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85KB ,
资源ID:303036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3036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泾 阳 历 史 文 化 名 人.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泾 阳 历 史 文 化 名 人.docx

1、泾 阳 历 史 文 化 名 人泾 阳 历 史 文 化 名 人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笔名太平老人。祖籍泾阳县云阳镇斗口村,著名书法大师,爱国人士。幼年家境贫寒,曾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学习,受进步学者刘古愚、朱佛光等人思想影响,痛恨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萌生反清革命意识,创办神州日报,以打倒满清、建立民国为主旨,在宣传革命中影响很大,时有“一支笔抵十万毛瑟(枪)”之誉。1907年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1918年1月,被诸将领推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1922年,与叶楚伧等人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聘共产党人瞿秋白为社会科学系

2、主任,极力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上海执行部工人农民部部长,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与共产党人合作,主办政治队、中山学院、中山军事学校等,为陕西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审计院院长等职。1931年起任监察院院长, 1938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期间,坚持抗战反对投降,1945年重庆谈判时,设宴欢迎毛泽东,公开支持两党再次合作,和平建国。1949年11月,被迫离开大陆去台。在台期间,对大陆和故乡充满眷恋之情,1962年1月写

3、下“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的诗句,真挚衰惋,感人至深,成为传达在台人士怀念家乡、渴望结束隔绝状态普遍心声的名句。他同时还是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书法巨匠,早年苦研魏碑,博采众长,书势险劲峭拔,气度磅礴豪放,1937年后致力于标准草书研究,开创个人风格,形成著名的“于派”草书,苍劲精妙,时人誉为“舞鹤游天”,在20世纪书坛上独树一帜。他也是一位久负盛名的诗人,其旧体诗词雄健开阔,洗炼爽洁,矢矫不群,率多佳作。他重视教育,靖国军时期曾创办三原民治学校,以后又相继支持兴办渭北中学(三原南郊中学)、渭北师范;在南京政府任职

4、期间,亲自争取并实地筹建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办成西北第一所高等学府,并为上海复旦大学题名。他关心家乡公益事业,1920年关中大旱,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创立“渭北水利委员会”,延请水利专家李仪祉为工程师,经过实际勘察,制定了泾惠渠灌溉工程规划。此后又努力促成修建,造福泾阳、三原等五县群众。1931年,为了改良农业,以祖田和购买的总计1200余亩地为基本耕地,在云阳镇斗口村设立“斗口农事试验场”(今陕西省棉花研究所前身),聘请农业专家杨蕴章等主持场务。农场引种各地名优苹果30余种,开办三期农技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改良作物品种,发展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较好

5、的示范作用。为了杜绝弊端,又亲笔写了留言,嘱逝后将农场“即行奉归公家”。他在保护祖国珍贵文化遗产方面也有贡献,历年精心搜购珍藏名贵碑刻200余块,命名为“鸳鸯七志斋藏石”,抗战前夕运回陕西,捐赠给西安碑林(今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长期公开展出。1964年11月10日,在台湾病逝,享年85岁。著有标准草书右任诗存右任墨存等。 吴宓(18951978),原名玉衡,字雨僧(亦作雨生),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红学家、诗人。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在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又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

6、院,研习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哲学。192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学成归国,任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开设“中西诗之比较”等课,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在南京任教期间,创办学衡杂志,宣传新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并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曾培养出大批学有所成的知名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人才,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曹禺、李健吾、张骏祥、季羡林、许国璋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或受到他的教诲。1924年,赴沈阳任东北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任清华大学研究院主任,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研究院导师,四人

7、皆为学术界最负盛名的学者,研究院被称为“国学研究院”。 1931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此后出版了吴宓诗集。1944年,赴成都任四川大学和燕京大学中文系、外文系教授,讲授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比较文学、英国浪漫派诗人、欧洲小说、西洋文学史、文学与人生等课程。抗战胜利后,赴武汉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讲授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比较文学等课,并兼任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主编。“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左腿在批斗中跌折,双目失明。1977年,因生活不能自理,由胞妹吴须曼接回泾阳县居住。1978年1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84岁。1979年8月平反昭雪。吴宓一生在学术方面贡献巨大,他

8、在中国开创了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把比较文学引入中国学术领域,曾发表多篇重要的比较文学论文,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打下了牢固基础。他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红学大师,他在红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到红学界的一致公认。早年潜心研究红楼梦,留美期间即发表红楼梦新谈。1944年赴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作红楼梦学术报告,轰动一时。1945年在成都流星成都周刊等刊物发表红楼梦之文学价值红楼梦之人物典型红楼梦之教训贾宝玉之性格王熙凤之性格论紫鹃等多篇红学论文。著述丰富,有世界通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大纲法文文法拉丁文文法简明英文文法中国汉字字形字音沿革简表等数十种(篇)。他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

9、,早年在清华学堂求学期间,对日本帝国主义攫取青岛的企图十分愤慨。写下长诗哀青岛。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作感事八首等诗痛刺帝制。1934年,日寇策动“冀东自治”,华北沦陷在即,国民党当局拱手事敌,他悲愤交集,赋鹧鸪天词二首,抒发爱国情感,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心。全国解放前夕,数所国外名牌大学聘其任教,他一概回绝:“我是炎黄子孙,我的事业就要植根于祖国土地!”解放后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1956年,将珍藏多年的1000余册稀有外文图书全部捐赠给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直到他临终的前一年,还念念不忘家乡学校外语师资匮乏的情况,不顾自己的伤残之躯,提出要为学生讲课,为国家培养人才,竭尽全力要为祖国教育事业献出最

10、后一分力量。平生交游甚广,他与诗人吴芳吉、学者陈寅恪等友情最为深厚,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真挚诚实,被世人誉为中国传统道德重情义、尚气节的典范。郑国,战国末韩国人,生卒年月不详。韩国水工(官名)。当时韩国为阻止秦国东伐消灭各国,遣郑国赴秦,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图谋削弱秦国国力,使其无力征伐。秦采郑国建议,命其开凿引泾渠道。后来秦国察觉到韩国的用意,欲杀郑国。郑国坦诚相告:“始,臣为间,然渠成,变秦之利也。”遂说服了秦国,再度被委任主持修建渠堰工程。整个工程自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始。历时十余年,渠首设在瓠口(今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附近),从渠首到注入洛河处,全长300公里,灌溉田地四万余

11、顷(折今110万亩)。关中之地成为沃野,大大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该渠被命名为郑国渠,以纪念郑国的功绩。郑国渠开历代引泾灌溉之先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作为主持此项工程的筹划设计者,郑国在施工中表现出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创造的“横绝”技术,使渠道跨过冶峪河、清河等大小河流,把常流量拦入渠中,增加了水源。他利用横向环流,巧妙地解决了粗沙入渠,堵塞渠道的问题,表明他拥有较高的河流水文知。据现代测量,郑国渠平均坡降为0.64%,也反映出他具有很高的测量技术水平,他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水利科学家,其科学技术成就得到后世的一致公认,泾阳县群众有“郑国千秋业,百世功在农”的诗句称颂

12、他!王徵(15711644),字良甫,号葵心,明泾阳(今泾阳)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机械工程学家。天启壬戍年(1622)进士。授职直隶广平府(治所在今河北省永年县)推官,后任直隶扬州府(今江苏省扬州市)推官。王徵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一定地位。王徵在多次赴京应试期间,对天主教教义产生兴趣,后来与西班牙传教士金尼阁合作撰写西儒耳目资一书,该书开创以西方音韵学研究中国语言的先河,是中国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的第一部音韵学著作。王徵56岁时,将自己早年探究机械制造的成果编成新制诸器图说一书,书中载有虹吸,鹤饮,代耕等器物,均为关系民生日用的实用器械。编著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一书,书中收录

13、了十五类精妙奇器,建立了诸多数学,物理学概念和术语,是我国第一部机械工程学著作。王徵在当时士大夫普遍重道轻器、排拆歧视外来文化的背景下,能摒除偏见,求知若渴,学习西方科技文化,并极力推崇,确属难能可贵,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杰出学术人物。悟空(?812)。僧人,俗名车奉朝,唐京兆云阳(今泾阳县云阳镇一带)人。祖上为北魏鲜卑贵族拓跋氏一支。早年为唐朝军队下级军官。唐天宝十年(751)奉旨随中使张光韬出使古西域国(在今阿富汗东北一带),因疾,遂留居。病中发愿:“如待病愈,愿落发为僧。”病好后,拜当地三藏法师舍利越魔为师,正式剃度为僧,法号“达摩驮都”。此后,又去迦温弥罗国(在今克什米尔南部)学习佛法,

14、不久,入印度遍游天竺等地,访师求道,巡礼佛迹,苦心学习梵文。由于长年在外,离国日久,思恋故乡亲朋,难以自抑,于是向师父提出归国请求,师父怜悯其心,准其所求,临行时送给他三部梵文佛经和佛牙舍利一枚。悟空取道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应当地莲花寺僧人之请,译出十力经一卷。贞元六年(790)二月,抵达京城长安。偕行的中使段秀明入朝后,将带回的佛牙舍利及所译经卷进奉入内。经功德使窦文场的奏请,德宗皇帝敕命悟空住长安章敬寺,并赐法号“悟空”。唐永和七年(812)正月二十三日,圆寂于长安护法寺,归葬嵯峨山二台之顶(在泾阳我县北部),建振锡寺纪念。唐贞元十六年(800)长安高僧圆照奉敕编撰贞元释教录,将悟空所译佛

15、经三部十一卷悉数收录。圆照所撰悟空入竺记详细记述了悟空求佛事迹。悟空与此前的高僧玄奘(602664)等人都曾历尽艰辛,学佛译经,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李仪祉(18821938),原名李协,字宜之,后以仪祉行。祖籍陕西蒲城。著名水利学家,中国现代水利事业创始人,1908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随即赴德国留学,先后入柏林大学工学院、但泽大学学习铁路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春回国,参与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水利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任教务长,一度主持校务。后相继担任西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交通大学教授,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水利组主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教育厅,

16、建设厅厅长,上海港务局局长,华北水利委员会主席,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兼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等职。在担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期间,为了根治灾害,保障人民生活,他下决心修建关中地区的灌溉工程,首当其冲要为渭河北岸平原这个全省棉麦主产地修渠引水。当他决定兴建泾惠渠后,从1927年起亲赴京、津、沪、宁等地,三进北平,两下南京,奔走呼号,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杨虎城首先拨款予以支持,于右任也积极协助筹款,美国檀香山华侨和华洋义赈会也都踊跃捐款资助,终使泾惠渠工程于1930年动工兴建,于1935年冬全部完工,渠道

17、全长270公里,能够灌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礼泉等5县69余万亩农田。后半生主要奔波于省内各地,对各主要河流进行全面勘查、规划。先后亲自设计或指导建设洛惠渠、渭惠渠、黑惠渠、沣惠渠、漆惠渠、灞惠渠等,同泾惠渠合称“关中八惠渠”。“关中八惠渠”成为中国北方水利工程之冠而闻名海内外,大大促进了陕西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灌区受益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活龙王”。1938年,因长期劳累,病危不治,弥留之际还挂念渭惠渠大坝抢修工作,3月8日逝世,终年57岁。国民政府发布命令,“着行政院转饬陕西省政府举行公葬,考试院转饬铨叙部从优仪恤,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以彰邃学,而资矜式”。根据他的遗愿和灌区人民

18、的要求,遗体安葬在泾阳县王桥镇大章桥村西南泾惠渠上游总干渠畔(现今仪祉陵园),送葬之日,泾阳及三原、高陵等县赶来参加葬礼的群众达5000余人。平生著述极多,学术论著计270余篇(部),1956年台湾出版了李仪祉全集。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故乡蒲城县设立了“仪祉纪念小学校”,后期主要工作地方泾阳县设立了“仪祉农业学园”,建国后更名为“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李若冰(19262005),笔名沙驼铃。陕西泾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陕西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西部散文的代表人物,西部文学的拓荒者,“石油文学”奠基人之一。李若冰散文大都写亲身感受,反映我国大西北的风物、人情与生产建设,文笔优美、真实感人

19、。他最早发现了西部美,歌颂了西部美,为祖国石油工业树起了一座丰碑。李若冰一生情系大漠,钟情勘探者、创业者,被誉为中国石油文学的拓荒人之一。2005年3月24日病逝于西安,享年79岁。著有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旅途集、红色的道路、山湖草原、神泉日出、爱的渴望(合作)、李若冰散文选、高原语丝、塔里木书简、满目绿树鲜花等,另有文集永远的诗人(李若冰论集)、李若冰序文集、李若冰文集(4卷)等。1993年曾获青海石油文联突出贡献奖。高鸿(1918 ),泾阳县王桥镇人,著名分析化学家和分析化学教育家,国家分析化学界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

20、导师,南京大学终身教授、西北大学终身教授、西北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西北大学电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务委员。1944年11月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化学系学习分析化学。1947年获化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电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极谱分配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19个新的电化学理论公式。在悬汞电极研究方面,提出了汞齐电极扩散电流理论,金属在汞齐电极扩散系数测定方法与遵守的议程式等。对极谱学各分支的各种电极过程导出电流议程式进行了实验验证,澄清了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创立了示波滴定法,开辟了滴定分析的新领域,已成为容量分析的第三大类方法。编写

21、了中国第一本仪器分析教材,影响教育了一代学人.共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出版有极谱电流理论,示波极谱滴定、示波滴定、示波药物分析等科学专著,其中极谱电流理论获1988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主编的高校教材仪器分析(第三版)获1991年全国优秀教材奖。事迹先后入选国内外多部名人辞典。 仵德厚(19102007),陕西泾阳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少将军衔。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曾在台儿庄战役中,亲率40人组成敢死队与日寇搏杀,战至只剩3人。为表彰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国民政府先后授予“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和“宝鼎二等勋章”。1948年7月至1949年4月,解放

22、军攻打太原,时任第三十军二十七师副师长的仵德厚率部驻守。后城破被俘。1959年提前释放,1975年得以返乡,一直居住于我县安吴镇雒仵村。2007年6月6日,仵德厚因病逝世,享年97岁。冯日乾(1939 ),笔名仲鹿,泾阳县兴隆镇人,杂文家,高级讲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1972年,第一次在陕西日报发表杂文引起关注。此后陆续发表文学评论、教学论文和杂文、随笔等作品。80年代中期开始专注于杂文创作。进入90年代后,杂文作品开始在全国杂文界产生影响,他的杂文见解透辟,正气凛然,反打正着,手法娴熟,笔端常带感情,风格凝重隽永,曾先后数十次在省、市和全国获奖。1991年6月18日

23、,文汇报在“新杂家”专栏第一期推出“冯日乾专辑”,肯定其作品“自成一格”。作家毛奇评价他的杂文“看似平淡叙述,却不乏深刻;明明是冷峻的针砭,却颇有风趣”。 1991年,事迹入选中国自学人才荟萃。1993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1995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长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冯润璋(19021994),笔名一雯,泾阳白王镇冯家沟村人。现代作家、教育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毕业。上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参加中国共产党,与孟超等人组织“流萤社”,创办 流萤半月刊,刊载文学习作。1929年,接受组织批示,与潘汉年、沈端先(夏衍)、冯乃超、冯雪峰等筹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后,在鲁

24、迅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文学月刊洪荒后又创办农村月刊,批判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唤起人民反抗斗争。1941年,在石桥镇创建“私立仲麓中学”(今石桥中学前身),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西北军政大学政治教员,年底调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编审室编审员,后调陕西省教育厅编审室工作。平生著述颇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革命文艺上占据一定地位。1994年8月26日在西安逝世,终年92岁。白描(1952 ),原名白志钢,泾阳县三渠镇白家村人,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以及散文随笔200余万字,影视作品多部。1976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国际

25、人才交流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司级),延河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副院长。主要文学作品有苍凉青春、恩怨、陕北:北京知青情爱录、荒原情链等.影视作品有电视专题片中华魂、电视连续剧遭遇昨天和圣水观等.其事迹先后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全球知识界名人录(1994年)、美国名人传记研究所500位有成就的国际名人(1995年)录入。雷抒雁(1942 ),泾阳县泾干镇人,著名诗人。70年代后期发表成名作小草在歌唱,奠定了作者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首以沉郁顿挫格调写就的讴歌为捍卫真理而死的烈士张志新的长篇抒情诗,振聋发聩,一时轰动中国文坛,被看做是新时期文学在诗歌领域的重大收获之一。现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曾先后出版诗集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掌上的心、踏尘而过及散文集悬肠草等14部,许多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发表,被多种人物辞典收录。作为中国杰出作家代表之一曾率团或参加出访过前苏联、南斯拉夫、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进行文学交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