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1.20KB ,
资源ID:304145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4145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终极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终极版.docx

1、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终极版土地经济学(第三版)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土地资源: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来源。2、土地资产: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力3、土地的特性A 土地的自然特性1) 土地的原始性2) 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绝对有限性3)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不可搬动性4)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5) 土地的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6) 土地利用的生态整体性、多异性、多样性、B土地的经济特性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3农业用地和城乡建设用的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此外,还存在有土

2、地利用的适度规模性和集约性、粗放性;土地投资效益的积累性和扩散性;土地和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土地经济区位的可选择性及土地价值的二元性4、土地的功能A 承载功能为人类提供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地、场地、空间、道路和立足地,而成为生存和生产活动的基地在发生作用。B生育或生产功能土地作为基本生态环境要素、基本资源和生产资料,为人类社会和生命系统提供产品所具有的生育和生产功能,包括为人类和一切生物提供各种必须的生物产品、营养品和矿产品、原材料和动力资源。C可耕功能D资源功能土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E土地的其他功能1土地的生态功能2土地用途与功能的社会化和多元化3土地的资产积蓄和增值功能4土地的景观功能第2

3、章 人地关系理论1、土地人口承载力1、概念: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已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2、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最大的能力) 人口需求水平3、人口承载力的测算A区域人口承载比SR=P/PSR-区域土地人口承载比P-预测人口P-土地人口承载力一般情况下,SR1表示土地超载2、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3、社会经济法战需要4、产品价格5、交通运输视野的发展状况6、土地开发利用计划

4、7、土地共计者的行为8、制度因素3、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1、增加土地利用面积。E:高层建筑2、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E:南方的婚纱镇3、调整居民消费结构E 住房,居者有其屋,公租房,廉价房4、研究和推广新技术E第四代住房5、提高交通运输水平6、完善现有的土地制度7、保护土地资源4、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1)社会因素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人口规模和结构 家庭结构 居民生活水平(2)经济因素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经济规模 产业结构 物价水平(3)政策因素对土地的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供应政策 农地保护政策 住宅政策5、土地市场构成要素1、含义:土地市场的构成也包括主体 客体 管理者和交易场所四个方面v

5、主体:土地市场主体即土地市场的参与者(法人和自然人),包括供给者、需求者、中介者和管理者。v 客体:就是土地本身及其产权关系v 管理者:市场的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在于维持交易秩序,提供交易质量和效率,协调土地交易关系。管理者除必要的行政手段外,主要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进行管理v 交易场所:土地权利交换的领域或场所,包括有形土地交易场所和土地无形交易场所6土地市场功能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2.充分实现土地的价值3.优化产业布局4.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5.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调节各方利益7土地使用权市场1.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A 农村集体所有农用地使用权市场B 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

6、 2.城市土地使用权市场一级市场:军事用地、政府划拨 出让市场二级市场: 土地使用权交易三级市场 再次交易土地出让市场(一级市场)是指国家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土地使用权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土地产权交换关系,这种关系一般体现在国有土地有偿有期限出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给土地使用权过程中土地流转市场(二级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主体把从土地出让市场上所取得的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或以其他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转租给经土地所有权主体许可的其他土地使用权主体以及再转让、再转租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也即土地使用权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交换关系8土地所有权市场1.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市场 我国的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

7、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布的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满足国家公共利益。2.美国土地所有市场:私人土地、联邦土地、州及政府地方土地。在美国,私有土地和公有土地的所有权受到法律同样的保护,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买卖和出租。3.日本的土地所有市场权:在日本,私有土地所有权只为通过了政府的土地交易价格和土地使用目的审查就可以自由流转。4.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市场 我国台湾地区先行的土地所有制是“平均地权”的土地制度,即农地农有、市地市有、富源帝国有。第4章 地租理论1、地租的性质、形式、种类2、地租的属性:地租是剩余价值,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地

8、租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以及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两权分离为前提按照广义地租分为以下三种形式:A 契约地租或商业地租B 地租C 经济地租按照经济地租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级差地租(差额地租)A级差地租1系因土地沃度、区位和宁适度所造成的的土地与土地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差额,是由于其矿长作用和加深作用联合所促成,依其成因目前可分为三种形态。B级差地租2(集约度差额地租或第二型差额地租)因追加投资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由于集约地租会发生土地报仇现象级差地租I形成条件 质量 区位 差异; 级差地租II形成条件 连续追加投资;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条件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平均; 三者形成原因:土地所有权垄断 三

9、者形成源泉:工人的剩余价值 2.绝地地租 是指因土地所有权的作用形成地租。绝对地租与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率无关,它既发生在发生在边际土地上,也可以发生在超边际土地上。3.垄断地租(独占地租)因某些少数名优产品的特优土地,由于其茶品具有垄断价格而产生垄断利润,称为垄断地租。4.准地租 是在短时间内因使用固定资本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一 级差地租理论1.马克思认为土地有限,而且有质量和生产率的差异,从而产生了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的实质,就是那种利用较好生产条件而生产率不同的土地所生产的超额利润。2.超额利润:商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超额利润是因土地生产率来决定。超额利润不是级差地租,而

10、是形成极差地租的实体。3.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于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成为其他部门向农业转移资本的一个障碍,如果不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绝对地租,资本就不能转向农业部门,即使最劣等的土地也是这样。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农业中能够形成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实体)的条件。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使超额利润保留在农业部门内部并使之转化为绝对地租的原因。 4.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某些土地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能够生产某些特别名贵又非常稀缺的产品。这些产品就可以

11、按照不仅大大超过生产价格,而且也超过其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售。 这种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地所有权,因而转化为垄断地租,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 第5章 地价理论1地价含义土地价格:购买土地所有权的价格。二地价的特征1.土地价格实质上是土地权益的价格2.土地价格不由生产成本决定3.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4.土地价格程上升趋势5.土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地价的特征:土地所有权的计量依据,土地生产与利用的单向,各权力主体利益分配的工具,征税的依据,调节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3、地价体系P721.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2.土地价格=地租/土地还原利率 3.

12、基准地价(平均价格)分为城镇用地基准地价和农用地基准地价A城镇用地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或土地条件相当的地域,按照商业40年、居住70年、工业50年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时点上法定最高年期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B农用地基准地价依据农用的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条件评估的农用地不同级别、不同地类的平均价格,其实质是土地内部流转的价格,即农用地承包经营权价格4.标定土地价格: 标定土地价格是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评估的具体宗地在公开市场和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某一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作用: 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时确定土地出让金的依据 企业清产核资和股

13、份制改造中确定土地资产的依据 国家核定土地增值税和税制改革的依据1.联系(1)它们都不是地产交易市场的成交地价,但都起着调控市场交易地价的作用。(2)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土地出让底价之间存在着相互承接的关系基准地价是标定地价评估的基础标定地价又是土地出让底价评估的参考和依据。2.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土地出让底价的主要区别是(1)基准地价是大面积评估的区域平均地价,标定地价、土地出让底价则是具体到宗地或地块的地价,亦称宗地地价;(2)基准地价以考虑宏观区域因素为主,标定地价和土地出让底价则还考虑地价的微观区位因素,其地价更为接近市场交易地价。(3)标定地价是政府认定并公开的地价,而出让底价则是不

14、公开的地价。四影响地价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土壤肥力、地质条件、地形地势、土地面积和形状、天然周期性灾害人口状况、城市化、交通状况、教育及社会福利状况、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社会治安状况、国内国外政治状况、房地产投资经济发展状况、储蓄和投资水平、财政与金融状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物价变动、利率水平、技术革新及产业结构状况、国际经济状况土地制度、住房制度、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不动产有关税制、地价政策、行政隶变更第6章外部性理论和土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一科斯定理: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与产权明确界定的前提下,解决外部性问题不需要征税,可以用市场交易形式解决;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

15、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手段要根据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最终确定是使用征税还是用市场交易。简述科斯第一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的内容; 科斯第一定理:若交易成本为零,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通过市场交易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若交易成本为正,不同的产权配置将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影响社会总体福利,产权制度应寻求使交易成本最低的权利初始分配。 1土地资源价值及其构成P91土地资源市场价值:指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土地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价值,这部分价值可通过市场价格加以评价。v 简述土地资源价值构成 v 市场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 v 非市场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馈赠

16、价值3土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评估1 条件价值评估2 特征价格法3 旅行费用法(消费者剩余)第7章 土地资源利用概率一土地利用内涵人们对土地施加劳动和资本,以求发挥土地的功能之意。2土地利用的目标按照土地最终发挥的作用划分1经济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2生态目标:保护土地利用的良好生态系统。当前主要加强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3社会目标: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3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1农业优先,统筹兼顾实质首先要保证粮食等农业生产的用地2节约集约用地,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3用养结合,利用土地更要保护好土地4可持续利用5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第

17、8章 土地资源配置一简述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 a. 地域分异原则,首先考虑区域内土地的自然特性,优先满足农业用地的特殊要求。b. 区位利用原则,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区位利用效益高的土地面积更有限,因此要确定各种区位土地的最佳利用用途,以提高利用的经济效益。 c. 生态系统平衡原则,要遵循生态规律,按照生态平衡原则,结合土地资源的区位利用,确定其不同经济用途。 d. 系统综合原则,土地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同时又是一个经济综合体。集聚效益就是这种系统的功能体现。资源配置:指人类社会将相对稀缺的资源在不如同用途间进行权衡并最终确定用途的行为。土地资源配置:含义同上二土地资源配置的内涵包括不同产业部门间、

18、不同时期间和不同地区间的三种配置1产业部门间配置:表示土地资源在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布与利用状况,目的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保证各项产业和生产部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发展。2期间配置:土地资源在不同时间段或者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 的配置,以保证人类世世代代对资源的持续利用3不同地区配置:土地资源分布和配置的广域性和全球性。土地用途转换:低效益向高效益。粗放型向集约型。三P132土地资源的农业内部配置就是土地流转土地非农化:农村土地资源向城市流转阿朗索地租4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原理1) 土地生产资源种类和质量的最佳配置原则2) 土地生产资源数量配置的一般原则3) 根据资源稀缺性及稀缺程度大小,以限

19、制因素最高为原则4) 土地生产资源相互替代原则5) 最低成本与最高利润配合原则第9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1土地集约利用1. 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2.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2、集约度I=(A+K+Z)/F (1) 式中:I为集约度,A为劳动工资,K为资本消费额, Z为经营资本利息,F为经营土地面积。P155 概念看一下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土地的受容力,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他变量资源的数量。 (二)土地生产效率,是指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配合至最佳(最有利)点时所获报酬与所费成本的比例。从经济学原理的观点说,土地利用的集约经营应有一定的限度,逾越限度总是不利的。因此土地经济学家把集约度的最高限度称为利用的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把集约度的最低限度称为利用的粗放边际(extensive margin)。前者是指同一单位土地上纵的加深集约度的界限,后者是指横的扩展耕作范围的界限。中国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第10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P16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