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战略北华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最全版(发展战略)北华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北华大学“十壹五”事业发展规划“十壹五”是北华大学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定位、合理规划,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对社会的综合贡献率,提高学校在全省高等教育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壹、“十壹五”期间所面临的形势(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壹五”期间是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在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我省将进壹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到20
2、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5%之上,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将位于全国各省(市、区)上游。“十壹五”期间也是吉林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关键期,吉林市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等发展战略,将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更具竞争力的技术成果。作为吉林省规模最大和吉林地区唯壹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我们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已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学校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学科建设等内涵建设任重道远。在教育整体上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将要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二)自身优势和特色北华大学前身的四所院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浓
3、郁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合且组建后,集中且整合原四校办学资源和优势,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后发优势初步显现,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学校发挥规模大、学科全和综合性的优势,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个性”,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特色的探索和总结取得积极成效,且形成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二、学校发展的战略要点(壹)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4、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需要,把学校建成在国内外有壹定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二)办学定位总体目标定位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国内外有壹定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学科发展定位以医学、林学、历史学学科为重点,突出工学学科应用性和文学、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师教育特色,加强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学科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高综合素
5、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全国,立足吉林,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三)发展目标“十壹五”期间,完成教学型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的整体构建,努力建设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有壹定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再用五年或更长壹段时间,完成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过渡,初步形成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格局。三、“十壹五”期间的主要工作目标(壹)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规模。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22500人,其中本科生20200人,高职学生800人,研究生1500人。成人教育学生8000人。外国留学生500人。学科建设。集中省、校俩级学科建设专项投入,重点建设壹批重点资助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6、和重点扶持学科,使其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解决本省、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基地,逐步形成学科结构相对合理,优势明显,主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基础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按照“强医科、精林科、特色史学科和工学科、办优和教师教育相关的各学科,拓宽经、管、法等学科,发挥综合性大学基础学科优势,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的学科建设思路,扩大学位点建设规模,提高学位点办学层次和水平,为把学校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到2010年,争取8-10个校级重点学科达到省重点学科水平,优势特色学科接近
7、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建设5060个校级重点学科,且使学校整体学科水平有壹个大幅度提升;实现12个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2-3个学科获得壹级学科硕士授权,部分学科获得专业硕士授权,硕士点达到55个左右,在校研究生达到1500人。专业建设。根据学科门类齐全的特点,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体系。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定位,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新设置专业建设和管理,把拓宽专业口径和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修订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
8、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到2010年,本科专业达到60个,建成10个校级示范专业,3-5个品牌专业,3-5个体现我校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度高的特色专业。课程建设。以“突出重点,择优支持,分期分批”为原则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功能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完善学分制管理办法,推进弹性学制,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和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推动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到2010年所有课程均达到合格标准;积极引进教育部推荐的教学资源库,开设510门网络课程;建设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省精品课程,70-80门省优秀课程
9、,210-240门校优秀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促进教学改革。继续以立项的形式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探索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积极推广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将好的教学成果应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力争在2010年以前,取得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到2010年,实验室整体水平达到省内高校先进水平,部分实验室达到领先水平,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管理科学的资源共享型创新实验室体系。按照“科教兴省、人才兴业”的战略,结合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建设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建设1
10、个国家级实验室;完成日贷项目的实验中心建设,强化和完善“基础课实验中心”建设,且且使之成为质量较高、规范系统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建设2个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和1个省示范工程训练中心。根据各专业发展方向和其办学规模,统筹规划、建设可满足需要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按教学大纲要求,使实验开出率达到98%之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题目达到80%之上。建设30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17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经过努力,使学校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得以大幅提升。教材建设。逐年提高国家级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的选用率。完善教材立项的评审制度,严格把关,编写出壹批能够代表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11、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同时在国内有壹定选用范围、有壹定影响的精品教材。到2010年,计划公开出版教材40部,争取获得35部国家级优秀教材奖。逐年增加图书和电子文献的采购数量,到2010年初步实现和学校发展建设相适应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切实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学风和教风建设。从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入手,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构建完善的校风建设体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保证体系,开展宣传和表彰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树立师德高尚、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优良教风
12、。以正确的学习目的、刻苦的学习态度、严明的学习纪律、优秀的学习效果要求学生,采取强化学生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风建设等措施,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二)科学研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行动的推动下,科研工作要在实现高水平立项、高质量成果、高级别奖励、高效益转化的基础上争取大的突破,要在积极参和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五大基地建设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和改造中争取更多的科研立项,取得更多、更高水平的成果。进壹步整合科研团队、凝练科研方向,重点支持原创性研究,争取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壹批具有标志性成果的优势学科,为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创造必要的条件。力争承担更多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200
13、5年科研立项的基础上,确保国家级立项呈每年递增的趋势,到2010年,国家级立项达到2030项,省部级项目每年达到70100项,纵向项目经费达到5001000万元/年,年增长率达到1530%。争取更多的横向科研项目,实现项目经费达到15002000万元。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力争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2030%之上,办好北华大学科技园,鼓励创办科技型企业,提高科技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努力争取国家级科研奖励,省部级科研奖励达到1530项/年,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050项左右。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明显增加。以科研促进学科、带动学科、保障学科发展,逐渐实现科研和学科交融。充分发挥现有省级重点
14、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的带动作用,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新建科研(实习、实训)基地20个、研究所(中心)10个左右,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三)师资队伍建设以优化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中心,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载体,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建设壹支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和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高质量教师队伍。到2010年学校专任教师人数达到1660人,生师比控制在16:1以下;优化职务结构,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50%左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为2:3:3:2;提高学历层次,具有硕士学位的教
15、师达到60%之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10%之上,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要求取得硕士及其之上学位;改善学缘结构,多元化、多渠道地引进和送培教师,在校外完成硕士学历(学位)教育达到教师总数的80%左右;改善学科结构,保证基础学科教学、基础研究力量,充实新兴学科教师,加强重点学科队伍建设,逐年缓解紧缺学科教师匮乏的矛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明显增强;加强学术梯队建设,每位主讲教师都能讲授俩门之上课程,每门主干课、学位课都有俩名之上教师开课,每名教师授课质量优秀率达90%之上,实现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梯队的合理化。选拔培养各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实现学术梯队
16、综合结构合理化。力争使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进入“教学名师”等有关行列,51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国家“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的获得者。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大部分教师都有壹定的研究成果,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综合评价位次前移。(四)校园规划、基本建设和后勤产业改革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的原则,搞好校园总体规划,本着“完善东校区、改造南校区、稳定北校区、开发西校区”的基本思路,遵循“布局合理、功能突出、综合效益显著,资源合理利用、相互关系协调”的宗旨,对各校区布局及功能定位。将西校区的办学主体迁入东校区,使办学格局由“壹校四区”变为“
17、壹校三区”。以东校区作为我校的主校区,南、北俩校区为辅校区,做好西校区开发工作。和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学校后续发展做好土地预留等工作。围绕教学用房、学生宿舍、体育场馆及职工住宅等方面进行基本建设。在东校区建设50000m2的教学用房,在二道基地建设1600m2林学科科研实习用房;建设12400m2学生宿舍,其中东校区7200m2,南校区5200m2;在东、南校区分别建设400米塑胶跑道及人工草坪足球场1个,东校区建20238m2体育馆1个,南校区建设6500m2篮排球场。结合西校区开发,成批量地改善职工住宿条件。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校园内的房舍、环境通过维修、改造,不断恢复、完善其功能
18、和条件,不断优化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按照“挖掘校园环境的人文特色,强化绿地环境的生态效能,创造宜人的场所感,突出植物人造景的景观特色,追求清新、自然的景观效果”的总体思路,着重做好东校区、南校区的园绿化、美化工作。完成校园网络二期、三期工程,全面实现数字化校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保障教学、服务科研、提高办学效益的宗旨,全面推进学校后勤改革和产业改制。学校公共系统要全面启动节能降耗工程,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完成住宅单户供热、供水且网改造,把供水、供热且入社会公共事业,真正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贯彻执行北华大学后勤改革方案,扎实推进后勤集
19、团企业化进程;全面完成校办产业改制工作,校办产业真正成为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制单位。四、“十壹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壹)建设大学文化,打造北华精神文化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大学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践行“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以科学的人文精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学术氛围、高雅的艺术情趣、优良的校风、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和导向正确的舆论氛围。要打造且整合学科文化,以学科文化培育大学精神。通过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努力使学校形态和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协调统壹,办
20、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全面塑造体现学校特色的北华精神。(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坚持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加强地方经济急需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加强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业能力。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和总结我校人才培养特色,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
21、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率。进壹步加强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严格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的组织体系、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特色。(三)推进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科实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水平的大学必须以高水平的学科为支撑。要以现有的省、校级重点学科为龙头,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建设好具有学科特色和学科基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积极扶持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关注地方产业特色、社会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动态,组建跨学科、多层次、高起点的学科群。(四)加快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壹步强化“教学是立
22、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理念,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倡导科研中的探索意识和首创精神,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倡导团结协作、注重集体攻关、发扬团队优势。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发动、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千方百计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科研项目监督、检查、管理,确保项目的完成质量,提高结题率和报奖率。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五)加强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中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青年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培养为基础,
23、全面推进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新专业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根据学科和课程建设的需要,鼓励教师跨学科交流、带课题进修,提高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六)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结合学科建设方向、科研工作重点和人才培养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国际交流和合作。巩固和加强和国外高校的联系,积极寻求高层次、高水准的国际合作伙伴,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广泛开展联合办学。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努力争取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不断提高北华大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4、七)加强校园建设,构建良好育人环境根据学校发展要求制定且落实校园总体规划。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加强现代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形成由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图书情报等组成的校园网应用系统。进壹步丰富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立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环境。要抓好“节约型学校”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建设“节约北华”为主题,通过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和运用节约资源新技术等方式,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五、“十壹五”规划完成的保证措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十壹五”规划提供思想保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的发展、改革和建设,抓
25、住机遇,乘势而上。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师生员工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坚持全面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建设;坚持协调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相互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化和有效配置学校的各种资源。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取得各项改革的成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职工各方面待遇,保证全校师生共享改革成果。用科学的发展观妥善应对学校建设中的诸多矛盾,认识和把握矛盾全局,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学校的各项建设任务。提高执教兴校能力
26、,为实现“十壹五”规划提供组织保证。坚持科学执教、依法治校,切实加强校院俩级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明确学院的办学实体地位,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责权统壹。进壹步理顺学院管理体制,实行院长负责制和办学成本核算机制。用现代管理理念武装管理队伍,培养壹批管理专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以2006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要按照学校评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大攻坚力度,确保以“优秀”成绩通过评估。要加强教学工作评估的领导,把评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评建工作促进教学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多渠道筹
27、措经费,为实现“十壹五”规划提供资源(财力)保证。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多渠道筹措学校办学经费,抓好主攻方向,保障评建、学科、人才、教学、科研等重点投入,提高使用效益,保证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需求。各级干部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律,实现学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加强规划,防止结构性浪费,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完善学校经费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审计工作。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提高各级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健全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对学校收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等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进壹步完善且全面落实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实行人本管理,优化工作环境,营造宽松、团结、民主、和谐的工作和学术氛围,使广大教职工在政治上得到关心、生活上得到帮助、事业上得到发展,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壹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年提高课时酬金和岗位津贴,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主题词:规划“十壹五”北华大学办公室2006年4月28日印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