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7.28KB ,
资源ID:302757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275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内容和读法 张岱年.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内容和读法 张岱年.docx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内容和读法 张岱年续表周鲁郑西列子当时思想家二十定公十年五0八鲁侯会齐于夹谷孔子相 二十二十二声公四(按:当为三四九八 孔子去鲁 二十五十五七(按:当为六 四九五 老子约卒于是年 三十六哀公十一四八四鲁迎孔子归 四十十六四七九孔子卒元王七年二十 五年四七0墨子生 定王九年悼公七年哀公三年四六0郑与列子粟不受十五共公元年四五四列子卒(注子产大约生于五八五年,所以当鲁襄公八年(五六五年,郑侵蔡,子产不喜, 子国怒曰:/童子言焉,将为戮矣。0可见彼时子产也不过二十许,到五二二便卒, 寿实不长。壶子大过子产二十岁,在子产死时也不过八十许,所以他有活到五一六 的可能。(此文原署名/张亦

2、同0,载于5晨报6副刊1928年3月1日第2218号、3月2日第2219号、3月3日第2220号、3月5日第2222号。冯著5中国哲学史6的内容和读法张岱年著杜运辉整理这实在是一本最好的中国哲学史,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精彩,为别的中国 哲学史所不能及。如 说这本书在中国哲学史书中是空前的,实非过甚其词。这实在 是近年来出版的一本极有价值的巨著,的确能对于中国哲学思想之发展演变,作一个最清楚的最精审的最有系统最有条理的叙述。读了这本书 便可以对于中国哲学 思想之发展演变,有一种整个的明确的了解。这书把中国哲学思想之发展分为两期,即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子学时代始于孔子终于5淮南王书6;经学时代始

3、于董仲舒终于康有为、 廖平。普通中国哲学史 书都把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三期,即上古、中古、近古,此书著者则谓中国尚无近古哲学。这实在是一种卓见。著者说 :/西洋哲学史中,所谓中古哲学与近古哲学,除其产生所在之时代不同外,其精神面目,亦有卓绝显著的差异,在中国哲 学史中,自董仲舒至康有为,皆中古哲学,而近古哲学则尚甫在萌芽也。0(本书四九一、四九二页 认为中古 哲学与近古哲学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中古哲学系以上古 哲学为根据而加以推衍或加以新的解说 ,总不 敢越过上古哲学之限际,不敢创立完 全新的系统,即有新见解,亦依傍古人,并以古人之名词表述之,著者以/以旧瓶装 新酒0喻之。近古哲学则是独立的,

4、完全不受以前哲学的限制而自创新学说。中国 的哲学,自汉以后,在大体上总不能越出周秦哲学的范围,总以旧经典为依归,至 多不过加以新解说,有新见,#11#冯著5中国哲学史6的内容和读法又是依傍佛经,以为其思想皆推衍佛所说。其根本态度都与周秦诸子完全自创 学说自立系统的态度不 同。自汉以至清末,所有思想家差不多都保持这种态度,所 以著者通名之为经学时代,而谓中国尚无近 古哲学,这点实表现著者的犀利的眼 光。这书论上古哲学即子学时代之时期,也与一般不同。一般都认为上古哲学终于 秦之统一,著者则以为 秦不过是欲统一思想,并非欲尽灭一切学说,并且秦之年代 很短,在此短期内也不可能扫荡尽所有思想。 况汉初时

5、各家之学仍然存在,史有明证。所以古代哲学并非终于秦而系终于汉武帝之罢黜百家。著者说 :/董仲舒之主张行,而子学时代终;董仲舒之学说立,而经学时代始。0(四0页这也是一种很客观 的看法。在子学时代,著者以孔子为中国哲学之开山祖,但对于孔子以前的思想,亦略加叙述。著者把5老子6的时代移后,移在孟子后,惠施、庄子前。孔子之后,此书以次述墨子,孟子,杨朱、许行、宋 、慎到等百家之学,5老子6,惠施、公孙龙,庄子,5墨经6,荀子,韩非,秦汉之际之儒家,5易传6及5淮南鸿烈6。在经学时代,本书述西汉董仲舒等之今文经学,杨雄、王充,魏晋南北朝玄学,隋唐佛学,宋明道学,清初反道学的道学,及清末今文学派。本书范

6、围如此。此书优点极多,现在只举出较重要者。第一,最可注意的一点,即此书是很能应用唯物史观的。并 且此书之应用唯物史观,不是机械的应用,而是活的应用。著 者很倾向于唯物史观,在书中有明白的表 示,如说:/盖人之思想,皆受其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限制0(四九三页,所以书中述哲学思想之变化,常先述其社会的根源。如论子学时代哲学所以大盛之原因,此书所说显然与梁任公、 胡适之等所说不同。此书把子学时代思想大盛的原因归于当时政治社会经济上之大变动。著者以为春秋战国时代为中国社会进化史上之一大过渡时期,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经济制度上皆有根本的大变动:贵族政治崩溃,农奴解放,商人抬头。所有旧制度都破坏,形成一个大

7、解放时代,所以思想极呈蓬勃灿烂之象。此大变动始 于春秋,完成于汉之中叶。到汉之中叶,此大变动乃渐停止,政治上定有规模,社会经济各方面之新秩序亦渐安定,于是大过渡时代终结,而一时蓬勃之思想亦至是而衰。自此而后 ,直至现代以前,中国之政治 经济制度及社会组织,未尝有根本的变动,所以近古哲学亦未能发生。这样来讲上古哲学兴盛及终结之 原因及中国尚无近古哲学之原因,可以说是纯从唯物的观点来立论的。惟因其能采唯物的观点,所以各章中,在叙述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以前,常先述其环境。如讲孔子先 述鲁国文化情形,讲墨子先述墨子与鲁及宋的关系,讲老庄先说明楚国文化情形及楚人精神。著者更甚 注意一个哲学家对于当时政制的态

8、度,常说某哲学家为某一制度找理论上的根据。如说孔子、 孟子系与周制以理论上的根据,法家系与当时之由贵族政治到君主专制政治之现实趋势以理论的根据。这也是一种唯物的看法,因为明瞭了一个哲学家对于当时政制的态度,便能明瞭此哲学家 的社会地位,而此哲学家学说之社会的根源也就显然了。第二,此书最注意各哲学家之思 想系统。著者说:/讲哲学史之一要义,即是 要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0(一四页这点本书是完全 作到 了的。书中对于一个哲 学家的思想,善能加一番清理工夫,寻出其中心观念及其条理伦次,以显出其思想系统。这项工作不是容易作的 ,而此书却作得非常圆满。讲得最好的如讲墨子,先找着 其中

9、心观念为 功利主义,于是墨家各学 说之伦次厘然 显见。又如讲5老子6,找着5老6学根本观念为 道与反,于是5老6学思想之逻 辑程序划 然清晰。此外讲孟子、荀子,惠施、公孙龙、庄子,以及董仲舒,隋唐 佛学,宋明诸子,莫不能表出其思 想系统;而讲朱子的思想系统,尤为精透。从中 国各家哲学之表面散漫无条理中整理出一个条理 ,的确是 此书最大贡献之一。#12#5中国哲学史62011年第2期隐之处而以明白透澈的文字表述出之。这实在大非易事。许多哲学史 ,常失之肤浅;更有依一个观点写 成的,结果为此观点所蔽,常不能领会古哲学家思想之隐 微处。人总难免有偏好,所以写哲学史亦最易有所偏倚,如喜儒家的人便看不出

10、墨家之深切处,喜墨家的人便领悟不到儒家道家之精妙义。此书则不 然,可以说,此 书写某一家时即以某一家的观点为观点 ;如写儒家哲学是以儒家的观点来写的,写墨家哲 学是以墨家的观点来写的,写道家,写辩者,亦然。乃至写佛学,则依佛家 观点;写宋明道学,则又依道学的观点。然而本书并非四分五裂,本书仍有其一贯 的观点,这即是客观。惟其如此,故本书对于各家,皆能通其隐微,会其幽深,能窥 透各家之本来面目,尽如实摹状之能事。对于一种哲学,可以说有内观与外 观之不 同。内观即以同情的态度观察之,外观则只观其表面。对于一个哲学,不以同情的 态度来观察之,是绝不能了解其精髓的。此书则的确能以同情的态度观察各家哲学

11、 而无所偏倚。第四,此书最注意思想发展之源流。对于每一学派之前缘后果 ,某思想在何时萌芽何时成熟,以及各家之交光互影变迁演化之迹,此书都能有明确显豁的说明。所以读了这书后,便可对于中国哲学思想 发展之源流有一清楚的了解。书中讲儒、墨、道的源流及其交互影响既讲得极明晰,而最详备莫若讲宋 代道学之来源,既述 明佛教思想、道教思想之趋势与影响,又指出韩愈、李翱为道学的前驱,谓/宋明 道学之基础及轮廓,在唐代已由韩愈李翱确定矣。0(八一一页可谓明审透澈之 极。书中对于每一哲学根本 观念之发生与发展,亦每特意加以叙述,最显著的莫若 讲道学中理的观念之发展,理的观念萌芽于濂溪、 横渠,成立于伊川,圆熟于晦

12、庵, 前后演进之迹,本书讲得很明白清晰。第五,此书极注意历史上各时代之特殊面目。这在讲经学时代 ,尤为显著。经学时代虽只是一个大时代,而里面却包含若干小时代,每一小时代亦各有其特殊面 目。本书所以讲董仲舒及纬书中思想甚详细,意即在表示西汉时代思想之特殊面 目。又讲魏晋南北朝玄学也很详细,尤其讲5庄子注6中的思想最 周密,意即在写出魏晋南北朝思想之特殊面目。又讲隋唐佛学亦详 ,意即在表出隋唐思想界之特殊情势。至于清末,此书讲廖平之学亦甚详细,并非因廖平之学特有价值,乃因廖平 之学表示经学时代之终 结最为显明。这些地方,著者是煞费了苦心的。第六,此书取材极其精严有卓识。本书选择史料,极有眼光,与一

13、般不同,可以 说很有别裁,很有史 识。在周秦诸子的叙述,此书可以说是无一段是以伪书为根据 的。在经学时代,本书选择人物,尤具特识。许多中国哲学史常随便讲述,每每讲 些本不是哲学家的人的非哲学的思想,而隐而不著的真正哲学 家,反不见称述。此 书则一反此弊,所讲的人都是有其自己的哲学系统的(哲学家。以上总论全书之主旨及优点,兹更就各章内容大要及精华所在,大略说一说。第一篇/子学时代0,第一章/绪论0:述哲学之内容与方法及哲学史之性质,取 材标准等。此章中论 中国哲学形式上虽无系统,而实质上实亦有系统;又论历史是 进步的,汉以后哲学虽表面上是述古人成 说,实际上则较古人学说为明晰清楚,都 极有见地。

14、/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0 节,述明哲学史之两种体裁, 而本书则是兼取两种体裁的,这点,读本书者确应注意。第二章/泛论子学时代0:论上古哲学之开始与终结,及上古哲学发达及衰歇之原因。认为子学时代 始于孔子而终于汉武崇儒。论子学时代兴衰之原因 ,纯从唯物史观的见地立说,极为精澈。章末论古代 著述体裁,以为古代子书非一人之书,皆 一派之书,当视为一学 派之论集,不当视为一人 之著作,甚有眼光。第三章/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之思想 0:孔子以前无私人著作,至孔子乃有有系统的思 想;然孔子以前也有各种思想之萌芽,此章即是搜集而综述之。先述春秋前之鬼神术数天帝等思想,次,#13#马著5中

15、国哲学史6的内容和读法的解释者。第四章,/孔子及儒家的初起0:述孔子哲学,首论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认为孔子是中国第一个 使学术民众化的人,开讲学游说之风,为士阶级之开创者。次论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认(为孔子是拥护周制的,对 于传统的信仰亦是守旧的。次述孔子的政治思想为正名主义 ,人生思想为 直、 仁、忠、恕,认为仁即是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 人。末论孔学之根本态 度为讲义不讲利,只问应当如何而不问结果。第五章/墨子及前期墨家0:首考证墨子年代及思想渊源,次论墨子哲学为功利 主义,以为儒墨根本不同在墨学重功利而儒家反功利,此点最有特识。次述墨子以 为天下

16、之大害在于人之不相爱,天下之大 利在于人之相爱,故墨子主兼爱非攻;为 推行兼爱之道,墨子又设宗教的制裁及政治的制裁,讲天志、明鬼及尚同。第六章/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0:先述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及孟子政治思想,以 为孟子对于周制仍是拥护的,但将周制理想化理论化。孟子在政治上经济上之根本 观点与传统观点大不同,而认一切皆为民 而设。次述孟子之性善论及反功利的思想,以为孟子皆从人之所以为人立论。末述孟学中之神秘主义 ,最精湛,许多讲中国哲学史的人皆见不及此。此章创解甚多。第七章/战国时之-百家之学.0:述杨朱、陈仲子、许行、告子、尹文宋、 彭蒙田骈慎到,以及邹衍之学说。章中论杨朱、 宋、田骈慎到诸节最精澈。认为杨朱为独善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