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2 ,大小:286.99KB ,
资源ID:304204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4204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 新教材新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 新教材新学案.docx

1、精品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 新教材新学案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1)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9)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16) 单元自测(一) (24)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29)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9)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37) 第三节 城市化(46) 单元自测(二) (53)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58)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58)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66)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73) 单元自测(三)(81)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86)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86) 第二节

2、工业地域的形成(94)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00) 单元自测(四)(107)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11)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11)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18) 单元自测(五)(124)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29)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29)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38) 单元自测(六)(147)期末测试题(153)参考答案(160)第一章 人口变化单元目录 1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

3、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人口增长模式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渐 更替原始型高高低不断提高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二、学法指导 (一) 重点难点 1人口的数量变化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并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可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基本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世界某些国家或地区、你所在地区人口的数据资料,绘制人口的数量变化图表,探究不同区域层次的人口发展基本类型、基本增长模式和因人口迁移而形成的人口数量变化。 2人口的数量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它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地

4、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两种差异形式。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处于现代型增长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处于传统型增长模式;全世界的增长模式总趋势是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3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差异性是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各国、各地区人口的数量增长幅度不同,且各自具有不同特点。我们可以在分析每一类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联系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

5、素,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考点分析 较多涉及的内容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类型的特征;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重视对人口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而不能简单地记忆;二是应抓住人口增长模式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内在联系的主线,注意对数据图表的分析与运用,理解和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存在着地区差异的成因。 例题 下页上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该题的关键在于

6、明确读图的方法和掌握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生率一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这个关系是掌握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前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实际上是这三个率的不同组合。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得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口的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 ) 1B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2下列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正确顺序是( ) 2A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3德国、匈牙利等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呈现 ( ) 3D A高增长 B低

7、增长 C零增长 D负增长 4有关我国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 ) 4C A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B1949年以后 20世纪70年代期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一直属于“传统型” C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现代型”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自发实现的 5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围家县 ( ) 5CA B C 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6CA全世界总体上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现代型”阶段 B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具有同步性 C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人口增长模式向“现代型”的转变

8、D人口的数量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与文化及环境无关71995年天津市人口出生率是102,人口死亡率是O62,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 7B A原始型 B现代型 C过渡型 D传统型8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 8B A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处于“过渡型” B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为“传统型” C总的来说,世界各国与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D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但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均已属于“现代型”根据下图,回答下列910小题: 9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 ) 9A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10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 10A A B

9、 C D 二、综合题 11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曲线、表示人口出生率的是 。11(1)(2)图中A段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速度 ,属于人口增长模式的“ ”。 (2)高 高 低 原始型 (3)图中B段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为“ ”。 (3)高 低 高 传统 (4)图中C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 ,属于人口增长模式的“ ”,人口年龄结构呈现 。 (4)低 现代 老龄化 12读“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1989年约为11亿,比1949年增长了1倍多。

10、这期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12(1)过渡型 (2)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 ,原因是 政策。(2)下降 实施了计划生育 (3)从总趋势看,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向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的“ 型”转变。(3)低低低现代 13读“2000年各大洲人口的数量变化状况”表,分析回答:大洲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非洲3.81.42.4北美洲1.40.9O6拉丁美洲2.4O61.8亚洲2.2O81.4欧洲1O1.1一O.1大洋洲1.8O71.1 (1)表中出生率最高的是 洲,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洲,原因是 。此大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 (1)非 非 经济发展与

11、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传统 (2)表中出生率最低的是 洲,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洲,原因是 。此大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2)欧 欧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与生育观念的变化现代 (3)表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洲,原因是 。(3)非经济、生活及医疗卫生水平仍偏低 14读数据表,在右下图中绘制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的数量变化柱状统计图。14略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1997年)国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韩国1.50.6印度2.91O尼日利亚4.31.3埃及2.9O8德国O931.09能力拓展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它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

12、说明一般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1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平均预期寿命越长2指出不存在上述关系的一个国家。 2墨西哥 3孟加拉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如果该国的人口出生率为45,计算其人口死亡率。 3 19相关信息中国历代人口与人口普查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统计人口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2世纪,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所谓“数万民”就是统计人口。当时统计的数字约1 355万;汉朝有“算赋法”;隋朝有“输籍法”;唐代有“户籍法”;宋朝采用“三保法”;元顺帝初年,全国人口达到八千万左右。明朝有“户贴制度”,现存明初洪武年间的户口统计,其总数均已达到一千余万户,

13、近六千万人口。 具有近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09年清朝政府下令开展全国人口普查,当时推算我国人口约37亿;第二次是国民党内政部举行的人口普查,当时只调查了13个省份的人口,1931年发表的全国为47 480万人口的数字,是后来估算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于1953年、1964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三次人口普查的时间都确定为7月1日O时。 前两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计算技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1953年的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约为58 260万人;1964年的人口普查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和职业三项,全国人口为69 122万人;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14、,调查项目共19项,并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100 391万人。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人口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的生育率却维持在高水平,19491958年出现“第一次生育高峰”,人口净增加近12亿。19621970年,9年净增人口157亿;19711980年,全国总人口由852亿增加到987亿,净增人口135亿。 1990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7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13 051万人,9年净增人口127亿。 19821990年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发生了明显变化,1990年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人数从1982年的604万上升为

15、1 576万,其增长率为160;高中文化程度者的增长率为9;初中文化程度者的增长率为48;小学文化程度者的增长率为18。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588。 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851990年的5年间,中国人口迁移总量达3 413万人,年均迁移率约为615;其迁移规模在不同地区之间极不平衡。在迁入人口中,迁入城市的有2 0884万,迁入镇的有6795万,迁入农村的有6161万。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2001年11月1日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为:全国总人口129 533万人。与1990年相比,10年增加了13 215万人,增加了1166,年

16、均增长率为107,比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说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光明日报2000年10月23日)世界的人口数字 联合国统计资料:世界人口1997年约为584亿,目前世界人口每年净增8 600万人,其中发展中国家每年净增8 457万人。 联合国人口基金报告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总数约为75亿,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预测有16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墨西哥、菲律宾、埃塞俄比亚、伊朗、刚果、越南。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4亿,2200年世界人口将达110

17、亿。 2150年,中国人口总数将增加到16亿,印度将增加到17亿,亚洲其他地区将增加到28亿。 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5月报告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均出生时预期寿命将从现在的66岁,提高到73岁(1955年为55岁)。人类进入21世纪将活得更健康、更长寿。西方国家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以上,意大利、冰岛、日本、瑞典高达82岁,俄罗斯72岁,印度71岁,中国75岁,非洲一些贫穷国家不足60岁。世界人口增长会放慢 美国环境组织世界观察研究所认为,世界人口增长将逐步放慢。该所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各国政府面临着向国民提供教育、医疗保健和就业的压力;同时,一些新的威胁,包括艾滋病流行、水

18、资源短缺、人均可耕地日益减少,可能会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 这份研究报告说,1998年末,联合国将2050年时的世界人口预测从原来的94亿降低到89亿,这减少的5亿入口中,大约有23会因入口出生率下降、13会因人口死亡率上升造成。 【阅读提示】 通过阅读上述资料,你对我国人口增长及其发展趋势及世界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哪些更深刻的理解呢?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相关信息 一、知识网络 二、学法指导 (一)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永久性的或长期性的空间移动。按地理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随社会发展呈现

19、不同的特点。重点要掌握当今人口迁移的特点。我们在学习掌握过程中,对人口迁移的概念要在理解基础上运用一些人口迁移的具体数据资料,绘出人口迁移形成的数量变化图表,探究国际间、地区间人口迁移的特点。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和个人对生活或职业的需求是主要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用具体实例说明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真正理解这些原因对人口迁移形成的作用。 (二) 考点分析 本部分内容多考核的是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的特点;中国人口分布和迁移的特

20、点;通过情境实例,分析具体国家、地区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形成原因、对本地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我们在作答时要注意利用图表数据分析不同国家、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成因和后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给予的情境,正确判断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题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下图并分析: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 答案 (1)C (2)主要原因

21、: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人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后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解析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是其中考核的重点。本题以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和城乡构成为背景,考核对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成因和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第(1)小题较为简单,只要清楚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结合图示信息就容易得出答案;第(2)小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且

22、具有开放性特点,回答时思路一定要开阔,回答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要联系到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而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直接后果则要联系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来回答。相关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是逐水草而居,影响其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1C A太阳辐射 B矿产资源 C淡水分布 D地形 2我国黑河一腾冲一线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6。下列关于其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2D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B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D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3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地

23、区形成人口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 ( ) 3B A干旱灾害 B部族战争 C气候变迁 D蝗虫灾害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地区有 ( ) 4B A黄河、长江的上游地区 B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 C黄河、长江的下游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之一是 ( ) 5D A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 B人口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C北美和大洋洲是人口大量迁出的地区 D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6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 ( ) 6B A政治原因 B经济原因 C军事原因 D城市化和开发国土原因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 ( )

24、 7A A从东北部向墨西哥湾沿岸 B从西北部向大西洋沿岸 C从大西洋沿岸北段向太平洋沿岸南段 D从阿拉斯加向五大湖附近 8目前,一些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向郊区移动的原因主要是 ( ) 8C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C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D农业提供不出更多的产品维护城市人口的增长9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流向,正确的叙述是 ( ) 9A A欧洲由战前迁出区变为战后的迁入区 B战前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新大陆迁向旧大陆 C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达国家迁向发展中国家 D非洲、拉丁美洲一直是人口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一直是人口迁入区10深圳能够吸引全国各地大量

25、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 ( ) 10AA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 B矿产资源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 C毗邻香港特区,地理位置优越 D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二、综合题11读“伦敦、墨西哥城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回答:(1)A为 城;B为 城。11(1)墨西哥伦敦(2)A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A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因其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吸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城市化。 (3)B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3)B城人口变化幅度很小;城乡经济差别不大,相互之间交通便利,进入城市定居的人口增长缓慢。 12读“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填表说明我国不同时

26、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原因: 时间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 历史上 19491984年 1985年至今 时间迁出地迁入地原 因历史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19491984年辽、鲁、沪、川除西藏外的其余省区国家开发内地、建设边疆1985至今内地贫困的山区农村沿海发达的大城市改革开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多;城乡、地区间的经济差异13读下页“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1984年后,我国流动人口数呈逐步上升趋势? (1)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后,农民开始可以向集镇流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城市各项不利于人口迁移、流动的政

27、策逐步取消,如从粮油到生活资料的全面开放,彻底改变了80年代中期以前人口流动的种种障碍,使得人口流动起来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不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城务工是他们最先的选择;我国长期各种政策造成的城乡,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客观上又是人口由中部、西部向东部流动的吸引力。因而形成了1984年后我国流动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 (2)1984年后,我国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如何? (2)1984年后,我国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3)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3)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性的,行为目的以务工经商为主;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能力拓展 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有(写简称) 、 、 ;人口密度最低的直辖市是(写简称) 。1鲁豫苏 台渝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 。 2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 、 、 、 3乌鲁木齐兰州包头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