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二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题目解析(二)1.19世纪以来,从英国中部和苏格兰低地装载的棉纺织品和蒸汽机运送到世界所有地区,英国的资本输出到世界的一切国家,而在那里就产生了新的企业,伦敦变成为世界的交易所和金融中心,其他国家进步的人们都把英国当作自己的榜样,希望从它那里学到先进的工业化方法,同时在政治上仿效它的国会制,这样一来,19世纪的更好的基础就奠定了下来。(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19世纪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分析材料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世界所有地区”、“资本输出”、“一切国家”、“工
2、业化方法”。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解答】解:从材料“从英国中部和苏格兰低地装载的棉纺织品和蒸汽机运送到世界所有地区,英国的资本输出到世界的一切国家”可以看出英国使得工业革命的成果传播到全世界,从“而在那里就产生了新的企业,伦敦变成为世界的交易所和金融中心,其他国家进步的人们都把英国当作自己的榜样,希望从它那里学到先进的工业化方法”可以看出英国促进了各地生产方式的变革,出现了机械化的工厂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答案为:使工业革命的成果得到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地
3、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世界经济联系变得紧密,世界市场逐渐形成。2.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在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发生的历史条件中不包括()A.近代科学的兴起 B.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的发展C.蒸汽机时代的到来 D.新航路的开辟和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分析】启蒙运动是对专制社会的猛烈批判,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等方面。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终于促成了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发
4、生。【解答】解:A.近代科学的兴起: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近代科学的兴起是启蒙运动发生的条件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B.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的发展: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故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的发展是启蒙运动发生的条件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C.蒸汽机时代的到来:蒸汽机时代的到来指的是开始于18世纪后半期的工业革命,从时间上看可知这不是启蒙运动发生的条件,故
5、C符合题意;D.新航路的开辟和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3.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一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下列能准确解读该材料的是()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 “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处于第一次发展高潮北洋军阀政府压制实业发展A B C D【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分析和史实识记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春天”。【解答】解: 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从材料“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可以看出这一点,故正确; “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从材料“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一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并且结合相关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
7、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故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处于第一次发展高潮: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实业救国的思潮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不正确;北洋军阀政府压制实业发展:材料中没有提及北洋军阀政府的信息,故不正确。故选C。4.16-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其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不包括()A.实行野蛮屠杀 B.推行不平
8、等贸易 C.贩运黑人贸易 D.开展圈地运动【分析】对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与掠夺史实的把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伴随着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而圈地运动指在14至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的活动。圈地运动是发生在英国本土的事件。【解答】解:A. 实行野蛮屠杀:殖民扩张时欧洲殖民者为了掠夺印第安人的金银财富,而且印第安人在欧洲人进入之前几乎是与世隔绝,他们没有接触过欧洲文明,他
9、们也更原始、更尚武好战而不易臣服,故欧洲殖民者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屠杀,故A是其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之一,A不符合题意;B. 推行不平等贸易:殖民扩张期间,东印度公司依靠在印度享有的免交内地税的特权,把印度商人挤出商业活动,控制了印度的国内贸易。葡萄牙人在通商地沿岸设立据点,用镜子、别针、玻璃球以及廉价的手工业品和玩具,骗取土著居民的宝石、珍珠、象牙等贵重物品。故B是其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C. 贩运黑人贸易:奴隶贸易是许多殖民者致富的途径,16世纪,第一批黑人从非洲被运往海地,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故C是其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D. 开
10、展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指在14至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的活动。圈地运动是发生在英国本土的事件。故D不是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之一,符合题意。故选D。5.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下列关于全球化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全球化的原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全球化始
11、于新航路开辟 C.全球化实现于20世纪90年代 D.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分析】对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解答】解:A. 全球化的原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扩张性是全球化的原动
12、力,资本主义通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以及两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日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的孤立、分散和隔绝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连接通道,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全球化实现于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跨国公司的推动有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 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它们不仅垄断了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科技市场,而且通过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故D说
13、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该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三国合作的初衷,给三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给南北国家在区域范围内利用自由贸易区进行合作开创了先例,材料中的“该组织”应是()A.世界贸易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经济区域集团相关知识的掌握,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三国合作”、“南北国家”、“自由贸易区”,可知这是指北美自由贸易区。【解答】解:图A: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截至2008年7月,世贸组织共有153个成员,故A错误;图B
14、:这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标志,于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个国家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三国间相互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其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故B符合题意;图C:这是欧洲联盟的标志,欧盟于1993年从欧洲共同体发来而来,截至到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欧盟是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图D:这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标,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属于论坛性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自商鞅变法以后,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这种政策的表现有( )A.宣扬“
15、农为天下本务” 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 着重发展对外贸易 D.对商业加征重税【分析】对“重农抑商”含义的准确把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农抑商”,或者说“重本弃末”、“强本弱末”,都是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解答】解:A. 宣扬“农为天下本务”:在古代中国,农业被统治者看做是立国之“本”。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商业被看做“末业”,长期受到鄙视和压抑,故A正确;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得封建王朝大力打击富商大贾,压制商人的
16、社会地位。例如,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直到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实行。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故B错误;C.着重发展对外贸易: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使得封建统治者抑制对外贸易的发展,例如明清王朝实行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故C错误;D.对商业加征重税: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这就是所谓“重租税以困辱之”。历代往往有多种属于流通税的关津税和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由于征税人员经常会从中牟取私利,商税的实征额要比朝廷规定的
17、商税额高得多,故D正确。故选A和D。8. 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分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税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主要是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解答】解:A.国家工业化的实现:苏联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其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故A错误;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
18、方面的措施主要是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这一举措使得农民缴纳的税款逐年下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正确;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在产品分配上,取消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物配给制主要指的是产品分配方面,与题意无关,故C错误;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农业集体化实现于斯大林模式期间,故D错误。故选B。9.下图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请为方框处所跨时间段选择最能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的内容()A开始萧条 B逐步恢复 C停滞不前 D陷入绝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历程史实的了解以及对图片的分析解读能力。注意图片中方框所处的时间段为19451949年,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短暂发展及陷入绝境几个阶段。【解答】解:A. 开始萧条:从图片可以看出,1936年至194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萧条征兆,故19451949年的下降就不能说成是开始萧条,故A错误;B. 逐步恢复:图片中19451949年为下降趋势,且结合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给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同时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及官僚资本的压迫都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错
20、误;C. 停滞不前: 图片中19451949年为下降趋势,不是停滞不前,故C错误;D. 陷入绝境: 国民党统治后期,官僚资本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以及美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大量的民族工商企业破产倒闭,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绝境,故D正确。故选D。10.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材
21、料三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材料二中“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做了些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
22、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 注意题干中提到的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要从世界市场、世界各地日益密切的联系、欧洲自身、美洲自身、思想领域这几个角度来回答问题。(2)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西班牙人”、“边缘”、“中央”,联系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商业活动的影响即可回答。(3) 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信息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关键词“1493年”、“1800年”进行考虑,当时中国仍盛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丝绸、茶叶等需求量较大,对外贸易中西方国家处于入超地位。 【解答】解:(1) 新航路的开辟扩
23、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2) 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
24、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西班牙的做法:建立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开展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3) 具体分析材料可知,在1618世纪产自美洲的白银主要流入欧洲,又因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发展,使得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亚洲,尤其是印度和中国。主要原因:当时,欧美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美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丝绸、茶叶等商品。故答案为:(1) 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社会的分化,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
25、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也给美洲和非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2) 含义: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沿岸,西班牙处于该中心的边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处于中心区。西班牙的做法:建立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开展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3) 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主要原因:当时,欧美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美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