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41.01KB ,
资源ID:304212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4212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诗歌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诗歌汇编.docx

1、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诗歌汇编2010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详析 一、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答案:(1) 踏(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

2、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3)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解析解此类题,必须把相应的诗句还原到原诗之中,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其蕴含的思想情怀,才能与眼前的诗句比较,从而做出准确判断。A项是陶渊明的诗句,表达的情怀和文本一样,都是隐逸恬淡之情;B项是李白白诗句

3、,表达的是对蜀道艰难的畏惧,寄寓的是对官场的厌恶、对朋友的关切之情;C项是杜甫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国家不幸和自身生活艰难的感伤;D项是白居易的诗句,表达的是孤独苦闷的情怀。赏析1.郭祥正:郭祥正,北宋诗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人(今属安徽)。少有诗名,梅尧臣称赞他是李白的后身。举进士后,熙宁年间曾知武冈县(今湖南武冈),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他赞成王安石实行新法,然又为王安石所不满。后通判汀州(今福建长汀),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又弃官隐居于当涂青山。2.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径:小路。崖:山崖。苍:深青色。坞:山坳。抱:环绕,围绕。直译:(我)走在一条沿着山崖的小路

4、上,脚踏着深色的崖壁,半山坳寒冷的云朵环绕着山泉和岩石。3.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酒熟:酒酿制结束。直译: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败的花朵落满地面,没有人的行迹。二、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安徽卷)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lng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

5、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案: 8.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答案:9、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

6、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解读】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杜甫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其间曾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在这儿,他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心忧国家的杜甫写下了这首岁暮诗。岁暮远为客,首句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岁尾年末,不能跟家人团聚,还是漂泊异乡。边隅还用兵,一个“还”字,多少无奈忧愤尽含其中。颔联紧承首联,具体写吐蕃兵势的浩大,“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犯”“动”示敌人来犯的气势,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冲击。颈联

7、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天天在流血,真是惨不忍睹,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这里用汉代终军请缨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朝廷中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身殉国难的人。尾联先用反问“济时敢爱死”,如果于国有济,我敢吝惜一死吗?暗示自己渴望能赴难报国的决心,最后一句“寂寞壮心惊”,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无奈和悲愤。这里“寂寞”一是说自己流落阆州,真是寂寞,二是说自己为朝廷所弃,他乡作客,报国无门,但诗人是不甘心这样寂寞的,所以才会有“壮心惊”的心情。三、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

8、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_答案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_答案 1、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答案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解析:所设的第一小题是对“子规”意象含义的理解。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

9、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寓意,即用以表现对故乡的思念。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要解答本题的难度就不大了。 第二小题则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但A与B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准确理解诗歌的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借助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写作技巧表现诗歌意蕴。如果能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就变得容易了。这一首送人归京师诗歌,作者先是描写了门外叫个不停的子规鸟,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反常场景的描

10、写,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既然只是因为思念故土,而惆怅失意,当然要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是: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送友归京,触景生情,心生忧国之愁。诗里的寄托、感慨、讽喻,和伤离感乱之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正是诗人写出“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的原因。它们矛不矛盾,只要能把握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就能找到突破口了。这样要结合诗歌内容来组织答案的出题,正是江西卷语文高考诗歌赏析题一贯坚持的方向,它提示考生,只知道堆砌术语的答题方式是没有市场的。附: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

11、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太学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开德府教授。后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著作佐郎等职,不久谪监陈留酒税。北宋亡,奔徙于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高宗绍兴元年1131,抵临安(今浙江杭州)。历任中书舍人、侍讲、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等职。绍兴七年任左中大夫,参知政事。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第三位宗师,但他不像江西派诗人那样, 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

12、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四、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辽宁卷)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g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

13、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

14、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五、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浙江卷) 定林(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

15、要解析。(3分)答案:22、 “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3、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定林寺依山临溪,古木参天。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经常到此游憩,并写过不少诗篇。这首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首。长期繁重的政务,使诗人体衰多病;来自反变法派的激烈攻击,使诗人的心灵也蒙受了创伤。他是多么需要一个清幽的环境来涤虑祛烦,休养身心!定林正是这样一个理想所在。首句“漱甘凉病齿”从养身的方面赞美定林的风物宜人。“漱甘”化用了晋书孙楚传中“

16、枕石漱流”的典故。“枕石漱流”是隐者的行为,正合诗人当时的处境。不说“漱流”而说“漱甘”,表明诗人对定林的山泉溪水十分喜爱。“凉病齿”是说水泉清凉,对于病齿特别相宜。次句“坐旷息烦襟”,从养心的方面赞美定林的清静可喜。久坐之后,能令人澄心息虑,邈然神远。两句写定林的好处,摒绝景语,纯从自身的感受道出,而定林的山水林壑之美,已在不言中。颔联写水边脱屦与岩上敷衾两个细节,透露出诗人微妙难言的衷曲和守正自信的品格。水边脱屦,化用王勃山林兴序中语:“簪裾见屈,轻脱履于西阳;山水来游,重横琴于南涧。”(全唐文卷一八四)诗中易“脱履”为“脱屦”,意思稍晦,但“簪裾见屈”,恰合自己身分。诗人用世之心十分强烈

17、,罢相盖出于不得已;行吟泉畔,岂是素愿?水边脱屦这一行动,看似放达不羁,实际上颇有几分离骚的意味。岩上敷衾,暗用古语“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之意。“就敷”两字,见其不加选择,随遇而安。诗人扪心自问,衾影无愧,故出处进退,无所不可。颈联所写白日对云而眠,晚上值月相寻,留连忘返,安之若素,正是这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襟怀,极富理趣。“真乐”一词,见于列子仲尼:“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晋张湛注:“都无所乐,都无所知,则能乐天下之乐,知天下之知,而我无心者也。”“无心”是指无机巧之心。诗人自问出处以道,未尝杂有机心,故退居林下,能乐天下之乐。“真乐非无寄”的“非无”两字,用双重否

18、定的语气强调了一个肯定的意思,即“真乐”是无处不寄、所在皆有的。由于诗人达到了这样一种思想境界,所以连悲鸣的虫声也感到非常悦耳动听了。虫鸣之声,本无所谓悲与不悲。“欢者闻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旧唐书音乐志录唐太宗语)诗人对于“悲虫”之音感到愉悦,可见他内心欣然自得,将贵贱、荣辱、得失,一概付之度外,连整个身心都陶醉在无比美丽的定林秀色之中了。通篇即兴即事,信笔点染,天巧偶发,若不用意,吟咏久之,始知于淡静闲适之中,寓有无限悲壮曲折之意,故贺裳击节叹赏说:“作闲适诗,又复如此,真无所不妙。”(载酒园诗话) 六、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 减字木

19、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 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

20、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

21、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

22、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

23、。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据该篇后记文字“绍兴壬申春,芗林瑞香盛开,赋此词。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可知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开”的春天;因词人自号“芗林居士”,可见“芗林”系指其所居之处;是年三月十六日词人要执意挽留的“春光”尚未归去,而词人却辞世而长去了,这首留世词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别的绝笔了。向子諲y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 善,李纲罢相,子諲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

24、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七、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

25、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

26、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八、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湖北卷)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答案:(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

27、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

28、,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所谓反衬,就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分析鉴赏】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

29、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

30、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

31、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天也,你不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做地!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人砖能堪。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