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60KB ,
资源ID:3038981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3898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如何发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魅力.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如何发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魅力.docx

1、论如何发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魅力论如何发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魅力摘要:电视被称为继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之后的“第八艺术”。电视专题片是一门综合新闻、艺术、文学的“家庭艺术”。而它的解说词是一种用语言来表达电视片内容的文学体裁。然而,由于它的“不能脱离画面”而独立存在的特殊性,久久地被排斥于文学作品之外。一部好的专题片一定离不开一份适合它的解说词。解说词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解说词就如同一部专题片的灵魂,只有它与画面很好的结合才能够完整、深动的表达其含义。Su

2、mmary:TV is called following the 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 music, dance, drama, film after the eighth art . Television and feature films is a comprehensive news, art, literature, the family art. The commentary is the literary genre of television programs, a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content.

3、However, it can not be divorced from the screen and exist independently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long exclusion from literature. A good feature film must take a copy to the commentary for it. Commentary to rely on the text description of things, events or characters, narrative rendering of the w

4、ord to infection audience, so that people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of their statements at the same time, play a role in further deepening of awareness and feelings. The commentary is like the soul of a feature film, only it is a good combination with the screen to complete t

5、he deep expression of its meaning.关键词: 电视 专题片 解说词Keywords: commentary for television and feature films目录一部完整的电视专题片包含着声音、画面、字幕等多重元素,电视解说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是一种特殊的屏幕文体,它与画面语言相融合,形成一种反映社会、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特语言形态。当电视画面语言所构成的视觉形象难以表达或不便于表达其思想感情时,这种有声语言帮助观众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并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毫无疑问,解说词同文学作品一样同属于“美的语言艺术”,而解说词堪称美的语言

6、艺术的极品。它之所以极具震撼力、感染力,是因为它撇开了文艺创作的杜撰与虚构,摒弃了说明报告的枯燥与呆板,是报告事实与文艺创作的融洽,是说明和诗词的结合,兼蓄了报告的真实性,说明的准确性,以及文艺创作的趣味性、艺术性,这一切集结到一起,构成了解说词的语言魅力,形成了解说词语言的独特特征,本文拟就解说词的语言魅力做一肤浅探讨,以抒己见。 1.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电视解说词不能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能独立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形象的整体塑造。解说词自身不独立承担这些任务,因此,电视解说词不能孤立存在,不能独立成章,这

7、就是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 毫无疑问,电视解说的主要形式母体依然是文学写作,电视解说创作的一些技巧方法,大多是从文学写作中借鉴或演化过来的,其中包涵了极其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文学基因。这谁也无法否认。 但电视解说词的创作是在服务于电视整体创作的环境下进行的,在这里它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文学写作,衡量它的标准不再是文学标准,而是电视标准,就如同音乐、摄影、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一旦被置于电视艺术的环境之下,就成了为电视服务的元素,具有了非独立性。 电视解说词非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多数时候,它必须“为看而写”。由于电视媒体最大的个性是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因此在解说词创作的时候就要时时考虑到电视画面的形象、

8、状态和特点以及节目要传达的信息,要表达的思想。 在大多数电视专题中,解说词往往断断续续分布在画面、同期声、人物采访、音乐之间,呈一种镶嵌式或点睛式的形态,如果把解说词单独拿出来看,往往会让人觉得有前后不连贯,指代不清,交代不明等毛病。解说词不等同于一般文章,流畅不是它追求的目标,只有和其它电视元素结合在一起,才能突显出其存在意义。举例来说,在电视专题解说中,指示代词如“这,这里”有较大使用量。因为解说是与画面声音相配合的,这些指示代词,使解说向画面靠拢,不必具体地描述画面。例如“这位军人是她的丈夫(画面:一位身着军服男人的中景)”;“一直以来,这里的曾是一片清澈的水塘(画面:一片干涸的塘底)”

9、;“(同期声:一段阿金的采访之后)这大约就是阿金不愿离开这里的原因吧。”。所有的解说第一目的是为画面、声音服务,不论完整性,就如很多人提到的,解说词的三字要诀是:跟、贴、让。即:跟主题、贴画面、让给其他手段去表现。在电视专题沙之魅中,有一段是各国沙雕艺术家各展所能做沙雕的一组镜头,解说撰写道:能用的都用上了,就是没有美院雕塑系里用的家伙。这位就象棉花地里打农药的。这位在挖土豆。这位在理发。这位象是掏耳朵。仅看这一段解说,难以了解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但是配上画面,就生动地显现出当时艺术家们工作时的状态,并且由于恰当的解说,体现出一种恢谐幽默的效果,这与整部片子的风格是完全吻合的。在这里,解说

10、不独立存在,而是与电视中各元素各手段贴合,浑然天成地完成电视展现。2.电视专题解说词的语言特点电视专题解说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文字创作。但是这种文字创作与常态不同,电视专题解说词最终是通过播音员配音,以声音元素方式传播到受众耳中。因此,解说词创作是以文字为基础,以电视专题主题为脉络,以电视其它元素为依附,通过创作人思维组织,文字排列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种文体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各种文体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解说词始终以“为听而写,为看而写”为最终的发展方向,它的文字魅力来自创作者对生活深层体验和感悟,它应当是有内蕴、能够传递信息的,而不是花哨的词句堆砌。电视是新兴大众媒体,其短处是

11、稍纵即逝,没有重复视听的余地。前苏联杰出宣传学家曾有一段精辟论述,“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工作特点是他们所写的短评、随笔和文稿是不被人反复阅读的,而是被观众稍纵即逝地收听和一览而过地收看。对于阅读和接收绝不是常常把同样一个意思同样有效地表达出来。很多时候,对于接收和阅读的东西,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所以,当一个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写作文稿时,一定应该念起来试听一下,看他写的稿子念起来怎么样。” 美国广播新闻研究者马克霍尔说:“当你写新闻报道时,要记住你是在为一个处于半收听状态中的,具有九岁孩子那样程度的听众而写的。”同样的,对于电视专题解说来说,首先要让观众容易听懂容易接受,如果是深奥拗口的稿子,观

12、众会听起来费劲而放弃理解其中含义甚至放弃收看整部片子,那么结果必然是失去传播意义。因此,电视解说写作者在写完一篇稿子之后,至少要念起来试听一下,其目的在于检验稿件和语言文字必须口语化,总体要求是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看起来醒目,明白流畅一看就明白。解说词的语言力量不在华丽而在朴实。写一篇电视解说词写一篇小说或者散文完全不一样,那种天马行空的文章难以成为真正的解说,所谓洋洋洒洒之所致的性情中人的文彩,是要遭到无情的否定。因为电视永远是以画面为主的,所有的文字都应当为画面服务。形容词在这个时候应该避退三舍,因为没有形容词能够形容得过正在展示的画面。当画面清晰显示了蔚蓝的天、碧蓝的海,对于观众来说

13、已经有了完全直观的印象,解说词在此时如若再形容一番,除了重复信息之外,还是一种画蛇添足的累赘。解说词可以是一些优美的语言,但决不等同于华丽词藻的堆砌。如电视艺术片六龄童有一组六龄童和他的学生们划着船在水乡的河网里赶水路的镜头,解说词是这样处理的:“多少年来,绍兴大班的戏船就是这样穿梭在水乡密密的河道里。锣鼓声贴着河面流向四乡八村,敲着每家每户的门窗。唱戏的人在水上化妆,看戏的人在水上赶路。许许多多的水乡孩子就这样成了痴心的戏迷”。这段解说交待了水乡戏的特点,也为六龄童接下来的学戏自述作了准备。如若这一段是描写六龄童和学生们在戏船上的心情、描写水乡的风光,那么事实上是重复画面上已告诉观众的东西,

14、信息量也就不足。观众在看到画面的同时,实际上很想了解画面背后的东西。因此,解说应当说观众所想知、观众所想要。电视解说究竟要不要修饰性的语言?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其修饰对一部片子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把大量形容词放在已经很说明问题的画面里,除了把观众的视点搅乱、思路搅乱,恐怕难以起到更大的作用。朴实的语言不代表枯燥无味,在能驾驭它们的人的手里,它一样能表达深遂的思想内涵。有人总觉得不能用华美的语言就不能显示出自己的文学功底,其实一个人的才华和个性只要有创作环境,是不会轻易丢失的。电视专题解说词必须具有准确性。一篇优秀的解说词,除了应当很好地表达主题、传递信息外,更需要真实可信,这就需要有鲜明的准确性

15、。专题片不是电视剧,剧情由人编,对白由人写,观众不但不以为意,如果编得好,观众还会喝一声彩。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甚至有“等同说”,认为“电视专题片”就是纪录片,它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一种节目形态的两种不同称谓。无论如何,“电视专题片或纪录片都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景为拍摄的对象和表现内容,都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都需运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是电视专题的基础,解说词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写作时应具有准确性。解说不准确不真实就没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就会失信于观众。 解说词要想具有准确性,创作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16、听之可信。当然,这种准确性,并不排除运用文学的手段和修辞方式,诸如比喻、象征、对比、夸张、双关等艺术手法,但在具体运用时,也应以生活真实为依据,避免华而不实过分夸张。电视专题片雷峰塔的记忆在叙述雷峰塔倒塌时,解说词表现得十分精到、准确。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下午一点,那一刻,在西湖北岸的俞楼,红学家俞平伯看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倒塌。“是日中午,塔顶已倾其一小部份,栖鸟悉飞散,当其崩圯时,我们从湖楼遥望,惟见黄烟直上。”(俞平伯语)一座在江南烟雨中站立了千年的古塔倒了。在这里,解说词对雷峰塔倒塌的时间、见证人观望地点及见证人当时语录的引用都十分准确,从片子主题来说,雷峰塔何时倒塌如何倒塌并不是最重

17、要的,但是真实准确的介绍却是必不可少的。3.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特征3.1说明性、描述性解说词语言的首要特征众所周知,解说词是对实物、影视画面或形象的解说。因此解说词的语言应以实物、影视画面或形象为依据,抓住事物的性质、成因、结构、功用、特点等加以阐释说明。这就决定了解说词语言必须客观准确,具有极为鲜明的说明性特色。如对都江堰的解说“都江堰原称湔堰,湔堋,宋代起才称都江堰。原指引水渠首的大堰,后来指整个灌区。这个工程已使用了2200多年,历代都有维新和扩建,灌区已逾800万亩。整个工程由鱼嘴、金钢堤、飞沙堰、人字堤、宝瓶口组成。”这里的语言是说明性的,真实确凿,来不得半点虚构,乃至于每一个数字、

18、每一个构成要素的次序都不得出现任何差池,不然就会引起观赏者的怀疑,其审美文化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但这种说明又不同于科学说明,细细推究,它当属艺术说明的行列,除数字结构必须依据实物或形象外,其特点和性质的解说则具有明显的描述性特色。既然是描述难免被打上主观的烙印,带上情感的色彩,描绘事务对“我”呈现的样子。其具体表现是,不同的解说者,甚至同一解说者在不同的心境下,去解说同一实物,也会形成不同的解说词,“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晴时玲珑雨丰盈,无限风光在雾中。”解说固然以客观实物、影视画面或形象为依据,注重真实性、客观性,但也应给人留下极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一块石头由于它的特异,可以被赋予神奇

19、的魔力。正如石头,石头一块石头从高处掉下来碰到某个人的头上,被说成“不知什么时候这石头与人结下了冤仇”;一株草木,由于它的婀娜,可以在风中翩翩起舞。如对东北濉阳公园绿色雕刻的解说“这一层层修剪而成的松塔,远远看去就像一袭漂亮的裙裾”。解说可以信手拈来,随物赋意。虽不能杜撰虚构,却可以尽情描述,让物作为情的载体,让景传达对观赏者的殷殷厚意。如“一兜鞑靼花长在尘土飞扬的大道旁,它有三个枝丫:一枝被折断,上头吊着一朵沾满泥浆的小白花;另一枝也被折断,溅满污泥,断茎压在泥里;第三枝耷拉一旁,也因落满尘土而发黑,但它依旧顽强地活下来,枝叶间开了一朵小花,火红耀眼。一朵小花捍卫自己的生命直到最后一息,孤零

20、零地在这辽阔的田野上,好好歹歹一个劲地捍卫了自己的生命”。这是说明也是描述,它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体验的魅力,向人们倾诉着捍卫生命之崇高,诠释着解说词语言的说明性、描述性的特征。3.2知识性、趣味性解说词的又一特征解说词的主要作用是宣传、诱导,然而干干巴巴的说明只能引起人们的厌烦,而人们参观游览的目的是怡情养性、开拓视野,是靠外在事物的刺激,靠解说词的魅力,唤醒人们的审美潜能,引发人们的审美创造力。因而依据实物、影视画面或形象传播一定的知识、诱发人们的探索兴味,就成了解说词的又一功能意义,知识性、趣味性也就成了解说词语言的又一特征。如双林寺罗汉殿的解说词:“这是罗汉殿。罗汉是梵高阿罗汉的简

21、称,为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我国宋代有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两罗汉,成为十八罗汉。这里的十八罗汉,十四尊坐像,四尊立像,每尊大小与真人一般,分列观音两侧。左方似在讲经,右方颇象论道,气氛热闹非常”。这里不仅解说了罗汉的含义,还阐述了罗汉的形成、塑造、特点,短短数十字汇佛教、考古知识于一体,融观赏艺术表达知识于一炉。好的解说词不仅能引导人们遨游知识的殿堂,更能使观赏者神清气爽,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因而解说词不应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趣味的表达,追求的是解说语言的趣味性。如日本电影追捕的录音剪辑中,有一段情节是真由美放跑了杜丘回到家里,怒斥她爸爸默许秘书中山的告密行为。这时,中山走了进

22、来,说她放走杜丘会影响她爸爸的竞选,真由美就顺手给了中山一记响亮的耳光。录音剪辑播放到这里时,有这样一句很有文采而且幽默的解说词:“这个嘴巴,是给多嘴的秘书的报酬。”话语不多,却风趣而辛辣,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廊桥遗梦等外国影片也不乏此类的例子。由此可见,凡是中外经典影视的解说词几乎无一例外地兼具了知识性、趣味性的特征。3.3形象性、凝练性解说词语言的鲜明特征形象性、凝练性是解说词语言的鲜明特性,也是解说词语言的魅力集结。这是由解说词的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所决定的。影视解说,商品展示、文物景观的解说,是帮助观赏者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过程中加深感受,让其在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也发挥听觉作用。这类

23、解说词是视觉的补充,因而解说语言具有形象性特征,给人以具体生动的画面感。如我们在参观清东陵时,参观者只能看到陈列的实物或悬挂的画图,只能凭简短的文字解说了解哪个是皇帝用过的,哪个是嫔妃用过的物品,没有解说员的解说,别说那一件件陈列物的现实意义,就连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故事我们也无从了解,更不用说让死去的祖先恩泽后世荫庇后代了。形象性的解说词不仅可以让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物活起来,主动地倾诉它们所记载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且能让它们古为今用,大放异彩。如,“这里的十八罗汉,十四尊坐像,四尊立像,每尊大小与真人一般,分列观音两侧。左方似在讲经,右方颇象论道,气氛热闹非常”。这解说不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4、收到了让游览者如亲聆罗汉讲经论道的效果,而且让似是死物的石雕活了起来,传递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信息,真可谓视听互补,奇妙无穷。导游学者赵英健就是凭她那形象生动的解说,吸引着一批批游客,推介着唐山的旅游文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唐山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解说词的补充视觉功能决定了它的形象性,而它的补充听觉功能则决定了它语言的凝炼性。解说词、文学作品可以缓缓道来,极尽描述说明之能事,它的存在方式决定了它语言的凝炼性,它必须以极精炼的言词,极节省的笔墨描绘出最丰富多彩的画面,以满足观赏者的多种需求,因而凝炼性成了解说词语言的重要特性。如关于苏州寄畅园的解说,“寄畅园,多与住宅相连,面积不大,空间

25、艺术变化多样,风格素雅,因势随形”。极简练的3O几个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出寄畅园的景观特色,吊足了游览者的胃口,诱导着游览者去追逐那韵味无穷的园林景观。综上不难看出,解说词正是靠它语言的魅力屹立文坛,独步实用文体之颠峰的。它的说明性、描述性、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凝炼性,熠熠生辉,它的口语性、实践性异彩纷呈。解说词正以其不可掩饰的语言魅力深入人心,深入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四、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作用电视专题解说词一直是依附于电视画面而存在,虽然是从属地位,但并不代表不重要。一部完整的电视专题必然需要解说词的片配合才称之为完整,没有解说,完全依靠画面和其它声音元素组合的专题在传播时会遇到障碍,在

26、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受众在理解上就会发生困难。同时,解说词不仅仅是传递必要信息,贯穿片子逻辑线索,还应当起到深化内涵、升华主题的作用。一篇好的电视解说词,除了完成其介绍、信息补充、联结等最基本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片子的主题、内蕴进行提炼和引申,成为作者与受众沟通的心灵渠道。首先,电视解说词的引申作用。引申就是解说词从电视画面的具体内容之中,开掘、提炼、引申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专题片透亮的世界中,一组镜头是社会实践课,在盲校老师的引导下,盲孩子们学习用盲杖在城市车流中穿马路、避让障碍物。解说写道: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走向这个社会。有点磕袢是正常的,他们必须学会适应这个社会,学会独立地与这个社

27、会打交道,因为,毕竟有一天他们会长大,前面的路终究是要自己来走。这段解说不仅仅是述说盲孩子学习独立使用盲杖行走,而更引申出盲孩子们未来的路是艰难的,但又是必须独自勇敢面对。其背后蕴含着对盲孩子的鼓励和期待,正是这种引申,赋予画面更多层次、更意味深长的意义。其次,电视解说词的升华作用。在电视专题片中,形象思维常常附着在画面上,抽象思维往往寄寓在解说词里。因而,作品的理性表现和思想意念,主要靠解说词去完成。这些解说词本身,就是画面语言的思想升华。沙之魅的结尾的画面,是渐渐拉远的海滩,浪卷来又走,冲刷着金色的沙滩。解说这样写:这些神工鬼斧的沙雕很快就会从朱家尖的海滩上消失了他们无一例外地仰望着天空,

28、在那里,有不灭的沙的灵魂在等待来年的好日子。那时还会有艺术家把他们聚在一起,让所有的人团结起来为一个美好家园,玩一个大大的美丽的沙雕。然后海还会把他们收回自己的怀抱。在这里,人与沙、沙与海、自然和人类还有人们自己,一切由于解说词的提升,形成了一个圆满而和谐的境界。海还是那个海,沙还是那些沙,但解说赋予它们以灵魂,主题因此而得到升华,意蕴因此而更深远,这就是解说的魅力。当然,电视专题解说词的作用,绝不只是以上几种,了解解说词更多更深层次的作用,并更好地运用它,利用它更好地为电视服务,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的。5.解说词应注意的方面解说词就是在画面难以清楚表达或准确表达情况下, 利用文字语言的优势和

29、魅力, 鲜明、准确、有力地表达作者的设想, 帮助观众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促使观众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 为观众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写作时必须注意:(l) 突出, 件的时效性。电视画面在反映事件的空间环境、现场气氛方面, 具有独特的优势, 无须文字稿作画蛇添足式的介绍然而, 在表现新闻的时效性方面, 画面却有一定的含混性所以文字稿一定要准确交代时间要素. 突出新闻消息的时效性(2) 突出新闻事件的背景。一则短新闻, 缺乏必要的背景,其新闻价值很难体现出来因此. 新闻消息的文字稿应该用概括的语言交代新闻事件发生的时代与社会历史背景. 主要的因果关系, 以及人物的基本情况, 包括人物姓甚名谁,

30、担任什么职务, 从事何种职业(3)引突出主新闻信息。同样一组电视新闻画面,在不同记者的笔下, 会表现不同的方向与主题比如对重大火灾事故的报道, 尽管从电视画面l二看来.各家报道选择的画面并无太大差别.然而有的侧重反映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及损失情况,有的却着重报道事故中英勇救灾和先进事迹的情况这种差别主要从文字稿中体现出来. 从具体形象中提炼出来一同I付, 画面同时态地呈现出多种信息, 到底哪些是最主要信息, 也需要文字解说给予要的强调突出, 排除那些选择性信息因素的干扰。(4) 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现场与现场气氛, 是电视报道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字解说虽不能直接呈现现场气氛, 但可以配合画面、

31、引导画面, 对现场气氛起到一种强化和渲染作用。尤其是对现场采访与同期声, 更需要解说的牵线搭桥作用作为策应同时, 它可以应用语言的魅力唤起观众的参与意识, 强化身临其境的现场气氛。致 谢参考文献:1 李鸣生. 筑起新的长城(音乐故事电视专题片解说词)J. 科技文萃. 1995(10) 2 陶涛. 央视古县探秘解说词赏析J. 写作. 2010(09) 3 陈静. 于无声处J. 职业技术教育. 2000(02) 4 胡谷中. 影视解说词艺术魅力J. 教育艺术. 1994(06) 5 2008北京奥运会雷人解说词J. 意林(少年版). 2008(10) 6 电视片山魂解说词摘录J. 中国教师. 2009(14) 7 陈民生. 谁来执笔J. 办公室业务. 1994(03) 8 刘英. 解说词J. 新青年(朋友). 2007(11) 9 张国祥. 从荷花淀看文艺语体的语言特点J. 职业技术. 2006(12) 10 郭永彬.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语言特点分析J. 考试周刊. 2010(1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