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52.06KB ,
资源ID:302675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2675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1、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 精读引领课赠刘景文+山行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3.能借助注释、图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好。二、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山行。读一读,看看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2.交流切入: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要想真正读懂古诗,首先要知道诗人当时创作的背景,我们先来学习赠刘景文。(二)学习赠刘景文1.知诗人,解诗题。(1)板题,指导书写“赠”“刘”,读准平舌音“赠”。(2)齐读题设疑: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呢?理解“赠”,简介背景。苏轼,

2、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叫苏东坡。他和刘景文是好朋友,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2.识字词,读通诗。(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正音。(3)指导读好停顿。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4)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是写秋景的。 (荷尽 菊残)3.解诗词,

3、知诗意。(1)抓诗词解诗意。指名说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相机点拨穿插融合促进理解。荷尽出示荷花图: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会想起哪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荷叶图:荷叶像什么?像什么样的伞?高举的伞,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擎雨盖。出示残荷图:秋天来了,看荷花变得怎样了?你又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关键词指导朗读,体会秋荷开败、荷叶凋零的景象。菊残、傲霜枝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再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想到了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引导学生借助图片

4、理解诗意,读出画面感。橙黄橘绿图片切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 颜色的 。总结理解: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橙黄橘绿。所以诗人说(引导学生自由说诗意)。 读诗想画面,熟读成诵。(2)小结过渡:我们刚才通过借助注释和图片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读出了诗的味道。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4.悟诗情,明诗理。学生自由畅谈思考。总结:确实如大家所想,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王安石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

5、橘绿时。”这句励志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三)归纳学法,学习山行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集体梳理: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山行。 1.知诗人。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2.解诗题。 3.读诗句。(1)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2)教师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1)相机出示图片,点拨词语:寒山 石径斜 白云生处 坐 二月花 (2)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什么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秋之美。5.悟诗情,诵诗句。 当我

6、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杜牧一起情不自禁地诵赞,来,我们一起吟诵吧。 (四)书写指导1.教师范写“橙、残”,指导学生书写。2.学生自主书写其他生字。(五)布置作业读一读主题图书中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居洛初夏作,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名句。三、板书设计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山 行 荷尽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远) 秋之美 菊残 傲霜枝 橙黄橘绿 枫林 霜叶 (近)四、教学反思学生发言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的互动的机会比较多,注重了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讲解比较简洁,完整,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

7、,更有另外一番风味的诗韵。同时,他们也能从理解诗境时感悟到苏轼赞颂刘景文高尚的情操,明白个中做人的道理。但是在教学中仍存在着此许的不足,如讲解中缺少了童趣的语言,课堂里增设点课堂内完成的作业或许效果更佳。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夜书所见+拓展文章夜雨寄北+秋词一、教学目标1.会认多音字“挑”,会写“送、挑”两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夜书所见,读懂夜雨寄北秋词。3.能借助注释、图画、生活经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二、教学过程(一)回顾切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自由说,老师相机补充出示“日积月累”词语。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古诗?学生背诵。2.过渡:是的,秋天有别

8、样的美!同样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每一位诗人笔下的秋天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首诗词所描绘的秋景是什么样的。(二)学习夜书所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吗?集体梳理课件出示。这节课,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这两首古诗。 1.自主学习,读熟古诗。(1)学生介绍诗人,老师补充。(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正确。(3)同桌互读互评。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挑(tio) 挑促织:即捉蟋蟀 (1)指名读,学习多音字。 挑(tio) 挑担子(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

9、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3.自悟古诗,小组交流。(1)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词意,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大致说诗意。(2)小组交流读懂的和不懂的,老师巡视参与交流。(3)集体交流,相机补充。让小组代表说说本组读懂了哪些问题,怎么读懂的?有哪些疑惑?结合出示插图,课件出示预设的关键词意。(4)总结方法:借助插图、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词句。(5)再读感悟,体会诗情。引导学生再看插图说诗意: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情景?假若是你诗人,看到这些情景是什么心情?4.熟读成诵,指导书写。(1)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比赛读等方式背诵。(2)指导书写:“送”半包围结构,“辶”第三笔稍平;“挑”左右结构,左边

10、稍高。(三)整合阅读成长的时光第63页夜雨寄北其实呀,思乡思亲是古诗中的一大主题。古代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发达,一别家乡久了,亲人无法相见,只有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看看谁最先读懂古诗,体会到诗人的情感。1.学生自读自悟。2.集体交流读懂和没读懂的内容。相机梳理总结,课件出示。3.总结理解诗词的方法:借助注释、图片和想象画面。4.指导朗读,积累名句。(四)整合阅读成长的时光第62页秋词夜书所见夜雨寄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天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多少有些悲秋的情绪。请大家再来读一读图书中的秋词这首诗,完成泡泡语中的思考题:这首诗和刚才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你读后有什么

11、感受呢?1.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读自悟。2.交流读后感受,相机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五)布置作业。读读图书中的秋夕,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背名句。三、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夜雨寄北 秋词 所见 所见 巴山夜雨 景:晴空追忆 留恋 所听 无限思念 情:激扬所想 所想 共剪西窗 四、教学反思淡化预设,关注生成。在教学实践中,当我们拿着精心设计的教案走进课堂与学生对话时,学生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给老师毫无准备的意外。我认为这个“意外”就是课堂上学生的生成。面对生成,我们不应固守预设,而应该尊重学情,当好一个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积极有效地进行调控,促进更精彩的生成,这是

12、新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有的情怀。在古诗夜雨寄北的教学中,面对“意外”,我抓住并有效的利用学生突发的疑惑,且适度“放大”,激发学生 “潜心会文”的热情。正因为我把学生当作了一个个天真活泼、个性鲜明的人,看成了一个个具有“生成欲望”和“生成潜能”的人,所以学生的对话是活泼、深入、有效的,恰似“一江春水”,充满生命活力,学生也在对话中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了文本,感悟了文本。第3课时 单元预习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拓展文章秋天的雨一、教学目标1.借助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和训练要求,初步感知内容。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同桌互助等方式,会读10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能自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

13、”等词语。3.通过自读自悟和集体交流,读懂文章内容。4.默读重点段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读了不少写秋天的诗。秋天是五彩缤纷的季节,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有人说是秋雨打开了秋的大门。今天,我们就走进秋天的雨,感受秋雨带来的别样的美吧。2.板题质疑:看着这两篇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自由质疑,相机梳理,引出话题。预设:金色巴掌怎么会铺满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3.看看单元导读,你知道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说。(二)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过渡总结:大家心中的疑问还真不少,学习目标我们也知道了

14、。我们先来读一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相信通过自己的细读,一定会在文中找到答案的。要想读懂文章,首先要解决字词,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文,试着解决字词。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重点强调易错字和易错音,说一说识记方法。课件出示。(3)指导书写。如:“晶”是上下结构,注意三个“日”的不同之处。“印”是左右结构,右边不是“阝”。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是怎么理解这些词语的?哪些词语不理解?(1)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说说方法。(2)相机照样子说词。亮晶晶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出示填空,巩固理解。3.出示

15、句子,巩固字词,相机理解词语。出示三个重点句。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路呢?你喜欢吗?为什么? (铺满金色小巴掌 彩色地毯)理解梧桐叶与小巴掌的关系?出示梧桐叶简介以感悟作者形象的比喻。(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3)集体交流初步的感受。(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三)学习秋天的雨过渡:秋天的雨吹落了梧桐的树叶,让它们成为了一个个金色的巴掌,那秋天的雨还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接着感受秋天的雨。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每一个自然段自认为的关键句,交流感知主要内容。3.读课文,

16、勾画出自己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字,试着理解一些词语。随机检测。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四)布置作业1.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抄自己喜欢的词语。三、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金色小巴掌 一把钥匙 落叶 秋天的雨 彩色地毯 一盒颜料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拓展文章秋天踏着车来了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交流方法,摘抄喜欢的句子。3.能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请看这些词语,你们还熟悉吗?

17、读了这些词语,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呢?(二)品读课文,感悟美景来,我们随着小作者一同踏上这条水泥道上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顺着小作者的思路去感受美吧。1.自读自悟后,小组交流感悟美。2.集体交流。读一读,说一说:小作者上学路上看到的美景。(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风雨交加之夜为落叶形成条件。(2)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明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学生自由畅谈,随机点拨,加深理解,反复朗读,体会美景。预设如下:1 找近义词:晴朗。 引导点拨,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你看到的晴朗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呢?(天空湛蓝清亮,光线充足。)引导点拨,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当时的天空湛蓝,光

18、线充足呢?“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等语句也说明了天空的明朗,水的清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句意思。老师出示图片直观理解。(3)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聚焦“金黄金黄”,体会色彩美,拓展积累叠词。(4)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熨帖”“凌乱”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学生畅谈,交流梳理,朗读感悟美景。预设如下:“熨帖”联系上文“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联系下文“平展”一词知其意:树叶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相机出示图

19、片理解。“凌乱”联系上文“不规则”理解:不整齐,没有秩序。反义词:与整洁相反。出示梧桐叶图片:将“落叶”比喻为“巴掌”,直观感受“凌乱”。总结:同学们,从你们的汇报看,大家基本上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A、找近、反义词。 B、结合生活实际经验理解。 C、联系上下文理解。D、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词句意思。E、结合图片理解。希望你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灵活运用。(5)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一直到路的尽头出示图片:将“水泥道”比喻成“地毯”,欣赏“闪闪发光”的地面,感受由近及远具体描写水泥道的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6)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你从句子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20、将“小雨靴”比喻成“小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总结升华,读写结合。(1)指导朗读首尾呼应的句子。(2)学生动笔练写,写后交流。(三)对比阅读自报家门,读写结合同样是写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的景物,当代作家汪曾祺的写法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阅读链接”的自报家门,看一看汪老先生放学路上看到哪些景物?所写内容、写法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有什么不同?1.学生自读自悟。2.同桌两人相互交流。3.集体交流,学生自由畅谈。4.读写结合。上学或放学的道路本来是我们常见熟悉的地方,为何两篇文章的作者一位能够写得很美,一位能够写得很有趣呢?对,留心观察,用心体会。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1、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学生自由写,写后评议。(四)拓展阅读成长的时光第70页秋天踏着车来了秋天的一条道路在我们的笔下就美美的,那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图书中的秋天踏着车来了,边读边思考:你理解了哪些新鲜的词语?怎么理解的?作者写了哪些美景?画出你喜欢的句子。1.学生自读自悟。2.集体交流。3.结合学生发言,再次归总理解词语的方法。4.梳理本文内容:通过描写流云、群山、新月、田野、艾蒿等美景以及美丽的姑娘,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三、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自报家门 秋天踏着车来了 一片片落叶 地毯 各种作坊 流云 书页 落叶 小巴掌 各种店铺 新月 角

22、笛 小雨靴 小鸟 师傅工作场景 苹果 大理石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虽然完成了本课的目标和训练点,带领学生能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欢愉和快乐!但由于刚刚开学,时间比较紧张,准备不够充分,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些延时。二、课件设计不精致。三、在理解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时,预设不到位,对于学生回答把“落叶”比作“地毯”这个问题处理不够机智,最后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地毯”这个答案硬塞给了学生。今后,我会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第5课时 精读引领课秋天的雨拓展文章纷纷细雨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读懂课文,

23、知道从哪几方面写秋雨的及感兴趣的部分,感受秋雨的美好。3.能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仿写句子。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秋天的雨,请读这些词语,读后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情景?1.设疑切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秋雨的。2.交流归总:秋雨的颜色、气味、声音。(二)品读课文,感悟秋雨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秋雨之美。标出相关的词句。1.出示自读提示,自读自悟。2.小组交流感悟美。3.全班交流,相机梳理。预设如下:(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怎么样的钥匙?怎么打开秋之大门?清凉的、温柔的。轻轻地,趁你没留意。

24、相机指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留意”:注意。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轻轻地”要读得轻一些,读出轻松舒服感。(2)交流第二自然段秋雨的色彩。秋雨有哪些颜色?指名读谈体会。黄色:银杏树扇子,扇走炎热 红色:枫叶邮票,邮来凉爽金黄色:田野金色的海洋 橙红:果树你挤我碰紫红、淡黄、雪白等:菊花频频点头(开心、满意、感谢)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 “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及方法。梳理归总:A.联系下文:颜色丰富,颜色繁多。B.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借助插图理解:不仅指颜色多,而且指色彩绚丽丰富。C.读不懂时,读完语段相关语句:黄色的银杏树叶、红红的枫叶

25、、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回头思考词语,体会更加深刻。指导朗读、背诵。采用练读、指名读、小组比读等多种形式诵读、背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读得舒缓一些,再现树叶缓缓飘落的情景。“你挤我碰”“频频点头”读得活泼、轻快一些,在朗读中感受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说句子。例如:白白的云朵像一团团棉花糖,飘啊飘啊,飘进小朋友的梦里。闪闪的星星像一只只小眼睛,眨呀眨呀,陪我进入梦乡(3)交流第三自然段秋雨的气味,设疑点拨:1.秋雨里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2.还可能会有哪些气味?3.小朋友的脚被勾住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让学生尽情仿说。(4)交流第四自然段秋雨的声音。师生采用对话的

26、形式展开朗读,想象情景,读出小动物的可爱、忙碌、充实。秋雨吹起小喇叭,他对(小喜鹊)说:小喜鹊小喜鹊,快去造房子吧,冬天就要来啦!秋雨吹起小喇叭,他对(小松鼠)说:小松鼠小松鼠, !(三)总结升华,回顾整体1.秋雨是一曲丰收的歌,更是一首欢乐的歌!说话练习:我眼中的秋天是( )。2.师生合作梳理内容,背诵课文。(四)整合阅读成长的时光第94页纷纷细雨雨真是给小朋友带来了无穷的乐趣,难怪有诗人赞美雨呢。请看图书中的纷纷细雨,读一读小诗纷纷细雨,画出生动的句子,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交流自己喜欢的词句。(五)布置作业,拓展运用阅读课后的迁徙的季节,边读边思考: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景物?对比一下

27、,这一篇和秋天的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三、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的颜料盒 秋天的雨 非常好闻的气味 快乐、丰收 金色的小喇叭四、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有收获也有遗憾,教学中,首先是师生都走进了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时能较好地落实知识点并拓展,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也有遗憾,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多变的。当学生不能按照我的预设回答问题时,我有一些手忙脚乱,安排欠妥,在某些环节放开了没能即时收回来,造成时间不够,没有时间“回读”感受也说明我的教学不娴熟,没有做到“教育机智”。而且这篇课文应以读为主,但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功夫不够,没有让人感觉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层次的进步的朗

28、读,应该让学生也尝试配乐朗读。第6课时 略读实践课听听,秋的声音拓展文章听秋天里蟋蟀的歌一、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4.拓展阅读,实践理解词语的方法;积累新词和优美的语句。二、教学过程 (一)范读,初步感受秋声同学们,我们感受了秋天的诸多美景,今天我们一起感受秋天的声音。师范读全诗。板题读题。(二)诵读,深入表达秋情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相机正音。3.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呢?读自己喜欢的句子。4.集体

29、交流。朗读、想象和说话相结合,预设如下:(1)黄叶道别“唰唰”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指导朗读,读出落叶的飘飘洒洒。(2)蟋蟀振翅和阳台告别“”引导学生想象: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蟋蟀和阳台要说些什么?由此,指导读出蟋蟀的不舍。拓展阅读听秋天里蟋蟀的歌。蟋蟀的“”饱含着不舍,它在另一首诗里又饱含着什么呢?出示图书中的诗歌听秋天里蟋蟀的歌,此首诗里的蟋蟀歌唱又饱含着什么呢?叹息秋去,呻吟自己隐去。联系上下文和对比理解“嘹亮”和“喑哑”,指导朗读。(3)大雁南飞叮咛声大雁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尽情想象入情景。联系实际说话:星期一早

30、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 随机小结,指导朗读。是啊!用嘴巴一遍又一遍地说就是叮咛。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关心和爱护。那大雁的叮咛又饱含着什么情感呢?指导读出不舍和关心。(4)秋风的歌吟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是啊,那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说呢?由此引导学生自由畅谈,理解“歌吟”。(5)总结朗读。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你们还能听到秋天的哪些声音呢?让学生畅谈。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那我们是不是来美美地赞美秋天呢?齐读全诗。(三)整合阅读成长的时光第108页秋天秋的声音真美妙!我们再来看再另一作者笔下的秋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图书中的秋天。学生自读自悟:本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些秋天的声音?用了哪些形象的语句?你喜欢哪些语句?你理解了哪些词语?集体交流,总结朗读。三、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秋天刷刷 叮咛 农家里 歌吟 渔船上 牧羊女眼里四、教学反思不足之处:教案好比是一个剧本,而老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