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19MB ,
资源ID:302926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2926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是非功过话六三国产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的兴衰之路.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是非功过话六三国产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的兴衰之路.docx

1、是非功过话六三国产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的兴衰之路陈列在博物馆中的63式自动步枪全貌 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是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种步枪,是国产枪械从仿制进入自行设计阶段的首个产品,在我国轻武器研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该枪是一种多用途武器,设计目的是取代部队已经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该枪曾经红极一时,但在大量装备部队的10年后,却被迅速撤装,部队又重新换回半自动和冲锋枪,这种“大起大落”在国产武器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研制过程63式自动步枪的出现与另外两种国产轻武器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那就是1956年在引进前苏联CKC 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和AK47 7.62毫米

2、突击步枪的基础上,分别仿制定型的56式半自动和56式冲锋枪。与更早期仿制的53式骑枪相比,这两种武器采用了56式中间型枪弹,重量更轻,同时改为自动发射,火力更强。两种56式的定型生产,使我军的正规化水平和战斗力得以明显提升,它们也由此成为我军装备时间最长的武器。不过,无论是56半自动还是56冲锋枪,在使用中都存在一定不足,如部队反映半自动虽然精度好、可靠性强,但弹容量只有10发,只能打单发,火力不足,而冲锋枪连发射击时震动强烈,即使是老兵也难以控制,打点射时很难打出好成绩,而且冲锋枪尺寸偏短,在拼刺时不如半自动方便。另外,当时国内对步枪的认识仍限于传统上的概念,同时出于节约制造成本和弹药等原因

3、,56式冲锋枪并不是像AK47在苏军中那样普遍装备,在步兵班中只配备正、副班长,其它人员仍配发56式半自动,实际上56式冲锋枪和被它替换的50式、54式一样,被当作传统冲锋枪而不是突击步枪来使用,之所以仍称为“冲锋枪”也是这个原因。这样就造成了同一个步兵班内,武器不能完全通用的情况,战士们普遍希望出现一种结合半自动和冲锋枪优点的新武器,这些来自基层的呼声对63式的出现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仿制苏式武器过程中逐渐锻炼成长起来的国内兵工队伍和生产、科研基地,则为新步枪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而最后促使63式出现的东风则是1950年代末期热火朝天的“大跃进”氛围,兵工行业不甘落后,提出了设计一

4、种全新自动步枪的方案。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步枪为主导兼有冲锋枪特点,即保持步枪主要性能,增强火力,克服冲锋枪连发射击精度差的问题,结构简单,大部分构件与56式相似或相同,适合我军已熟悉的56枪族勤务要领,易于生产和操作训练,最终以这支理想的“步冲合一”的自动步枪取代现有的56式半自动和冲锋枪。不过,该方案并未提出完善的战技术要求和指标,这为后来的反复修改埋下了伏笔。1970年代中期,我军机械化步兵某次“三防”演习中,两名战士从装甲车舱口探身出来使用63式自动步枪射击。由于全木托的63式太长,出入车辆狭小空间非常不便,因此后来陆续换装折叠枪托的56-1、56-2冲锋枪和81-1式自动步枪。上级主管部

5、门对于首次完全自行设计国产新枪的任务非常重视,采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三结合”、走群众路线的办法,于1959年成立了由高等院校、部队军械部门和专业工厂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设计组。设计者们虽然非常年轻,但他们勇于实践探索,在对现有枪械内在技术特性、结构特点进行充分剖析的基础上,相继解决了相关技术难点。在克服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之后,新枪于1963年最终设计定型,并命名为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63式在试装备中以良好的精度和勤务性能受到部队的欢迎,很快被批准全军装备,1969年投入大批量生产,在很多主力部队中全面替代了刚刚装备不久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即不分班长、战士,步兵班中清一色装备63

6、式自动步枪。 63式的生产始终围绕着“要准备打仗”的战略思想,因此很大一部分生产任务都是由三线的地方军工企业来完成的。位于大别山区的9336厂是生产63式的重要厂家之一,生产经历十分典型。安徽省内本无枪械生产厂家,从1960年代开始,按照国家三线建设方案,决定在大别山区筹建4个枪厂和1个炮厂,生产从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轻机枪到火箭筒的各种轻武器。9336厂于1965年在江苏省常州市筹建,原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万支56式7.62毫米冲锋枪,1967年起从常州向安徽舒城县三石寺搬迁,到1969年初搬迁基本结束,并转交当地管理。按上级部署,该厂搬迁后转而生产63式自动步枪,并于当年开始试制,19

7、70年8月通过国家鉴定,投入批量生产,1978年产量曾达到16000支。到1979年该厂重新投产56、56-2冲锋枪为止,共生产63式118731支。由于63式上一般不标明生产厂家,因此很难从序号推算该枪的总产量,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定型到1978年停产的10余年内,该枪的生产数字要以百万为单位。 构造特点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和冲锋枪两者优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精度、确保可靠、增强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63式在整体上是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基础的,其弹道性能、可折叠的连体棱刺、全长木枪托、瞄准装置等均与半自动相似,特别是枪管部分诸

8、元完全相同,保持了其瞄准基线长、射击精度好的优点。我国三军仪仗队应装备国产仪仗枪一文的作者王秀宇同志与采用金属折叠托的63式改型。他在文章中认为,全木托的63式更适合作为我军三军仪仗队的礼仪用枪。 为保证点射精度相对56式冲锋枪有显著改善,保证在各种条件下的动作可靠性和射击寿命,63式的主要结构重新进行了设计。自动机结构借鉴了56式冲锋枪,但又有很大不同,相对类似于瑞士SIG 550突击步枪,采用机头回转闭锁方式,机头上的螺旋凸起与机框上的螺旋槽配合,由机框带动机头完成开、闭锁动作及前后运动。63式有两点改进:一是加长机框导轨长度,使自动机行程达到135毫米,抛壳、压倒击锤、复进、供弹等动作更

9、加协调,同时限制配合间隙,确保每次闭锁状态一致;二是降低枪机框高度,缩短自动机质心距枪管轴线的距离,减小运动翻转力矩。同时为给向弹匣内压弹的桥夹让位,63式的闭锁突笋改在枪机心闭锁突笋后方,而枪机框闭锁槽设在枪机框的右侧。为提高射击精度,63式放弃了56式冲锋枪的整体活塞结构,但仍采用导气自动方式,活塞行程27毫米。该枪在国产步枪中首次采取了导气孔调节塞结构,活塞、调节塞均自前方装入导气箍上的活塞筒内。调节塞上设3.8毫米、2.5毫米两个气孔,在正常条件下射击时用小气孔,使自动机运动平稳,减少撞击,保证射击精度和提高全枪寿命;在严寒、积垢多的情况下,则使用大气孔,使自动机有较大能量,保证动作可

10、靠性。整个导气系统和调节装置结构比较简单,可根据作战环境自行变换,缺点是调节不方便,分解后固定销容易丢失。由于上述改进,63式作为首支通过国家靶场试验的步枪,顺利通过了风沙、严寒、泅渡江河等特殊条件下的严酷考验。 绝大多数63式步枪的上护木由红褐色玻璃钢制成,散热孔为3个,而早期生产的少部分63式上护木为木质,只有2个散热孔。另外,绝大多数63式枪口是平滑的,而早期产品与部分56式冲锋枪一样,有附件接口。63式机匣结构与56式半自动相似,为机加工锻件机匣,枪管与机匣由M251.5螺纹联接。机匣下面有突出的前、后支脚,以便与发射机支架相扣合,并将枪托结合在枪身上。机匣前部是枪管孔和闭锁支承面,但

11、机匣两侧较薄,只有2.5毫米。总体来说,63式的机匣形状比半自动更加复杂,对锻造工艺要求更高。63式的发射机构为全新设计,借鉴了56式半自动的模块化设计,发射机为单独的一个部件,便于分解和维护,缺点是击锤长度较长,阻铁挂钩部位相对薄弱,而发射机支架为钢板引伸冲压件,形状复杂,生产工艺繁琐。 63式的枪托与56式半自动形状相似,为准直式全形长木托,点射时后坐力均匀,方向基本朝向正后,因此点射时感觉较为舒适,命中率较高,同时改善了颈部和前下部的形状,方便握持,拼刺时握住枪颈之手的食指还可以扣动扳机发射。由于全长木托不便出入装甲车辆和工事,在63式列装部队后,还曾专为空降兵和机械化步兵研制了一种使用

12、金属折叠托的改进型,枪托外形与56-1式冲锋枪的基本相同,也是向下折叠,但与56-1式直接靠按压卡笋来展开或折叠枪托不同,这种枪托展开后需要向后拉动一段短距离,解脱锁定后,才能向前折叠,展开枪托到位后也需后拉开锁固定。由于折叠枪托较宽,使用者无法直接握持,因此这种改进型在扳机护圈后加装了与56式冲锋枪类似的小握把。另一个缺点是金属托贴腮不如木托方便和舒适。因此,这种折叠托的63式改进型并未大量生产。63式自动步枪采用20发弹匣作为供弹具。其标准式样采用薄钢板冲焊而成,结构与56式冲锋枪弹匣一样,由于装弹量减少到20发,长度缩短,减小了卧射时全枪的高度。63式保持了56式半自动通过机框前部导槽向

13、弹匣内压装枪弹的功能,利用56式半自动的10发桥夹,在不卸下弹匣的情况下,2次即可补充完毕,提高了战斗射速。不过,由于63式弹匣后部有一个用于顶起空仓挂机的突起,所以与56式冲锋枪弹匣不能通用,如果想在63式上使用56冲的30发弹匣,必须将空仓挂机取下。实际中由于生产厂家和年代不同,63式弹匣的具体样式至少有9种之多,最常见的是一种表面压有五角星、匣口焊有加强片的型号,其中还有一种据说是为援外而生产的塑料匣体弹匣,表面取消了加强筋,改为专门的防滑小颗粒。刺刀曾作为63式设计时的一个突出要求,以发扬我军近战、夜战和白刃格斗的特长,延续“刺刀见红”的传统。1963年8月16日,率先试制63式的29

14、6厂在自动步枪设计总结中写道:“在刺刀设计中,三棱形刺刀式方案,多数人都认为不美观、太笨重。但经过反复修改、设计和试验证明,刚度和刺入性都优于剑形,同时重量也轻于剑形。此后,经过减细、加长了的三棱形刺刀,深受战士的承认和欢迎。”63式采取类似56式半自动的不可卸棱刺,不用时折叠在枪管和前托下方,但具体形状与半自动的不同,半自动的为变截面刺刀,前端截面为倒“T”形,无尖无刃,而63式的刺刀为等截面的“三棱刮刀”式样,提高了枪刺的强度、刚度,刺刀刃长310毫米,与53式步骑枪相同,但刀尖更加尖锐,刺杀深度明显高于56半自动。另外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63式的刺刀没有枪口环,与部分56式冲锋枪一样,靠

15、准星座下的一个搭钩固定。63式所使用的三棱式刺刀。这种刺刀的特点是刀尖尖锐,长度则与56式半自动和53式骑枪刺刀相同。表面处理除镀铬的外,还有发黑的版本。而56式半自动步枪的折叠刺刀为变截面刺刀,前半部横截面为倒“T”字形,后半部才是三棱形,最前端类似平口螺丝刀的形状,没有刀尖。63式与56式半自动、冲锋枪的另一个明显区别,是该枪配发的是专门设计的63式单兵装具,该装具改变了以往子弹袋与手榴弹袋独立设置的惯例,将两者融为一体,两胁处各设计2个高位弹匣袋,腰左后方设计1个低位备用弹匣袋,腰右后方则是可容纳4枚木柄手榴弹的手榴弹袋。63式单兵装具除了穿脱方便外,由于胸前不象56式装具那样有突起的子

16、弹袋或弹匣袋,匍匐和卧姿射击时更加方便。 63式自动步枪基本上体现了预定的战技术思想,从性能、结构、战术用途上实现了“步冲合一”,其主要优点包括:一是射击精度良好。63式在100米上50发散布直径约4.5厘米,与56式半自动相当,同等距离上对2020厘米大小目标进行点射,可命中70%以上,较56式冲锋枪有明显提高。而且射击时枪口上跳不明显,操枪平稳。二是寿命较56式半自动步枪有明显提高。56式半自动设计寿命只有6000发,63式在既未增大重量,也未采用特殊材料的情况下,寿命达到了与56式冲锋枪相同的15000发,主要原因是结构设计合理,动力参数配匹得当。三是勤务性能良好。保持了56式半自动的绝

17、大部分特点,全枪结构简单,分解结合迅速方便,拼刺时持枪方便有力;有空仓挂机,补充弹药方便。勤务要领与部队使用过的56式半自动、冲锋枪基本相同,训练维护上接受更加迅速。四是结构工艺性较好。与56式半自动、冲锋枪有较多的工艺同一性和继承性,加工成本较低,适于大量生产装备。 由盛而衰但是,在国内创下多个第一的63式却命中注定将成为一支“短命”的武器。由于种种原因,1978年上级做出了将其撤装的决定,部队不得不重新换装56式半自动和冲锋枪,工厂也相应恢复了半自动的生产。导致撤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63式在生产中修改过多,加上本身设计上的一些缺陷,导致部分产品质量较差。而间接原因是设计思想偏于保守落后,难以

18、适应现实战场要求。63式的生产高峰正赶上“十年动乱”,军工生产“质量第一”的根本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特别是在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工时为目的的“技术革命”中,已设计定型的63式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短时间内更改产品设计图达700多处,而更改审批制度形同虚设,有些改动技术上也不够成熟,因此对该枪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修改后的冲铆结构63式机匣。由于零件多、形状复杂,铆合时难以做到精确定位,同时后一道工序对会前一道工序产生影响,因此该项改动成为影响63式精度的最大因素。 一是枪管与机匣由M251.5的螺纹联接改成为直径18毫米的压配合联接,只有一根直径4毫米的销子固定。其目的本是为了简化枪管毛坯,

19、取消机匣和枪管上的螺纹加工,以节约工时。但修改后枪管弹膛壁厚减少过多,射击时因弹性变形极易造成卡壳。另外联接不够牢固,甚至有枪管前移、闭锁变松的现象。 二是整体锻件机匣改为冲铆机匣。本来此项改动是为了提高工效、减轻重量,但63式机匣形状特殊,为满足性能要求,改变后的冲铆机匣结构仍然非常复杂,由节套、左右壁、尾座等13个零件拼凑而成,刚度严重削弱,精度也无法保证,特别机匣变形的现象非常明显,造成射击精度严重下降。此外,冲铆机匣削弱了节套上闭锁支承面强度,机匣两壁容易产生裂纹,全枪寿命不得不从15000发下降到10000发。三是各零部件的修改难以协调统一。如为简化枪机框结构,导轨改短了6毫米,致使

20、机框在机匣导轨运动时脱轨。拉机柄也类似56半自动的形式改为实心锥体,影响外观和操作性。四是表面处理不过关。金属件外表处理由发黑改为电泳涂漆,由于技术不成熟,以致表面涂漆色泽不一、厚薄不匀、附着力差,使用不久就成块脱落,严重影响防锈能力和外观。设计定型时还性能优良的63式自动步枪,到正式装备时,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中后期生产的经过一系列大修大改的63式,从内到外都已面目全非。1974年,关于63式质量问题的反映达到顶点,主要集中在射击精度太差,而且不稳定,需要经常校枪,甚至出现了射击时从导气箍向后喷火星等重大质量问题。此前,战士们就普遍反映63式外形粗笨,没有半自动美观,而且木托颈部及两侧面

21、容易断裂。当然,不是全部63式质量都差,投产前2年按照定型图纸生产的一部分质量较好,但随着产量增加,特别是修改的地方越来越多,质量问题也愈发严重。因此有关厂家组织了为时2年的质量攻关,虽然100米50发散布精度重新提高到5.5厘米左右,但不稳定的问题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况且大量产品早已出厂装备,“亡羊补牢”也为时晚矣。客观地说,是63式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的早夭。研制工作开始的1959年,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体制,军品论证工作刚刚开展,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上当时的政治形势,63式的战、技术论证工作没有充分进行便仓促上马。由于当时的指导思想钟情于“全民皆兵”式的游击战术,着重在中、远距

22、离上命中率高,近距离上能够刺刀见红,所以对新枪的要求只是在已有步枪基础上再适当加强火力,因此设计出的63式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弹匣外,几乎与56式半自动完全一样。而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局部战争的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步兵更多的是在山地、丛林或城市街道进行近距离作战,开阔地带则是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的战场,传统的阵地攻防战和单打独斗的游击战基本已经消失,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因此1960年代以后,美、苏等国相继撤换了7.62毫米级别的半自动步枪,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短小轻便的突击步枪,小口径化、枪族化和一定的面杀伤、反装甲能力,成为对现代化步枪的基本要求。而6

23、3式仍突出其远射程精度和刺刀的作用,全枪长而笨重,功能单一,火力也明显不足,性能上仍未能突破二战结束后研制的第一代轻武器的水平,明显落后于时代潮流。因此63式在装备后,部队没有感到这种“能打连发的半自动”与原先相比有多大变化,自然缺乏热情,甚至称其为“骡子”(意即该枪是半自动和冲锋枪的“杂交”)。63式一开始就错过了步枪发展的总趋势,加上“后天失调”,即生产质量的严重下滑,最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被撤装的命运。1978年西南地区的一位藏族牧民手持63式自动步枪,参加“骑马耍枪”比赛。 从设计年代、指导思想和装备经历来说,63式与美国的M14自动步枪非常相似,不过两者在撤装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63式

24、此后一蹶不振,而M14经过升级改造,以中距离精确压制武器的新面目重新进入美军装备序列,典型的如M21狙击步枪和M14 DMR等。其中原因除了M14的设计加工更加合理外,主要是M14仍使用大威力的7.62毫米NATO步枪弹,弹头在中远距离上有足够的存速和动能,能够对付目前小口径步枪难以处理的加重防弹衣和爆炸物,而63式使用的本来就是中间威力枪弹,改进余地不大,用途也比较有限。 63式的研制工作虽然进行了“三结合”,由高校、部队军械部门和有关工厂联合组成研制组,但因人员情况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又缺乏协调工作经验,最后不得不由承担任务的工厂连人带任务一齐收编,仍然是一个单位独立进行。此外,63式的某

25、些弊端是设计时就存在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特别是由于强调点射精度,降低了自动机质心高度,因此枪机框横向尺寸较大,机匣宽达40毫米,早期枪机框上表面由三段圆弧组成,后改为两斜线与一段圆弧,看起来更矮更宽,外观上极不协调。而全木质枪托包在机匣外的两侧由于全宽的限制,厚度也分别只有4毫米,这样薄的木片在受到较大外力时,难免会出现断裂和破损。 历史功过虽然63式自动步枪只装备了不到10年时间,但它为我国武器研制计划的论证、研制、定型、生产、装备全过程提供了实践经验,使军品研制逐步定向规范化、制度化,并在技术上有所积累,为后来的81式、87式、95式等新型步枪的研制提供了重要参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6、在63式上应用不够成功的枪管与机匣紧配合压装连接、冲铆结合机匣等技术,在后来研制的多种新武器上都获得了成功实践,在63式的质量攻关中也总结探索了多方面经验,最关键的是,63式从盛到衰的转变,给后来的研制工作提出了深刻的教训:一是武器在设计之前必须经过充分、切实的论证,提出确切的能符合该武器预计装备期的战术技术要求,那种“想当然”和“拍脑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二是武器在定型后必须严格按照定型资料进行生产。对部队反映意见应积极慎重地处理,对生产中提出的改进意见,必须以确保武器性能为前提,一切经过试验证明其实际成效后再行实施。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向前线运送弹药和给养。这张不经意间拍摄的照片为

27、国产枪械发展史留了珍贵史料,因为图中同时出现了国内自行研制的两代轻武器63式和81-1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始终没有全面装备部队,由于该枪研制目的之一就是配发民兵,有些地区的民兵装备速度甚至超过了部队,有些二线部队却始终以半自动为主。撤装的步伐也并不一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仍有参战部队在装备63式。当81式枪族装备部队后,63式终于陆续退出现役。目前除少数在边远地区民兵中使用外,还有一部分经改造后供高等院校学生军训使用,其它均已销毁。与56式半自动、冲锋枪不同,63式从未向欧美枪械市场出口过,美国民间枪械市场上有销售记录的仅有1支,还是越南战争期间的战场缴获品,目前只有少量零件销售。

28、不过,63式的巨大产量中确有一部分是用来援助别国的,除越南、柬埔寨外,还曾支持过阿尔巴尼亚等友好国家。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初次接触63式时,曾以为它是CKC半自动步枪的连发版本,根据年份错误地把该枪称为T68步枪,因此后来的西方资料都延续了这个错误,即使是在权威的简氏步兵武器年鉴中也是如此。不过年鉴主编、英国轻武器专家霍格对63式自动步枪一直持较为肯定的态度,63式也是当时年鉴介绍的5种中国产步枪中评价最高的,主要理由是只有该枪是完全由中国自己设计的,其余4种都是仿自前苏联和美国的产品,另一点让他赞赏之处是63式在野外条件下分解较为简便,而且该枪采取的某些技术措施或结构特点在中国以后新研制的几种产品上均有反映。 63式在美国枪械市场上极为罕见。因此出现了这种采用短枪管和56式冲锋枪弹匣的所谓运动型56式半自动步枪。 前南地区冲突期间,“科索沃解放军”使用的63式自动步枪。该枪是当年我国支援阿尔巴尼亚的。附:63式自动步枪主要诸元全 枪 长:1033毫米(刺刀打开1342毫米)全 枪 重:3.81公斤(含空弹匣)枪 管 长:520毫米,弹头在膛内行程494.3毫米膛线:4条、右旋,缠度240毫米,缠角5度42分弹匣容量:20发枪口初速:735米秒枪口动能:2038.4焦耳有效射程:400米最大射程:2000米战斗射速:单发40发/分,点射90-100发/发寿命:15000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