织管理的策略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两大职能第七讲 高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三要素:1、评价者校外评价者、校内评价者(主要)2、 评价对象(1)教学

18、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对象 (2)教学活动的客体:培养方案、课程、教材等 (3)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教学资源 (4)对评价本身的评价:即元评价3、 评价标准与方法教学评价的目的:管理性目的、发展性目的教学评价的功能:鉴定分层功能、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导向功能、教学功能教学评价的类型:(一)按标准:1、绝对评价:评价群体之外确定标准(如CET4、6)2、相对评价:评价群体之内选择标准 3、个体内差异评价:某个体的过去与现在;其不同侧面 (二)按目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如期末考) (三)按结果表达:定量评价(数学方法)、定性评价(描述性语言)教学评价的内容:(一)学生

19、学业评价1、内容:学生学业过程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2、方法:(1)传统:日常测验 期末考试、考查 (2)新兴:学习契约:原则协商性、灵活性、指导性 量规:评价表或评分细则 (二)教师教学评价1、内容:素质、工作过程、工作结果 2、方法:(1)课堂观察:运用最广泛 (2)学生的学业成就:学生考试、获奖成绩(3)学生评教:指在每学期期中或期末,由学生按照评教指标体系对任课教师的师德、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的评价。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意见必须得到重视。2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对教师开展评价。3 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评教工作,

20、以发展眼光对待评教结果,杜绝打击报复学生的心态。 (4)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档案袋评价法学习契约:是一种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的书面协议,用来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以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等。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兼顾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使个人在评价中得到发展 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价值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与方法多元化 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信息化、网络化,更加效率、准确第八讲 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备课:预先为课堂教学做的准备,是一种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备课的步骤:学期

21、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备课的内容:四备1、备教材:(1)备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2)备教材的地位 (3)备教材的重难点 (4)备教材内外隐含的教育资源 2、备学生(重点):1、了解学生原有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 2、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3、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3、备教法和学法 4、备教师自己:1、结合实际选择适当教法 2、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3、勇于创新、超越自我 5、教案的编写:方法文字表达法、列表一览法、卡片提示法说课: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教学科研人员系统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说课的作用:

22、1、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开展 3、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说课的特点:简易性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说课的原则:理论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逻辑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特色性原则说课的程序:确定课题、精心准备、形成说稿、进行说课与答辩项目备课说课上课概念实施方案,教学活动教研活动教学活动对象学生同行学生目的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形式教师个体的静态活动集体进行的动态教学备课活动面对学生的双边活动内容运用教材及教育科学理论运用教材要求实用,只需写做什么怎么做说明做什

23、么怎么做,还要说明为什么评价以教师整体素质为标准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规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 1、讲的艺术口语:(1)作用:教学工具、影响学生审美、融洽师生关系 (2)分类:开场白、阐释语、结束语 (3)要求:言之有理字正腔圆,科学准确 言之有序表达方式有逻辑性 言之有物内容丰富、生动形象 言之有情充满感情、抑扬顿挫、有节奏 (4)锤炼:练运气、练发声运调、练吐字、练节奏 2、写的艺术板书:(1)作用:提炼课堂精华、突出教学重难点、直观省时 (2)分类:提纲式、语词

24、式、表格式、图示式 (3)原则:精心构思、整体设计 合理布局、虚实相生 书之有序、擦之适时 3、做的艺术教态:体态语言艺术(1)概念:人际交往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表情、沉默、服饰等) (2)分类:动态无声交流(表情、动作等)静态无声交流(站姿、发型等)静态有声交流(哭笑、声调等) (3)特点:辅助性、直观性、情境性、差异性 (4)功能:协调辅助教学内容、展开和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秩序 (5)要求: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 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 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 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霍尔人际距离:亲密距离(45cm);个人距离(45cm-1.2m);社交距

25、离(1.2-3.6m);公众距离(3.6-7.6m)评课:指评课教师在随堂听课后对授课教师某堂课的教学活动行为和结果进行一系列评价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评课的特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科学性强、发展性强评课的类型:示范性评课、提高性评课、研究性评课、检测性评课评课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尊重教者原则、详略得当原则一堂好课的标准: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教的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否主动、生动、欢乐、有效。1、 主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创造性得到体现和发挥。2、 生动:课堂气氛活跃。3、 快乐: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开心。4、 有效:课堂评价

26、的根本指标,指完成预定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第九讲 高校的科学研究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1、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2、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 3、高校是技术创新系统执行主体的组成部分 4、高校制度创新系统是国家制度创新系统的实现形式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很强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做出创造性成果、有建树的人。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1、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 2、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 3、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科研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科研能1、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 2、提

27、高研究者的学术水平 3、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科研面临的挑战: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高校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 2、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与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缓慢的矛盾, 3、社会急剧变化对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与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 的矛盾。4、国家对建立若干所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迫切需要与我国现在高校学术水平低、与一流大学差距大 的矛盾。高校科研的发展目标:加强原创、鼓励交叉、聚集人才、强化组织、科教结合、贡献社会高校科研的政策措施: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 3、改善科研创新的基本条件,加快

28、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组织和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5、坚持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 7、大力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的创新工作。高校科研的类型:(一)按生产关系: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广研究(科学研究的主战场) (二)按研究方法:现象型研究、试验型研究高校科研的原则:(一)高校科研的价值追求:意义性(核心、首要)、科学性、创新性、现实性、普适性 (二)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1、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2、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原则3、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第十讲 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高校科

29、研的步骤:1、确定选题并制订研究计划 2、进行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 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1、观察研究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从而了解某些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2、实验研究法:在有目的地变革事物的过程中观察事物、探索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照法、析因法、验证法、模拟法) 3、文献研究法:最常用方法。 五环节: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文献综述 4、调查研究法: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问题或探讨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1、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科研 2、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而难获科研立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1、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的学术态度 2、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 3、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课题选题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文献综述特点:综合性、评述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第十一讲 高校的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威斯康星思想把大学的资源和能力直接用于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对社会需求作出反应的一种外适功能,指大学在遵循自身特性与规律的前提下,以自身的学术优势为基础,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大学的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