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5.10KB ,
资源ID:302262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2262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州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州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docx

1、高州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高州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自 评 报 告高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目 录一、基本情况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五个空前”,助推教育创强工作1.领导重视程度空前2.政府投入强度空前3.政策出台密度空前4.部门配合力度空前5.社会支持热度空前(二)“六项工程”,力促教育优质发展1.布局调整工程2.强镇强校工程3.强师兴教工程4.扶贫助学工程5.素质教育工程6.特色学校工程(三)“七类教育”,共建现代教育体系1.学前教育突飞猛进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3.高中教育稳步提高4.职业教育多元发展5.特殊教育卓有成效6.成人教育与时俱进7.社区教育有声有色三、存在

2、问题和努力方向四、自评结果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高凉腾飞高州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自评报告高凉古郡,物华天宝,源远流芳。我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面唱响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立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新起点,增强教育优先发展的新动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创建教育强市,通过大手笔投入,大气魄推进,大氛围营造,大面积提高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我市教育在均衡化、优质化的道路上再度腾飞。一、基本情况高州,古称“高凉”,“潘州”。地处广东省西南部,粤西南部,东近南海,南踞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云开大山,扼粤桂六县市要冲,东连阳春市、电白区,南接茂南区、北邻信宜市,西南与化州市、西北与广西北流市接壤。下辖23个

3、镇和5个街道,全市户籍总人口174.99万人,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高州,风景秀丽,宜居宜业。高州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绿色生态,风光旖旎。境内有冼太庙、宝光塔、文笔塔、观山寺、南宫岭庵群、长坡旧城、高州水库、高凉岭、浮山岭、佛子岭、仙人洞、平云山、根子红荔阁等景点。古色古香的建筑、迷人的自然风光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村落形态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粤西岭南红、古、绿“三色”旅游。高州天蓝、水秀、城美、政通、人纯,人居环境温馨舒适,投资环境优越,产业优势明显,有全国较大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皮制劳保手套生产出口基地,金山经济开发试验区工业园、宝光生态产业转移园等是高州对外招商的主要平台。高州,文

4、化源远,人杰地灵。高州民风淳朴,传承着“崇文重教、知礼向善、博采众长、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成就斐然的英贤才杰。有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有“岭南第一道”之称的潘茂名,有唐代名宦的高力士,有清末工部左侍郎的杨颐,有著名水稻专家、新中国首任中国农科院院长的丁颖,有著名国画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的丁衍镛等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高州,三高农业,誉满全国。高州农业总产值连年名列广东各县(市)第一,山地亩产值居全国之冠。目前高州有5大类12个水果品种先后获得国家“金、银、铜”奖和名牌产品称号。其中“中华红荔枝”、“白糖罂荔枝”、“妃子笑荔枝”、

5、“储良大广眼”、“双孖木龙眼”、“遁地雷香蕉”最为有名,是岭南三大名水果。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33.75万亩,年产水果122.72万吨,誉为“中国水果第一(县)市”。高州,绿色崛起,教育腾飞。高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主线,坚持打造“好山好水、好心好灵、福在高州”,以“把高州建设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山区经济强市、生态旅游城市”为指引,主动接受茂名滨海新区辐射,积极谋求经济转型,努力实现绿色崛起。与此同时,高州把绿色崛起作为落实“推动教育强市,实现科学发展”、创建“文化名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全力打造“好心高凉”的品牌,为高州教育的再度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教育事业已

6、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大教育体系。现有独立高中4所,完全中学10所(其中民办2所),独立初级中学46所(其中企业办3所),小学294所(其中企业办3所、民办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其中民办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其中民办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73所(其中民办175所)。在校小学生117305人,初中生69080人,高中生47879人,中职生15010人,特殊学校学生111人,在园幼儿53963人。现有小学教职工6597人,初中教职工5574人,高中教职工4559人, 幼儿园(

7、公办)教职工322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740人,特殊学校教职工25人。二、主要做法和成效“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发展教育为已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强市”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创建教育强市”为重点,通过“五个空前”,全力打造“六大工程”,促进全市各类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优质发展。目前,全市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漂亮的环境是校园,最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是学堂,每一所学校,每一所幼儿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呈现了“校舍强、师资强、管理强、质量强、装备强、人民支持教育氛围强”的喜人局面。(一)“五个空前”,助

8、推教育创强工作1.领导重视程度空前。自2012年3月开展创建教育强市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视教育强市的创建工作,经常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商讨谋划创建教育强市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以分管教育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以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教育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高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在创强工作期间,各级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高州教育,副省长陈云贤、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等省领导不辞劳苦,亲临指导;茂名市委书记许光深入调研,给力创强;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政协主席黄心强亲自带队,督促检查;我市市委书记赵广辉、市长何志强全程关

9、注,跟踪过问;我市分管教育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哲亲临一线,现场办公,及时解难。三年来,我市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府常务会、创强动员会、创强推进会、创强协调会、创强现场会、创强培训会、创强迎检会、部门联动会等各种会议60多次,其中2013年7月,全省教育创强工作现场会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会在我市召开,茂名市“教育创强、走听看想”活动多次在我市举行。同时,先后解决了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岗位津贴、教师住房公积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各镇(街道)创强资金筹措、学校发展用地、信息化建设等问题,为教育创强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2.政府投入强度空前。我市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在确保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10、两相当”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以大手笔的气度支持教育创强,确保教育创强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在创强中,我市28个镇(街道)及12所直属学校,涉及创强工程包括新建校舍、加固维修、设备设施添置、图书仪器购置、师生桌椅更新、功能场室建设、运动场建设、校园绿化、校园文化和硬底化建设等,共投入资金近11亿元。其中2012年,2个教育创强镇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2013年,13个教育创强镇共投入资金3.9亿元;2014年,13个教育创强镇(街道)及12所直属学校共投入资金近6亿元。近年来,我市在保障创强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还确保了财政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是确保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

11、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11至2014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92701万元、115511.4万元、145583.7万元、160188万元;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83613万元、86291万元、104870万元、115000万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比例分别为24.6%、26.0%、10.0%,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分别为3.2%、21.5%、9.7%,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连续三年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二是确保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12至2014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3371.6元、4536.1元、5696.4元;初中生均教育事业

12、费分别为4127.6元、5623.9元、8029.5元;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3913.7元、4695.3元、5060.5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是为4526.5元、4666.6元、4852.0元。三是确保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12至2014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748.0元、766.1元、2062.9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961.6元、1168.4元、2209.2元;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790.8元、792.4元、854.4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837.0元、1855.1元、2738.2元。3.政策出台密度

13、空前。为强势推进教育创强工作,我市相继出台了中共高州市委高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高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高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规划、高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表彰奖励方案、高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资金补助方案、高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高州市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及管理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同时实行了市、教育局、镇(街道)和学校四级联动创强工作包干联系责任制,学校基建项目进展情况量化评分考核制度、教育创强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及每周手机信息通报制度。此外,我市还把教育创强宣传工作作为关键工作来抓,充分利用标语、

14、横幅、有线电视、网络、宣传栏、板报、企信通等各种有效载体和媒介,多管齐下,扩大宣传,营造“人人知晓创强,人人支持创强”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下发有关教育创强工作的各类文件近100份,在茂名日报、高州新闻等主流媒体发布教育创强宣传稿件150多篇,悬挂宣传标语横幅10000多条,编发教育创强快讯10万多条和高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简报50多期。4.部门配合力度空前。我市各职能部门以前所未有的配合,积极做好工程规划、报批、拨款、收费、招投标等创强相关工作。如市教育局主动牵头,全面统筹,加强指导,组织协调,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市发改、财政、住建、监察、人社、国土、审计、人事等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

15、规定落实优先、优惠政策,开通“绿灯”,主动服务;综治、安监、公安、消防、交警、工商、城管、卫生等部门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保障校园及周边的良好秩序;各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密切配合,协调联动,选派精干人员切实做好创强建设项目的组织和实施的具体工作;各基层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创强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争取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早日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如今,全市形成了“政府主创、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的强大的工作合力,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5.社会支持热度空前。我市社会各界支持教育创强的热情空前高涨,不断涌

16、现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说好话”的感人场面,真正奏响了一曲曲“砸锅卖铁办教育,齐心合力助创强”的大爱之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组织专题调研,为教育创强排忧解难,摇旗呐喊。退休老同志、各民间团体积极参与,欢呼鼓劲。外出乡贤、成功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倾力支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奉献爱心。五保老人、低保困难户和单亲特困户,不甘落后,力表心意。三年来,我市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含捐物折算)1.9多亿元。其中,广东诚杰投资集团董事长刘杰夫先生捐资1000万元,澳门知名热心人士雷铭乐先生捐资700万元,香港安达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江可伯先生捐资500万元,东莞市金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桂祥捐资4

17、00多万元,茂名市乐天花园酒店董事长张学友先生捐资300万元,高州金港湾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老板苏涛、苏波兄弟捐资230万元,深圳市华信伟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伟捐资200万元,香港新世纪(黄氏)慈善有限公司捐资130万元,深圳财富集团董事长徐森先生捐资100万元,香港著名医生、热心助学人士杜景成先生捐资100万元,茂名市名雅花园董事长邓坤升先生捐资100万元,石鼓镇杰出乡贤冯志宗先生捐资100万元,珠海市教育局、珠海市委党校累捐资(物)100多万元东岸镇将镇政府总资产超过600万元的办公、住宅用房及用地全部转让给中心学校使用。大井镇石咀村委会无偿提供十亩土地给石咀小学建设运动场。镇江镇官冲村的

18、85岁五保老人冯增元、74岁五保老人冯茂松、五保户张志明、特困户张统声,主动找到村委会干部,分别捐款1000元、500元、300元、200元。全市广大教职工利用课余及节假日时间平整运动场、美化绿化校园、修葺校舍等义务献工达28万多人次,为教育创强节省资金2800多万元。(二)“六大工程”,力促教育优质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的社会氛围,全力打造了“六大工程”,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创建优质教育,实现了各类教育均衡化,布局调整合理化,硬件建设标准化,师资队伍优质化,学校发展特色化,教育发展内涵化,全面提升了我市中小

19、学校教育教学水平。1.布局调整工程。一直以来,我市认真处理好学校布局调整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积极而稳妥地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群策群力,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学校布局调整,涉及面广,群众关注程度高,为切实做好调整工作,首先市委、市政府会同教育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等方式,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确保教师队伍思想稳定、工作稳定;其次是组织各镇(街道)干部、教师进村入户,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家长会等方式,积极宣传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宣传教育,在干部、教师、群众当中形成共识,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统筹

20、规划,有序推进,成效显著。结合教育发展形势要求、农村学校生源和交通安全的情况,制订了高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农村小学,实行“撤高留低”,把村级小学高年级并到中心学校或片完全小学。农村初中,先后撤并了设置不够合理,条件薄弱的东岸二中、顿梭一中、泗水一中,将沙田中学和沙田中心小学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城区学校,增设高州一中、高州四中初中部,将南湖塘小学办成城区优质小学并更名为高州市第二小学,扩建东风小学、南关小学。通过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市中小学布局趋于科学合理,实现了义

21、务教育学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均衡发展和公共教育均等化。三是创新模式,优化配置,均衡发展。我市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出发点,把中心学校办成全镇(街道)的课程改革中心、师资培训中心、资源共享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组织指挥中心,由各镇(街道)中心学校对本镇(街道)的教育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促进中心学校与非完全小学、教学点的协调发展。2.强镇强校工程。强市必先强镇,强镇必先强校。各镇(街道)和直属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按照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指标体系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台账指南,在认真仔细地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基础上,纷纷兴建和改造校舍,修建运动场,绿化美化校园,建设

22、功能场室和校园文化,添置图书和教学设施设备等。三年来,我市投入资金6.7亿多元,新增校园用地138113平方米,新建校舍213栋305029.39平方米,改造校舍885栋1327500平方米,新建围墙53261.8平方米、硬底化校道249973平方米等;投入1.3亿多元,新建塑胶跑道36个、硬底化篮球场280个、排球场86个、器械场365个和改造运动场254个等;投入8000多万元,绿化美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等;投入1.6亿多元,新增计算机教室673个,新增多媒体教室2354个,新增电子阅览室673个,新增学生学习用终端19901台以及添置了大批师生桌椅和学生睡床等。现全市教师人手一台电脑,1

23、00%配备了教学用终端,每 100名学生拥有学习终端达20台;全市不足100名学生的非完全小学、教学点,均装配了计算机教室,且按最大班额人数配备计算机;全市所有学校均接通互联网,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全市普通中小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总课室数均达60%以上。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均已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并通过了茂名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认定;全市中小学的校舍建筑面积、教学仪器、信息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均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发展均衡县的标准。至2015年上半年,我市基本实现了教育强镇(街道)全覆盖。 3.强师兴教工程。近年来,我市着力抓好“强师兴教”工程,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大

24、力实施人才战略,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发展氛围。(1)完善管理激活力。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一是根据广东省各类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了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制定了临聘教师的招聘与管理办法,解决了中小学因进修、产假、病休等带来的师资不足问题。目前,全市公办教师充裕,没有代课教师。二是认真执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岗位培训制和定期轮岗制,全面实施“名校长工程”,强化校长队伍建设,每学年评选“优秀校长”,从而促进了学校管理整体发展和可持续

25、发展。三是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任职考核制度、奖励性绩效工资量化考核制度、新教师公开招聘录用制度、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和农村边远山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推行特殊教育教师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制度、城区青年教师到山区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和绩效工资向边远山区教师倾斜制度,落实中小学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制度,充分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2至2014年,我市共拨付教师培训费3352万元,财政预算教师年培训经费占教师年度工资总额分别为1.53%、1.55%和1.59%,均达到指标要求;共轮换校长74名

26、,轮岗交流教师4890人次,校长轮换比例和教师交流比例均达到指标要求;共有1528名优秀教师、校长受到上级表彰,其中1名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9名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8名被评为省山村优秀教师;21名校长被评为茂名市优秀校长,69名校长被评为高州市优秀校长;95名教师被评为茂名市优秀教师,833名教师被评为高州市优秀教师;38名班主任被评为茂名市优秀班主任,423名班主任被评为高州市优秀班主任。(2)加强培训强技能。近年来,我市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造就一支高(崇高品质)、富(丰富的学识)、帅(将帅的冲劲)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

27、学科的各类在职业务培训和技能集训,使校长和教师们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一是抓教师继续教育。依托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新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校长上岗、学历进修、新课程研修、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各项培训,组织骨干教师、校长参加省级和市级各种培训。近三年,全市有994名校长参加了校长全员培训,2133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49281人次参加了教师全员培训,所有专任教师年培训学时数达72学时以上;组织了 135名中职教师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培训,并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考证,使全市公办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比例的62.3%。二是实施“名师工程”。实施“五子齐下”(即“换脑子”、

28、“结对子”、“架梯子”、“搭台子”、“压担子”)培养青年教师,通过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基本功比赛、岗位交流、支教下乡等方式途径,培养了一支懂业务、精专业、有激情、敢亮剑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现在,我市逐步形成了“由名优校长领衔、学科带头人示范、市级骨干为中坚、镇(街道)级骨干为主体、青年优秀教师为后备”的梯队结构,为高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年来,我市有茂名市名校长4名,茂名市名教师4名,茂名市名班主任8名,高州市名校长15名。(3)强化监督保安全。一是积极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收费听证制度和巡查督导等制度,继续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和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杜

29、绝乱收费、“搭车收费”和违反教育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等问题,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都实现了“一校一章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健全教育督导机构,聘任督学人员,落实教育督导专项经费,全面实施督学责任区工作,全市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均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促进依法办学,提升学校“四风”(校风、教风、学风、考风)水平。四是全面加强安全维稳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实施校园安全工作大排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制订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0、并开展安全工作演练,重视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近年来,我市没有出现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及教育乱收费的现象;全市有48所学校被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其中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茂名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全市所有学校没有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4.扶贫助学工程。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助学政策,在实施好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各项资助制度,严格管好用好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市财政按分担比例安排相应的资助资金。二是充分发挥我市知名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助学活动。三是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坚持公开、公平

31、、公正的原则,实施阳光操作,掌握资助标准,确保选准资助对象,使真正困难的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怀和厚爱。三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受助学生37884人次,资助金额1041.804万元;中职学校受助学生27482人次,资助金额5192.95万元;普通高中受助学生21871人次,资助金额2472.75万元;学前教育受助学生17051人次,资助金额563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弱势群体读书难问题。5.素质教育工程。近年来,我市根据各学校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高州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1)注重体验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展特色。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

32、的首位,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力推进德育观念人本化、网络系统化、管理科学化、教育情感化、活动实践化,逐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格局,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跨越。一是以学校活动为载体,在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家长会等德育常规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张扬了学生个性,挖掘了学生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出德育活动系列化、固定化、生活化、特色化的新趋势。二是以“冼夫人文化广场”、“革命烈士陵园”、“高州市德育学校”等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锻炼,弘扬巾帼英雄和革命烈士精神,全面开展爱国、爱家、爱校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自理自立能力。三是聘请政治觉悟高、宣讲能力强的政法系统干部到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受聘学校召开法制报告会、座谈会,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真正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四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各中学、中心学校均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我市中小学无发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