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17KB ,
资源ID:303169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3169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古代女性文学中的感伤情怀.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古代女性文学中的感伤情怀.docx

1、浅析古代女性文学中的感伤情怀浅析古代女性文学中的感伤情怀内容摘要:由于古代女性特定的生存空间,和她们独特的情感体验,造就了古代女性文学的感伤特质,但又由于女性独特的性格和心理转变,使她们的作品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特性,从而使她们的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本文尝试以李清照为切入点来分析整个古代女性文学的感伤内容、感伤特点,并结合时期和她们的生存空间来寻觅其感伤特质的形成原因。关键词:李清照;古代女性;文学;感伤在雄厚而精深的古代文学中,女性文学虽没有男性文学那样高的成绩,但却仍不可被轻忽。在封建思想牢不可破的古代,才女们能写出这些动人肺腑、表情达意的诗作,已十分不易,而且这些作品中,还有许多不

2、让须眉之作,不仅在那时享誉文坛,更流传至今。本文就将对古代女性的感伤文学进行研究分析,论文就是将以李清照为基点,再联系历代相关的女诗人,从局部到整体,力图用不同于前人的角度来探索中国古代女性的感伤情怀,尤其是探讨古代女性创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悲怨”这一普遍特征,同时对她们的创作内容、表现手法、感伤特质和形成原因作探讨分析。一、幽怨感伤是古代女性感伤文学的情感基调虽然古代女性的创作总的基调都是幽怨感伤,可是却有不同的内容,她们可能会因绽放的春花而伤怀,也会因为鸿燕的南飞而悲痛,因离别的愁情而生怨。总的来讲,能够将她们的愁分为三种。(一)以伤春之情,感叹年华易逝为主的闲愁。古代女性的低下地位和对男性

3、的附庸心理,使得她们对光阴流逝特别的敏感,对自己的容颜也特别的关注,怕自己色衰容败,而不能取得幸福,所以在她们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对光阴易逝、容颜易老的伤感。李清照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肖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初期的作品,全词字面上虽没有直接写惜花伤感之事,但行文间又处处充斥着伤春惜花的情感。主人公因醉酒而沉睡,醒来后想到昨夜风雨,便问侍女,虽然没有写出问的是什么,但侍女答到“海棠依旧”,主人公在前用了“却道”两字,说明她根本不相信海棠仍是一如往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女主人立刻更正侍女的错误,有一丝责备,更有许多感伤,为花禁不起

4、一晚上风雨而凋零了很多而伤感。与李清照相同,其它的女诗人对春天也怀有一样的感伤之情。如宋朝女词人朱淑真的关于写春的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万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意。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写出主人公对春恋恋不舍但又无法挽留的心思,于是愁绪涌上心头,只好任春而去,把酒送春,而春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感伤之情,于是下起了潇潇小雨以作回应。这首词将女主人公因春的飞逝而产生的难过之情尽现其中。光阴易逝,那么容颜也就易衰,清朝女诗人络绮兰在对雪诗中说:“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虽然诗人对容

5、减易衰有必然的理性的试探,用青山也会有被白雪覆盖的时候来比喻人的老去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在诗人对年华易逝的试探中,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来。(二)以爱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情怨。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种最美的情感,历朝历代对爱情的吟咏之作不可胜数。在古代女性文学里,爱情题材的诗作是多数,作者有着不同的身份和生活境遇,也就有了不同的爱情体验,可是,在缤纷绚烂的爱情海洋里充满了苦涩的泪水,这一点却又是一路的。有因离愁而思念的低语,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6、心头。也有弃妇的悲怨,如后汉窦玄妻古怨歌;昔载杨柳,依依汉南。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已亲。何所告知,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独何人,而居是处。有远嫁异国异乡的悲吟,如西汉乌孙公主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还有失宠妃膑的泣诉,如西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洁白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轻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酷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也有商人妇的哀叹,如唐朝刘采春罗唝曲

7、;又有吏人妻的悲愁,如晋代苏伯玉妻盘中诗;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抒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安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王。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材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情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科。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更有征人妇的忧虑,如唐朝陈玉兰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三)以逝国感伤为主的哀情

8、。在女性创作中关于哀国伤民的作品并非多见,但仍然有很多女性跳出个人情感圈子而关注到社会问题上来,而且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超级的难能宝贵。就李清照而言,当金兵入侵国土而宋朝采取屈辱求和偏安一隅后,她就有很多关注国事的作品了。她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中写道: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这首诗写于绍兴三年,也就是宋高宗第一次派人赴金国屈辱求和之时,首句就直接写到人民期望收复失地,让国土统一,可是宋朝当权者却没有踊跃抗争,只是消极的求和,于是李清照在最后说“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讽刺了

9、求和政策,表达了对屈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也反映出诗人对那时政局和沦陷区人民的关心。随着北宋当权者一味的求和,时局动荡不堪,赵明诚因病逝世,诗人沦落到了流离失所境界。李清照持续受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尝尽世间之苦。在这期间,她的创作开始了一个新的转折,国破家亡之悲不时反映在她的作品中,更有现实意义。如在武陵春中所写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道出现在诗人身在异乡为异客,物是人非,国破家亡的悲惨情形,心中百感交集,千言万语尚未说出口,眼泪已是夺眶而出。她的痛如此繁重,双溪

10、舴艋舟又怎么能载得动呢?现在,女性作品所反映的还有专门大成份是基于自身的情形,并无完全立足于国家或是百姓来写作。但到后来的明清时期,这一现象开始转变,女性诗人们开始直接斗胆地反映社会现状,而且勇敢地表达自己对国家或社会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二、女性感伤文学的表现方式古代女性特殊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使古代女性文学有着特殊的意蕴与传统,它有“特定的情感生活内容,确立了凄美柔婉的整体风格和以诗、词两种文学文体为主的艺术样式。”所以在感伤这一风格上她们是大体相同的,而且在表现感伤的时候也是大同小异的,有必然的规律可循。(一)多以“瘦”、“病”、“愁”等表现哀情。这一特点超级突出,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11、。“仅以毕振达所辑销魂词中清朝女子作品为例,在入选的95位作者的234首作品中,愁、怨、泣、哭、寒凉、凄切、孤单之类涉及悲愁之情的字和词即达1600多个。”这还仅仅是对清朝女性作品作的整理,若是将整个女性文学中的涉及这种悲愁之情的字词都统计出来那将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数字。这一特点在李清照的词中也超级的明显,咱们超级熟悉的句子就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从以上句子中,似乎能够感受到李清照对

12、“愁”与“瘦”情有独钟,老是离不开这两个让人顾惜的字眼,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老是愁眉不展,玉减容衰,清癯消瘦,令人暗然神伤。第一首词中女主人因与夫君相隔两地而倍感孤独苦闷,心中相思不已,思念缠绵不绝而愁;第二首词中的愁则包括着太多的内容,因为现在的李清照正体验着国破家亡、夫死离乡、孤苦漂泊之苦;而第三首词中“瘦”、“病”、“愁”一并出现了,女主人公“新来瘦”并非是因酒而病,也不是因秋而悲,那是为何呢?原来是因为她“离怀别苦”,因相思之情一天浓于一天,才令人消瘦。离人远去,主人公相思不已,常常呆呆地凝望远方遥寄相思,于是那凝望注视的地方也就凝聚着女主人公深切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无从排解,而成离愁

13、。或许在现实生活中,愁怨并非如此浓重,可是在心里却是以忧愁为主,在作品中就用“愁”、“瘦”等词来加深强调自己的忧愁,一方面它们能形象地勾画出女主人的外貌,另一方面还能含蓄地表达出她的愁,而她们往往是因愁而瘦,所以“瘦”成了她们表达“愁”的一个凭借。(二)通过景物描述表现愁思。在文学创作中,环境有两个作用,一是衬托,一是渲染。所以,在很多时候,客观事物往往会因为创作需要而披上主观色彩,达到寓情于景,情景融合的境界,这是我国文学的一种传统。古代女性在创作的时候也超级注重寄情于物,由于她们所抒之情都是悲情,所以她们在这一方面又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凝愁于物,以物凝愁。当她们凝愁于物的时候,就是将愁情寄

14、于物,将哀情外现,借外在景物来表达心中的忧伤之情。李清照超级擅长将哀情外现,通过对景物的描述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如她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无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现在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首词写于李清照随宋室南渡以后,写的是元宵佳节的情景。上阕写南宋临安节日时的热闹情景,灿烂的落日,像黄金熔化一样绽出异样的辉煌,而现在天空的云朵连成一片,像白玉一样堆砌在一路,如此漂亮的光景正是欢度佳节的好光阴。接下来仍

15、在写开春时节的景象,柳条初绿、梅花初谢、春和日暖,可是主人公却并无融于如此的美景与佳节中,“人在何处”的迷惘之问当即让人联系到她当下的情境流落异乡、孤苦孤单。于是早春美景也染上浓郁的悲情,笛音也是声声幽怨,心绪低落而“谢他酒朋诗侣”。下阕则是在回忆以往元宵盛景,今昔对比,心中更是难过,由昔而今,更觉今非昔比,作者已再也不是曾经无忧无虑的那个青春少女,现今已是国破家亡、夫死飘零、形容憔悴的光景。全词没有一句一字是直接写主人公愁苦孤独之情的,可是读来却是哀情一片,李清照巧妙地将心中的情思融入对春和元宵情景的描述中,这则是在看似写实的描述中蕴涵着作者丰硕的情感。三、古代女性文学的感伤情怀的形成原因文

16、学是反映现实的,文学的起点是现实生活,感伤成了古代女性文学的情感主脉,所以能够看出她们作品中的悲与她们生活中的愁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我想从古代女性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来探访她们愁苦的本源。(一)中国传统文学审美观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文化气氛浓厚的国家,在审美上偏向于内在意蕴,含而不露、曲折隐晦、哀而不伤。这一审美观使得妇女在创作时常常追求其诗作的含蓄婉转,表情虽苦虽悲却并非激烈,表现得温文尔雅、细腻婉转、透剔如晶石,小家碧玉式的品质被她们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中国人从来有一种悲好心识,人们容易被悲伤之情所感动,从屈原的离骚到宋玉的九辩,再到杜甫的三吏、三别,再到李后主的虞美人等等,无不被悲情所笼

17、罩,晚清时刘鄂则用“哭”来描述中国的文学史!古代妇女也受此影响,在创作中多诉悲写愁,凄凄惨惨戚戚,无不令人吁嘘感怀。所以她们的作品也就出现了这些伤时之情、离别之绪、悼亡之悲、感世之苦,这些也就汇聚成了一股愁苦之源淌在中国的文化之海里。(二)被传统的封建伦理所束缚。我国古代礼教宣扬“男尊女卑”,使女性的社会地位超级低下,不能像男子那样从事各类社会活动,更没有行为权利,女性低下的地位把她们囚禁在家庭这一个小天地里活动。早在周礼天官九嫔中就有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记载,这也就是“四德”。到东汉时,班昭更将这“四德”论述得更为详细与严格,其女戒中言: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

18、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衣饰鲜洁,洗澡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絜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盛德,而不可乏之者也。古代女性没有宽敞的活动天地,在她们眼中只有春去秋来,花开花败,月圆月缺,亭台楼阁,而她们的创作也就被局限在这些小事物小范围中,也就仅仅是抒发她们的个人情感,而且多是感叹光阴易逝,红颜易老,悲秋伤春,或是因自己情感生活的不如意而诉离别之痛、相思之情。封建伦理除从言行举止方面要求妇女外,还从内在精神上禁锢女性,还要求女性要“三从”,即孔子家语本命解所说的:“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者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

19、三从之道:幼从父兄,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如此古代女子的一生都没有自主权,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老是依附于男性的生活固然不是女性理想的生活环境,女性低下的地位使得她们老是生存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其中的痛苦滋味又怎是一个“愁”字了得?(三)古代女性不能正肯定位,过于依附男性、婚姻。“三从四德”严格的限制了女性的自主自由权,将她们牢牢地禁锢在家庭中,丈夫就是她们的天,爱情和夫君就是她们生活的一切。所以,即便她们的爱情或婚姻出现的是小矛盾,往往也会掀起庞大的情感浪潮。若是她们的婚姻是完全失败的,那对于她们来讲则是致命性的冲击,乃至等同于灾难。一当她们碰到如此的情感挫折时,她们常常会

20、发出悲天悯人的声音,才女们就会吟诗唱词,而诗作中就会抒发她们心中的不平与悲伤。李清照虽然早在豆蔻年华时就诗名在外,但其成绩却远不及她后期的作品,赵明诚的归天,使李清照饱尝了深刻的痛、永恒的思、刻骨的孤单,也带给了她无尽的悲哀,而这些让人撕心裂肺的情感都被李清照纳入了她的词中,让人在读她的词的时候深刻地感受到她心中的愁苦,不由自主地融入到她那“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深沉的感伤世界中。为爱痴、为爱喜、为爱愁、为爱悲的浓情使李清照的诗作达到了动人肺腑的艺术境界,其它的女诗人也是如此,女冠诗人鱼玄机因渴望如意郎君而概叹:“易求无价宝,宝贵有心郎。”(赠邻女)而薛涛则沉痛地说:“风花日将老,佳

21、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春望词四首之三)而后的朱淑贞更因她失和的婚姻生活而著有词集断肠集。综上所述,古代女性因为她们特殊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她们特殊的文学品质,形成了以忧郁感伤为中心脉络,以低婉之笔诉温润柔和之情的整体特征。从中也能够看到,古代女性的创作和审美具有窄、深、抑的特点。窄,即她们审美视角的狭小,这是由于她们生存空间比较狭小,她们的作品也就基于其生活,极少关注到更广漠的社会问题,只在抒发个人的狭隘情怀。深,即她们作品中反映更多的是其幽深的心里世界,在如此的心里活动中细致入微地发掘生命的体验。抑,即她们的情感抒发时的婉转曲折,压抑控制。总之,忧郁感伤,温婉曲折成了古代女性文

22、学的大体特征。参考文献:1乔以纲.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2李冶、薛涛、鱼玄机著,陈文华校注.唐女诗人集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陈新、周维德、俞浣萍编.历代妇女诗词选注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5.4孙海鹏.中国古代妇女感伤文学的艺术品格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5师世伟.试论李清照词的悲剧美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6黄益.唐宋八大家(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7赵晓辉.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李清照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8沈家庄.宋词的文化定位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9孙海鹏.才女的忧郁与文士的感伤-古代感伤主义文学主题在男女作品中的不同表现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4).10金军华.伤逝之悲浅论李清照词的情感基调J.语文学刊,2006(7).11王小庆.论易安词的感伤美J.职大学报,2001(1).12西同华.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原因剖析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