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7.30KB ,
资源ID:303718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3718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陈向明1怎样用质的研究方法来做课题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陈向明1怎样用质的研究方法来做课题1.docx

1、陈向明1怎样用质的研究方法来做课题1陈向明:怎样用质的研究方法来做课题主讲者小传陈向明教授,女,现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委员会委员及导师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出版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等专著和主编书籍。(本文是陈教授在上海静安区教院做讲座的记录稿。未经本人审阅。)本场讲座共有五方面的内容。一,简单的谈谈什么是

2、质的研究;二,怎样提出有价值的质的研究的问题;三怎么收集资料;四,怎么分析资料;五,怎么呈现研究结果,怎样写报告。今天的会场布置有特点,摆设出了五个小组,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今天的报告涉及五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简单的谈谈什么是质的研究。第二个是重要环节:怎样提出有价值的质的研究的问题。通过我自己的经验和老师们的反馈;(我感到)通常老师们提的问题很大、很泛;(那么)怎样让问题聚焦,而且怎么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这是一个重点:第三是怎么收集资料,这里我没有安排练习。第四是怎么分析资料,这里有个练习,我提供一些材料给大家,包括怎么做扎根理论、怎么编码、怎么找本土概念。通过练习,可以

3、举一反三。最后,是怎么呈现研究结果,怎样写报告,有哪些规范的要求。第一什么是质的研究?(一)互动交流:什么是质的研究我想先了解一下各位老师对质的研究的了解,请老师们就近组成2人小组,(用)2分钟说一说你对质的研究是怎么理解的;通过今天的报告,你特别希望学什么;或者是希望获得什么帮助,达到什么目标。现在开始,2分钟。(讨论进行中)请老师来说一下个人的理解,不必说很多,一条足矣。如:它擅长什么,它适合研究什么问题,它的作用是什么,或者它的不足,它的局限性是什么老师1:我们小组通过讨论,觉得质的研究是教师本人作为研究者,教师自身就是研究工具,在我们教学课堂实践中,通过观察、访谈、资料的收集等等,进行

4、一些教学问题的研究。陈:这位老师说了两点,最重要的一个是研究者自己是研究工具。如果你做定量研究呢,你是尽量的要避开,要客观,去发问卷的时候不要引导填问卷的人,但质的研究是你自己去做,你去访谈,你去观察,所以你这个工具是不是好用,你是不是很敏锐,你是不是有足够开放的心态,你知不知道别人告诉你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你怎么让对方说出他真实的想法,或者对方他自己都说不出来,但是他心里是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述,你怎么让他说出来,包括你看到的同样的行为可能也有不同的动机,我们怎么去了解,所以这个工具很重要。第二条,这位老师说的是收集资料的方法,通常有三种,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就是收集各种各样的实物。还有没有补充

5、?就说你自己的体验就可以。没带书也没关系。老师2:我的理解是,质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它的一切的手段,或者它的观察、访谈都是为改进自己现有的工作,以解决他的困惑。陈:这位老师说的很重要,是该要先有一个困惑。我们做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我们知道,我们教育界有很多要求,写论文,作研究,如果做一个好的质的研究,必须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它来自工作中的真实困惑,而不是因为我们教育学院布置下来一个任务,我不得不做。要有真实的问题,这非常重要,这个问题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相关联,我做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走形式。还有谁愿意说说?张建中:我认为质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定性问题,象一些不能用数据客观反映的

6、,不能用一些测量手段的,比如一些性状分析,就要靠我的经验判断。陈:这位老师说的比较重要的是,他不是用定量的方法,他是用定量方法之外的方法。定量方法的特性就是把现象能够数据化的部分变成一个变量提炼出来,比如说小学老师的性别和他的工资是不是有一个什么关系。小学女老师比较多,男老师比较少,会不会男老师的工资会高一点呢?确实男老师当领导比较多(这是随便说的)。或者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是不是和他父母的学历有关,(比如)学历越高,孩子的学习更好。我们有这样的假设,我们就把它提炼出来,变成变量,两个变量之间算因果关系。质性研究就认为,因果关系是我们社会现象中很重要的一个现象,但还有许多其他的关系,比如过程

7、是怎么发展的,人类是怎么解释这些意义的,这些问题都要用这个方法。但这个方法也不是不要用数字,它实际上也用,它叫半统计的方法,它会用描述统计,比如会说;今天来了100位老师,有70多个都是女老师,所以我们可以说,静安区的中小学老师里女性教师占大多数,这也是一个数字,我也可以用,但我并不因此就算出因果关系,说因为女老师多,所以她们的工资就低,这个就是太简单的推论。所以质性研究还要用很多其他的方法,去观察、访谈、收集资料,来看看定量研究这个假设是不是对的。也可能会提出很多不同的解释,或者更复杂的解释。 还有没有补充,关于什么是质的研究?老师3:质的研究的环节是在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也是

8、随意的。陈:随意的?同意吗?有时候是随意的,但不是主流,应该是有设计、有计划、有目的的。因为做研究是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而且有一定的程序。它和我们以往的经验报告、总结报告是不一样的。所以“随意的”是不对的。但我们希望老师一边工作一边研究,既教书又观察孩子,又观察自己,这也是可以的,这比较随意。自己有双重身份,一边在研究自己,一边要跳出来观察自己,这对自己的要求就更大了。但说是自然情景,这是对的,因为他认为在实验的环境下,如:把人放在一个单面镜里,你在那边看到他,这时已经有一些伦理的问题不好处理。而被研究者知道自己是处在实验的场所,他也会有一些研究者效应,所以它很强调自然情境,这是它的一个特点。还

9、有补充吗?老师4:我觉得由于质的研究是通过观察、访谈的形式进行的,就更容易揭示人的心理活动。陈:探究意义,心理活动。如果你让他填问卷,他只能填按照你的假设,按照你提出的问题,选择15,很满意,满意,一般,不知道但质的研究是追问,你可以利用他和你的关系,可以深入地探究他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对方用的词语、概念,可能和我们研究者是不一样的。就象我们研究儿童,儿童很多语言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或者我们研究家长,或者不同社会群体的各个阶层的家长,他的看世界的方法是非常不一样的。如,在静安寺旁走,特别漂亮,我看到有一个男的,背很大的一个包,带着一些碗筷,坐在旁边。我心里在想,这样美丽的景色,对他意味着什么?他肯

10、定关心的不是这个景色,他可能是来谋生的。这个时候你去访谈他,你会发现,世博会对他来讲没有意义,但可能对我们上海的普通居民,它就有很大的意义,而外地来打工的人他只是想找一份工作。你要去了解别人,一定要先把别人陌生化,包括把你自己陌生化,因为我们当老师,已经对自己太熟悉了,我们无法研究自己,一定要跳出来,变熟悉为陌生,一定要想我每天在干什么呢?我今天说了这话我的意图是什么呢?我做了这个动作,我用了这个教学法,对我的孩子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呢?就是一定要跳出来看自己,包括去看别人,看你的同行。我们经常很容易认为,我已经知道了,我天天在这里,我知道他们在讲什么、在做什么,但当我们怀着好奇心深入地去探

11、究各种现象,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不知道的。实际上我们教育界的很多现象都没有被研究。总结一下:它很适于探讨意义问题,而且它擅于探讨过程,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定量研究通常是前测后测,或者中间的测量,是切片式的。但质的研究是跟踪的,是比较擅长过程探究的;另外对一个小样本会深入的探讨;研究者本人是工具,用各种方法,包括你对对方的理解,解释,等等。(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研究的基本步骤为:1确定研究的现象,提出研究的问题;2探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做文献述评,包括自己的预研究结果(反思自我经验);4详细陈述研究问题,定义重要概念,形成概念框架;5选择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关系);6选择研究方法

12、,设计(选择)研究工具;7(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8分析资料,建构理论;9写研究报告;10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做社会科学研究有一些过程,是大家基本上都要遵循的,不管是定量的还是质的方法,步骤差不多,不过质的研究会强调中间的某些部分;而且质的研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它会循环,中间会发现缺少什么内容,又回到前面去。第1步,我们要研究的现象是什么。比如说我们的课题是一个学业效能的问题,那大家肯定认为我们的学业效能还不够高,还存在问题。先要有问题意识,然后我们要形成研究的问题,要使研究问题可以操作化。“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证研究”,这是个题目,不是研究问题。

13、下面可能还要问我们静安区学生的学业效能状况如何呢?下面可能又包括学业成就、学习生活状况又怎么样呢?学业成就、学习生活下面又包括很多维度,得出负担是轻还是重;什么是负担,只是时间吗?是不是还有心理上的消耗呢?还有,什么叫高质量?我们做完三年,怎么从低到高来衡量?要提出一个可操作的研究问题,同时又要探讨研究目的,包括理论的目的、实践的目的、个人的目的。 第2步,如果是一个学术研究,通常叫做文献述评。如果是老师们自己做行动研究,我个人认为是不需要做或者简单的做一下就可以了,为什么呢?因为做学术研究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创新的,所谓创新就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新的结论,或者对别人的结论有一个反驳,或者别人的结

14、论做出来方法不对,或者有什么缺陷,你填补了什么空白。但我们一线教师,因为做的是行动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我阅读前人的文献,是帮助我更好的理解我要研究的现象,并不完全在做完研究后要在理论上创新。所以通常我们对一线教师文献上的要求是比较少的。另外如果你个人平时是个很爱思考的老师,你可能已经做了一个小的研究,比如说观察一个孩子的学业效能怎样,或者发现一个孩子这个学期突然进步特别快,可能你已经有了观察,这些属于你的预研究,可以放在这个部分。还有很重要的一种质的研究,就是反思你的自我经验,就是你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比如说学业效能和你有什么关系?可能你是一个老师,你很关心你的孩子,也可能

15、你自己以前也碰到学业上的若干问题,或者你自己的孩子面临类似的负担重,因为研究者自己是工具,你一定要搞清楚你自己这个工具有什么样的前设,就是对这个问题有一些初步的想法,还有就是你的经验,还有就是前见,就是一些看法,或者你认为可能会找到什么样的结果,反思我今天的研究什么样是他们所没有的,这个研究很重视。第3步,把别人的研究看了一下或者把问题分析好后,详细地论述你的问题。这个部分讲的比较细,研究的到底是什么,主问题是什么,子问题是什么,重要的概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效能,什么叫学生,什么叫负扭,什么叫质量,最好还能画个图,把我要研究的部分画成一个概念图我要上路了,我的地图是什么样子。我先这么说着,等我

16、们练习时再来展示我要说的意思。第4步,选择研究的对象,这个研究,我要找谁,找什么地点,找什么班级,或者找什么事件,都是可以的。找到对象,就要讨论研究关系了,这也很重要。在我们的研究里,很多时候是老师研究学生,这个时候是有一个权利关系,因为你是老师,你调查学生,学生会不会讲真话呢?学生会不会有顾虑呢?包括家长,家长面对老师也有很多顾虑,要探讨研究关系,我研究学生时,学生可能会怎么样,我打算要想什么办法尽量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够放松的氛围,让他们信任我,让他们认为我做的研究不会拿来惩罚他们。假如你是研究你的领导?研究你的校长,这时也有一个问题,你又变成权利的第一位了,你要讨论领导会不会重视我的研究;会

17、不会愿意来和我谈,我怎么来观察领导。这些问题都很复杂的。这是引发的部分探讨。第5步,选择研究的方法,比如我是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我就要访谈,我是看看老师是怎么教书的,同学们是怎么开展小组活动的。你可以做观察,观察和访谈是要结合起来的。你看到他的行为,但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还要再问。你也可以收集学生的作业,收集老师的教案等等。你也可以设计一些访谈提纲、观察提纲。定好了方法,我们就要进入现场去收集资料。做这个研究,进入现场环节是很重要的,当然可能对你们不太重要,你们在学校研究,就在现场,但如果是静安教育学院的人下到学校,他其实有一个进入现场跟学校的人建立关系的过程。就是让学校里能够接纳他,保持良

18、好的关系,共享研究的结果,包括最后署名,研究报告谁放在前面,谁放在后面,哪些人的名字要进到作者里面,哪些人可能要致谢,这些都要考虑进去的,因为参加的人都会有一个主人翁的态度,要知道这个研究结果对我有什么意义,我有没有拥有权。 往下就会有分析资料,写结果,写报告。质量监测部分是贯穿所有环节的。首先是效度问题,我怎么知道我研究的是不是真的;信度问题,我研究的问题会不会重复,这个在质的研究讨论的比较少,为什么?因为研究者是工具,你去了,下一次去了不同的人,实际上工具变了,而且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关系也变了,即便是你下次再去,时间已经流逝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关系也变了,也很难完全重复。定量研

19、究要求一定要有重复率,就象自然研究一样的,如果不能重复,人家就会怀疑你是不是做假,或者你的做法不科学等等。推广度就是你研究了一个小样本,可能几个学生,几位家长,你的这个结果能够推到全班吗?全校吗?全静安区吗?质的研究也不能推广,但质的研究认为我的目的不是要推广,我就是把这几个案例研究的很深入,推广不是我的目的。那研究这么小的样本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我研究的很深入,我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解释的视角,或者提出一些别人没有说过的解释,我的这个解释很有力度,别人就会在类似的情况下觉得这种解释对我很有意义。虽然我的学生不在这样的班,但这个班的情境描述的非常详实,读者会有一个共鸣,通过共鸣获得推广,而不是按照数

20、学概率上好像要多大的样本,推广到总体。 伦理问题,首先指被研究者一定是自愿参加的,不能够被强迫;还指保密,你的报告尽量用匿名,这是我们做学术研究要注意的。行动研究也不一定,如果学校里有一个分享,为了改进工作也没关系。但如果要投稿,要问一问当事人愿不愿意把名字放在文章里。有的人不愿意,可能会涉及到负面形象,有的人是非常愿意,因为他很想宣传自己。所以一定要回到被研究者,或者包括学生。如在美国,18岁以下的孩子做研究全都要家长同意,才能接触学生。如果把学生的材料写到报告里,如果没有通过家长同意,也怕以后会有官司。最后就是回报。因为研究会花费被研究者很多时间,我们怎么回报他们呢?我们是请他吃饭,还是送

21、一点礼物给他,还是帮他补习功课?实际上,各种各样的研究者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但大家都同意,最重要的回报不是物质的回报,而是你是不是真正的尊重被研究者,你是不是真的充满好奇的、真心的想了解对方,把对方的故事说出来,通过研究让对方不被世人注意的现象得到大家的注意。可能有政策部门、行政部门更多来关注这个问题,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回报。 (三)不同研究方法举例刚才主要讲了一下步骤,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差不多,质的研究更多的是往返反复的过程,下面举例。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研究现象,我们中小学总是有后进生,我想形成这样一个研究问题,后进生的家庭背景与他的学习表现之间是什么关系,A和B之间的关系,

22、定义一下我们重要的概念,如后进生是什么意思,我们要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因变量。所谓自变量就是它是已经存在的,不动的,它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这样我们假设家庭背景对后进生的学习表现有影响,我们就要问家庭背景包括什么呢?它可能包括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父母自己的学习习惯,在家里是不是看书,还是老看电视;父母回家以后能不能辅导孩子,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收入,还有家里的学习环境,家里有没有书,有没有计算机,有没有单独的书房之类学习空间,孩子是不是上课外辅导班,上多少个辅导班,上什么类型的辅导班。这些都可以拿出来计算。学生的性别,可能男孩后进生多一些;或者在哪个学龄段,可能小学男孩子多,到高中女孩子多。我们

23、就可以假设自变量包括这么多。学习表现是因变量。所谓因变量就是依附自变量、因自变量变化而变的。我们也可以列出学习表现包括的内容,如考试成绩、平时的考核结果、教师的评价、其他同学的评价、家庭评价、还有他受到的各种奖惩的次数,等等。通过这个我们来算正相关、负相关。我们可以发问卷让学生来填,如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你父母最高的学历,你上过的辅导班等等;再来看它们和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找出因果关系,这样的研究就是定量研究的例子。定量研究就是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资料,判断现象的性质,发现规律,检验一些理论。所以很重要的是,它理论假设是在前的,它的理论假设是家庭背景会影响孩子的学业

24、表现,它再细化这些变量,再找出指标,再转化成问题,放到问卷里去测。第二种形成问题研究的思路就不一样了。我们研究者可能会问,什么是后进生呢?刚才我们说了,后进生就是每次考试成绩都在最后几名的学生,但是我们可能会问,后进生是怎么变成后进生的呢?我们回忆一下在一年级,孩子们来到学校的时候,不都是个个充满着好奇心,非常好学的吗?什么时候有一些人就变成后进生了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只要有筛选、有排名、有竞争,我们永远都会有后进生呢?我们国家现在的18到22岁的同龄儿童上大学的比例是20,大概在上海可能是90,但在全国的平均约是20,加上那些自考、电大等等,即便我们以后大学的入学率达到80,象韩国、美国

25、、日本这样,我们是不是还是有后进生呢?我们可能会问,后进生是一个个人问题吗?他是因为家庭的情况不好造成的吗?还是一个社会建构的现象,即我们的社会只要有这样的排名,或者有这样的筛选,永远有后进生呢?记得在新课改中有一句话: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如果我们总是用高考一个标准,那我们就只有一种类型的评价标准,所以我们就会质疑这个前提,后进生怎么变成后进生的,这可以做一个过程性的追踪。看看这个儿童,甚至可能在幼儿园他就知道自己会是后进生了。他一进幼儿园,可能老师会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不爱卫生,你爸爸妈妈怎么怎么样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很快就认为我在学校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就变成后进生了。我们可以追

26、踪这个过程。第二个问题我们就是来看,学校里的不同人群他们是怎么看后进生的现象,这个就是人们的一个解释,心理活动。老师怎么看后进生的呢?好学生怎么看的呢?后进生自己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可能会认为好学生可能看不起后进生,其实也不一定。你们知道在国外,包括在中国,好学生最近有很多是被差生欺侮,被差生殴打,在美国甚至有一个州有一批亚裔的好学生都被打的送进医院了。有个词叫NERE,这个词是对好学生的蔑称,象“书呆子”这种意思。我就想起我自己小时候就碰到过这个问题:我要是得了一个奖状,走在路上就会有调皮的男孩子在路上等着我;冲上来把我的奖状抢过来撕碎。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的;后进生自己都是抱成团的,他们自己会

27、有一些评判,他们自己的标准,比如我成绩不好,但是我力气大,或者我讲义气,或者我哥们之类的。后进生肯定不认为自己的生活那么悲惨。可能他们有自己的团伙,所以可以看到一些青年人穿的衣服很奇怪,头发染成颜色,他其实是要获得一种自尊,获得一种归宿感。所以我们来问问这些后进生,你们认为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排名很重要吗?怎么样啊?有什么感觉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回答是令我们成年人吃惊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去做观察,我们想看看老师们在课堂上是怎么对待后进生的。我们都知道皮格马利翁效应,对这个孩子期待越高,他就变的越好,你对他期待越低,上课老不叫他,他就越来越不想发言。所以我去观课经常会看到后面有小孩举手2次了,

28、老不叫他,他就不举了。你过去问老师说,你怎么老点前面这同学,后面那个举手都不叫。老师说:他根本答不出来的,他是人来疯,看见你们来了就举手。这样的小孩子举上几次,他就觉得老师对我期待很低,反正认为我答不出来。这样我们去观课,就看老师点名,老师发言点名心里都有数的,谁答的出来。但也反映了老师的期待,老师心里可能有点固定的印象,什么人是后进生。有一个实验,是在美国的研究,研究者进到一个学校,告诉老师说,你这个班这个这个这个(点几个学生)智力非常高(经常测验),再过几个月一来呢,这几个人的成绩明显上去了。其实根本没做任何实验,就是给老师一个提示,老师就暗示这个不错,给这些孩子很高的期待,这些孩子就进步

29、很快。人都有一个倾向性,我们在课堂上观察一下,看老师是怎么对待不同孩子的。这就是典型的质的研究,他认为后进生这个现象不是那么简单的,不仅仅是他家庭背景造成的,也不仅仅是他个人懒惰,或者学习习惯不好,更多的是大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的社会评价标准、观念不变化的话,我们永远都有后进生的。如果我们有多样的尺度,每个人可能都会有成功的不同路径。这种研究就是研究者本人作为研工具,在自然情境下用多种收集方法收集资料,对现象进行整体的深入的探究,形成的结论是解释性的理解,它从原始资料深入,与你们讲的实证研究很一致,这就是一定要有原始资料,不能只是自己的思考,不能说对什么问题的我见我思,这不是实

30、证研究。实证就是一定要有来之实际的数据,或者是资料,或者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数字的可以,图片、视频、照片这都可以。质的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是了解被研究者的惯常社会行动,所谓“惯常”就是通常他怎么做,不是偶然地他某一个奇怪的行动。“社会行动”就是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好象我们研究一个人,我们最终还是要得出一些类型的,这些人他们是怎么行动的;第二个是他们怎么解释自己行为的,就是他的主观经验是什么,这个就要去访谈,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做,或者老是这么做对你有什么意义?第三个就是探讨影响被研究者的行动和这件事的条件是什么。这个条件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我们讨论的比较多的是外在条件,如他家里没有书,他父母学历低,学校

31、里的评价标准没有变,都是外在的。内在的就是我们人会内化很多标准,或者内化很多制约,如后进生肯定认为我很笨,我就问你怎么知道你很笨呢?他说幼儿园老师说的,可能他到了20岁他还是说他很笨,因为他从小就被那位老师说过,后来他就内化了,所以这也是个条件,束缚了他,使他不能挣脱这个标签去找到另外的路径。研究一定要注意这个行动者,这个个人他和社会结构是有互动关系的,不要仅仅看我们的社会决定了个人,在这样的考试制度里我们都没有办法行动,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个体。实际上同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他的行动策略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研究个体和这个结构是怎么互动的,这个就叫结构二重性,个体会影响结构,结构也会制约个体

32、。我们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自留地,都有自己的班、自己的学生,其实是可以做一些变革的,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但你也不会违反规则、被开除出去或犯法,有一个结构的制约,这里面要看我们怎么行动的。 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一个是把大的问题简单化,一个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量的研究一定要简单,否则无法计算因果关系。量的研究一定要把量化的部分抽出来,去进行计算,无关的因素都要去掉,甚至有关的也要剔除掉。现在定量研究越来越高级了,我来之前,我们刚开了一个会,我们被委托做一个项目,在全国调查教师培训的效果,让他来培训10天,回去我们要测效果,怎么知道呢?他回去后,学校里有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他能不能行动取决很多因素,他可能在培训班学的挺好,回去后根本做不了。做定量的专家和我们说,我们全部控制这些变量,就是把这些都剔除掉,看这些参加培训的和没参加培训的在一个学校里,他们有什么不同。班不一样怎么样?学生的起点不一样怎么样?他说都可以控制,做出模型,把它输进去。它必须控制一些其他变量,抽出A和B;算出因果。质的研究是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后进生现象不是很简单吗?就是每次考试排名最后的人,但是我们会追溯他的历史发展,会追溯他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来探讨他很复杂的机理。所以不仅仅简单把它归结为个人或家庭的原因。 第三种思路,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