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的软实力中国建筑的软实力限制高度、激活内存、推广绿色中国建筑的软实力文/何树青第249期这是一种幼稚的姿态:以高度证明自己、吃掉全国总能源的1/3、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混合着标签主义、攀比心理、智能化和道德标准的中国楼宇,需要摆脱面子工程的污名,在规则中找到新的生命力。每天在创造奇迹,每天在产生错误,这是年总产值超3万亿元的中国建筑业的尴尬。中国住宅30年的平均寿命,是对“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这一现实的最大反讽。公众的目光容易被建筑的外形设计所吸引,也常对标志性建筑的昂贵身价惊叹。但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和商业利益,还有生命周期和道德标准。限制高度,从垂直空间回到平面规划;激活内
2、存,以智能化使建筑的生命质量和使用周期得以久续;免除原罪,在绿色建筑和节能的旗帜下使建筑摆脱能源杀手的污名。2007年4月15日起,超大玻璃幕墙将不再出现在广东省新建的酒店、办公大楼等公共建筑上。这只是中国建筑节能的一个地方性剪影。衡量中国建筑的价值和全球化地位,除了建筑设计师赋予的美貌、工程师和施工队赋予的体格,更要看与城市的协同性、运营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而后者才真正构成建筑的软实力。限高:尊重传统,扼制标签主义中国建筑目前还处于需要以高度来证明自己的阶段。比帝国大厦还高的,是什么?是马来西亚双子塔?不,是金刚。高度即欲望、即权力。亚洲的建筑如阳具高高挺起、超英赶美,在各国各城制造着城市地
3、标的神话。另一方面,摩天大厦也是城市的重病患者,遮蔽城市人文历史特征、恶化人居小环境、增加城市微观管理的难题。超过8层和24米的高层建筑,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城市趋之若鹜。必要的警醒来自于对传统的尊重和维护,对城市公共功能的平衡考虑(“911”也算敲了一下警钟)。如果没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督和规则,北京对故宫缓冲区新建筑也许不会严格到限高9米;如果没有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上海也许不会在2003年12月1日实施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修正案,在中心城区双增双减(增加公共绿地、公共活动空间,减少建筑的容量和高度)。榜样之下,现在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修缮以及旧城改造的环节
4、,建筑高度控制(甚至还包括限制建筑样式和颜色)都成为中国各城市一种规划上的自觉。这当然并不意味着中国建筑放弃了攀比高度的野心,而是限高成为了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中的规定性指标。只不过,在各城市的具体实施上,“原则上”的限高留下了许多突破高度的“后门”。“我知道,这么小的面积,驻一个中国代表团,的确难度很大,我们也开会商量过这件事。可是,你也喜欢日内瓦,如果你违规一点,他违规一点,日内瓦就不再是日内瓦了。”日内瓦州州长对中国世贸代表团表示,任何人和团体都不得违背市中心建筑限高37.5米的规定。“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应该按照地区发展的需要建造,不能一哄而起,上海现在已不会定要争什么亚洲第一高楼甚至世界第
5、一高楼的名号了。”2006年10月,上海市规划局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上海陆家嘴将建“700米超高层建筑”纯属谣传。上海高层建筑总量已达2000多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也有300多幢。北京 2001至2004年北京市新建了超高层建筑27栋。2005至2007年计划竣工的有30多个超高层项目。2006年9月21日,北京市公布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在未来5年将完成“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说,正在制定的故宫及其缓冲区的专项保护规定,“还将明确限制新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9米,这一标准将比国际上的要求还要严格。”同月公布的新三里屯设计方案中,商业街区内所有建筑均
6、为低密度建筑,4层限高18米。上海 2003年颁布的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城市新建的建筑物高度作了规定。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加建筑后退距离之和的1.5倍。2007年1月1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绿化条例,首次以立法形式限制公园周边区域建筑的高度和密度,从景观、生态两个方面对公园绿地环境进行规划控制。广州 为改变“百米高楼排列成墙,江景成为小部分富人的专利”,2005年下半年,广州市提出珠江“限高令”的说法,原则上要求沿珠江一线建筑不得超过24米,二线建筑不得超过42米。按照每层3-4米计算,即沿江一线的楼盘最高不超8层,
7、二线也仅为14层左右。2005年11月出台的珠江沿线(中心城区段)景观总体规划也提出了“限高”参考指标,即珠江沿线建筑高度一般不宜大于对应江面宽度的1/4;地标性建筑或构筑物高度一般不宜大于对应江面宽度的1/2。但修订中的广州市珠江管理规定迟迟未付实施。广州现有7000多栋高层建筑,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360多栋。东莞 2005年7月,东莞市莞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法定手续,可园保护区内的新建建筑,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可园保护区周边,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长沙 2005年5月,天心阁至岳麓山视线走廊高度控制最终确定,即总体上将仍然按照限高24米控制,重点地段
8、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此外,在局部地段的高度控制将放宽到36米,原则是“不破坏岳麓山的整体轮廓线”,在现有50米以上的建筑的视线阴影范围内允许建高层建筑。重庆 2006年11月,重庆市主城区滨江地带规划建设模式研究提出对重庆市主城区滨江区域的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密度进行严格控制,建议建筑高度不宜超过12层。沈阳 2005年2月,沈阳出台规划,占地约1.7平方公里的方城地区的建设高度将不超过30米,风貌特色以清代为主体,青灰色为基准色。南京 2006年11月,秦淮河中华门至甘露桥段的规划公示,规定6处建筑用地的容积率为0.85、绿化面积必须达到30%、开发的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9米、按照规划
9、公示的建筑形式(粉墙黛瓦的河房)进行建设。西安 200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古城墙100米以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9米,建筑形式应当采取传统风格;100米以外,应当以梯级形式过渡,过渡区的建筑形式应当为青灰色全坡顶建筑。古城墙以内区域,整体建筑控制高度不超过36米。智能:操控建筑软实力智能化系统费用占建筑总成本的5%10%,却能把建筑变成最具技术含量和效率的生命体。若把建筑比做小宇宙,智能技术就是建筑的大脑和神经,也是建筑软实力的操盘手,它把信息时代的科技成果叠加于传统建筑技术之上,令其增值。而中国建筑的智能化过程,也是中国建筑的全球化参与与全球技术的中国化应用的过程。“
10、世界上在建的智能建筑一半都在中国”的说法,是否夸大其词?数据没有出处,但业界认可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智能建筑利用的都是世界上可形成产品的最先进的智能技术。1986年,即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大厦美国康涅狄格州HARTFORD市“都市大厦”出现的两年后,“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即列为中国“七五”科技攻关课题。1990年,中国出现第一座智能建筑(北京发展大厦)。1995年,智能建筑林立上海(近100座)、北京(80座)、广东(70座)。同年7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成为上海市标准。2000年10月,中国建设部组织28位专家编写发布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正式实施。当中国
11、建筑的智能化,已经普及到房地产商羞于单拎出来作销售卖点时,才真正意味着中国建筑软实力的全面强劲。“现在全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公共建筑、居家住宅和工业领域都有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能够对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起作用的,是建设将来数字化社区的基础。智能建筑是未来的趋势。”2006年12月12日,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系系主任程大章教授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上说。“只要有建筑物,就是我们的市场。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以一站式的智能技术资源,为大厦生命周期整体的运营和维护。”2007年4月2日,江森自控(JCI)北京公司销售部总监张炬说。作为率先将智能建筑和弱电总承包介
12、绍给中国的、世界上最主要的建筑设备自控系统的生产商和工程承建商,JCI已在中国41个城市完成了超过1千个智能技术项目,在商用建筑市场占有30%以上的份额。北京发展大厦;北京恒基中心;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国家体育场“鸟巢”项目;国家大剧院;上海商城;上海证券大厦;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广东国际大厦;广州中天广场;广州大学城;广州新白云机场;湖南长沙平和堂商业广场。(以JIC工程举例)节能:树立建筑的道德标准中国能源吃紧,原因之一是中国建筑在紧吃。中国建筑的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系统,吃掉了全国总能源的1/3,大型公共建筑24小时运作的中央空调和电梯,能耗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每年新建的2
13、0亿平方米建筑,八成以上高能耗;现有建筑95%以上高能耗建设部说,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节能型住宅比非节能型住宅在土建成本上增加5%10%,这笔钱几年就可以从电费里省出来。节不节能,已经从技术和成本问题,转变成了环保观念和道德标准。节能被归于绿色建筑的目标之中。绿色建筑是“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同时保证保持居住的舒适度。能正常采光、通风、观景就不用超大玻璃幕墙和飘窗,多用节能自熄开关装置,以及动用一切可能的技术来节约资源,这就是建筑的道德标准。“中国采用限制性政策与鼓励性政策并举的方式推动建筑节能”。2007年3月26日,建设部副部长仇
14、保兴在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表示,大型建筑设计追求新、奇、特,已成为不节能的典型反面教材,“二次”装修,每年造成的浪费高达300亿元。北京 建筑已100%采用隔热保温良好的双层玻璃,新建住宅南向玻璃与墙面的比例绝对不能大于50%,北向则不能高于30%。住宅建筑节能标准已提高至65%。天津 2005年1月1日起,天津严格限制外飘窗的使用。2006年11月,天津开展计量供热试验,以前每平方米20元的采暖费用,改为由固定热费和计量热费两部分构成,以改变天津供热耗能占建筑总耗能的70%的现状。广东 2007年4月15日起,新建的酒店、办公大楼等公共建筑一律禁用超大玻璃幕墙,把窗墙耗能
15、指标列入“强制执行”的范围,未达标者坚决不批准建设。广州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产品,深圳致力于建设绿色建筑之都、发展循环经济,东莞规定施工图在节能方面不合格的,将不得施工;建筑节能不达标的工程将不得交付使用。哈尔滨 2006年8月,检测认定13个小区的239栋建筑为节能建筑,节能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武汉 武汉市建筑工程节能设计审查要点限制大窗,规定南向玻璃与墙面的比例绝对不能大于50%,北向则不能高于40%;限制异形建筑,规定条式建筑体形系数(建筑体积与建筑外表面面积之比)不超过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过0.4。厦门 2006年6月,厦门市居住建筑节能评定指标体系对全市楼盘进行A、B、C三级节能认证和标识,使购房者一看便知所购住房的节能效率,而不是开发商说多少就是多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