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63.05KB ,
资源ID:303695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369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docx

1、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

2、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H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C2H4为主(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CuSO4和Ca(O

3、H)2(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9)碱石灰:NaOH、CaO(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题组一概念的判断与理解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理综,1D)(2)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理综,2A)(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2013四川理综,2C)(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2013新课

4、标全国卷,7D)(6)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2013重庆理综,2A)题组二理清标准,辨析类别2(2014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解析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

5、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D一元酸:CH3COOH、HClO4答案C解析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不是酸,而是酚。4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XYZA光导纤维酸性氧化物复合材料B纯碱碱化合物C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胶体气溶胶分散系答案C解析A项,SiO2不是复合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D项,分散系包括胶体,胶体包括气溶胶。1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

6、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2此类题有不少是选择题,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筛选法、排除法、估算法等各种方法,这样会使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考点二把握分类标准,判断物质变化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

7、,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2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九化”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九化熔化 汽化液化 酸化升华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碳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注意(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

8、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3化学反应的分类题组一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2012重庆理综,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工业合成氨、钢铁冶炼、接触法制硫酸是三种工业制备,涉及化学变化,炼油厂对石油这种混合物控制不同的温度范围得到各沸点范围内的馏分,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2下列诗句或

9、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3(2014重庆理综,

10、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 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答案B解析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而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悬浮物作净水剂,涉及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液氨作制冷剂的原理是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不涉及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氢氟酸刻蚀玻璃的反应原理为SiO24HF=SiF42H2O,涉及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生石灰吸水后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涉及化学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4(2014新课标全国卷,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

11、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解析A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正确;B项,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C项,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D项,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近几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

12、起来考查,备考时,要注意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题组二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5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制备Fe(OH)3,既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备,又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2)制备MgO,既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又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制备()(3)实验室通过消石灰和NH4Cl固体制备NH3,属于离子反应()(4)有些化学反应既属于复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5)SO3和H2O的反应与SO2和H2O的反应类型完全相同()(6)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此反应的逆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7)()(8)()6下列反应或过程一定不是氧化还原

13、反应的是()AH0的反应B古人用热分解法制水银C用明矾净水D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制Cl2答案C7(2014山东理综,7)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CH3CH3Cl2CH3CH2ClHCl CH2=CH2HClCH3CH2Cl均为取代反应B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CCl22Br=2ClBr2 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D2Na2O22H2O=4NaOHO2Cl2H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A项,乙烯与HCl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该选项错误;B项,油脂属于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得到的醇都是丙三醇(甘油),淀

14、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该选项正确;C项,ZnZn2的过程中,化合价升高,Zn被氧化,该选项错误;D项,在两个反应中,H2O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H2O在两个反应中均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该选项错误。考点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胶体知识“10”提醒(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2)胶体的物理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介稳性;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做无规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