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语文科教案人教版口语交际习作二口 语 交 际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围绕民风民俗文化的。通过对这个话题的口语训练,使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学会与人交流时做到描述具体,表达流利。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思考它们的特点,能够较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在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民俗文化,领略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千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
2、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领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习惯。本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或了解的民俗风情吧。二、教材设计1、回忆本地有哪些民风民俗,筛选出你最喜欢也是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如:节日(元宵节 端午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 春节等)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通过全班交流,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在鼓励的同时补充没有提到的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以点拨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路,真正使学生有所收获,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习 作教学目标1、从自选内容中选择一题写一篇
3、习作,自拟题目,练习写作。2、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材料、精心构思、充分拟稿的写作兴趣。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习作中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或事物的特点,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充分表达真切感受。4、培养学乐于书面表达的爱好,锻炼学生将已学的语文技能运用到实际习作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已学到的语文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在习作训练中体验写作的快乐。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以“民风民俗”为题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各位同学都有很多感受。是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吃穿住行、礼仪、节日、工艺品方面,处处有历史文化积淀。这节
4、课,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些绚丽多彩的民俗写下来。二、教材设计1、确定对象独立确定自己习作的对象,想清楚准备写什么。2、回忆本组文章的表达方法。3、编写习作提纲介绍的民俗是什么?民俗的主要特点,从哪些方面描述这些特点?哪一部分为重点介绍?题目名称?4、书写草稿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两课时)5、修改6、抄写修改后的习作。要注意错字、别字,不合适的用词,不通顺的语句。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
5、的感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实践习作中灵活地运用。2、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使学生真正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3、回顾收获本组文章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和感受。4、学以致用,拓展提高通过回顾,总结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梳理各篇课文表达的不同方法与特点,明确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二、日积月累1、读元日,2、了解作者,感知文章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省人。政治家、诗人。3、读古诗,对诗句的初步理解与感
6、悟。鞭炮声中,旧的一年已过去了,春风把融融的暖意送入屠苏酒。千家万户喜气洋洋迎来旭日东升,庆新春,处处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4、欣赏这首诗描写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喜迎新春的佳节的情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5、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6、了解作者,感知文章皮日休(约838883),字逸少,襄阳人。7、读古诗,对诗句的初步理解与感悟。姗姗落下的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在宫殿的前面拾起来细细看,花还带着露水,很滋润。想起来应该是月中的嫦娥把桂花撒在人间。第二单元测试测试 2课时 (试卷略)讲解 2课时1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要求1、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
7、迹,感受革命者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崇高品德,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深刻感悟,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本文作者。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
8、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本文作者。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为了党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的情感熏陶。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情讲演1、位于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而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是一切革命的光辉典范。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起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岁月,那个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感
9、受李大钊同志的伟大胸怀吧!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2、提示课文题目本文作者李星华,她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大女儿,这篇文章是她于1943年在延安时写的一篇回忆录,当时正值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之际。3、李大钊生平及社会背景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人,生于1989年。1913年他在日本学习,回国后,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27年,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迫害革命人士,4月6日被捕,28日与其他19位革命者遭绞杀,时年38岁。二、教学设计1、整体感知(1)本文写了几件事?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
10、在法庭上坚定与沉着的表现;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从四年事中可以看出: 坚持工作 不幸被捕 沉着斗争 英勇就义2、通过四件事,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坚贞不屈、无所畏惧,体现出他忠于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崇高品德。通过在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情景,还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位对革命高度负责,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处的人。从家庭上讲,还是一位慈爱,可亲的父亲,他爱孩子,爱家庭。总结:一位平凡、慈爱、可亲的父亲,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的忠诚,对敌人的处变不惊,表现出革命者坚定不移、决心奋战到底的豪迈气概。板书:慈爱可亲的父亲 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3、是什么力量使他不惜牺牲?对革命事业
11、的信心4、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揭示敌人罪恶、凶残的嘴脸,同时展现了革命烈士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5、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可分为:被捕前、时、后、被害6、课文的对比手法敌人凶残与父亲的临危不惧 父亲平时耐心讲解与“含糊”的回答我的问题被捕后敌人的态度与父亲的态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重点词句,充分体会李大钊语言、神态、内心世界,进一步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与崇高品德。2、在把握文章的情感的基出上,对深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知,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3、升华感悟,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李大钊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坚贞不屈、无所畏惧,体现出他忠于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崇高品德。通过在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情景,还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位对革命高度负责,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处的人。从家庭上讲,还是一位慈爱,可亲的父亲,他爱孩子,爱家庭。二、教学设计1、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何不同?早出晚归与平常不同 整理书籍和文件,烧书和有字的纸片 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三、作业设计1、自读课文,找出与下面的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并写下来。A、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B、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为了被
13、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C、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11 灯 光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充分感受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了解本文作者,学习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具体分析,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自我感悟的综合水平。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4、2、体会作者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抓住主要线索理解课言语思想内容的阅读方法。3、深入探究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充分感受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郝副营长舍身引路的壮举,感受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1、板书: 灯光 王愿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的一
15、篇文章,可是为什么课文题目叫灯光呢?这个战斗故事与“灯光”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作者。2、作者介绍王愿坚,山东人,当代作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小说。著名的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3、灯光灯光是黑夜的眼睛,是光明的象征!二、教学设计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顺序A、“我”是怎样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的?两个原因:一是看到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B、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
16、开前进的道路。C、围歼战开始前,“我”见到的郝副营长正在干什么?他倚着胸墙,借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旧的书。(书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D、围歼战开始后,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后续部队遭到阻击,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E、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那本书,照亮了前进的路。战斗胜利了,可郝副营长却因为火光暴露了自己而光荣牺牲了。F、全文内容本文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开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一个关于灯光的往事,先写在围歼战前夕,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写战斗打响后,为了帮助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书,结果因暴露而牺牲;最后写此次战斗胜利,表现了革命者为了后
17、代的幸福欢乐,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是啊!为了孩子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献出生命的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2、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分析特色A、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回忆往事?前两个自然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回忆。(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发回忆,结尾照应开头。)3、理清结构可根据引发回忆回忆往事怀念战友三个方面划分。4、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A、“憧憬”是什么意思?郝副营长的憧憬是什么?憧憬是向往的意思,郝副营长的憧憬是对电灯的期待与对未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B、你如何理解郝副营长的壮举?不顾自己的
18、个人安危,用生命换来战斗的胜利,是为了全国人民的美好未来,是为了孩子幸福的明天。C、作者为什么看到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一切说明祖国建设突飞猛进,抒发了作者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5、提升感悟郝副营长为了心中美好的憧憬,献出宝贵的生命,却连电灯都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大家想想,当夜幕降临,我们能坐在灯下学习,是多么来之不易呀!因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用行动报效祖国。三、作业设计1、作者用“灯光”为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文中多处写灯光,因为灯光使人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作者通过对战争住事的回忆,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12 为人民服务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正确理
19、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发为他人服务的热情,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2、了解演讲词的相关知识。品味演讲词的语言和风格特点,感受其中洋溢的革命激情。分析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感悟文章的精妙及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3、充满激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背诵文中精彩的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以读促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与概括总结的水平。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全文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正确感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2、分析作者的演讲思路,学习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式。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感悟文章语言的精
20、妙及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4、通过学习获取有益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及历史专用名词,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全文内容。2、通过自读自悟,找到文中的中心论点。3、品味语言风格特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讲述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同学们,这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六十多年前的题词。这几个字,鞭策着所有中华儿,有着非一般的历史意义。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板书: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2、了解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
21、、沁园春长沙、卜算子泳梅、七律长征等。著作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3、简介张思德张思德:1933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备团的战士,经历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支援战争,扩大解放区,党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被派到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倒塌,为救战友而牺牲。9月8日开悼念会。二、教学设计1、词语理解2、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及历史专用名词解释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李鼎铭:陕北的开明绅士,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副主席。精兵简政:中国共产党在
22、抗战时期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内容是减少机关的行政人员和部队非战斗人员。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1937年抗战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华北抗日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跟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四军:即红军游击队。3、什么是演讲稿?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属于议论文范畴。4、“服务”是什么意思?服务是指为集体(或别人)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为人民服务就是指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而工作。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第1自然段点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6、论据是什么?作者从张思德
23、的牺牲说起,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二、正确对待批评;三、克服困难,团结起来。7、对全文5个自然段的小结A、革命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B、正确对待生死: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C、正确对待批评: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D、为了革命目标:努力奋斗 死得其所E、团结全国人民:寄托哀思 形成制度8、总结全文通过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并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争取全民族的解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感悟文章的精妙及全心全民为人民
24、服务思想的精髓。2、学习文章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式,品析文章的特色。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树立为他为人服务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分析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二、教学设计1、第1自然段中“我们的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利益工作的。”两层意思:一是阐明我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二是阐明这个“革命的队伍”是根本宗旨。2、第2自然段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说明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
25、意义有不同,有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还轻。3、第2自然段中“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因为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4、分析特色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说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5、升华感悟通过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教育我们从小事做起,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并从中体会快乐和幸福吧!三、作业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3 一夜的工作教学要求1、
26、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感受他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感悟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2、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作者叙述、描写、联想相结合的抒情方法,体会作者思想。重点难点1、借助资料,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周总理“人民公仆”的高大形象,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2、学习作者叙述、描写、联想相结合的抒情方法,体会作者思想。3、激发学生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周恩来总理介绍周恩来,字翔宇,1989年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绍兴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27、,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位总理,这位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立下不朽的功勋,直到最后一刻。2、本文作者介绍何其芳(19121977),著名散文家、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二、教学设计1、在什么情况下,作者有机会看到了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请总理审阅稿子。2、作者着重讲述了有关总理的哪些事情?总理办公室的陈设,认真审阅稿子,与周总理一起喝茶、吃花生米。3、从总理一夜工作的内容上看,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工作辛苦,生活简朴4、从哪几方面表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三个方面: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态度认真。5、从哪几方面写出周
28、总理生活的简朴?两方面:办公室陈设简单、工作后吃的简单食物。6、文章思想本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叙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讴歌了周总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表达了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之情。7、理清脉络事件起因(1)送稿子给总理审阅事件经过(25)作者亲眼所见的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事件结果(67)作者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8、体会作者感情A、作者为什么在回家的路上不断地对自己说?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看到了总理工作的劳苦与生活上的简朴,所以作者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想向人倾诉。这是一种激情难以抑制的真实反映。B、作者为什么想
29、高声对全世界说?总理的品德深深地感动了他,以至于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呐喊。为我们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幸福、骄傲与自豪。C、“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表明了什么?联想,表明一夜的工作就是他一生工作的缩影,赞美了总理为国家,为人民几十年如一日的崇高品德。D、课文最后用了什么句式结束?有什么作用?反问句结尾,表达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总理无限敬仰之情。三、作业设计写课文生字。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目标1、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理想”。通过对这个话题的口语表达训练,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理想观,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情。2、在交际互动过程中,通过相
30、互倾诉自己的理想,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自信心。3、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动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同学们,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理想”,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实现的,又对别人有益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中国古人也曾经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等。不同的人会有各不相同的理想。在本单元中,那些英雄人物都有着怎样的理想呢?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郝副营长有着美好的憧憬,有着朴实的愿望,那就是想让孩子们都在灯光下学习。所以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作出了然书引路的壮举。C、周恩来的理想是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振兴、发展与富强,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忘我地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历史的英雄们就是因为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伟大的信念并为之奋斗终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1、讲述自己的美好愿望,通过表达,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2、表达时自然大方,有条理性。3、确立理想,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此次口语表达的主要内容。习 作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