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6.88KB ,
资源ID:302663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2663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9A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所有文言文复习题型附答案1.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9A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所有文言文复习题型附答案1.docx

1、09A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所有文言文复习题型附答案1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阅读指南】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朝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他曾经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他搜奇探胜,寄情山水,借以开拓胸怀,排遣苦闷,并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第四篇。全文按作者的游踪来写。第一段写发现小食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第三段写小石潭的曲折的岸势;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在表达上采用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借凄清之景抒发作者被贬之后的凄凉之情。【模拟测试】一、 词语解释1、斗折

2、蛇行,明灭可见 灭:( ) 2、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彻:( )3、隶而从者 从:( ) 4、 全石以为底 全:( )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从:( ) 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 )5、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 6、 全石以为底 以:( ) 随许先帝以驱驰 许:( ) 以其境过清 以:( )7、不可久居 可:( ) 8、 从小丘西行二十步 从:(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 隶而从者 从:( )9、水尤清冽 清:( ) 10、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 ) 以其境过清 清:( )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居:( )11、参差披拂 差:( ) 居十日 居:( )差互 差:( )二、 句子解释1

3、、 闻水声,如鸣佩坏。 2、 清水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 皆若空游无所依。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三、 内容提要1、 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是:(1) (2) 2、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 ”,又有侧面描写,如:(1) (2) 3、既有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出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4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观赏景物的,依据的是以下句子:(1) (2) 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愉快感情的句子是 ;此时,作者已把自己的心情与景物交融在一起,暂时排遣了自己被贬后的郁闷之感。四、 小石潭的气氛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 的思

4、想感情。四、常识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是 朝著名文学家 ,字 。他和同一朝代的著名文学家 并称“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们两人和宋朝的 、 、 、 、 、 ,被后世称为“ ”。2、柳宗元再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小石潭记等八篇山水游记,被公认为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合称 。孔孟论学【阅读指南】1、孔子,名,字,时期国人,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治国思想,但以失败告终。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孟子,名,字,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

5、一,有“亚圣”之称。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2、课文选编的论语有四则。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和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第四则,劝人自强不息。将成而止,前功尽弃,始为而进,终将成功,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课文选编的孟子有两则。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二则,是说孟子并不相信尚书中有关周武王伐纣时杀人很多,流血将木棒

6、都漂了起来的记载。他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模拟检测】一、词语解释1、五十而知天命 知:( ) 4、 今夫奕之为数 为:( )2、六十而耳顺 顺:( ) 非独书为然 为:( )3、 进,吾往也 进:( )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 为:( )群臣进谏 进:( ) 行拂乱其所为 为:( )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易:( ) 生:( )6、“尽信书”的“信”解释为 ,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句中的“信”同义。“信”还解释为“信用”,如曹刿论战“ ”一句中的“信”。7、“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中的“之”翻译时可以省略,它在句中主要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在我们学过的课

7、文中,“之”同样只是起着语法功能可以省略的语句如“ ”。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4、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5、三、内容理解1、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道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如三十岁称 ,四十岁称 ,五十岁称 ,六十岁称 。另外,七十岁称 ;八十岁称 ;耄耋(modi)则是指 岁的年纪(泛指老年)。3、

8、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是个成语。(1) (2) (3) (4)4、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泛指书籍、文章等,因而这句话也改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请举一两个事例来论证这句话。 四、常识填空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怎样一本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孔子: 孟子: 论语: 孟子: 五、知识拓展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步难行。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字) 潍县署中寄舍弟第一书【阅读指南】 1、郑燮曾任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绅罢官,客居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善画兰竹,尤工书画,又工诗

9、,世称其“诗、书、画”三绝。所作家书,十分有名,在治家、做人、处事等方面均给人以有益的启示。2、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第一段,作者便提出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表明了鲜明的态度。第二段,作者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究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正的道理。第三段,作者进一步论述“过目成诵”的另一个弊端“无所不诵”:不辨真伪精粗,一概成诵,结果只能成为“臭油坏酱悉贮其中”的“破烂橱柜”,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层。【

10、模拟检测】一、 词语解释1、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为:( ) 2、 其龌龊亦耐不得 得:( ) 行拂乱其所为 为:( ) 山水之乐,得之心 得:( ) 为一说 ,使与书俱 为:( ) 问焉以求一得 得:( )3、 愈研愈入 入:( ) 4、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穷:( )匈奴大入边 入:( ) 欲穷其林 穷:( )5、虽生之安行之圣 行:( ) 6、 反复诵观 观:( ) 欣然起行 行:( ) 此则岳阳罗之大观也 观:( )7、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之:( ) 岂以一过即记 以:( ) 老吏史苦之之 之:( )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以:( )二、句子解释1、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2、微言精

11、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3、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4、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三、内容理解1、第二段中,作者以“看场中美色” 为喻,指出追求过目成诵的弊端是 2、 第二段中作者列举了事实论据,其中正面的事例为:(1) (2) 反面的实例为 以上事实论据形成正反对比,意在告诫人们,读书应 3、第三段中,作者以“臭油坏酱悉贮其中”的“破烂橱柜”为喻,意在指出追求过目成诵的另一个弊端是 ,告诫人们,读书应 四、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为 ,是 朝著名 家、 家。因其号为 ,所以世间多称其为 2、文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是 (人物)度 (书名)的故事。3、阿房宫赋是 朝 (

12、人名)的文章。4、项羽本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的一篇。这部通史的作者为 朝的 (人名)。 黄生借书说【阅读指南】 1、袁枚中年辞官定居江中,在小仓山下筑“随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黄允修是袁枚的学生。本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苏菲皆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2、本文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对比进行议论和抒情,从而证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文章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3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第一段是这一部分的首领段,先说黄生借书,缘事而发引出下面议论。

13、第二段在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后,一连用了“天子”、“富贵人家”没有几个读书者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三个实例加以证明,并以“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再以“强假焉”和“吾所有”作对比论证,分析了“天下物皆然”的原因。第三段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有力的论据,进一步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第二部分(4-5段):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要专,归书要速。最后一段照应开头。【模拟检测】一、 词语解释1、为一说,使与书俱 为:( ) 俱:( ) 2、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假:( ) 3、 家贫难致 难:( )乃悟前狼假寐 假:( ) 奉命于危难之间 难:( )4、 汗牛

14、塞屋 塞:( ) 5、 归而形诸梦 归:( ) 以塞忠谏之路 塞:( ) 而其归书也必速 归:( )6、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专:( ) 7、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姑:(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专:(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 )8、下面加点词语中与“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获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B.以俟异日观人风者得焉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9、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把) B.富贵家之书(的)C.吾不得而见之矣(表示两者转折关系) D.归而形诸梦(表示两者顺承关系)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

15、,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A.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B.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C.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D.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二、句子解释1、书非借不能读也。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样。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三、内容理解1、为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点,作者列举了三个藏书者不读书的事实:(1)“ ”;(2)“ ”;(3)“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并进而推论其他事物:“ ”。2、第二段中“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话运用 和 描写,写出了 的心理。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

16、自己的亲身经历:借书读时“ ”;做了官以后却“ ”;这样写的目的是 4、第三段“其切如是”中的“是”是个代词,它指代的是“ ”这种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5、上文写作上的突出之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例如:(1) 的对比。(2) 的对比。(3) 的对比。 6、请举一例证明第二段中的“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一说法。 五、 常识填空1、黄生借书说选自 ,作者是 朝的著名学者 ,其号为 ,另有诗歌评论集 等著作。2、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问 说【阅读指南】 1、刘开,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自幼家贫,苦学不辍,后受桐城派鼻祖姚鼐赏识,入室为

17、同城弟子,成为清代后期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2、本文集中论述了“问”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性。第一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论点,并指出“问与学,相辅而行”,分析了问与学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二段,从“问”的不同对象分析,正面论证“问”之得益的普遍性。第三段,深入分析“不问”者的思想根源,从反面论述“是己而非人”者在“问”上的错误态度。第四段,从“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的角度指出“问”是道德学问取得成就不可或缺的,必须勤问。3、文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第二、第三段,问不择人,勤问必有收获;昰己非人,不问则一无所获。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褒贬所在,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模拟检测】一、 词语解

18、释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2、 相辅而行这也 行:( ) 3、 非学无以致疑 致:( )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行:( ) 部专心致志 致:( ) 修身利行,秋实也 行:( )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致:(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虑:( ) 5、 理无专在 专:(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虑:( )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专:( ) 必虑人逼取 虑:(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 )6、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明:( ) 7、 舍问,其悉决焉 舍:(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 ) 土地平旷,取舍俨然 舍:(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明:( ) 8、 问焉以求一得 求:( )

19、 审问而明辨之也 明:( ) 不死而死,以形求解脱也 求:( )9、所谓交相问难 难:( ) 10、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难:( )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已 病:( )11、而学无止境 而:( ) 12、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强:( )拊床而止之 而:(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而:( )二、句子解释1、君子之学必好问。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4.、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6、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三、内容理解1、对于“问”,作者的观点可以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 2、从第一段来看,作者认为

20、真正好学之人应同时具备“ ”和“ ”这两个条件。(用原文回答)3、第二段,作者从“问”的不同对象分析,告诉人们 4、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强知臆度”、“不愿问”、“不屑问”、“不甘问”的思想根源 是 (用原文回答)5、第四段中,作者提出“问可少耶?”的理由是“ , ”,并以“ ”一句呼应开头,再次强调“问”是学有所成的必由之路。四、常识填空问说的作者是 朝的 ,他是 派古文的重要作家。卖柑者言【阅读指南】1、 刘基著作颇丰,最有名的是郁离子,为其元朝末年弃官居青田时所作,篇幅短小,多为寓言。2、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

21、愤世嫉俗之情。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卖柑者所卖之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责问卖柑者的欺骗行为。第二部分(第三段),写卖柑者为己辩解。这番话,看似为出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橘辩解,实则无情揭露了腐败官场中比比皆是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痛斥了众多高官达贵“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的丑恶行径。第三部分(第四段),点出卖柑者是“愤世嫉俗”而假托“柑”进行讽刺的。3、作者假托“卖柑者言”,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言论不自由,一方面也是托物言志,使得文章以小见大,层层深入,矛头直指当朝的腐败弊政,产生了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愤世嫉俗之情。【模拟检测】一、 词语解释1、

22、善藏柑 善:( ) 3、 甚矣哉,为欺也 为:( )以小见大,甚善 善:( ) 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为:( )2.、 玉质而金色 质:(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为:( )4、 吾业是有年矣 业:( ) 5、 吾赖是以食吾区 食:( )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业:( ) 6、 而独不足子所乎 足:( ) 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业:( )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足:( ) 7、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具:( ) 8、 置于市 于:( )9、 今子是之不察 察:( ) 若所市于人者 于:( ) 小大之域,虽不能察 察:( ) 而托于柑以讽耶 于:( )10、 类东方生滑稽之流 类:( ) 11、 视其中 其:(

23、 ) 不可谓之类 类:( )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 其:( ) 金玉其外 其:( ) 二、句子解释1、甚矣哉,为欺也!2、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3、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4、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5、岂其愤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三、内容解释1、第一、二段中,作者形容卖柑者所卖之柑的外表是“ ”,而内在是“ ”。2、揭露武将“金玉其外”的句子是“ ”;揭露文官“金玉其外”的句子是“ ”。3、具体揭露统治者“败絮其中”的句子是“ ”。4、作者借卖柑者之言,痛快淋漓地抨击了 。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本文为后人留下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 。六、 常识填空本文作者为 (人

24、名),字 ,是 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复习参考答案小石潭记一、1、暗、隐2、穿透、贯通3、随从、跟从、沿着、自、由4、完整、保全5、约数,上下、左右;答应、许诺6、用来、因为7、能够、大约8、清澈、凄清、冷清9、停留、处于、过了10、长短不一、交错 三、1、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2、水尤清冽(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潭西南而望5、似与游者相乐6、冷清、被贬中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 四、柳河东全集唐、柳宗元、子厚韩愈、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

25、、曾巩、唐宋八大家永州八记孔孟论学一、1、懂得2、不逆3、前进、进谏4、作为;是;写、作;所作所为5、容易、生长6、相信、忌不自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7、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三、(1)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2)学习必须勤学好问(3)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4)学习要有批评怀疑精神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期颐之年、九十至一百3、不耻下问、功亏一篑、一曝十寒、专心致志 四、略五、略潍县署中寄舍弟第一书一、1、作为、所作所为、写2、能够、可以;领略;得到、获得3、深入、入侵4、尽头、尽(走)完5、行动自由、散步6、看、景象7、的、代词8、因为、凭

26、 三、1、“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指出“过目成诵”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2、孔子“韦编三绝”;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平生无佳文;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3、“无所不诵”,不辨真伪精粗,一概成诵;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1、郑燮、清、书画、文学、板桥、“扬州八怪”、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2、孔子、易3、唐、杜牧4、史记、汉、司马迁黄生借书说一、1、写、一起2、借、假装3、困难、灾祸4、塞满、堵塞5、回来、归还6、专心、享有、独自专有7、姑且8、C9、C10、C三、1、(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27、;非读书未然,天下物皆然2、人物动作、心理、作者不安、担忧、忧惧3、固有所览则省记;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对比,进一步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4、归而形诸梦;急切盼望借到书读5、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6、在借了别人的东西以后比自己的东西认真,因为那是“别人”的,还给了别人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格外认真,而对自己的东西则“高束焉,庋藏焉”四、小苍山房文集清、袁枚、简斋、随园诗话2、汗牛充栋、书多问说一、1、喜爱2、进行、走、品行3、求得;尽、极;招引、招来4、考虑、思虑、忧虑5、专门、专一、独自专有6

28、、明白;现、看得见;明察;明白、明确7、除了、房屋8、求得、寻求9、驳诘、灾祸10、通病、困苦不堪11、表并列;连接两个动词,不译;表递进,并且12、勉强、硬要 三、1、君子之学必好问2、君子之学必好问、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3、问之得益的普遍性4、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5、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是故贵可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四、清、刘开、桐城卖柑者言一、1、善于、擅长2、好2、质地3、干、做;是;替4、以为业;作为、当作;功业5、同“饲”,供养、养活6、满足、充足7、将8、在、给用来9、看、明察10、像、类推的道理11、代 橘;代 那些 代词 三、金玉其外

29、、败絮其中2、配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3、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4、元代末年统治者的腐败弊政5、中看而不中用的人和物 四、刘基、伯温、明1.听到了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 5、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 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傍。因为这儿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久呆,于是留下标记就离开了2。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勤勉好学,不以对下请教为耻,因此给他取谥号为“文”。一天晒它,十天冻它,也没有能够再生长的。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3.千百年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书中)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是探究越是有所发现,越是钻研越是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道它们多么奥妙。怎么能因为看了一遍就可以记住于是就结束继续学习呢? 何况过目成诵还有什么东西都记诵的弊端。 4.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去读。那些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儿子孙子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不只书是这样,天下的东西也是这这时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自己少年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可贵。5.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不学就不会发现疑问,不问就不会增加知识。肯定自己而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