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导论学习资料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教育是耦合的过程,即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教育活动具有动力性;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2、教育者:即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3、学习者:其特征主要有“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不同;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影响到各自
2、的学习效率和质量”。4、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使形式与内容的统一。5、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6、非制度化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8、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类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9、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其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10、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
3、科总体。1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12、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13、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
4、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教育现象。答: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有三个规定性: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2、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农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超脱离。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
5、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网络、学校与市场的联系、教学组织形式等(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3、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特点。答:(1)教育学的萌芽。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系统。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2)教育学的创立。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及
6、以后,形成独立体系(标志),出现一系列教育论著代表人物:培根(1632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泛智教育思想)、康德(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提出教师中心说)在赫尔巴特之后,还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写出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如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尔等。(3)教育学的发展。19世纪末以来,出现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著作,其中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教育是一种社会历
7、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的增长;学生在学校重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6、当代教育学
8、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7、结合实际谈谈教育学的价值有哪些。答:(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8、学习教育学的实践意义是什么。答: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
9、的作用。第二章 教育功能一、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4、教育的正功能:是教育在促进社会和人发展上所产生的积极效果。5、教育的负功能:是指教育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反的效果。6、教育的本体功能: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即教育的职能(教育自身具有的能力或承担的职责)。7、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8、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
10、、思考题1、教育功能的类型有哪些。答:(1)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答:(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把教育作为一种生存手段和工具。3、教育从哪些方面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答:(1)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为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
11、意识和角色;(2)教育促进个体体个性化功能为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是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具体表现为(1)过重的学业负担、过分强调智力(2)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3)教育内容的偏颇性等等。5、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
12、可持续发展的功能(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6、简述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答: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因而也就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可能规模。人口的数量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7、简述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答:一个社会的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人口的质量还制约着教育的质量。8、简述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答: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就更为显著。9、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的表现。答: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10
13、、教育在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方面有何作用。答:通过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亦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11、简述文化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答: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1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答:(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13、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普通教育提高
14、民族文化素养,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14、简述科技进步对教育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作用。答: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15、简述教育促进民主政治的功能。答:(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16、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影响作用。答: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17、简
15、述教育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答: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大规模破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上日程。教育具有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功能,具有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18、如何理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答: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指的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1)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如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统治一切,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思想(2)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功能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如盲目的教育先行、学校扩招。19、影响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16、答:(1)教育功能的形成。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2)教育功能的释放。教育功能的事方式发生在社会系统之中,通过教育功能的结果参与社会活动而是显的。其包括产品的输入、产品的利用。第三章 教育目的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2、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重视人的价值、个性、需要;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17、;主张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4、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衡量。5、全面发展教育: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的。6、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7、智育:是指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
18、学生智力的教育。8、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9、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思考题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联系:在对教与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区别:教育方针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更为突出。2、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1)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2)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3)正
19、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4、教育目的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答:(1)社会依据。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培养现代人是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对劳动者的质量规格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世界各国根据这种要求确立教育目的,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2)人的依据。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从人的需要来看,人的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
20、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中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答:(1)就一个社会整体教育目的而言,在其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2)就价值取向的实现过程而言,把满足社会要求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和其来;(3)就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而言,要落在人的发展上。6、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答:(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
21、本思想: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 ( 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 ) 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3)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方法论指导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答:(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4)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一、名词解释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
22、使命。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3、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4、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5、教师职业的权利: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一般公民权利、教育的权利、专业发展权、参与管理权。6、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教师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反应,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人们对教师的
23、角色期待。7、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使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应。8、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包括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9、学生发展: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及自身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结果。10、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二、思考题1、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与古代意义上的教师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专门性职业的特征:需要专门技术和特
24、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专门教育;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性。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2)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表现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3、教师职业的特征是什么。答:(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4、结合当前实际谈谈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有哪些。答:(1)师范教育(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5
25、 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答:(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6、设计一份教师形象的问卷表,根据调查结果论述如何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答:(1)教师的道德形象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它是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2)教师的文化形象。(3)教师的人格形象。善于理解学生、有耐心、性格开朗、意志力强、幽默感等相关调查结果: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专业水平+教学水平+人格力量。7、教师的根本任务和具体任务是什么。答: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26、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教师的具体任务包括三方面:教师必须搞好教学工作;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8、教师享有哪些权利。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会议,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9、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答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0、学生的本质特点有哪些。答:(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是具
28、有主体性的人(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1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12、怎样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答:学生是教育对象;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13、联系实际说说,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得发展。14、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有哪些?答:(1)生理成熟期提前(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3)价
29、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5)心理问题增多。15、为什么要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答:(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教师是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1)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属于隐性课程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在校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起重要作用。16、师生关系的类型有哪些。答:(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17、根
30、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什么。答: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3)环境方面。学校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组织环境。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18、针对近二十年师生关系从“猫鼠关系”到“亦师亦友”的转变,谈谈你的认识,并提出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具体策略。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可考虑以下方面:(1)了解和研究学生。通过观察、谈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兴趣、需
31、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身体状况、班集体的特点等;(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学生是个整体的人;(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要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的处理问题。(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通过情感感化,移情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学生的教师,又做学生的朋友;(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理解的个性品质。 第五章 课程 一、名词解释1、学科课程: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其优点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智力,易于评价;其缺点在于忽略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2、活动课程:强调以儿童的活动、经验为中心,其特点在于经验性、主体性、综合性不足,儿童从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3、综合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中。4、核心课程: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中国的语文、数学和英语。5、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负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