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40.05KB ,
资源ID:302091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2091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docx

1、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古代典籍中的“教”1教育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教导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3告诉 :“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 4教练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政教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6通“效” :“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 古代典籍中的“育”1.生育。易渐:“妇孕不育,失其道也。” 2.抚养。诗小雅蓼莪:“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3.培养;教育。汉匡衡祷高祖孝文孝武庙文:“思育休烈,以章祖宗之盛功。” 4.生长;成长。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最早用

2、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外文education的字源与字义 英文是education 法文是education 德文是erziehung 均出自拉丁文educere一词 我国教育界对“教育”一词的认识 孔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统治手段 。 荀子:教育是以善教人 。 学记:教育是长善救失。 中庸:教育就是将社会的伦理纲常加以推广和实行。 朱熹:教育是让人“明天理,灭人欲” 我国教育界对“教育”一词的认识 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 苏格拉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品德 亚理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 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

3、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来世生活作准备。 德国教育学家鲁道夫洛赫纳(Rudolf lochner, 1895-1978):“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活动”。 法国教育家爱弥儿涂尔干(Emile Durkheim, 1858-1917):“教育是成人对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 斯宾塞(spencer,H. 1820-1903) :教育是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th whitehead, 1861-1947):教

4、育是使人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法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883-1969):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英国哲学家丹尼尔约翰奥康纳(Danid John O Connor, 1914-) :教育是指在学校和大学等机构进行的训练 联合国教科文关于“教育”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于1976年编定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确定了基于统计目的,适用于统计分类方法的“教育”范围。该“标准”给教育确定的定义和划定的范围是:“本标准分类所持的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法国的米亚拉雷(Gaston

5、Mialaret)说:“我们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教育一词至少有四种基本的含义: 作为一种机构的教育; 作为活动的教育; 作为内容的教育; 作为一种结果的教育。” 1、教育概念群2、教育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实际上是人们意识的程度不同。(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2、动物界没有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3、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1、教育和生

6、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教育具有原始性3、教育具有同一性(一)学校的产生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世界最早的学校 有些学者依据考古资料,公元前3500 -40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泥版书屋”但未取得公认。 据可查证的史料记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代埃及,出现了宫廷学校 中国公元前21世纪夏朝已有学校,但因出土的文物极少,难以证实,商朝已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

7、学校的名称 国外:宫廷学校、祭司学校、神庙、文士学校、古儒学校 古罗马文法学校、初级学校 中世纪大学、教会学校 我国:部落联盟时期:成均 夏朝:学、东序、西序、校 商朝:学、右学、左学、序 西周:大学、辟雍、泮宫、小学、学宫 汉:太学、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蒙学 明清:国子监、书院、书堂、私塾(二)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主要是灌输与死记。5、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8、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夏有校 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春秋的私学 汉的文教政策 隋唐的科举 宋朝的理学 明朝的八股文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 欧洲中世纪是中等教育的诞生时期。公元579年,英格兰坎特伯雷大主教设立主教学校,是英国中等教育和中等学校之鼻祖。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改革,这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初等与中等教育一贯制的教育机构高级学校。出现了如英国的伊顿、曼彻斯特、圣.保罗等著名公学。 16世纪是欧洲现代教育的萌芽期。 17-18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教育开始出现多种形式。(一)现代教育的特点1、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

9、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的特征。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 目前全球190多个国家中已有170多个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的平均年限已达7.2年,北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限为1012年。 目前全球190多个国家中已有170多个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

10、的平均年限已达7.2年,北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限为1012年。 结论之一:不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义务教育的真正普及。 结论之二:政府不仅是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而且有义务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否则就难以保证义务教育质量达到应有的标准。 结论之三:对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不仅在于立法,更在于执法。 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即占全国人口85%的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5%,全国小学入学率达99%以上。但仍有占总人口15%的贫困地区尚未普九;从全国看,总体水平不高,基础不牢,薄弱环节还很多。 国务院提出了从年开始全部免

11、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这一惠及百姓的举措实施后,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可取消学杂费达150亿元,分摊到每名中、小学生身上,分别为180元和140元。 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申义务教育是过去多年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自近年全国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后,均衡发展的要求又提了出来。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中国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

12、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机制将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进而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 前提1: 现代化首先是人的

13、现代化 前提2: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结论: 教育要现代化即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由现代化引出的一个自然而然的命题。 教育现代化难以有确切的界定,但一般说来,可包括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在这其中,观念的现代化尤为重要。 从现代化的推崇者英格尔斯所著的人的现代化来看,所谓人的现代化指的是相互协作、追求效率。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内涵众说纷纭,综合各种论述可概括的涵盖四个层次的公平:即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条件)和教育效果(教育水平)。 第三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静态系统,即作为“状 态”的系统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

14、育中介二、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即作为“活动”的系统运行要素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与教育终结的关系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主体论、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论、复合主体论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它基本要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之间的关系 教育中介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符合教育目的、二是具有多种价值、三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之间的关系思考题1.如何理解教育的概念?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4.从义务教育的发展历史看教育公

15、平。5.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 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即教育的事实状态。 教育问题:是教育事实与教育价值的统一。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科学规律、客观规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为什么脱离教育实践 中国现有的教育理论为什么往往脱离实践,往往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1.合理认识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1)

16、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不平衡性;(2)理论的应用功能在短期内常常并不显现;(3)理论总是抽象的,它并不是实践工作的处方。2.不同性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同3.联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人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产生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它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对于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这一阶段产生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批教育及有关这些思想的记载和论述的著作中有不少富有代表性并且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 论语、学记、师说 等

17、,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古罗 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等等。孔子(约公元前551-479年)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办大规模私学,从教50多年,弟子3000,贤人72。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倡导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观点,即所谓忠恕之道。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后人称为师祖。清朝康熙皇帝称他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对世界,尤其是对东南亚各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

18、著作。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是一部最集中地记载孔子思想的著作。 孔子注重学、思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命题。并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等教学思想。还倡导教师要有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这些思想都散见于论语一书中。 苏格拉底(前前年),著名的哲学家。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形成了自己一

19、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认为有一个暂时的“现实世界”和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糊摹本,“理念世界”是光明、至善的王国。人类要想通过“现实世界”实现“理念世界”,其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指出了教育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并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他要求3-6岁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汇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7岁以后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从20-30岁,那些

20、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等,以锻炼其思考能力,使之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 他还认为男女的禀性是一样的,应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具有的首要的和最美好的事物,而且只有对人进行“恨你所当恨,爱你所当爱”的训练,才配得上称为教育。他还提出:“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灵魂”、“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但他极度鄙视体力劳动,认为劳动只能发展丑恶性格,障碍人们洞察理念世界。 代表作有理想国、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他认为人的身体和灵活是不可分离的,灵活有三种:一是植物的,表现为营养与繁殖;二是动物的

21、,表现为感觉与欲望;三是理性的,表现为理智和沉思。前两种是非理性的。与上述三种灵魂相适应的有三方面的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德、智、体得到和谐的发展。 他认为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两种灵活,有相应的两方面的美德,即理智的和道德的。前者主要来于教育,后者乃是习惯的结果。而立法者的职责就在于通过塑造善良的习惯,而使公民的道德达于完善。所以他主张一切公民都应受同样的教育,关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因为,如果公民都无守秩序的习惯,不受守秩序的教育的习惯,不受守秩序的教育,任何法律都是不起作用的。他曾在雅典的吕克昂阿波罗神庙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学校,从事教学多年,习惯在林中,一边散步一边讲学,故称“

22、逍遥派”。这种学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句名言:“我爱老师,我尤爱真理”,也为后人所铭记。 代表作有伦理学和政治学。讨论: 教育学在这阶段就形成了吗? (二)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推动着教育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 于1623年发表的论科学的价值 和发展论文,在对科学的分类 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科学提了出来。 独立的教育学的出现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把教育问题和教育思想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研究,即把教育总是作为研究对象的确立;二是独立体系的初步形成,即教育学有了自己一系列反

23、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相互联系的概念和范畴的体系;三是教育学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有代表性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公元1592-1670年) 捷克教育家。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同情人民的苦难,并试图凭借教育的力量建立和平宁静的和谐秩序。他主张所有的人都应受教育,都要学习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即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的人。他提倡泛智论,要求培养博学、有德行、虔信的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抨击了中世纪黑暗的反人性的宗教教育,认为一切事物都受自然秩序所制约,倡导教育工作要适应自然的秩序,遵循人的自然本性。 他创立了班级上课制,确立了学期

24、、学年和农忙假制度。规定统一招生、统一上课、统一考试等。并论述了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直观性、系统性和自觉积极性等33条教学原则。他还是学科教学法的奠基人,论述了艺术、语文、宗教、道德的教学法等。并高度评价了教师职业,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还认为教导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康德(公元1724-1804年) 德国思想家。他在批判哲学里审查了理性,探讨了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了个人价值。他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思想,改造人类社会。他认为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他把十六岁以前儿童的全部教育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从

25、初生起,依序进行。他的教育思想具有伦理的理性特点和自然主义因素。 康德的教育学对后来的教育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拉普于1780年出版教育学研究,试图建立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学体系,对后来教育学向经验教育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赫尔巴特(公元1776-1841年) 德国教育家。他是第一个运用心理学原理来研究和解释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的新体系。他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即现存社会秩序普鲁士君主制度的拥护者。他把教育分成管理、教学、训练(德育)三部分,强调严峻的纪律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还将教学过程分成明了、联想、系统和

26、方法四个阶段。1806年,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的研究走向深入,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教育家。影响较大的有: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等。特别是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对世界教育有重大的影响。 (四) 教育学的深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学不断深化。有以下几种较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和“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 第三节 教育

27、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虽然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但是我国的教育学还是“舶来品”。是从翻译、介绍日本的教育学开始。一、发展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基本状态(一)了解与引进西方教育学科(1901-1919) 这一阶段是直接向日本引进以介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的发展阶段,是近代教育学在中国的初建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研究与教育学科建设中断的开始。 这一阶段没有直接涉及中国的现实教育问题和对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二)转向学习欧美(1919-1949) 这一阶段转向向欧美学习,也是中国教育学界开始形成教育学研究的专门队伍和代表人物,同时出现结合中国教育实际与问题开展独立研究的阶段。 1919年,以杜

28、威应北京大学等学校邀请来中国讲学为标志,中国的教育学开始全面转向,丢掉日本,转向主要学习美国,同时也学习和介绍西方其他国家的教育理论。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教育学中国化也得到了充分的探索。 杜威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也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三)在批判杜威中转向学习苏联(1949-1957)(四)教育学中国社会主义化和政治化(1957-1966) 1956年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改造,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基本建立起来。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开始紧张起来。苏联的专家和学者开始陆续离开中国,使中国社会的主要建设陷入一个漠然的地步。与此同时的是,苏联的

29、教育学是在当时苏联的政治背景下成立的,用到我们中国没加消化就大肆进入各大专院校,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缺点和错误。因此在此情形下,国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教育探索中国化已经是成了必经之路。(五)毁灭性破坏(1966-1976) 1967-1976来,中国的教育学完全是在一种极左的政治下的生存,除了一些政策性、语录性的书籍外,没有任何建树。中国的教育学进入了一种倒退的曲折过程中。 (六)在恢复重建中走向独立化(1977-至今)二、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三大世纪问题(一)政治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二)教育学发展中的“中外”关系问题(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也有人认为是:教育学发展的中国化、现

30、代化与科学化问题。第四节 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一、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二、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 三、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即唯科学主义,是指对科学的崇拜或迷信。科学代替了神,也代替了人,成为万物有尺度。17世纪的科学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到19世纪后半叶,科学主义已成为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思潮。20世纪,唯科学主久发展到更加完备、更加精致的形态。 人文主义(Humanist)是外来词,一种认为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潮;另一种认为是以人为中心为研究对象的思想、学说,几乎无所不包。 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曾经携手反对宗教神学。 现在的方向是科学人文主义,着眼于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一方面,强调人文主义要围绕科学而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强调科学要有利于人。自然科与人文科学的汇流;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 科学教育与人文(文科)教育 通常我们把科学教育理解为“系统的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